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九▪P12

  ..续本文上一页究其动机,无非欲迅速得成。以一平庸之人,数年之间,立获了不得

  之大成就。如此动机,无非为虚荣心而发。所学虽属妙法,亦断无成就之理,此不

  过劫浊之象徵而已。菩提心乃显密共道,依经教说,若能真实生起,固为最上。依

  口诀说,即能相似生起,亦能入密。经云:「一佛出世,如优昙波罗花,暂时得见

  。」此谓值佛出世为极难事。但此劫中有千佛出世,尤为难得,故古佛赞为贤劫。

  吾等生当此世,固属幸运。然亲得值遇者,亦属不易,昙花之喻,即比其逝之速也

  。过去如光音佛、迦叶佛,皆未转金刚乘*轮。虽不能说彼无密法,然若存若亡。

  千佛最后一佛为默巴朗遮如来,曾发愿,凡过去诸佛一切诸法门,我皆应有尽有,

  故此佛中具足大小三乘,显密诸教。除此而外,余佛不全转一切*轮。吾等值此贤

  善因缘,极为不易,勿令良机坐失,以其速能圆满二资粮故。但真入密道,须具菩

  提心,安住密乘。否则虽得灌顶,不得称为入密,不过略染习气而已,然此亦属难

  得。密相续云:「菩提心生已,方能达密道。」此明入密之不易也。

  ~P 1354

  第一次第,如以财敬,奉教行等,令师欢喜,较前学显尤甚。师应具谨护三门

  ,严持戒,无谄诳,善巧密道,并绘事等各种功德。最低限度,亦应善巧灌顶诸事

  ,具戒定慧,成熟合量法器,不生疲厌。(一)善得灌顶,护持禁戒。(二)依本

  尊法,专修仪轨,如法完成者。及于修本尊法一切作为不疲厌者。(三)依上师作

  风,不稍失坏,而为弟子灌顶,尤须德胜于过。此乃最低限度,下此即不合为师之

  量。以上说第一次第,具菩提心以成熟身心,令成善堪能法器竟。

  再学第二次第,成熟灌顶因。寻得具德相金刚阿□黎已,须依清净续部能熟灌

  顶,以成熟身心。作部,但有净瓶灌顶(摄有二种)、行部,加五部灌顶。瑜伽部

  ,再加金刚阿□黎灌顶。无上瑜伽部,再加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及句义灌顶。四灌

  顶俱全。以上说第二次第,以如法灌顶成熟身心竟。

  再学第三次第,受持三昧耶,以成熟身心。作、行二部,应守愿菩提心之八种

  ,及行菩提戒之十八重、四十六经。瑜伽部,即有金刚乘戒;无上瑜伽,具有十四

  根本及八支分。别解脱戒,不可重受。金刚乘戒依诸方便忏净,如诵百字明百万遍

  之类,虽可重受,然于生起生圆二次功德最为稽留。且再得灌顶,亦只可忏粗罪。

  ~P 1355

  凡犯戒者,均无上中下三品成就。无论作行瑜伽无上瑜伽何部成就,皆不能得。密

  宗下三部无生圆二次。未通达空性者,称有相瑜伽。已通达空性者,称无相瑜伽。

  生起菩提心,令自己已成法器后,即不须依作,行瑜伽之次第顺次而修,可于四部

  中随自根器任选一种;但必须先修生次,以为成熟圆次之生因,然亦非修护轮、坛

  场、本尊,即为生起次第。须于三有合修,方为生起次第。修生次,乃为断凡俗知

  见。圆满次第,谓即就善堪能之身心,依于殊胜方便,而圆满空乐要道。此中有五

  次第:一、身语寂静,二、心寂静,三、幻化身,四、光明身,五双运身。此又分

  二:一、有学双运,二、无学双运。此处所说双运,谓光明与幻化和合,非前所说

  之止观双运也。无学双运,由有学生;而此又须由幻化光明各别修成而来。由意寂

  静而后证光明身。心寂静由身语寂静而成;而此又须由生起次第而来。生次由灌顶

  ,灌顶由生菩提心;而此又须依次乃至从依止善知识而来。如是每日从依止善知识

  起,乃至止观,能串习一遍,然后依自所受本尊法修习,则此日不为空过,而成为

  有代价,有意义。「佛说显密二种道 于中显教诸经论 能生无碍大辩才 速得通

  达为教授 又于密教诸共道 亦能光显净身心 特于内外大小乘 大乘显密及诸续 

  ~P 1356

  二次第等所共须 正修妙三摩地法 如智者论已善说 能除行者诸歧途 为利诸

  求解脱者 重著菩提道略论 如斯甚深广行道 是由弥勒与文殊 龙猛无著寂静天

  辗转传来三法流 汇归阿底峡尊者 揉成殊胜之教授 愿此所得诸善根 回向众

  生利乐本 如来圣教久住世 永离一切诸垢染 谓摄一切佛语之枢要,龙猛无著二

  大派之准绳,胜士趣入一切智地之法轨,三类士夫修持之次第,宣示一切完全之菩

  提道次第。是听闻阿兰若者,传内邬汝巴及传仅拿瓦相传之二,并从博朵瓦传夏惹

  瓦,及博朵瓦传多巴诸教授义,从广道次中,此复略摄。

  多闻□刍修断者宗喀巴善慧名称,著于具善山也。吉祥圆满。」

  菩提道次,乃三界法王宗喀大师心要,总摄三藏十二分教要义。分四大科,第

  四科中分二:一、依善知识,为道之根本;二、得依止已,修心之次第。二中又分

  二:一、于有暇身劝受心要、二、心要受持之法。由第二中又开出三士道,上士道

  修心之次第,最后为学行法。马车,即学行法中之提要法。兹先将略论后略颂略释

  ~P 1357

  ,次讲马车。略论前五颂:「佛说显密二种道,于中显教诸经论,能生无碍大辩才

  ,速易通达为教授又于密教诸共道,亦能光显净身心,特于内外大小乘,大乘显密

  及诸续。二次第等所共须,正修妙三摩地法,如智者论已善说,能除行者诸歧途。

  为利诸求解脱者,重著菩提道略论。如斯甚深广行道,是由弥勒与文殊、龙猛、无

  著、寂静天,辗转传来之法流。汇归阿底峡尊者,揉成殊胜之教授。」此前五颂也

  。谓佛所说,显密要道中之显教,皆摄于此。最后一颂:「愿此所得诸善根,回向

  众生利乐本,如来圣教久住世,永离一切诸垢染。」菩提道次辗转作教授,不但显

  教,即密乘无上瑜伽与下三部,及生圆二次所依之定,亦于此明显开示。大师先在

  热振寺造广论,恐后学易入止观歧途,复在噶登寺造略论。略论有三种特殊意义:

  一、摄一切佛语为教授,二、显示无余净身心法,三、遮止止观歧途。加持派,由

  文殊、寂天、阿也拉得惹(巴阿多吉)、勇金刚、仁青巴瓦、金洲大师传阿底峡、

  仲登巴、博多瓦、伽喀巴(敬俄巴)。著作之地吉祥,即佛昔授记止公与德顿之间

  将建大兰若,即今噶登寺。著作者吉祥,大师乃三界法王。著作之论吉祥,乃利益

  众生,令得解脱之正法。以上释略论竟。

  ~P 1358

  次讲「马车」,此乃提纲挈领之科判,为切要中之最切要(乃座上自修之科判

  也)。即发心已,学行法分二:一、修学能成熟自相续之六度,二、修学能成熟他

  相续之四摄。初又分三:一、总修佛子学行法,二、别修后二度学行法,三、修学

  金刚乘学行法。初即六度四摄。所谓发心已者,谓发起菩提心已;此指真实菩提心

  而言。道之根本为依止善知识;依止之意,乃为明暇满大义后,欲取心要,故须轻

  视现世、重视后世。然仅此犹不足,故须转入中士道,生起真实出离心。此仍未足

  ,尚须转入上士道,发菩提心。菩提心为入大乘之根本法门。依七因果言教,及自

  他相换教授,须令自心,一见有情即油然生起,为利彼之故,愿速成佛之心,亦如

  具惑凡夫,乍见可欲可恨之境,油然生起贪镇者然。但能如是,亦不可即为满足。

  因仅此愿心,尚不能成佛。经云:「三世佛语,皆不外令一切有情发菩提心已,入

  佛子行,而成正等正觉。」故发心已,应速:(一)取受行菩提心律仪及菩萨戒;

  (二)学修六度,应知布施以舍心为主,由此动机,发为三业,即是布施全相,施

  有三种:一、财施,下至一针一线、上至身命而为施舍,皆属财施。二、法施,如

  ~P 1359

  理宣说清净正法,即法施。三、无畏施,于贼难王害,人非人等灾殃,能作救护等

  是。但不应疑吾人不能圆满法施,须知法施非必登座之比丘为能。如遇亲友将作恶

  业,能以方便令其不作。或在家居士于闲谈时,能以善巧敷说,引起彼等学法之兴

  趣。即自不娴教理者,于每日念诵,高声朗诵,能令人非人等,心身清凉,亦属法

  施。三、无畏施,虽无大力,然如见虫豸落水,拯之令起,亦属无畏施。凡布施若

  无菩提心摄持,虽行布施,不名圆满施度,仅可称为作布施行。施度必须心如理、

  行如理。如亲爱得取,即心不如理,以具有望报之心故,然此最易犯。财法无畏施

  ,亦莫不皆然。又如施人一缕,须和颜悦色,令受者满意。不然,即以金宝施人,

  而以呼尔蹴尔予之,令对方虽受而心感不安,即行不如理。又应无怨亲、无悭吝、

  无谄诳,由悲心念恩之门,不矜不伐而行布施。应于对方想作善知识,于自想作久

  欲布施,苦无对象。今彼正感空乏怖畏,正如劝我行施者然。得此机缘,何幸如之

  。又须知,施亦有应与不应之分,如钓鱼喂猫,或赠居士以上,酒葱等乱性之物,

  或到恶意赠人刀械等,皆所不应。又如恶人出狱,决定其必为害乡里,则不可行无

  畏施。又如时机未至,不可施以密法,亦所应知。至如何方能圆满布施,应修舍心

  ~P 1360

  方能圆满。但圆满之义,又不应仅凭现实。如仅凭现实,以为圆满,则世间尚有穷

  苦,岂佛施亦有未圆满。又不能仅凭离悭吝,说为圆满;若仅凭离悭吝,则小乘人

  亦能离悭,岂阿罗汉之施即达圆满。故圆满施度者,具慧者须善为观察。又施之加

  行,如前,观起资粮田,收摄为释迦一尊,与顶上上师相合;向顶上上师即佛启请

  求加持,谓我为利有情愿成佛故,愿将财物身命、三世善根,无些微悭吝,施与一

  切有情。次观施舍所缘境,想自财物受用充满虚空,随众生欲,一切施予。

  施差别门中,有对人不同之差别,在家以财施为主,出家以法施为主,经有明

  文。霞惹瓦云:六度中,在家…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