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七▪P8

  ..续本文上一页即施设缘起),以此缘起,于无自性

  诸法品类知其能安立因果,即破无边。依缘起因,决定苗芽无自性之宗,此乃施设

  而有之缘起,故能决定苗芽无自性,而破有边。决定因相理据断无边,决定所成宗

  断有边。即以现而断无,以空而断有之义。现空双合以现断无,以空断有,此各宗

  所共许。而以现断有,以空断无,乃本宗不共义。依缘起因故。此对修清净见中观

  ~P 1171

  者说。苗芽依缘起因,乃依安立之苗芽,非有自性成就之苗芽。由缘起因引生空性

  ,故说为以现遮有。又如是中观者决定苗芽无自性之宗,由此即知所无者,乃无自

  性,非异竟无,非遮世俗名言之有。故说以如是空而遮止无,由无自性而引生有世

  俗名言。是谓现空双合,亦即现缘起空自性空互为助伴之理。此仅略说粗分,乃宗

  喀大师不共之特法。缘起具三特法:(一)有法,(二)宗,(三)因据。其能决

  定三法者,固为圆满,否则能于其宗无自性或因缘起,随一特法,能得决定,亦可

  断除有无二边。又边字之解释,据解释正理论云:「边谓尽、后、近、方及毁訾。

  」此为五边:(一)尽,为尽处,俗语谓尽头处。(二)后,谓末端。(三)近,

  谓邻近边际。(四)方,谓东南西北等方位,如俗说东方为东边,西方为西边。(

  五)毁訾,谓呵责恶人为边人,犹汉语鄙人义。以上所引诸边义,皆所知境中所有

  之边,非本论所说应离二边之边。本论所说,乃所知境所无之边,亦即自宗应破之

  边。上五边义,虽自宗亦许,然此处所言,正见歧途之二边,须如中观明论(亦称

  中观现见论,自续派莲花戒论师造。)云:「若谓中道有胜义自性法者,由有彼故

  ,则计为常,或计无常,云何成边?说如实随顺诸法真理作意,名堕边处,不应道

  ~P 1172

  理。」此处乃引自续派之说,而加以破斥,藉明本旨。自续派许心自性成就,即许

  有真实自性成就。(许有自性,即许实有。)如是,则执常或无常,应不能谓其堕

  于边见,以与诸法真实法性相符故。柱之实有,既是自性成就,应是柱之法性。彼

  自续许心之成就,真实义既是自性有,或说为常,或说为无常者,即非成边、以眼

  见真实故。若入于诸法空性如所有见后,而如理作意,是自性有,彼时自性成就,

  即为真体。亦如柱为真实成就,则柱之真实成就,即是柱之真体,即不得谓为边执

  ,以彼法既成真实无常,即如是作意为无常,与诸法本体相同,故非堕边。倘非彼

  诸法真实之本体,不能如理作意,而起倒执,乃为堕边。世间悬岩之下名边,堕于

  彼处,称为堕边,此边是有。中观所断之常断二边,乃未尝有之边。既为未尝有之

  边而又云堕入者,乃就执常断之执分而言,断除此执,即为离边,非实有边可离。

  堕岩断命,喻堕断常边则断清净解脱智。慧命自宗说诸法于实有无,业果于世俗有

  ,非执边,而他宗则亦说此为边执。如唯识宗据菩萨地说,有执依他圆成于实有无

  ,是损减见。又藏中过去有说业果于世俗名言亦不许有,若许有,则与二谛相违。

  ~P 1173

  彼等因误解月称入中论破二谛之意,不知月称乃破二谛之自性。如云:「二者谓二

  谛无自性,非常亦非断。」又佛说:「有及无俱是边,净不净亦边。」彼等依文解

  义,故说非有非无。如回诤论龙树造云:「若非无自性,即所有自性。」此说若非

  胜义无,则成胜义有。有无自性,正相违反,遮无则有,遮有则无。惟证诸法于实

  有无,则非边执。证业果于世俗有,亦非边执。如前论又云:「若不许名言,我等

  不能说。」此即表有自性与无自性乃正相反也。故知过去藏中一类说非有自性非无

  自性者为不应理。其说诸法非有非无者,亦同此过。以非有即无,非无即有,同时

  说非有非无,即成自语相违。又过去藏中一类说名言非有,遂谓业果于名言中皆无

  。彼等据中论「说有为常,说无为断,非有非无,二者俱非。」彼等不解此为不共

  遮止。说诸法有自性,用为常,说诸法名言无者,乃为断。彼误谓此为自续派见,

  并谓应成派不立此种遮止,于是遂倡为非有非无之遁词,故引回诤论以决定,非无

  即为有,而在真正中观者,并非如是。必先以一异法门,抉择自性之有无,最后乃

  决定为无而遮其有。西藏过去大多数先即不能判别有无之义,故和非有非无之遁词

  。于是更不判决自性之有无,致堕于常断二边而不自知。回诤论后半颂恰为对治此

  ~P 1174

  种执著。彼说于胜义理智中,见苗芽之生住坏灭皆无,以生住坏灭乃依根门而见,

  根识颠倒,所见非量,故不成就。而在应成自宗则谓生住坏灭在胜义理智中所不见

  者,仅未见苗芽之生住坏灭,实不能谓为无,故与彼说不同。彼既以胜义理不见为

  无,根识为倒,此即不许言说者之一类。故回诤论云:「我不为彼说世俗名言中之

  因果作用、能量、所量、能得、所得诸义。」意谓世俗名言现量是有,此我亦许是

  有,故开演此中观诸论。彼不许名言有,我故不为彼说,以彼等既不许名言说故不

  为之说世俗名言量。七十空性论云:「勿破世间理,依此有彼生。」世间所摄现量

  名言,此不应遮。现时诸师,若问其诸法有耶?彼答云:有。若追问其究竟有耶?

  彼又答言无。若再追问究竟为无耶?彼又答云:非有非无。以无抉择智,故漫无定

  说,中观者说执诸法有自性,是堕常边,执诸法名言无,是堕断边。依缘起之因,

  显无自性而破二边。依本宗如实知缘起之理,依缘起因,知苗芽依缘而起,遮断边

  。依缘起因,所成立无自性之宗,知苗芽无自性,遮常边。他宗依缘起因反成立诸

  法有自性,以彼不能如实了知缘起理,仅知有缘起理耳。

  ~P 1175

  戌二、成立无为亦非实有

  「若以前理,已能成立补特伽罗与有为法皆非实有,则虚空、择灭、非择灭、

  真如等无为法,亦易成立皆非实有。故中论云:『有为法无故,何得有无为。』易

  成之理,谓如前破有为法自性,虽无自性,而能安立因果,系缚、解脱、能量、所

  量等一切作用。此既成立,则法性择灭等无为法,虽非实有,亦可安立道之所证,

  智之所量,众生所皈依之法宝等一切建立,谁亦不能攻难而谓此等若非实有,则彼

  建立皆不应理,故无许无为法实有之必要也。即许无为法真实者,亦必应许能相所

  相,离系因果,能量所量等一切建立。若无为法与其能证、能相、能量等无关系者

  ,则一切无关系法,皆应成为能相所相无理避免。若谓有关系者,然实有自性法不

  应待他,故亦不能立其关系。亦可观其一异而破。若谓此理不能破无为法实有者,

  亦应不能破有为法,是则全无实有可破。若谓有为法性空者,是说彼法无彼自性,

  故是断空,然真如有自性,故是实有。上句是抉择有为法自性空之最大歧途,是毁

  谤有为缘起之断见。后句说真如有自性,是增益实有之常见,故是邪解真空之义。

  若自性空义,是彼法无彼法自体者,自既非有,则他亦非有,其立法实有之立者,

  与成立彼宗之教理等,亦皆自性空,皆应非有。则安立实有少法之宗派,纯属臆说

  ~P 1176

  也。若善知此理,则知印度佛弟子,凡说有实有法者,则定说有为法实有,名实事

  师,其说有为法非实有者,亦必不许任何法为实有,实较藏地任意谈说者,超胜多

  矣。于真实义虽有二说,然皆共许世俗法是自性空。次乃诤论胜义是否实有。故以

  正理破除诸法实有之后,不许有为法与一切法为实有者,与倒解空性为断空者,说

  有为法与一切法皆非实有,毕竟不同也。

  或问:若中论云:『有为法无故,何得有无为。』如上解者,则六十正理论云

  :『若诸佛宣说,唯涅槃真实,智者谁复执,余法非虚妄。』此说唯涅槃真实,余

  法不实。法界赞亦云:『凡是佛所说,宣说空性经,皆为灭烦恼,非灭此法界。』

  此说空无自性之经,是为灭除烦恼而说,非说无此本性清净法界,宁不相违耶?曰

  :此乃倒解彼二论义。前论之义,如世尊说,诸□刍,胜义谛唯一,谓涅槃不欺诳

  法,一切诸行是虚妄欺诳之法,此经亦说涅槃真实,诸行虚妄。但真实义,前句经

  解作不欺诳。虚妄之义,后句经解作欺诳,六十正理论释说涅槃即胜义谛,此不于

  现证之慧前,非有自性现有自性,故无欺诳。余诸行等,则于现见之慧前,非有自

  ~P 1177

  性现有自性,是欺诳法。若以观是否实有之理智而思择,则全无堪忍观察之实有。

  不审其义,但著其名,此复何为耶。又六十正理论云:『三有与涅槃,此二均非有

  ,若遍知三有,即说名涅槃。』此说生死涅槃俱无自性,了知三有无自性,即立为

  涅槃。岂是说生死无实之空性为断空者者哉。法界赞义亦是说,宣说空无自性之经

  ,是为灭除余一切烦恼之根本实执,明无彼所执之境,非说破二我执境,所显之本

  性清净法界空性亦无所有。

  虽有此空性,然非实有。故有说此论连破实有所现之空性,亦不许有。或说尽

  断一切烦恼,而不须亲证空性真胜义谛。当知此论皆已破讫。法界赞又云:『说无

  常苦空,为净心方便,最胜修心法,是为无自性。』又云:『诸法无自性,是法界

  应修。』此说诸法无自性,是所修之法界,修无自性,是最胜之修心法。有说诸法

  无自性空名为断空,离此空外,别立实有空性为所修之空者,如何会释此论耶。如

  东方无蛇,有人妄执为有,除彼怖畏苦时,说明东方无蛇,云不能除苦,要说西方

  有树,方能除苦。汝亦如是,诸有情类,由执诸法实有而生痛苦,除彼苦时,汝说

  令其通达所执无实,不能对治其苦,要说余事实有,方除其苦耳。』」

  ~P 11…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