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执之所缘。入中论曾破之。其论释亦说:「唯缘依蕴假立之我,于
蕴之积聚,不说为世俗之我,故于一时积聚及先后时之蕴聚相续,皆不说为彼见之
所缘,唯于能生我念之唯我,乃是俱生萨迦耶之所缘。」意谓唯缘于我想而生之唯
我及唯自补特伽罗而为所缘。如此之我执乃我,非我所,谓于我,执有自性成就。
萨迦耶见,义为坏聚见。或问,今既不缘蕴为我而称萨迦耶见者为何?本论则谓,
~P 1027
以依于坏蕴聚上施设安立之我为所缘,观其成立有自性之我,是为萨迦耶见执我之
相状。余宗则于坏蕴上见其成立有我,是为萨迦耶成立之我见。至缘我想之唯我作
所缘者,是说萨迦耶见执我之情况。其与我想同时心之我,则非萨迦耶见所执之我
。以佛亦有时称我故。如如谓,我不与世诤,世与我诤。世有,我说有;世无,我
说无。及我之声闻菩萨等,亦如常人之言我来我去,我衣我食,此仅为世俗名言之
我,非萨迦耶见。又凡夫修密法时,作法身是我,报身是我,化身是我,等想时,
亦不能说是萨迦耶见。以世俗名言之我无自性成就,故非萨迦耶见。必缘于我想同
时执有我想成就,乃为自性实有之我,乃为萨迦耶见。此我之依处,非依一分蕴及
蕴聚所能安立。此种依蕴聚唯名施设安立之我,是为本宗特法。余如广论已广说。
喻如于狗,说彼是狗,非谓狗是我,故执狗是自性成就,虽是俱生补特伽罗我执,
而非萨迦耶见。因萨迦耶见须念唯我而执有自性成就,缘狗则不生是我之念故。故
于他身执为自性成就补特伽罗之俱生,虽是补特伽罗之俱生我执,而非彼补特伽罗
之萨迦耶见。
俱生我所执萨迦耶见,究缘我与否,教无明文,甚难抉择。以理当依我及我所
~P 1028
,二者皆缘。我执所缘是唯我,我所执是唯我所。我之俱生心非颠倒,我之俱生心
所生之萨迦耶见,乃是颠倒,我所俱生亦非颠倒,我所俱生心所生之萨迦耶见,乃
为颠倒。念我所时,同时生起萨迦耶见,执有自性,方是应断。我所心既缘我,又
缘我所,如何分别?我执萨迦耶见,属于补特伽罗我执,定缘补特伽罗,亦定缘自
我。若不尔者,则非补特伽罗我执所摄。我执萨迦耶见,唯缘自相续之我。我所萨
迦见,既缘自我,复缘我所,不过以缘我所为主要。故论说其所缘惟是我所,略不
说我。
缘自相续者,是俱生萨迦耶见,缘他相续是补特伽罗我执,而非萨迦耶见。二
执俱执实有,唯所缘不同。其执境之状,即我执执我有自性成就之相,我所执执我
所有自性成就之相。换言之,即我执萨迦耶见所缘,为「有法」之我,即名言之我
。而其所执为「无法」之我,即自性成就之我。此中分四料简:(一)有是俱生我
执,亦是萨迦耶见。(二)有是俱生我执,而非萨迦耶见。(三)有非俱生我执而
是萨迦耶见。(四)有非俱生我执,亦非萨迦耶见。本宗则不许其第三之一分,以
萨迦耶见,必是俱生我执故。故本宗唯有三分成量。(即三料简)
~P 1029
法我执所缘之境,为眼耳等法。法字,在印文为达摩,其义为持。所持为何?
持一切法,即一切种智所缘境无所不遍,不论善恶,有为无为,一切彼皆能持。如
虚空亦有其虚空性相,为其所持。故通言为法,遍一切所知境,遍一切有。至所谓
正法者,则专指善法,其特性以不堕入险途及生死轮回为其别法。或问:法既遍于
一切,而补特伽罗亦在一切有中,如是,补特伽罗我执,亦谓为法我执,可乎?答
:法我执所缘,非通指一切法,乃以与补特伽罗差别门中非补特伽罗之法为所缘,
乃除安立我名所余蕴等为主。如于蕴等上执有补特伽罗自性成就,即为补特伽罗我
执。于蕴等上除去补特伽罗,而执蕴等立名处有自性成就,则为法我执。于此,尚
有辩难。如问,我所执是补特伽罗我执,则彼亦以补特伽罗为所缘耶?此乃难题。
在宗喀大师著述中,有时以眼耳等为我所执之所依,(村细)有时以眼耳等为我所
安立名处,我所执仍缘于我。如先不缘我,即不能生我所执之心。我所执之行相,
则缘彼所缘之「我所」,执能作者为自性成就,以我之本体对于我所视为能作者。
喻如进食,菜饭为所食者,我为能食者。缘于所食之菜饭,而执能食之我自性成就
。故我所执之行相,具有执我自性成就之成分而非法我执。必如此释,于所上始具
~P 1030
足有补特伽罗一分而不成为法执。以上诸理,不惮繁述者,以佛智所缘一切所知境
诸法,如执为实有,不属人我执,即属法我执。如达其为非实有,不属人无我,即
属法无我。故二无我必由于二我。证空性为二无我所摄,故无二无我所不摄之空性
。此本宗于二我执之建立不同于余宗者。自续派以下,大都说补特伽罗有自能,(
壤阶土巴)成就即是人我执。至犊子部则许补特伽罗本身自性成就,而不说为人我
执。因彼部宿为外道,执离蕴有我,故佛为说补特伽罗有自性我。法执,在小乘二
宗皆不许。唯识则许有离心实法为法执。以遍计执实,如离心有外境,即是法执。
自续派谓,如执法本性有真实成就,即是法执。本宗虽亦许执法有自性,为法我执
,然又不同于彼等。如萨迦耶见,下三宗许蕴执有我,为二种萨迦耶见。自续则许
我执有我,为我及我所安立为二种萨迦耶见。缘于自蕴,执有自能成就之实我能作
所作者之执心,为我执萨迦耶见之行相。缘于自蕴,执有所作实我之心,为我所萨
迦耶见之行相。但本宗则以此为萨迦耶见之粗分,故粗细有不同。
二我执即染污无明。如入中论释「愚疑即无明。无明者,法非有性而强增益。
~P 1031
」〔性,在藏文为「恶阿」,即本体性义。)此谓无明对于能见之事事物物真实法
性作障覆,此障覆为性之心,即无明,亦即世俗心,亦即颠倒心。「由此能令诸有
性于观如所有事而起愚蒙。」故愚疑无明法非有性,而强增益。于见实性障覆为性
,名曰世俗。入中论释又云:「如是,由有支所摄染污无明增上力故,建立世俗谛
。」所谓有支者,谓成就生有之支分。无明,即三毒中之疑,为二执之主要,亦即
十二有支中之第一位。且是染污无明。以无论就此生他生,顺演逆溯,皆以无明为
首。认识染污无明:一、于补特伽罗及蕴等上,认为不依他缘而自性成立,即是无
明。二、于人及法上,不依安名处,亦不依分别安立名言,而执有自性成立,即是
无明执我之情状。三、法我执,属于染污无明。如经云:「如是,无明缘行,乃至
缘生缘老死,于境执实,即无明。」此许执实即染污无明,于法我执建立烦恼障所
知障,二障中此属烦恼障,此为自宗特法,圣父子亦如是云。至他宗,如自续以下
,皆以法我执属所知障,如七十空性论云:(见广本一五四页)(龙猛所造六论:
一、根本智论,二、六十如理论,三、七十空性论,四、业练论,五、回诤论,六
、宝□论。)「因缘所生法,若分别真实,(实有藏文为「样打把」,即执实有之
~P 1032
意。)佛说为无明,彼生十二支。」此谓因缘所生内外诸法,无论何种分别,执为
真实,即是无明。十二支即由此而出生。十二有支,无论此生他生,或单就一生言
,皆可起十二支,由蕴等于无明执实力生我执,我所执,萨迦耶见,成第一支,无
明。由二障,萨迦耶见生贪镇,由贪镇对他方作利作害之一切行,成第二支-行。
(此属于业。)又由第八支爱与第九支取,两支因缘,成就第十支-有。即就一生
言,临死时对身生起爱著,无论其相信后世因果与否,皆有欲另取一更好之身之心
。此由多生串习力,临终时亦定生爱取二心。又由过去业力强大故,决定成就有支
。由中有入母胎,中有即灭,即成就第三支-识。识住于父母精血中,成就第四支
-名色。自羯那蓝等六位,成就第五支-六入。根、境、识,三聚接触,生第六支
-触。因触生三受(苦、乐、不苦不乐),生第七支-受。由此出胎,成就第十一
支-生。由生支第二刹那便成老,由老便成死,合为一支,即第十二支-老死。四
大次第销散,合入于空为死。此老死支由何来?实由生来,生由受,受由触,推之
名色由识,识由有,有由取,取由爱。故此生之识,由前生之爱、取、有三支而来
,此三支又由无明、行二支而起。如烦恼已断,即无爱、取、有三支。无此三支更
~P 1033
无入胎等五支(即识、名色、六入、触、受。)与生及老死等二支矣。如此生成就
之阿罗汉,因达空性,断爱取因缘,虽仍有业有种,亦如种子无水,无故有支,亦
不受生老支。故前论续云:「见真知法空,无明则不生。由无明灭故,十二支皆灭
」。十二支以无明为根,须见真性,方能破除无明根。真性即空性。应依闻思,由
闻而思,善达内外一切法自性本空。由善达空性而修,即能断无明,由无明灭故,
十二有支即不复生。吾人造诸杂染业,如能知此理,于能断烦恼之空性加以努力,
则生有种子不能作增上缘,即不致来生再造业受果矣。论中若分别真实句,真实即
指执实,藏文为「殴波」,含有事物义,谓指一切事事物物,为实有之意。此论在
特别阐明因缘所生之有为法,未说及无为法。虽虚空无为,若执为实有,亦是法执
。此处不说者,盖有三意:一、无明等十二有支,所缘以有为法为主。二、执实心
观待有为法则易生起,观待无为法则难生起。三、破除执实心,从有为法上破除较
无为法上破除为易。经部有部乃至唯识皆如是。
前引之七十空性论颂文,前三句说认识无明,彼生十二支句,说无明之作业。
~P…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