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2)消除现世贪著的方法▪P11

  ..续本文上一页做下去大家都能成功。

  所谓【舍弃现世】主要舍弃的是现世八法的贪著,如果这个能舍就不一定要抛弃一切资具去做个乞丐。大德先贤们曾经为我们树立了许多舍弃现世的榜样,像嘉却·格桑嘉措与班禅·洛桑耶协等。

  这段话告诉我们:舍弃现世是要我们舍弃对世间安乐的贪著而不是不要世间法,我们是世间人怎么能不要世间法呢?我们要舍弃的是对世间法的贪著,如果能舍弃对世间安乐的贪著,就不一定非要舍弃自己的家财去当乞丐。我们要的是对世间的苦乐不起执著心,对世间的安乐不要起贪心。就比如做国王的拥有无数财宝,只要没有执著的心就是不贪著;当乞丐的穷得只有一根打狗棍、一只碗,只要有执著的心还是贪著。因为他们会想:没有了这个碗,别人布施时用什么装?没有了打狗棍,万一狗来了就会有危险,所以要抓得很紧。只要心不执著就是做国王还是一样,不是说不准我们享受得好。有人说受用是蚀福气,受用怎么会蚀福气呢?受用来了之时你就念“嗡、啊、吽”,恭请所有十方诸佛都来共同受用。在密法里面有内坛城,要想到供养上师、供养本尊、供养护法,怎么能说凡受用一定蚀福气呢?一顿饭值多少钱?算一千块钱就不得了了,可是你在供养的时候外供十方三世诸佛,内供内坛城上师、本尊、护法,你所得到的福报就不得了了。这不还是“赚钱生意”嘛?就是看我们做还是不做,做了就会真实增长福慧的。

  修佛法之人不会穷,因为有诸佛的回向,我们天天都在增福、增慧,怎么会穷呢?不会穷,穷与我们是无缘的。我们也有历代佛的回向,任何一尊佛成佛的时候,我们都还是众生,佛所回向的都有我们一份;我们依佛法而修行,天天都在增福、增慧,福慧本身都在天天增长。我们每天消耗了多少?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我们都可以供佛。没修过密法的人是不知道,修过密法的人都知道,早上起来穿衣服,心里念“嗡、啊、吽”,自己自成本尊,衣服披身上是在供养本尊,这样一来,穿衣服都是在培福。问题在于我们会不会修,会修的没有一处不在增长福和慧,为什么呢?我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就在培福;我们在修法的时候需要动脑筋,要动脑筋就是在生慧,福、慧是连在一起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我所说的这些就是告诉大家:只要真心学修佛法,生活来源是没有问题的。等大家具有一定的水平之时,就不能想世俗间的事情,因为一想就会涌起来,那时候让自己都觉得麻烦。出家人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居士自然会给供养,不是谁叫居士给他们供养,只要他们在认真修学佛法,就会有这种感应。在家人平时与群众的关系也如是:如果通过修学佛法使自己的心量变了,周围人对你的态度也会改变,往日与你充满敌意的都会变得喜喜欢欢的;选先进的时候,大家都会选你。只要自己的心量变了,还是原来的那些人,对自己的态度都会改变。这是很现实的,不是在幻想。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增长福报和智慧的因,而且是不停息地在做。

  这里附带说一下,大家千万不要去听那些看相的、算命的以及什么观仙婆的话,因为他们看不到我们的未来。你去找他,他最多只能看到你今天的福报。我们修佛法时在不断的忏除恶业,在不断的增长善业、智慧,他怎么能看得到呢?因此他是看不准的。无论这些人有多了不起,对我们学佛人也没有关系。当年我住在康定的时候,有个打卦很出名的喇嘛,大家都去找他打卦,可是我从来都没和他见过面,因为没有需要。我的情况是福慧都在变,他只能看到我今天的情形,不能知道我的今后变化,他怎么打得准呢?我们学佛的人一定不要听信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看相、算命的话,那些都是骗人的,就算他看得准也是现在的情况,只能根据我们现在的情况而说,如果我们天天在变,他就没办法看得准。比方说一个小学生,现在是小学水平,可到他上了中学就不是小学水平了,他将来若上了大学水平就更要变化,而算命的只能看到他小学水平。所以那些看相、算命的与我们无缘,去找他们只是白费精力,他们是以此来赚钱的。

  [大德先贤们曾经为我们树立了许多舍弃现世的榜样,像嘉却·格桑嘉措与班禅·洛桑耶协等。]这些故事我没有听上师讲过,所以这里我不讲。这些大德确实是舍弃了现世的,但他们的生活也是很好的。我举个现世的例子:清定上师是舍弃了现世的,他的生活你们大家是赶不上的。再简单的说一下智敏法师,他也是舍弃了现世的,现在他的生活有多好,他自己并没有去想那些,弟子们就会供养给他。能舍弃现世生活反而好;整天想怎么能让自己生活好,却只落得个求不得苦,因为福报不够就求不到。

  还有我们的大悲大师舍弃转轮王位而出家,寂天菩萨,大觉窝吉祥阿底峡等也都是舍王位而出家的。宗咯巴大师也一样,他听从妙音之教,把近千名哭泣不舍的三藏法师留下,只携带八名清净弟子眷属去离事专修。当时的汉地皇帝曾派遣大臣持金字诏书来迎请大师,然未能请到。

  [妙音]是指文殊菩萨。[离事专修]是指离开眼前的世事而去专修。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宗咯巴大师有那么大的本事也还是要专修,皇帝派人来迎请,宗咯巴大师当然知道,使者还没有来,他就躲到别处去了,使者当然迎请不到。这就说明他不贪世间的名,一心一意专修正法,使正法住世。

  这些大师只靠苦行与乞食生活,把时间都用在专心修法上,他们所遵循的生活方式,就是觉窝噶当派的【十秘财】。

  [十秘财]就是十种秘密的财宝,前面已经说过了。

  

此外还有不少舍弃现世的道歌。如即生即身成佛的嘉瓦温萨巴说:“昔米拉日巴,今洛桑顿珠,除即时衣食,无须蓄财物。为即生成佛,善住如是行,舍贪瞋住静,愿取暇满实。”瑜伽自在大师米拉日巴说:“子若至心修正法,若从心底生净信,若能不顾现世乐,若更真实随我行,当知亲属乃魔使,勿执谛实断牵缠;财食正是魔守卒,亲密极坏勿爱著;五欲魔境是魔绳,决定系缚舍贪恋;童朋诚为魔王女,决定诳惑应善防;故乡亦是魔王狱,极难解脱应速逃。总当舍弃一切死,现时放下最有益,幻身假人终倾颓,现凑缘起最有益,心鹫终要飞离尸,现飞万里最有益,人闻我说即修行,彼诚具有法善根。” 又说:“我乐亲不知,我苦仇不知,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我老友不知,我病姊不知,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我死人不知,我尸鹫难见,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苍蝇吸血肉,蚂蚁啃筋脉,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门前无人迹,门内无血迹,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无人守尸林,后事无人理,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无人问行踪,无人知我处,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无人山洞中,乞丐临终愿,愿能利众生,意乐得圆满。”

  [昔米拉日巴,今洛桑顿珠,除即时衣食,无须蓄财物。]出家人有规矩,除三衣一钵以外不准有积蓄。因此释迦佛当时都是乞食生活,那时的寺庙里不像现在还有厨房,出家人都是出来乞食的。由于当时人们普遍信佛,所以出家人可以乞得到食物,那时的在家人习惯于早上做好了饭之后就盛上一碗供在佛堂里,出家人来乞食时就拿出来布施。出家人缘门托钵,手里拿个碗,施主将饭倒在他的碗里就是了。但是下一个出家人再走到这家,就得不到布施了,但很少有出家人乞不到食被饿死了,这是当时的情形。现在就不同了,因为不信佛的人多了,出家人不能出去乞食,于是寺庙里都有厨房,不管好与不好,反正到时候去总归有饭吃。

  [为即生成佛,善住如是行,][如是行]照是上面所说的去做。这里主要指的就是舍弃现世的贪著。

  [舍贪住静,愿取暇满实。] [愿取暇满实]这个[暇满实]就是暇满而不空过,真正得到了修学。

  我们学修佛法之人第一要断的就是瞋念,因为瞋念起了要去三恶道。我有两句话就是希望大家要控制二气:对别人不要发气;对自己不要怄气。这两样既影响我们的善业,又要伤身。生别人的气要动肝,动肝当然要伤自己的身体,而且与别人积怨,他还要报复你,甚至当场就给你来个难堪,让你心里不好受。与他人冲突之后回家想不通自己就会怄气,或者并没有谁来惹你,你就是自己一个人怄气,自己怄气还是要生病。起码你的心里是抑郁的,心里抑郁脑细胞就是拘束的,身体健康需要体内细胞是松散的、没有阻碍,这样大脑才能调平。所以我觉得要紧的是先不要说怎样修行,首先应将自己的二气控制住,对别人不要发气;对自己不要怄气。自己不怄气就没有想不开的事,自然就不会有烦恼。我们应该将这个道理想通:人家之所以会让自己怄气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他不认识、不知道这样会让你不好受,使你精神、物质受了损失;二是他只是要出出自己的气,所以我们要可怜他:是他没有智慧,也是属于无知。这样我们就不会为此怄气了。另外,与他人冲突之后回家自己想不开是冤枉的,既然自己和对方的冲突已经脱离开了,回家后自己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文殊院的对联对我们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做了就放下,放下就了,了了有何不了。这就是叫我们心不要执著,有了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对世间八法不执著,这是互相关联的。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事都要抓住,就不可能不抓住世间八法;如果能不抓住世间八法,我们自然就不会怄气。

  简单地说,证空性就是不再有执著心。虽然现在我们还没有到证空性的时候,但可以学着不执著,这是一种随顺的修法。

  [瑜伽自在大师米拉日巴说:子若至心修正法,若从心底生净信,若能不顾现世乐,若更真实随我行,]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专心诚意地修正法,如果你能从心底里生起对佛法的信心,如果你能不贪著世间的安乐,那么你想求得圆满就应照我这样的修行。米拉日巴对世间不贪著,他…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2)消除现世贪著的方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