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至尊·法幢吉祥贤着《宗义建立》之译注研究(廖本圣)▪P6

  ..续本文上一页如「想着青色的分别识」--而言,(1)及(2)二者,均是「青色」;但(3)及(4)二者,则是「青色的义总」173,它是属于共相法 174(常法)。

  而对于不符合事实的分别识--例如「执着『实有的补特伽罗』的分别识」--而言,(1)及(2)二者不存在,因为没有「实有的补特伽罗」;但(3)及(4)二者,则是「实有的补特伽罗的义总」175。

  一切的「分别识」均以「义总」作为它的「显现境」。「义总」是常法,它不像无常法会刹那刹那坏灭,因此它是一个「遮遣法」--「『非对境之否定』的显现」。例如,显现于「取瓶的分别识」中的「瓶的义总」,并不像外在的瓶,具备所有不共的性质,而只是瓶的总的影像,它是透过「『非瓶的否定』的显现」的方式呈现出来。由于这种义总--分别识当中的显现境--相较于无分别识当中的显现境而言,心中影像的清晰--「清楚显现」176--程度要微弱许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前」(无分别识)比「分别识」受到重视的原因。但是,为了了解那些无法透过前五根识直接了解的对境,我们必须依赖分别识,特别是比量。透过比量的不断熟习,最终将可以达到现量。比量虽无法与现量相提并论,但却是到达现量这个目标的主要方法,因此其价值也受到格鲁派的高度肯定。

  121 ”Jam dbyangs bzhad pa sku phreng gnyis pa dKon mchog ”jigs med dbang po,

  即:宝无畏王。

  122 Gyub mtha”i rnam par bzhag pa rin po che”i phreng ba。参:陈玉蛟1988)。

  至尊.法幢吉祥贤着《宗义建立》之译注研究 27

  123 gzhi。

  124 lam。

  125 ”bras bu。

  126 sa bcad bdun。

  127 don dam bden pa, paramarthasatya, ultimate truth。

  128经部宗认为的「胜义谛」的标准,在于这个对境是否能在现前识或现量(即:正确的无分别识=胜义识)当中呈现出来,如果可以,那就是胜义谛;否则就是世俗谛。而因为只有无常法、有为法或自相法才能在前述的识中呈现出来;因此,此宗认为的胜义谛就是无常法、有为法或自相法。

  129 kun rdzob bden pa, samvrtisatya, conventional truth。

  130 bcad shes/ dpyad shes。

  131参: Onoda(1992, 44)。其中,「同义」(don gcig,互相涵盖)以二个完全重合的圆圈来表示(如左上图),「相违」(”gal ba,毫无交集)以二个完全没有交集的圆圈来表示(如右上图),「三句」(mu gsum,三种可能性)以二个重迭而大小不同的圆圈来表示(如左下图),「四句」(mu bzhi,四种可能性)以二个部分重迭的圆圈来表示(如右下图)。

  132 rdzas grub。

  133 yod pa。

  134 shes bya。

  135 dngos po。

  136 gzhi grub。

  137 chos。

  138 gzhal bya。

  139 yul。

  140

  1.两者皆是之句(gnyis ka yin pa”i mu):既是「常法」又是「所知」者,例如「无为的虚空」;2.两者皆非之句(gnyis ka ma yin pa”i mu):既非「常法」又非「所知」者,例如「兔角」;3.何者涵盖何者,何者不涵盖何者之句(gang gis gang la khyab gang gis gang la ma khyab pa”i mu):若是「常法」,则为「所知」所涵盖;若是「所知」,则不为「常法」所涵盖,例如「桌子」。

  141

  1.两者皆是之句(gnyis ka yin pa”i mu):既是「无漏法」又是「无常法」者,例如「道谛」;

  2.两者皆非之句(gnyis ka ma yin pa”i mu):既非「无漏法」又非「无常法」者,例如「兔角」;

  3.何者涵盖何者,何者不涵盖何者之句(gang gis gang la khyab gang gis gang la ma khyab pa”i mu):若是「无漏法」,未必为「无常法」所涵盖,例如「无为的虚空」;

  4.何者涵盖何者,何者不涵盖何者之句(gang gis gang la khyab gang gis gang la ma khyab pa”i mu):若是「无常法」,未必为「无漏法」所涵盖,例如「桌子」

  142所知=有=法=所量=成事=对境

  143常法=无为法。

  144无常法=有为法=因果法

  145认知(包含心、心所法)=业果法

  146参: L&N(1980, 15)。

  147 tha snyad kyi bdag。

  148 btags pa”i nga tsam。

  149 dgag bya”i bdag,简称:所破。

  150 dgag bya, pratisedhya object of negation。简称:所破。

  151 spang bya。

  152 brtag pa mthar bzung。

  153 blo gnod med。直译为:无害的觉知。即:量或有效的认知

  154 gnyis tshogs。直译为:二聚。

  155 sgrub pa, vidhi, positive phenomenon。

  156 dgag pa, negative phenomenon。

  157 med dgag, prasajyapratisedha, non-affirming negative。或译为:非定立的

  否定。

  158 ma yin dgag, paryudaspratisedha, affirming negative。或译为:定立的否定。

  159 ldog pa, vivartana, isolate。另参Klein(1998, 187)。「反体」是分别

  识当中的「所要辨别的对境」(object identified)

  160 don spyi, artha samanya, meaning generality。don spyi常被译为「义共相」。虽然它的确是一个共相或常法,但就翻译的精确程度而言,还是译为「义总」较佳。另参Klein(1998, 187)。「义总」是分别识

  当中的「所要命名的对境」(object to which the name is applied)

  161 dgag pa, pratisedha, negative phenomenon

  162 rtog pa, kalpana, thought/thought consciousness。

  163 rtog med, nirvikalpaka, non-conceptual。

  164 rnam pa, akara, aspect。

  165参:廖本圣( 2004, 120-124)。对于凡夫而言,意现前出现的时间大约为一个成年男子一弹指所需的时间。

  166参: L&N(1980, 28-31)。另外,参deCharms(1998, 120-123)。近代的脑神经科学亦探讨此部分的问题。

  167 ”jug yul, *pravrtti-visaya, object of engagement。

  168 zhen yul, *adhyavasaya-visaya, determined object。

  169 snang yul, *pratibhasa-visaya, appearing object。

  170 bzung yul, grahya-visaya, apprehended object。

  171即:对境在分别识中呈现的影像。

  172亦即:这是一个存在于某个特定地点与特定时间当中,形状、大小、颜色均独一无二的瓶。依经部宗的观点,所有生、住、灭、无常等特质,均可以呈现在「取瓶的眼识」当中,只是一般的现前无法注意到些特性;而瑜伽现前则可以看见并了解这些特性。其他无常事物也是如此。

  173即:青色在分别识中呈现的影像

  174亦即:它是一个代表所有地点与所有时间当中的总的瓶。依经部宗的观点,除了「瓶的义总」或「瓶的总的影像」(常法)之外,所有生、住、灭、无常等特质,均无法呈现在「取瓶的分别识」当中。其他常法也是如此。

  175即:实有的补特伽罗在分别识中呈现的影像。

  176 gsal snang, sputabha。

  六、《宗义建立》的译注

  

  至尊.法幢吉祥贤造《宗义建立》

  礼敬与上师、怙主、妙音体性无二无别的至尊正士们!

  (一)总说

  此处,关于解说宗义建立,分三:1.定义、2.分类、3.分类 的个别意义。

  1.定义

  「承认三宝177为真正归依处,而不承认三宝以外其他归依处之说宗义的补特伽罗178」,就是「内道佛教徒之说宗义的补特伽罗」的定义。 179

  2. 分类

  若…

《至尊·法幢吉祥贤着《宗义建立》之译注研究(廖本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