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正见▪P11

  ..续本文上一页,他们称为自证,就是以自证分安立这个意识,来认为这证量是正确的。我们所说的有,所持意识证量就是有,所持的意识并非证量就是不存在。

  有还可以分两种:(一)不会改变的。(二)会改变的。具有会改变的性质的有为法,如同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色法,以及唯明唯知的一个体性,也就是心识两种。讲到唯明唯知的心识,这种意识我们要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像昨天我们所讲到的十二因缘,第一支无明,它是意识。第二支业,应成和毗婆娑宗虽然认为业是属于色法,但是最主要还是由意识来解释。第三支是识,当然是意识。第四支名色,以名来说是属于意识的。第五支六入的意是意识。第六支触是意识。第七支受也是意识。第八第九支取和爱也是意识。第十支有是业,当然是意识上的一种随眠状况,第十一、十二生、老死就不是意识了。所以要了解意识的学说是非常重要的。以现在的科学家来说,他们认为是脑,并不承认有意识的存在,认为我们的思想和大脑的细胞是有相当关系、有连系的。但这并不表示有了大脑的细胞,当大脑细胞在活动时一定会有贪瞋,虽然贪瞋是跟我们的大脑细胞是有关连的。但是产生贪瞋,形成意识最主要的因素,及其它的因素,并非不是唯名唯知体性的意识而产生的主要因素。

   我们要产生一个意识需要许多的因缘、缘缘、增上缘、等无间缘。光是有缘缘和增上缘无法产生意识的,必须无间缘。何谓缘缘呢?就是所缘的境,增上缘是我们的眼根。以眼识来说:有了大脑的细胞,有了外面的境,有了增上缘眼根,但是唯有如此是无法让我们的眼识执着境,就是说无法了解境。我们常说:「现而不见,见而不悟」。我们意识分许多种,一个叫见而不悟,当意识在想其它的地方,虽然眼睛会看到一些境相,但是不会了悟,所以称见而不悟。虽有缘缘存在,大脑的细胞也有,但是为什么不了解呢?就是要透过许多外缘,要有其它的因缘。所以光是有大脑的细胞、缘缘、增上缘,是无法产生意识的,要产生意识必须同类的,就是等流因的相续,才能产生意识,也就是它的进取因需要跟它的同类因的相续才能产生的。我们这样推理,可以了解到意识需要一个可以产生唯明唯知的体性的等流因才能生起。这样去找,假使意识是有个开始,那么第一个意识是否是无因而生?假使是有因而生,那个因是否是从不同类的因而产生?还是从同类因而生?假使从同类因而生,那么意识就没有开始了。假使承认有第一个意识,不是无因而生,就是不同类因而生。我们这样思惟,可以了知意识是没有开始的。我现在以上部而言,意识是没有开始的,意识也没有结束的,意识从以前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我们可以经由意识无始无终的理由,了解前后世的存在。

   了解意识是如何持境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释量论里时常讲到现识,它是缘体识,声以及分别识是遮趣识,有这两种。我个人也不是搞得很清楚。外道认为现识和分别心都是缘体识,但是我们内道说现识是缘体识,分别心是遮趣识。何谓遮趣识和缘体识呢?当分别心执着某一境的时候,把境上的特征给划分出来,执着一个独立的东西,但是眼识或者现识来讲,它执着境的时候,不会分得很清楚,有什么特征就直接的执着、直接的持这种境,不像分别心会把它分了之后,再持那个境,这是内道主张的。由此唯识说:当我们的声音及分别心持境时,说某一法的声音。以名字来讲:瓶子的名字及持瓶子的分别识,持名字的声音,所诠就是瓶子。说瓶子的声音,这个声音所诠的是瓶子没有错,但是他说瓶子的时候,并非瓶子的力量说出瓶子的名字;持瓶子没有错,但不是由瓶子的力量而使分别心去执瓶子的。但是讲到瓶子时马上就会说:那边有瓶子。这代表什么呢?好像从那边的瓶子的力量,使我们的分别心去执着,并非唯有分别心所现的一个瓶子而已,超越了因外面的瓶子而产生的力量。所以持瓶子的分别心所持境,并非是瓶子的究竟性质控制当下而持的,这是唯识所讲的。

   自续派如何说明呢?他们认为不管是声音也好,不管是任何的分别识也好,并非从境的力量使声音和分别识持境。就是分别心及声音持境的时候,并非是境的力量。但是他们却又说:分别心和声音以外,有个名言的自相存在;但是应成认为唯有分别心及声音所安立而已,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名言上的自相存在。虽然名字及境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但是境的存在方式唯有名字安立时而有,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自相存在。这些的宗义都是由分别心遮趣识以及现识、缘体识这两个道理而慢慢的演绎出来的。

   所以中论最主要的说明一切法唯名而安立、唯识而取。「若一切不空, 则无有生灭」。在心经、般若经里讲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照见五蕴皆自性空」。五蕴这一切诸法都是自性空的;倘若不是自性空,就不是唯名安立、唯识而取;假使不是唯识而取、唯名而安立,就不是唯观待而存在,就不是缘起了。我(中观应成)所说的空并非完全没有,是缘起而空的意思;如果诸法不是自性空,就不是缘起了,不是缘起就没有因、没有果,果就不会依靠因了。假使没有因果,作者、作事、作处这些都不存在了,行者、行事、行处也都不存在了。伟康仁波切曾经说过:一切法都由因缘和合所安立的,所以没有独立的相;倘若是独立、自性从境那一方面产生,就不用依靠因缘。这表示说,因缘和合所以无自性。

   接下来讲到「苦不从缘生」以下的部份。倘若苦不由缘生,那么苦就不存在了。倘若无常、苦都由自性而生,那么苦就不会生,苦谛就不依集谛,集谛也没有了;集谛没有,空性就不存在了;空性不存在,由空性所产生的灭谛也没有了;涅槃寂净没有,解脱道、圣道也没有了。假使这些都没有,修道的僧宝也没有了,那么三宝也没有了。

   「汝破一切法,诸因缘空义,则破于世俗,诸余所有法。」我们世间人,时常用未来的安立现在。以种子来说,它是小苗的种子,我们知道那时候小苗还没有生,它是未来。但是我们拿一颗种子说:这是小苗的种子。假使小苗是真实有,种子变成小苗的所依,小苗变成这颗种子的能依;换句话说,小苗变成事相,这颗种子变成小苗的特征了。假使这个事相和特征,所依和能依是真实有,这个小苗现在要有才对,但不是啊!我们时常拿过去的事以及未来的事,来譬喻现在的事,说是现在的什么,这是世间所共许的,我们并不是要寻求,这用不着。所以唯有缘起的,这一切都可以成立的,假使是真实的话,这一些都不成立了,违害了世间所共许的。

   「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见苦集灭道。」倘若我们不了解究竟的缘起法,无法确实的了解苦集灭道的真正涵义。虽然四部都讲灭谛,但是真正的灭谛是空性,除此之外无法了解何谓是灭谛的。所以要真正了解苦集灭道,必须透过中观应成派所讲的二谛道理,才能确实的了解何谓四谛。由四谛的了解,我们才可以了解何谓是三宝,三宝是存在的,那时候才会真正的对三宝产生信心,才会对佛法产生坚固的信心,叫做胜解信。有了这种信心之后,才算真正的佛教徒,了解佛法。

  

   七、空性的安立(观因缘品第一)

   你们在内心里有没有一个大的架构,二十六品观十二因缘,最主要讲轮回部份。第十八品是如何解脱之道以及解脱的定义,解脱的性质。第二十四品讲空性是非常的重要,我们要了解空性。第一品就是如何安立空性。中论二十七品都在安立空性。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最主要是讲四种不生:(-)不自生。(二)不他生。(三)不共生。(四)不无因生。宗大师说:生法不是有因,就是无因,其中之一。假使有因,因有果不是异性就是一性。以果来说:是由因而生,不是从因生就是从果生或从因果同时而生。生分两种:(-)有因生。(二)无因生。有因生就是自生,他生、共生。中论就是要破四生。

   在佛护的一部论典里说:生是唯生而立。现在所要遮的这四种生法,并非是遮名言有的生法,名言有的生法,是唯名而安立、唯识而取的,这是有的。但是这一法生了,去寻求假义时就找不到,假使是唯有名字而安立的这一种生,我们不去寻求却是有的。假如寻找是实有的话,就是无因而生,若有因生就是因果同性而生,但不是自生;不然就是因果异性而生,就是他生或是自他共生,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生法。

   之后,他的科判说两种遮遣法的定义,以及这两种遮遣法是合乎正理所立。昨天我们讲法分为成立法和遮遣法两种,何谓是遮遣法呢?就是由意识认识这一法的时候,遮遣了某法而安立的。这一种遮遣的方式并非是像瓶子,瓶子上有许多种遮遣法,就像瓶子上有柱子、房子之类遮遣是有的,唯有这一点是可以安立遮遣法,就是由意识来安立这一法的时候,以遮遣的方式来安立这一法,称为遮遣法。遮遣法又可以分两种,当意识在认识这一法的时候,遮遣而安立的这个法又分两种:一个是完全遮挡,叫无遮。一个是遮挡后会有暗示成立法,叫非遮。非遮昨天已经简单跟你们介绍过了。

   至于空性是无遮法,这一点是所有中观论师共同承认的。像慧炬论里面讲到,以及许多中观论师都讲到空性是无遮法,尤其在中论里面说「诸法不自生。」这偈颂代表说空性是无遮的。

   法的分法有许多种,一种叫灭三轮之分法。何谓灭三轮之分法?法可分为同义的、相违的,(藏文直译)三边的法、四边的法,有这四种法。正相违也可以分两种:(一)正相违。(二…

《中观正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因果明镜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