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类忍」就是「〔四个类忍〕自己份内之上二界见所断烦恼障的正对治者」,因此底下将依次说明。虽然所有这些声闻见道八忍,均是(Tib, p. 1-24)心一境性地、平等安住于补特伽罗之智,但是从正对治自己份内之所断的方面来说,作用有所不同。其中,因为「苦法忍」能够作为欲地所摄之属于见苦所断之五见、五非见及其种子的正对治,「集法忍」能够作为欲地所摄之属于见集所断之五见、五非见及其种子的正对治,「灭法忍」能够作为欲地所摄之属于见灭所断之五见、五非见及其种子的正对治,「道法忍」能够作为欲地所摄之属于见道所断之五见、五非见及其种子的正对治,因此凭借四个法忍,能够无余断除欲界的40个见所断烦恼障及其种子。「苦类忍」能够作为色地所摄之属于见苦谛所断之五见、四非见及无色地所摄之属于见苦谛所断之五见、四非见,亦即前述18个见苦谛所断及其种子的正对治,「集类忍」能够作为色地所摄之属于见集谛所断之五见、四非见及无色地所摄之属于见集谛所断之五见、四非见,亦即前述18个见集谛所断及其种子的正对治,「灭类忍」能够作为色地所摄之属于见灭谛所断之五见、四非见及无色地所摄之属于见灭谛所断之五见、四非见,亦即前述18个见灭谛所断及其种子的正对治,「道类忍」能够作为色地所摄之属于见道谛所断之五见、四非见及无色地所摄之属于见道谛所断(Tib, p. 1-25)之五见、四非见,亦即前述18个见道谛所断及其种子的正对治,因此凭借四个类忍,能够无余断除色界及无色界72个见所断烦恼障及其种子。若是如此,则凭借见道八忍,能够无余断除112个见所断烦恼障及其种子。因此,「既是心一境性地、平等安住于〔细品〕补特伽罗无我之智,也是作为属于自己份内之所断的欲地所摄之见苦谛所断烦恼障之正对治者」,就是「声闻见道苦法忍」的定义。或者,(1-1-1)「作为欲地所摄之见苦谛所断烦恼障之正对治的声闻谛现观」,就是「声闻见道苦法忍」的定义。(1-1-2)「作为欲地所摄之见集谛所断烦恼障之正对治的声闻谛现观」,就是「声闻见道集法忍」的定义。(1-1-3)「作为欲地所摄之见灭谛所断烦恼障之正对治的声闻谛现观」,就是「声闻见道灭法忍」的定义。(1-1-4)「作为欲地所摄之见道谛所断烦恼障之正对治的声闻谛现观」,就是「声闻见道道法忍」的定义。(1-1-5)「作为上二地所摄(Tib, p. 1-26)之见苦谛所断烦恼障之正对治的声闻谛现观」,就是「声闻见道苦类忍」的定义。(1-1-6)「作为上二地所摄之见集谛所断烦恼障之正对治的声闻谛现观」,就是「声闻见道集类忍」的定义。(1-1-7)「作为上二地所摄之见灭谛所断烦恼障之正对治的声闻谛现观」,就是「声闻见道灭类忍」的定义。(1-1-8)「作为上二地所摄之见道谛所断烦恼障之正对治的声闻谛现观」,就是「声闻见道道类忍」的定义。上述所说的断除所断的方式,是就「依次断除所断者」(spang bya rim gyis pa)或「渐断所断者」的范围来说的;而从根器利钝的差别来说,也有「顿时断除所断者」(spang bya cig car ba)或「顿断所断者」,因此诸顿断所断者凭借一个见道无间道之后,顿时断除所有112个见所断烦恼障及其种子,因此像这样的无间道本身就是八忍,因为它具备了八忍的定义及作用。因此,渐断所断者的心续当中,八忍依次产生;而顿断所断者的心续当中,八忍则是顿时产生。如果有人说:「那么,如果顿断所断者凭借一个见道无间道就可以顿时断除所有112个见所断烦恼障及其种子,则会与『他的心续当中顿时产生八忍』这点相违,不是吗?」答:这并没有过失,因为在他的心续当中,从体性方面来说虽然只有一个无间(Tib, p. 1-27)道,但是从不同的反体这方面来说,具备了八忍,因此顿时产生了「体性一而反体异」(ngo bog cig la ldog pa tha dad pa)的八忍。例如:虽然在「瓶的无常」之外没有「瓶的剎那」,而且在「瓶的剎那」之外没有「瓶的无常」,但是由于「瓶的无常」与「瓶的剎那」两者是体性一而反体异,因此这两者可以同时产生。
「从与〔声闻见道解脱道〕自己同一座根本定之声闻见道无间道份内的障碍当中解脱出来的声闻谛现观」,就是(1-2)「声闻见道解脱道」的定义。或者,「既是心一境性地、平等安住在〔细品〕补特伽罗无我的声闻谛现观,也是与〔声闻见道解脱道〕自己同一座根本定之见道无间道份内的障碍当中解脱者」,就是(1-2)「声闻见道解脱道」的定义。若予以区分,有八智:(1-2-1)「苦法智」(sdug bsngal chos shes)、(1-2-2)「集法智」(kun “byung chos shes)、(1-2-3)「灭法智」(”gog pa chos shes)、(1-2-4)「道法智」(lam chos shes)等四个法智,以及(1-2-5)「苦类智」(sdug bsngal rjes shes)、(1-2-6)「集类智」(kun “byung rjes shes)、(1-2-7)「灭类智」(”gog pa rjes shes)、(1-2-8)「道类智」(lam rjes shes)等四个类智。这八智虽同是心一境性地、平等安住于补特伽罗无我之智,但是从断除所断之种子的情况方面,则有不同的差异。声闻见道八忍与八智这16个是在同一座根本定当中产生的,而且声闻见道的八忍与八智是轮流产生的。如下所述,「见道苦法忍」正对治了欲(Tib, p. 1-28)地所摄的见苦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五非见--及其种子之后,「见道苦法智」则断除了欲地所摄见苦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五非见--及其种子;而与此同时,也证得了断除那些〔欲地所摄见苦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五非见--及其种子〕的一个灭谛。其次,「见道集法忍」正对治了欲地所摄的见集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五非见--及其种子之后,「见道集法智」则断除了欲地所摄见集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五非见--及其种子;而与此同时,也证得了断除那些〔欲地所摄见集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五非见--及其种子〕的一个灭谛。其次,「见道灭法忍」正对治了欲地所摄的见灭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五非见--及其种子之后,「见道灭法智」则断除了欲地所摄见灭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五非见--及其种子;而与此同时,也证得了断除那些〔欲地所摄见灭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五非见--及其种子〕的一个灭谛。其次,「见道道法忍」正对治了欲地所摄的见道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五非见--及其种子之后,「见道道法智」则断除了欲地所摄见道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五非见--及其种子;而与此同时,也证得了断除那些〔欲地所摄见道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五非见--及其种子〕的一个灭谛。因此,当证得「见道道法智」时,就意味着已经断除欲地(Tib, p. 1-29)所摄的40个见所断烦恼障及其种子了。
其次,「见道苦类忍」正对治了上二地所摄的见苦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四非见--及其种子之后,「见道苦类智」则断除了上二地所摄见苦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四非见--及其种子;而与此同时,也证得了断除那些〔上二地所摄见苦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四非见--及其种子〕的一个灭谛。其次,「见道集类忍」正对治了上二地所摄的见集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四非见--及其种子之后,「见道集类智」则断除了上二地所摄见集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四非见--及其种子;而与此同时,也证得了断除那些〔上二地所摄见集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四非见--及其种子〕的一个灭谛。其次,「见道灭类忍」正对治了上二地所摄的见灭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四非见--及其种子之后,「见道灭类智」则断除了上二地所摄见灭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四非见--及其种子;而与此同时,也证得了断除那些〔上二地所摄见灭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四非见--及其种子〕的一个灭谛。其次,「见道道类忍」正对治了上二地所摄的见道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四非见--及其种子之后,「见道道类智」则断除了上二地所摄见道谛所断烦恼(Tib, p. 1-30)障--五见与四非见--及其种子;而与此同时,也证得了断除那些〔上二地所摄见道谛所断烦恼障--五见与四非见--及其种子〕的一个灭谛。因此,当证得「见道道类智」时,就意味着已经断除112个见所断烦恼障及其种子了。
此外,「八忍」是「无间道」,而「八智」是「解脱道」。「无间道」是「自己份内的如此这般的所断的正对治」,而「解脱道」则是「已断除如此这般之所断的道」,因此当证得解脱道时,必然会证得灭谛,因为《俱舍论》说过:「净善之理无垢道,有为果与无为果。」其中,「净善之理」即「无垢的无间道」,而「有为果」则是「解脱道」,「无为果」则说为「灭谛」。以上这些是针对「渐断所断者」来说的,而若是「顿断所断者」的话,透过一个声闻见道无间道,顿时正对治112个见所断烦恼障,而当与此〔无间道〕同一座根本定的解脱道产生时,透过该解脱道本身,顿时断除112个见所断烦恼障,因此该解脱道本身就是八智。其中,从体性来说,虽然只有一个解脱道,但是从反体的方面来说,具备了八智,因此八智是以体性一而反体异的方式存在,而这些〔八智〕是顿时产生的。
在(1-3)「不是『声闻见道无间道』与『见道解脱道』两者的任何一个的声闻见道根本定智…
《让有缘士夫朝向解脱与一切相智地的地道建立:摄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