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怀着嗔恚心以怨报怨,还会怀着饶益之心,把自己珍爱的身体、财物、三世的善根,尽所有的一切回向施舍给那位伤害自己的人,即是诸佛子把未得之衰转为道用的行持。
另外,如《入行论》中说:
“吾利终须舍,诸罪则久留。
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
苟安纵久住,终必遭死苦。”
“吾唯求解脱,无须利敬缚;
于解束缚者,何故反生瞋?”
如其所言,利敬是众多罪恶的发源地,因此,得到它也不应该高兴。障碍利敬等、掠夺财宝等,实令心的束缚自然而然地得以解放。他人抢劫财物等,也是自己于往世如是伤害他人的报应。当如是思惟,不于他生嗔!下面,于令自己受苦者等,亦当如是了知。
另外,阿底峡尊者说:“不要嗔恨作伤害者,若怀嗔恨,怎么修忍辱?”
“利养恭敬是应断除的,并且还要恒常地断除骄傲自满。”
“利养恭敬是魔的绳索,因此应像路边的石头一般扫除。”
卡热巴说:“利养恭敬是束缚的绳索,福气是善行的障碍。”
博多瓦说:“我们不把任何东西执为己有,也就没有怨敌,不需挟恨积怨,对于琐碎之事物,自然也能安忍。没有财宝,盗贼不会来;没有背包行李,劫匪不会来。”是说,财物等招来怨敌,过在自己,不应嗔恨他人。
善知识京俄瓦说:“比如,不立靶子,不会无的放矢。中箭是由于立靶子的原故。同样,由于自己的过去恶业立下了靶子,这世,就会中他人伤害的箭,因此不应嗔恨他人。”
另如无著贤菩萨说:“有人由于贪著财宝,或是嗔恨于我,夺取我一切的所有,甚至连一天的生活饮食都不能维持,这时,我应当忆念起这个誓言。”是说要忆念起以德报怨的誓言。
②痛苦转为道用,根本颂曰:
我身虽无少过咎,他人竟来断我头,
于彼还生难忍悲,代受罪是佛子行
我没有任何少许过咎,如作伤害对方的事等,然而却被他人不仅无端地砍断我身体的手足等,更要砍断肢分中最重要的头颅,即便如此,我也不要怀着嗔恚作打杀等报复的行为,同时,当想到对方由于造下这般重大的罪恶,未来将会感受极大痛苦,犹会怀着希望对方远离罪苦的悲心,把他心续上的罪因苦果取过来,让自己代受。此即是诸佛子将痛苦转为道用的行持。
另外,如《入行论》中说:
“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
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
其中在甘受苦忍时,宣说了不可爱著安乐、不可怯弱痛苦,平等观待苦乐的道理。
另于对待作伤害者,当有无所谓的安忍,说:
“自惜性命者,因惑尚自尽;
况于他人身,丝毫不伤损?
故于害我者,心应怀慈愍;
慈悲纵不起,生瞋亦非当。”
其中是说,那些被烦恼自在的有情,如疯子一般,自杀等行为都能作得出来,更何况伤害他人?因此,对于伤害我们的人,应想到他为烦恼魔所蛊惑,是多么的可怜!如是理应修习悲心,不应发嗔。
其中还说:
“敌器与我身,二皆致苦因;
双出器与身,于谁该当瞋?”
是说身体受到伤害时,需忆念是由于执著自身的过失。
另外《修心》中说,自身受到伤害,是过去伤害他身恶业利器的报应。
阿底峡尊者也说:“身体发生伤害时,当观为过去的业感。”
仲敦巴说:“我身碎千段,终不起恼乱,现披忍辱铠。”
京俄瓦说:“世间人执爱快乐胜过痛苦。我们应反过来,执爱痛苦胜过快乐。”其原因者,后又详细地解说了贪恋有漏乐的过患、甘愿受苦的胜利。
还说:“由慈悲之理修习安忍者,比如一个疯子伤害他人,其他一切正常的人都不会与他计较,反而会说“好苦命的人啊!好可怜!”不会报复。同样,于我作伤害者,乃是由猛烈烦恼魔蛊惑的大疯子,当思“好苦命的人啊!”修习慈悲心!不应嗔恨!”
卡热巴说:“如今诸苦乐,皆依宿业起,汝无选择权,何现转道伴!”
夏吾瓦说:“此未解伤害痛苦为法之顺缘者。”
另外无著贤菩萨说:
“或由嗔傲慢,伤残于我身,
生命垂危际,忆念此誓言。”
“那些砍断我肢节者的烦恼痛苦,愿由我砍断。”
其中是说,此以德报怨的誓言是释迦益西的四大行传之一,也是法王古仓瓦十二修法之一。
无著贤菩萨也是如是修持的,有着取受虱疫者身上虱子等的希有传记。
③毁谤(不现前)转为道用,根本颂曰:
纵人百般中伤我,丑闻谣传遍三千,
吾犹深怀悲悯心,赞他德是佛子行。
纵然有些人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到处宣传,各种毁谤、丑闻遍布三千界,我也不会怀着嗔心,作出毁谤对方等的报复行为,不仅如此,而且还会满怀慈悯之心,希望作伤害的那个人心生欢喜,并向别人赞叹、宣扬他的功德,此即是诸佛子把毁谤转为道用的行持。
另外,如《宝鬘论》中说:“粗语闻恶声。”是说自己受到毁谤,是自己过去说粗恶语的果报。同样,还说是离间等恶业的利器报应到自己身上。因此,不应生嗔!
不仅如此,《入行论》中说:
“谓谤令他疑,故我瞋谤者;
如是何不瞋,诽谤他人者?”
如是等是说,若观察所说诽谤,亦无嗔恚的理由,故不应生嗔!
彼中还说:
“受赞享荣耀,非福非增寿,
非力非免疫,非令身安乐。”
此等是说,名闻等没有任何值得贪恋的心要价值。
还说:
“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
誉词何所为?死时谁得乐?”
是说由贪著名闻,反生诸多过患!故不应爱乐于彼!
另如阿底峡尊者说:“听诸诽谤时,观如空谷声。”
有谓慧金刚瑜伽师说:“人说我等为伏后者(轻浮、不稳重,到处游荡)。”答云:“人不于人作言说事(人们谈论的内容若不是他人),又于何事?”次云:“速断离间。”
若对馨敦说某人说了如是这般的话。
答曰:“暗中亦有诃骂国王,汝犯离间,应当忏悔。”
夏日瓦说:“若于康垅巴、内邬苏巴、照巴三人,任说何语,与向土石全无差别,故得安乐。后时诸人耳根薄弱,故无安乐。”
不应贪著名闻等,亦如阿底峡尊者说:“赞誉奉承之词有欺诳性,当如唾涕一般舍弃。”
卡热巴说:“名闻是魔的粉饰。”
牛融巴说:“于名闻当生空谷回音想!”
无著贤菩萨总是宣扬他人的功德,从来不会说他人的过失,由此缘起,当时的诸位上师等一切人士亦唯赞叹、恭敬此大士。其传记中多有说明。
④讥讽(现前)转为道用:
纵人于众集会中,攻吾隐私出恶言,
于彼还生益友想,倍恭敬是佛子行。
在很多人集会的地方,有人当面攻击自己在法与世间方面有这样那样的过失,说出各种各样极为恶毒的语言,加以打击侮辱。即使这样,自己不仅不会于彼怀着嗔心作出挖苦、揭短的报复行为,反而还会生起彼即是有着大恩德的善知识的想法,倍加恭敬。此即是诸佛子将讥讽转为道用的行持。
另外,《入行论》中说:
“若有人毁我,赞誉何足喜?
若有人赞我,讥毁何足忧?”
是说于赞毁,不应欢喜或嗔恚。
其中还说:
“无害忍不生,怨敌生忍福。
既为修福因,云何谓障福?”
“既依极瞋心,乃堪修坚忍;
故敌是忍因,应供如正法。”
此等是说即便对方怀着嗔恨作出揭短、诋毁等极难忍耐的事,我们也应观为尊贵的师长及最胜的教授,恭敬感恩,不应生嗔!
又说:
“赞誉令心散,损坏厌离心,
令妒有德者,复毁圆满事。”
其中说了贪著赞誉等的过失。
“以是若有人,欲损吾声誉,
岂非救护我,免堕诸恶趣。”
其中则开示了障碍赞誉自己者,实是帮助自己破除了恶趣。
另如阿底峡尊者说:“最胜的善知识是抗击罪过;最胜的教授是直落于罪过之上;最胜的励志劝勉是障敌、病苦。”
夏吾瓦对来到跟前的弟子们说:“我只会揭短。那时,若你气量不狭隘,就住下来,不然就离开。”
博多瓦说:“他人会说我们的过失,揭发短处,这一切都是在提醒我们。因此,不需嗔恨他,还要报恩。”
京俄瓦说:“以师徒的方式修习忍辱:因为如果没有加害的怨敌,则没有忍辱,所以,当他人谩骂自己等,对于这样的人,自己当知彼为施予忍辱的师长,于其修习欢喜心、感恩心;观修自己为接受忍辱的弟子,不应生嗔!”
朗日塘巴说:“他人出于嫉妒心,非理辱骂谤我等,粗恶秽言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
另如无著贤菩萨说:“有些人怒眉紧皱,在众人集会之中,当面对我说出许多恶毒的语言,直刺要害缺点。我看到这种情形,当思:这位慈悲的人斩断了我的我慢毒树,因而利益了我。亦愿由我的智慧、大悲、善巧方便的利器斩断他痛苦的毒树!”
如是于嗔打报弄等皆不以怨报怨的法门,在大小乘中,都是需要修习的。特别是大乘,还需怀着把那些作伤害者安置于圆满菩提的意乐,摄受不舍。经中也说,愿那些谩骂我者、令我痛苦者等等皆成无上菩提。
《入行论》中也说:
“惟愿毁我者、及馀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长菩提缘!”
前面的这些是从世俗方面,说明八法平等的道理。从胜义方面平等者,则如《入行论》中说:
“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
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
是说于空性中,利养得失等是平等一味的。
⑵两种难忍转为道用,分二:①恩将仇报转为道用;②欺侮转为道用。
初者,根本颂曰:
我以如子爱护人,彼若视我如寇仇,
犹如母对重病儿,倍悲悯是佛子行。
我从法及财物方面,恒常地爱护对方就像儿子一样。然而这个人却视我如寇仇,从三门方面无所不用其极地加以伤害。即便如此,我不仅于彼不会怀恨报复,还会犹如疯儿之母一般——病魔缠身的疯儿虽作出种种伤害母亲的行为,而母亲更为可怜自己的儿子、希望其尽快痊愈。我应想到:这个人由于为烦恼所控制,才作出这般恩将仇报的颠倒行为,若能远离烦恼,该多好啊!于其修习更为强烈的悲悯心。此即是诸佛子把他人恩将仇报转为道用的行持。
另外,如《经庄严论》中说,由于烦恼的摆布,没有自在的愚夫虽作出颠倒的行为,有智慧的菩萨不但不会于其执为罪过,而且还会更加地悲悯那样的人。
《四百论》中说:
“如母…
《佛子行三十七颂释——论典与教授双运之甘露宝瓶(图丹却吉智华(圣教法称)著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