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甘露心华》菩提道次第论《道之三主要》释义 正宗分开示 出离心开示

  甘露心华--菩提道次第论《道之三主要》释义

  正宗分开示

  本论中之正宗分共有十一偈,分为有关出离心、有关菩提心及有关正见的三个小部份。

  出离心开示

  在这章题下,一共有三偈共十二句开示,分别为讲解出解之重性、如何修出离心及生起了出离心之准则。

  出离心之重要性

  有关这个环节,宗喀巴大师写了以下之偈句:

  无出离心无息灭 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贪有乐缚众生 故先寻求出离心

  假设你是一个狱囚,如果你没有求获自由的心,自然不会致力于逃狱了。同样地,如果没有真正的出离心,便不会认真地修持以得解脱。大乘的修行人,虽然并不以个人的解脱为修持目标,但仍然是需要证悟出离心的。大乘的菩提心,必须建基于不忍见众生于六道中受苦之圆满悲心,但如果连自己都不对自己之苦怠到厌离,是不可能对众生苦生出悲心的,所以绝不可真的生起菩提心。所以,不论你是小乘或大乘,也不论你是要解脱或是欲求成就佛境,你都需要出离心。这里所说的出离心,并非指单单明白出离心之意义,而是指真正得取出离心之证悟。要明白出离心,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要证悟圆满的出离心,则或许很多老行者都未敢自称已达到。所以衲要在此提醒一下:要修学道之三主要的章题或任何道次第上的章题,并非单只读一下就完成,必须致力于禅参其内容,至心中生出真的的觉受及达到证悟之准则方止,否则只是可说是明白了这部份之教法,并非得到了其证悟,因为你的心识并未与它融合为一。在有关出离心的第三偈,即 ”修已于轮回盛事....”等四句,述示了证悟了出离心之准则。如果你一天未能达到这个准则,便不能算是真正入了修持之门,所作之亦非清净之修持。

  要知道出离心的重要性就必须了解一下轮回之苦处及解脱之利益。是甚么令我们困于生死轮回苦海之中呢?是业力及烦恼。我们正如一片落叶,被业力及烦恼之风吹来吹去,所以不能自主,只是无何奈何地任由风向把我们从一个恶道中抛至另一个恶道,毫无自主可言。

  我们亦如蜘蛛网中的小昆虫,被紧密的蛛丝所缠住。这些”蛛丝”并非外来,它们正是自己的贪、嗔、痴等烦恼,令我们自己把自己绑住在六道之中。如果你不能看到这一点,反而安于在六道之中,就不可能看到真正的解脱。要得到解脱自在,虽然并不单靠出离心,但它必须先靠出离心推动。如果没有出离心,就不可能解脱生死,也不可能生菩提心,故此也不可能成佛而利益众生,只会永久地在六道中飘泊,而且绝大部份时间更是在三恶道中受着极大的痛苦。现在你虽生于人间,痛苦并不如三恶道中明显,但如果你不生起出离心而致力于能脱或成佛,就似是一个暂时被容许休息一下的狱囚自得其乐地不视囚狱为苦,在转眼间你又会被捶打行刑了,到时才生起欲要逃狱的心就太迟了。

  如果要成佛,你先必须具备出离心;如果你只想解脱生死,你还是要具备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则更不能真正受持具足戒,因为出离心乃受戒之基础。

  这一偈的四句是说:”如果没有强烈的真正出离心,便不可能息灭希求轮回中之世俗福乐的心;所有众生正是因为对世俗福乐之贪爱,而被缚于六道中的。所以,若要得到自在或佛境,你就先要证悟出离心之觉受!”。这四句是指明出离心的愿望。偈文中第四句的”先”字表明了修持之次第,如果不知或不理会修持的先后次第,是不会达到成就的。

  总括来说,我们应知道自己在轮回中的处境是苦,明白解脱及成佛的益处,从而生起希求达到出离心之证悟的强烈心愿。

  在对出离心生起了希求之愿后,我们的下一步是要致力于培养出离心。在任何道次第的修持中,不同法门的修持先后正确次第是很重要的。

  培养出离心的方法在下一偈中:

  如何修出离心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下士道的部份开示息灭对今生福乐之执恋之方法,在中士道中则开示如何息息灭对未来生及整个轮回之福乐的执恋。这两点在〈道次三主要〉中,却是以一偈之形式连在一起讲授的。”暇满难得寿无常…” 四句中的首二句是呼应下士道的发心及修持,尾二句呼应中士道的发心与修持。

  暇满难得寿无常 修习能除此生欲

  如上所说,这两句是相应〈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下士道的,主要是教授离弃对今生欲乐之希求的方法。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应禅参你所具备的八种 "有暇"及十种"圆满",再要禅参生死无常的道理,这样便能息退对今生欲乐的希求了!”。要认真修行的人,必须先具备人身及暇满难遇之强烈觉受及生死无常之证悟,否则所修的法必定属于清净的佛法修持,这里所说的”禅参”,不是指单单领会明白,而指不断于心中熟习禅思,至令其与心念融合为一体。单单要领会其中意思,一点也不离;若要令其与心合一而念念不忘,则非恒常的串习不能成。

  有关”有暇”及”圆满”,我们刚才已说了一遍,现在说一下如何在念中禅参它们的希有难遇。

  我们要在念中思惟:”如果我生于地狱中,便会日夜受着不可忍受之极大痛苦,片刻不得休息。在人间,即使我只被针刺了一下,亦已痛不欲生,只会念痛苦而把修持抛诸脑后,何况在地狱中呢?如果我生于地狱,肯定不会修持佛法,只会在受着无比及无休止的痛苦。但因着过往的善因,我现在并不在地狱中,这是何等的大幸!”。大家不要只限于听一遍这些内容。这些内容谁都懂,但却不多人有所觉受!必须好好地去在念中禅思至生起觉受方会有用!我们大家都想成为”上根”,大家都只要修本尊观,但事实上修观自己是地狱道的众生或许更有益处!如果缺乏道之三主要,单单观自身为本尊及身处净土,又有何用处呢?反过来说,如果好好地观身处地狱及其它恶道中,若修至生起觉受,肯定会怕因果及三恶道,这自然会成为清净而努力地修持之原动力,而且更是极为有力的推动。

  我们再要禅思:”在饿鬼道中,点滴饮食皆不能得,即使见到食物,也因一己业力而不得进食,这样的痛苦要忍忍受很多劫之长时间。现在生于人间的我,即使一天不食而不能忍受,在饥渴时更从不会思念修持佛法。如果我生于饿鬼道中,肯定是更加不可能修持佛法的了,只会日夜在疯狂寻找饮食品。我现在生而为人,是由于过往的善因,这是何其大幸!”。大家如果禁食一两天,便会领会饥渴之痛苦,但这与饿鬼道的痛苦是完全及不上的。事实上,有些鬼道众生并不是饥渴的,而且还有些财力及神通,但一般的绝大部份饿鬼道众生是如上述般悲惨的。

  有关畜牲道,我们禅参:”畜牲连一句咒语也不明白,连最小的善行也不会作,如何会有得脱恶道的机会呢?可幸我因过往业力而并不身处畜牲道中!”。

  有关以上三恶道,大家不是以看另一个众生的角度去研究,要的确在心中观想自己便是在体验它们的处境,否则你的禅参是没有效用的。

  天界的众生福乐极大,并没有明显的痛苦,但却没有修持佛法的机会,又因福乐极大而不易生出出离心及悲心等,所以其道并不利于修行。以世俗福乐的角度说,天界众生比人间众生更为享受;但由修持的角度看,人间远比天界更为利于修持及成就,所以我们并不发愿生于天界。大家都读过〈般若心经〉,经里面提及一位名叫”舍利子”的圣者,他是佛陀的一位大弟子。舍利子有一个俗家弟子,这弟子对佛法及对其师父舍利子是极为尊敬的。这弟子位高权重,出入都坐在大象上,但若在路上碰到他的师父,他却会不顾仪态地连跌带滚地马上下地顶礼,所以大家都说他的敬师及敬法态度是最上乘的。在他死后,他生于三十三天中,舍利子便以神通往天界找他,本想为他开示佛法的。但天界的欲乐实在太大了,这个弟子见到了他曾至为敬重的恩师时,只在一刹那间停止享乐,向恩师举起一个指头致敬,然后便又专注于正在享受的玩乐中了。这样的一个好弟子,在生于天界后却变得如此不堪,如果是你我一辈,则更加不可能面对这些天界欲乐而仍能记得修持了。即使若有天界众生有少许修持的心,他们仍不易真正精进修持,因为他们缺乏了修持的推动力--出离心。要生出出离心,必须先得见苦而生厌,但天界众生并不见苦,所以不易生出厌离轮回的心。在他们见到苦时,也已太迟了。由于天界转生耗尽了福报及过往善因,绝大部份的天界众生在命终后都直下三恶道中,久久不得生于善道。以上乃欲界天的情况。在无色界天中,则更加不利于修持。在众生生于无色界天时,他们在受生时生起一念:”现在我生于无色界天中。”,在福报尽时,他们又生一念:”现在我跌出无色界天了。”,在此二念之间的无量劫中,他们是不起一念地住于定中的。很多外道所修禅定,便是生于无色界天的因,仅此而已!但他们却以为这种禅乐定境是最高境界,以为这就是恒久的解脱无苦之境。在达到目的后,这些外道修定者就以为已达最究竟的境界,在住定无量劫后,在福报用尽而离开无色界定的一刹,他们会心生怨恨,认为”解脱”是假的,误以为世上根本没有”解脱”这一回事,然后便生于三恶道中去了。因于曾在无量劫中住于苂念定中,更因临转生前的生起”解脱为假说”之邪见,他们会在无量生中生为愚痴。所以,生于无色界天的众生亦无修持之机会,而且未来生多是悲惨的。偶尔会有诸佛以神通力化出天乐等,令他们出定而为他们说法,除了这些特别情况外,他们并无修持或学法之机会。我们要心想:”可幸地,我因着过往善因之力,现在并非生于天界。”。

  即使生于人间,若我们生在原始的地方,则只会懂得维生,哪里会有修学佛法的机会呢?所以我们要禅思:”可幸地我因迥往的善因之力,现在并非生于边地。”。

  即使生于人间,若我们有眼盲、耳聋等缺陷,…

《《甘露心华》菩提道次第论《道之三主要》释义 正宗分开示 出离心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