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方法、理论和真理,根本就没有释迦佛自己的东西。他已经是了无所得啊。
《阿弥陀经》,也是他观到了阿弥陀佛有这么大的愿力,也只有阿弥陀佛可以救度末世众生,给大家种个善根,给大家一个方便的法门可以带业往生。这都是不了义,不是究竟的法门,但是没有办法。带着一些业习往生西方极乐国,然后慢慢修掉它。但从另外一个经典上又讲了到了九品莲台上,你还得倒驾回航,还得回到娑婆世界去度化别人,你在度别人的时候,自己在修正自己,把业习修没。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法是针对烦恼来的,没有烦恼了,也就没有法了,也就没有什么法可说。
真正说法的人,自己心中是了无可得,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法可讲,没法可说,所以叫无法可说。自己没有问题,哪来的烦恼啊。有烦恼才会有问题,释迦佛已经证到了无烦恼,已经清净涅槃了,他哪里还有一个法要说呢?他说法都是因别人的机缘而来说法。我自己没有什么烦恼,没有什么法需要修需要说了。是因为众生需要,我才来说法,才能从名相上说我好像是在给你们说法。
如果从密意上讲,自性每天都在说法,这个话我们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比如说自己心中有个事情没有处理好,你会时时不断的在审判自己,为什么这个事情没有处理好,我用哪种方法那种语言处理的更加恰当,这叫自性在说法。这个过程大家都能体验过。自性讲法是针对自己的烦恼众生而讲的,自性依然是如如不动的,只是给它个名称叫说法。如果内心都清净了,也就没有什么可讲的了。
释迦佛自己没有问题,自己已经没有法了,什么叫没有法?自己没有烦恼,也就没有法来对治了。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我释迦佛才说八万四千种法门来对应他们的病,所以说是名说法。如果大家都自性清净了,那我释迦佛还说个什么法呢?再说法就叫谤佛,就叫谤法。
如果大家都能从自性中来反省自己,达到自性清净、心神合一、知行合一的时候,也就无法可说了。
大家以后有机缘看看《维摩经》,那里已经说的比较清楚了。因为《金刚经》是从六百部《般若经》里抽出的,要想真正的把《般若经》完全看懂,那还得花费一定的时间。
无法可说就是告诉我们自性要清净,你清净无为的时候自然就是无法可说,表面说那只能说是名说法了,是表法啊。
【而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而时,此时。慧命就是智慧。这个慧命已经表明须菩提已经证到了阿罗汉果了。释迦佛前面解释完那一段之后,马上很有智慧的须菩提就来问佛,世尊啊,末世的很多众生如果听闻了这个经文或者这个法义的时候,他们内心当中能不能生起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如果那样的众生听闻了,内心当中真的生起了信心,他就不是那些迷失自性的众生了。非不众生,不迷失自性的众生,不是凡夫的众生了,已经是自性觉悟的人了。须菩提,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紧接着佛说: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众生”只是个暂时假立的名字。因为在人世间为了区分,必须给事物安立一个名字。比如房子,马,车,人,树,花,山河大地,我们都必须给它一个名称,我们心里才会舒服。
释迦佛给须菩提进一步的开示,这样的众生啊,已经不是迷失的众生了,因为他的自性已经清净了,已经一合相了,只是给一个假名为众生,为了表述的方便。只要他自性不痴迷、不迷乱、不颠倒,就不叫众生,只能说给起个名字,暂时为众生。佛菩萨再来,我们也都叫他为众生,这也是个假名称。
真正的密意,就是说他的自性不痴不迷不颠倒、清净无为的时候,我们可以随便叫他一个名字:佛、罗汉、菩萨。但他不是众生里的了,因为佛菩萨罗汉不属于三界内的众生,是属于三界外的生灵。三界内的众生都有迷惑颠倒,所以叫众生。真正自性清净无为了,只能说是给他加一个名称,便于区分和那些猪猫狗等。其实猪猫狗也是众生中的一类,释迦佛主要说的还是人。因为须菩提问的是后来末世的人,听闻这个法义之后,内心当中能不能生起信心。释迦佛就说,生起信心的,不叫众生;生不起信心的就叫众生。这个还是没有离开自性来讲。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法可得、离色离相、一体同观都是说的我们的自性。你自性当中真的是清净无为的话,还有什么法需要得的哪。你有得法的那个能所心的时候,还是凡夫心。你真正内心当中自性当中,没有执著得不得法的时候,才叫无法可得,自性清净了。就像你每天吃饭似的,饿了自然就会做饭吃饭,没有人逼你。我用凡夫的吃饭来比喻,还是不恰当的,因为自性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没有办法,只能用凡夫的这个狭隘的语言来比喻一下。
只有你自性当中,自然体现出来的东西,才不会有执著心。比如穿衣吃饭睡觉,行走坐卧,不需要别人强制,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行为。该睡觉的时候,你肯定会躺在一个舒服的地方,如果让你躺在厕所里睡,你肯定心里不安逸。
我们自性当中,就会有一个自性调解的东西,那个就是不要去执著世间的有为法。有为的东西都是开启六根的东西,然后是六识、六尘,还是在眼耳鼻喉舌身意上转悠。自性是跳出六根的东西。
佛说,你想真正自性了无可得、无法可得的时候,只有一样,清净。这清净的背后是什么,就是不要执著法相,不要执著我人众生寿者四个相。你把人法全都抛开之后,不去执著了,自然内心当中就无法可得了。
无法,也可以称为无上的智慧,无上的道法。我用中国的道法来说,其实这个道就是宇宙的规律,无上的智慧可以看到无上的宇宙规律。这个时候你内心当中就会清净下来,因为你知道宇宙的规律是你控制不了的,也就说明你没有法去对治宇宙的运行规律,这个也可以称为密意的无法可得。你了知了宇宙的运行规律,也就知道人类的科学或者人类的这种法则,跟宇宙不能比。不能比的时候,也叫作无法可得。
你不能用自己凡间凡人的思想,来控制宇宙的运行规律,这个也叫无法可得,这个是从密意上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前面你能明白标题,后面这一段会更加清楚了。
须菩提问了,世尊啊,您老人家如何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法,为什么无所得耶?您证到佛的果位之后,为什么说自己没有什么可得呢?这是须菩提在问他。
佛就告诉他,问的好,问的好,原本就应该这么问,原本就应该这么问。
须菩提啊,我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啊,就是我证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我一点得法的执著心都没有,就是我心中根本就没有得法与不得法的概念,就是我的自性我的心,没有一点执著有为的小法和无为的大法的心。正因为我没有执著有为的小法和无为的大法,才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起名叫无上正等正觉。只要你的能所心真的灭了,心行处灭的时候,你自己的心性中自性菩提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我如果有得菩提这一点点心的时候,我就是凡夫了。因为我执著法相,执著还有一个我。我在无我、无法相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的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果位。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清净的菩提心,或者是涅槃心,或者是佛心,所以说才起名无法可得。
释迦佛讲的这部《金刚经》,每一分都在讲自性的东西,自性不要去执著法相,不要执著四个相,把法相和四个相全都排掉排空了之后,才是真正的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净心行善。从这个标题上我们就能明了, “净心”的原文原话是“梵心”,就是你那个凡夫心要清净下来,要安静下来,这样去做善事,这是从表面上来理解。如果从自性上来理解,你只有达到与宇宙相合的时候,你做出来的行为,都可以叫作善事。逆天而行肯定是恶事。顺天而做顺天而行,基本上都是善事,这是从自性上来讲。
从法上来讲,只要你心中还存在有法的执著心的时候,那情生就会有高下。什么叫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七情的情,有这个情就会分出高和低了。分出高和低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把握不住,分别心就出来了,也就无法净心行善。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这一段上来分析的话,释迦佛再一次告诉须菩提,所有的法都是平等无二的,无有高下的,这是从表面上来分析。
如果从密意上来讲,从法义上来讲,这句话就出来真正的味道了。我们人间有一句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的平等吗?不是平等的。人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佛法里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不是一样的呢?非也。从表面凡夫的眼光看,这俩有时候可以对等。
从修法上说,修行的机缘、修行的法都是一样的,这叫是法平等,没有高下。起步都是一样的,并不是根基都是一样的。比如说上师传一个咒语,传一个人,传十个人,传一万个人,都是这个咒语,是平等的。不是说你有钱,上师就传你一个秘密法,你家穷,就传你一个平平常常的法。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是一样的对待,起步都是要从基础修起。不是因为你家里有钱,就不用修基础的,传一个秘密法,就一步登天,这是不可能…
《金刚经讲解 第十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