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讲解 第五讲

  第五讲

  大家晚上好!大家在家的把香点上,没在家的就心香九柱,随我一起祈请金刚法会诸佛菩萨到我们的道场“天堂之旅”,来加持我们。

  祈请金刚法会一切诸佛菩萨!

  祈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祈请西方教主南无阿弥陀佛!

  祈请东方教主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娑婆诃。

  唵。修多利。修摩利。修摩利。娑婆诃。

  南无三满多。母驮喃(tuó nán)。唵。度噜度噜。地尾萨婆诃。

  唵。誐誐曩(ě ě nǎnɡ)。三婆瓦。韈(wà)日喇斛( lā h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奉请青除灾金刚。奉请辟毒金刚。奉请黄随求金刚。奉请白净水金刚。

  奉请赤声火金刚。奉请定持灾金刚。奉请紫贤金刚。奉请大神金刚。

  奉请金刚眷菩萨 奉请金刚索菩萨。奉请金刚爱菩萨。奉请金刚语菩萨。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第九品的题目是:一相无相。一相,没有第二相。只有一真法界的相才叫一相,一相是虚空相,虚空肯定是没有相的,所有叫无相。其它九界里都有相。一个是从果位上来说的。一个是从因地上讲。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释迦佛又一次谆谆嘱咐须菩提,你认为须陀洹有得须陀洹果的心念吗?须菩提言,没有呀,世尊,就是没有得果的心态了。

  “须陀洹”是梵文,翻译成中文就叫逆流,逆流就是逆流而上的意思。有句话:顺则生,逆则死。修行是逆流,逆流而上才能回归本来。顺流,就是随顺我们的性流,生命能量就要一直往下堕落。

  须陀洹果位就是阿罗汉初果。当证到阿罗汉初果的时候,我们的眼耳鼻喉舌身感觉不到外界的信息了,这个时候才能叫作逆流了。逆生死之流,不染六尘。

  当一个人修到阿罗汉初果的时候,已经六尘不染,心里头清清亮亮,这个时候粗烦恼没有了,但还有微细的烦恼,是在心灵深处往世的很多业习还没有完全排除干净。只是他形体上的六尘已经不染著了,比如说,穿衣不挂一缕丝,吃饭未咬破一粒米,这种状态就是初果。

  能证到初果的人,不会在地狱、畜生、阿修罗中轮回了,他投生最低是个人。因为只有人修的最快。

  到了须陀洹果位,法执已经破了,得无相之法。外面没有我相,也没有法相。这个时候他心无染著,已经具有无得果的心态,得果与不得果跟我没有关系了,只管自己入定往上修,逆生死之流往回走。

  【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一直到这儿已经证明,修行不能有得果之心。如果你有得果之心就不叫初果,也不叫修行了。用有求之心,去修有求之果,是得不到道果的,只能是凡夫果。用无求之心去修行,得来的果才是真正的道果。

  入流,不是入的我们凡夫流。凡夫流是入不得的,一入就进入了生死大海。入的是圣流。四果罗汉也叫圣人,但和佛比起来只能称为贤,对凡夫来说就称为圣。他入的是圣流,是入的将来要入佛果的这种流,这种流就为圣流。

  入了圣流之后,就离开了粗重身体的业习烦恼,他就不会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沾染和染污,就不会为了人间的吃喝玩乐而去心跳,被它们而牵着鼻子走。这个时候他才叫真正的须陀洹,所以说真正的入流了,入了初果。

  到了这种境界的人,他的心不会被果而牵住,心中没有得初果的想法,也没有入流与不入流的想法。一旦有得果的想法,就叫不入流。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斯陀含”翻译成中文是一往来,他达到了二果的境界。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也没有得与没得斯陀含果的心态,也没有一往来的概念。

  禅定功夫能达到初果的时候,随之副产品小神通也出来了。如果二禅你进去又出来了,你的神通跟张保胜、张宏保等大气功师没什么区别。只要你能入二果罗汉果位的时候,你的神通就是那么大,而且有可能还比他们大。如果你的心不粘连,心不被境界所干扰,你比他们的神通还要大,因为他们心有所求了。

  证到一往来已经舍弃三界一切束缚了,就是不会被这三界内的东西所束缚,你来去自在了,三界以内的业结习气基本上已经干干净净,所以说才叫斯陀含。

  什么叫一往来?他入禅定之后还得到四禅天上四禅八定,还得有这么一个过程,然后再回到人间做一次罗汉,这叫一往来。天上人间这么一个来回叫一往来。这个时候他再修成四果罗汉圆满的时候,他就再也不会来受生了,因为他以往的那些业习已经尽了,就不会再跑到这个地方受这些烦恼和痛苦了。

  大乘的二果罗汉,是目观诸净,这个目是慧目,应该说是慧眼了,慧眼看三界内诸多的境界,他的心就是只有一去一来,他不会再有第二念,他只是就这一念,我再来一次就完事。

  小乘法门还有一个身体要再证。所以大乘的果位和小乘的果位,从境界上是不一样的。大乘主要是在心里头,在心念上。小乘,往往是在身体上。

  大家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从哪儿入手,从哪儿开门,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不明白,大家修行起来就非常累。如果修了几年没有什么音讯,就会生烦恼,就会说这佛法是假的,这经文是假的,世界上任何一个法都是假的。那什么是真的呢?这时候正好碰见一个魔说的东西,比如碰上lihongzhi的魔说,这个魔说就是从李自己内心所创造出来的一个乱八七糟的法门,是从李内心里发出来的这么一种呐喊,说自己的东西是正的,其它的都是邪的。如果进入了魔说,会疯疯癫癫,非常可怜。

  修行是以修心为主,心是我们智慧之门、智慧之根、智慧之母。如果这个心一旦偏离轨道,那所有的正法都是邪法了。如果我们的心正,可以把邪法变成正法,去教化那些魔、鬼。

  前念和后念,前念是妄想,后念是清净。前念把这个妄想止住,后念即为清净,这也是天台宗的止观法门。止住前念的妄念,后念自然就会清净下来。这个时候我们就已经离开了以往证果之前那些诸念,那些诸念都是妄念,我们就得到了一往来,就是以后再也不会下来了,这个时候才能叫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阿那含”翻译成中文叫不来,不来就是他已经离开了人间所有的欲望,不会再有欲望了,是真正的出离者,他完完全全的离开了三界之内所有的欲望,他不会再来受生,也不会再来享福。

  很多人说阿罗汉很好修啊,其实在我眼里太难修了,证得了初果,神通非常好了。小来小去的预言、小来小去的病啊,都能预知与治疗了。但你要证到阿罗汉三果的时候,大家可以用我们的笨思想来想一想了,二果已经是大气功师了,三果可以说成是活佛了,活着的修行者简称为活佛。

  在鸡足山的时候,经常有西双版纳的、泰国的阿罗汉过来,因为他们已经证到了三果往上。因为跟他们斗法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有点螳螂挡车呀,我的举心动念,人家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我就不清楚人家想要干什么,所以说我很惭愧,后来就不敢和人家斗了,连念头都不敢生起了。

  跟这些真正证悟过来的修行人在一起的时候,千万不要有什么坏念头想起来,最好有请问的念头,启请的念头,让他们多给加持的念头,这样就比较好。

  我那时候很狂,说老子自己慢慢修,不用你们加持,这下糟糕了。人家就把我这个念头抓住之后,来跟我握手。这一握手就了不得了,我的手心烫的要死。这是他们内心之中生发出来的最原始的那股神力,物理上叫能量。所以说证得果的这帮阿罗汉确实厉害。

  我很想去西双版纳,他们那里有一个大师父让我去西双版纳,我说我很想去,但是现在没空。他说我的禅修的还是可以,但最好还是上他们那里来参访一下。我一听这句话就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呀,得好好跟人家学吆。

  能证到阿那含这个地步的人,我绝对向你磕头啊。诸位善男善女们,这话绝不会是假话,凡夫身和出家身没什么区别。如果说有区别,是在事相上,穿着袈裟叫和尚。其实不是,真正的出家,是说身心一切出家,出的不是我们凡夫家,是三界这个家。

  出凡夫家是因为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更好的修行,所以才有僧团或者什么什么教。只要他真正想要去修行,不论在凡间还是在山里都是一样的。

  在世间修行,如果你的心真的能平稳、平静下来,你修的反而比在山上还要快。因为你还要面对很多的众生,需要给他讲解…

《金刚经讲解 第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