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看丁三的罪相轻重。整个淫欲的判定是很简单的,它没有所谓的对象的问题。不管是人、不管是畜生、不管是鬼神,只要入道,就犯重。什么叫入道呢?就是男众入男众的二道,男根入男众的大便道跟口道;男根入女众的三道,小便道、大便道跟口道,所谓的男二道、女三道,统统犯重,也就失去了戒体。那么什么叫作轻罪呢?就是只是身体的接触而没有入道,犯轻罪。
我们看第18页,犯罪的成重有三种因缘。第一个是道,就是男二处、女三处,第二个是起淫欲心,第三个就是入如芝麻许,或是入如毛头许。
我们在受菩萨戒的时候,你戒相了解,你尽量不要犯重,不要让重罪的因缘全部要具足,你以后会比较好忏悔。任何时候尽量不要犯重,因为这个重罪出现以后,它对你往生净土的障碍,对你修学的障碍,对你积集资粮都产生一个很大的障碍。
我们看丁四开缘的情况。第一个为盗贼或怨家所执,如热铁入身,唯苦无乐。就是你整个淫欲的心是被强迫的,整个过程也没有快乐的感受,不犯。第二个熟睡不觉知,或精神错乱,也没有犯,因为你没有犯罪动机,你在熟睡。
我们看丁五的异熟果报。那么它的整个果报是地狱、饿鬼、畜生,它的余报就是招感妻不贞良,它会招感不贞洁的眷属。而且你在未来的生命当中会有一些不满意的眷属。你满意的人没办法跟你结成眷属,你不满意的人却成为眷属,这种都是跟前世的邪淫有关系。
在四重当中,我们研究戒律可以知道一个情况就是,杀罪大概是伤害最大的,第二个就是淫罪了。这两条戒大部分来说不要等到来生,现世都会有事情出现。杀生它直接表现的是身体的病痛,淫戒它直接现出来的就是伤害你的功名。你本来可以做到什么大官的,结果犯了淫戒就损了你的阴德。你本来有很多财富的,也会因为这样破财。所以淫戒所伤害的是一个功德跟财物,而且这个大概现世就会出现。
这个淫戒,它的起因是来自于颠倒,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色身、对他人的色身产生错误的认知。因为我们的色身,问题在哪里?问题是在那一层皮很好看。我们被那一层皮服所迷惑,所以在对治淫欲心的时候,不净观,佛陀说你不要看他的表皮,你把这个皮剥开来,把肉剥开来,你看到内部的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长流出不止,如肉囊盛粪。所以这个色身不是一个清净的东西。你把这个肉拨剥开,里面的东西是脓血屎尿,里面五脏六腑没有一个是干净的。而且它这个东西还透过两个眼睛、一个嘴巴、两个鼻孔、大便处、小便处九孔流出不净物。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要经常保持不净观。第二个就是远离恶因缘。很多事情都是循序渐进的。要远离恶因缘,尽量不要一男一女单独,你坐他的车,他坐你的车,要保持距离,保持距离。我们讲日久生情,情久生欲,时间久了会产生感情,感情久了产生欲望,所以这个都是你修行菩萨道要避免的。因为这个对未来功德的伤害力是很大的。
看第四条妄语戒。妄语戒它的正式的制订的是大妄语戒。什么是大妄语戒,我们到了戒文再说明。看戒文内容,请合掌:
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身心妄语。而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好,我们把这个戒文加以解释。若佛子,身为一个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的佛子,首先你应该断的事缘有三条。第一个你自己去妄语,这个地方的妄语是指大妄语,什么叫大妄语呢?就是宣说过人之法。就是你对外宣布你有超越一般凡夫之法。比方说,你说你成就了初禅;比方说,你认为你证得初果;比方说,你说你昨天在作功课的时候有鬼神来跟我沟通,有鬼神来给我供养,我可以跟鬼神直接沟通……诸如此类的等等,只要这个事情是一般凡夫没有的,而你说你有,就犯了大妄语,就是宣说过人之法。那么自己去做当然是犯重,那么你教人去打大妄语,你教他说,你去宣说过人法,但是你不要说你自己,你教别人去说犯轻。方便妄语就是你假借别人的因素来显现你有过人之法,你教你的弟子来宣说,你教你弟子说你自己有过人法,你教他说,你假借弟子的因缘、假借弟子的方便来宣说你有过人法,而别人也理解,犯重。你教别人宣说,说你自己有过人法,也犯重。
我们看它整个的犯罪过程,因缘法业。我们看丁二,第20面。妄语的犯罪动机就是欺诳之心,也就是说这个简别你自己不知名相,产生增上慢,比如说我认为我证得初果,我没有欺骗大家的意思,因为我自己对教理不了解,我对整个修学的位次不了解,我以为我证得初果了,那么这种情况不犯,那么这个是愚痴的增上慢,因为他没有要欺诳他人的心情。这一条戒就是说,你明明知道你没有证果,你明明知道你还是宣说,就是欺诳心。
妄语缘,行来动止,语默威仪,种种方便。你用种种的动作、种种的语言、种种的手势来表达你有过人法,就犯重。
那么怎么表达呢?你说你是成就十地,大乘的十地,小乘的四果,禅定等等,神通,都叫作过人之法,凡是凡夫没有的,你说你有,都是过人之法。了了出口,前人领解,这个妄语业的成就就是对方了解就犯。如果你今天针对一个小孩子,你讲了半天,他不知道你讲的是什么,不犯,因为他不理解。所以这个地方的业的成就是对方理解就犯了。
我们看菩萨应修的,菩萨应修的实语,真实语之行。而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身为一个菩萨要宣说真实的语言跟真实的正见。这个如实语是这样子,当然有些话我们是不应该说了,但是我们又不想打妄语。所以在律上有些地方可以保持默然,就是我拒绝回答,可以。因为我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所以当你面临困难的时候,我觉得菩萨可以保持默然,可以。那么正语正见也必须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身为一个菩萨,他不但不保持正语正见,还宣说邪恶的语言,散发邪恶的知见,创造邪恶的业力,这个菩萨就失掉菩萨戒体,失掉大乘的六波罗蜜的功德,造成了佛法的弃罪。
我们看罪相轻重。这条戒正式制订的是大妄语,就是宣说过人之法,这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讲得很清楚,对方也理解,你在大众宣布,或者针对某一个人说,我已经成就禅定,我也已经成就神通,我也可以有鬼神种种的供养,我可以跟鬼神种种的沟通,对方听了很清楚,也知道你在讲什么,犯重。假设你表达方式是一个含糊笼统的,对方也听得不是很理解。比如说,有一个人他有神通,他刚好在你的前面,那前面有很多人,到底是谁你没有讲清楚,这个时候犯轻,因为你表达不清楚,对方也不完全理解。
小妄语,这个地方有四条,这个都是轻罪的。两舌,就是挑拨是非;绮语,就是讲一些靡靡之音,扰乱别人正念;妄语,就是不见言见,见言不见;恶口,就是讲一些粗恶难堪的话,这个犯轻。
我们看具五缘成重。一、你的对象是众生,而且你知道是众生,而且你产生欺诳之心,而说出过人之法,对方也理解,就犯重。
我们看丁四的开缘情况。嬉笑说,你跟他很熟,你真地是跟他开玩笑,没有欺诳心,不犯。但是事后要说明。独说,你把门关起来,你面对墙壁说,我证得初果,那因为没有一个人当对象,不犯。误说,就是你一时的口误,本来讲这件事讲错了,不犯。精神错乱也不犯。第二种,菩萨为救脱彼诸有情命难故,自无染心,覆藏所知,故作妄语。这一条是针对小妄语来说了,就是说,菩萨有时候打妄语是不犯的。就是说,菩萨不是为了自己哟!是为了救拔有情众生的命难。这个人的生命发生了危险,你讲实话他肯定要死。那个人拿一个刀子在追这个人,你看到往东边去了。然后那个拿刀子的人问说,你有没有看到他,你说有,他往西边走了,你指出错误的方向。这个时候你不是为了自己,你是为了救拔有情众生的命难,不犯。在《瑜伽菩萨戒》上说,菩萨为了救拔有情众生的命难而故意讲出妄语,不但不犯还生诸功德。因为他的生命面临着危险,你讲真话他就死掉了。这个时候菩萨不能讲真话,这是唯一开缘的情况,但是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别人。
我们看丁五的异熟果报。妄语的果报正式来说是在地狱、饿鬼、畜生。从三恶道出来以后余报,多被诽谤,你做什么事情都被人家误会。明明不是你做的,但大家就是误会你,你过去生讲很多的妄语。为他所诳,你遇到的朋友都是骗你的,没有一个好朋友,而且你也很容易被骗。这样子都是跟妄语的业有关系。
这一条戒正式的制订是大妄语,就是以凡滥圣。你明明是凡夫,却说你是圣人,结果扰乱了佛法的次序,让大家产生错误的认知。说你是一个初果,怎么你的行为不像一个初果?这样子,让凡夫跟圣人的位次产生错乱,破坏众生的信心,所以这条戒对整个佛法的住世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有关不妄语的功德,我们也讲一个实际的公案给大家作参考。这个是在广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经笺要》中说,过去在大陆的湖南有一个叫住圣寺。这个住圣寺有一个老和尚传授五戒,有一个小偷他刚好经过住圣寺,看到很多人要受五戒。他说,哎哟!这个受五戒恐怕不错噢!那么多人来受五戒,他也跑进去受五戒。受五戒,这个时候戒师就问,你要受哪一条戒?这小偷说,杀盗淫妄酒,我其它都不能受,只能够受不妄语,就受一条不妄语戒。那么受完以后,他就回去了。
当天晚上,他那些小偷的朋友,小偷都是成群结党的,那些朋友就来找他。说某某人啊,我们的机会来啦!这个隔壁村庄有一个团长带了十箱的军饷,那个银两都是发给军人的那些军饷,今天晚上会住在隔壁村庄,我们去把它偷过来。那么说着说着小偷说好啊,机会难得啊!他们就要去偷隔壁村庄的军饷。结果要走的时候,这个小偷的叔父出现了,叔…
《《菩萨戒修学法要》讲记 第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