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很长很长,动则几劫。像祇耶多尊者,他有一天到城里面扥钵,遇到一个饿鬼。饿鬼说,尊者,我的儿子跑到城里面去找一点饮食,等了很久都没有出来。我想进去,看门的护法神不让我进去。尊者说:好,我看到你儿子就请他出来跟你见面。尊者问他说:你做鬼作多久了?鬼说:我做鬼以来,我看这个城被盖起来,后来破坏了,破坏以后,再盖起来,又破坏,如是七次。我们水泥的房子可以挡一两百年,他看这个房子七次,他还作鬼。你看这个时间多久,他还在做鬼。这是一个苦恼,到三恶道去以后,恶性循环,要出离就很难。所以我们从三恶道的苦,不但是苦,而且时间长,就是说我们应该要赶快离开三界,避免到三恶道去。
「坏苦-无常变坏之苦。」
前面是讲到六道里面苦恼的境界,地狱、恶鬼、畜生。以下是说,在三界当中,我们也有一些安乐的境界。譬如说,我们有一些善业,作一个人,有恩爱的眷属,积集的财富,高贵的地位,还是诸天的快乐。这些快乐,为什么佛陀说三界都是苦呢?因为这个快乐会破坏,无常败坏之苦。我们看看历史,读读历史,看历代的皇帝,中国的皇帝是集富贵权势于一身的。你看秦朝末年,秦始皇死掉了,秦二世,是一个胡涂蛋。他也不治理国政,秦始皇独裁,他治理国家还是有条有理的。他儿子是胡里胡涂的,什么事都不知道的。这个时候,群雄就逐鹿中原,各路的英雄好汉就起来。其中有两个,一个是西楚霸王项羽,另一个是汉高祖刘邦,楚汉相争。基本上看这两个人,项羽这个人,不管是才华、不管是他的能力武功,都强过刘邦。不过项羽这个人刚愎自用,不能够容纳人才,所以所有的人才都跑到刘邦的地方去了。刘邦跟项羽最后一个关键,在乌江那一战,前面的战争,刘邦都是打败战的。刘邦后来不敢跟项羽打,看到项羽就跑。但最后一个关键就是在乌江之战,刘邦用韩信作大将军,韩信很会带兵,他用战术就给项羽打败。打败以后,项羽的军队就冲出重围,七重重围冲出去,韩信就追,追到乌江的时候,项羽这个人是很讲义气的,所以很多人帮他忙。就有人船开过来,要载项羽过江东,说到:你赶快上来,我载你到对岸去。项羽说:我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一仗打下来,死伤太多,带了几十万军队出来,剩下二十八个。想当初项羽攻入关中的时候,那时候刘邦跪在地下,很多的大将军跪在地下,他一个一个封。他是封你作什么,你作什么,你作什么,俨然是一个皇帝的样子,挟天子以令诸侯。想到当初他那么威风,现在被打败,他受不了,自杀。自杀以后,当然汉高祖就成功,作皇帝了。你看汉高祖作皇帝以后,也是很威风。你看他楚汉相争成功以后,带着军队回到故乡,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我像大风一样,大风一吹云飞扬,我现在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我的威德统理了整个中国,归故乡。你看汉高祖刘邦,他跟项羽打了七年的战争,这七年当中受尽了苦头。他作皇帝作没几年,匈奴就开始扰乱,打得他,他也好几次出征,我看他作皇帝也做的不安稳,他在位七年就死掉。所以我们看历史,英雄豪杰,成成败败,一下子。就是说,表面上你成功了,我看没多久他又失败了,又垮下来。世间的荣华富贵是不能长久的,就是这个无常败坏之苦。
无常败坏为什么是苦呢?因为我们凡夫对于富贵的境界会产生爱着的心,你得到以后,你的心情,你今天有它,明天就一定要有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你的富贵失掉以后,你的内心当中是不能接受的,苦的感受马上出现。就像生龟脱壳,乌龟跟壳不能分开,你一定要分开,那就痛苦。所以说,虽然在三界当中也有一些安乐的境界,但是因为这个安乐的境界是可破坏的,随时会败坏的,所以这当中佛陀说它也是苦。
就像一条船,它已经失去了控制,船上很多人在唱歌、喝酒、吃肉,很快乐。但是这条船随时会撞到暗礁,随时的。虽然现在撞不到,但是这当中已经隐藏一个危机了,从这个危机当中,安立它是苦。因为无常,所以就是苦。
「行苦-生灭迁流之苦。」
我们身心世界,剎那剎那的变化,这变化本身是不寂静,就是苦。不过这个苦比较微细。这一科是思惟生死的过患。
总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法华经】的意思是说,我们在三界里面得一个果报,你就不能够安乐。为什么不能安乐呢?就像火宅一样。你身心世界就像住在一个火烧的房子,有一种逼迫热恼的感受。有各式各样的痛苦在你的身心会出现,老病死,车祸,灾难,乃至于三恶道的苦。想起来实在是甚可怖畏。非常的使令人感到恐怖,感到畏惧。三界你一天不出去,一天就是怖畏。这是我们应该要很冷静的去思惟,在三界里面轮回,就有这样的一个危机存在,有这样痛苦的感受存在。
「第二个思惟死殁无常-身世无常,幻缘虚假。」
身世指的是我们一个人正报的身心。幻缘指的是这些人事成败得失的因缘。不管是身世、人事成败得失都是幻缘,都是虚假的。这个意思就是说,透过我们前面思惟生死的过患,我们会生起一个要出离轮回的心,要追求出世间的涅槃,只有涅槃才是安乐处,三界火宅找不到一个安乐的地方,找不到。只有思惟生死过患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现世当中,有一些安乐的境界存在,会有一些成败得失的因原来干扰我们,障碍我们出离的心。这怎么办呢?要思惟死殁无常,就是死亡随时会到来。【印光大师文钞】说,有一个居士写信给印祖说:印祖,我念佛老是打妄想,妄想老是停不下来,怎么办呢?印祖说:你不能把妄想停下来,你要把「死」字贴在额头上。也就是说,我是一个将死之人,我马上要死掉,死掉以后就要到三恶道去了,还有什么事情值得我牵肠挂肚的呢?就是思惟死亡随时会到来,死亡到来的时候,基本上我们认为,我们的眷属,我们的财产,我们的地位,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只有我们心中的佛号,心中的善业,才是我们的依靠。就是想到一个人迟早要死,然后把这个死亡随时提醒自己,我总有一天会死亡。古德做一个偈颂:「逆境来时莫动瞋,西方佛子等疏亲;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我们人世间怎么放得下呢?应该怎么观想才能够放得下人世间成败得失?我今暂作娑婆客,没有一个人在娑婆世界住多久,你成功了又怎么样?失败了又怎么样?不过几十年的光阴而已嘛!我们今天是一个客人,一个过客对于环境不要太在乎,暂时的因缘。我们的家在那里呢?不久莲池会上人。我们在娑婆世界是一个过客,你这样的心情,就容易把世间的因缘放下,这些家庭眷属,这些富贵,这些美好的名声,都能够放得下。就是说这些都是暂时的因缘,一旦死亡到来的时候,这些都没有多大意义,唯有我们心中的佛号跟善念能够帮助我们。这就是思惟死亡随时会到来。
「第三个思惟暇满难得。」暇满的人生要具足两个条件,第一个要具足人身。第二个要有佛法的住世。事实上从轮回的因缘来看,我们无量劫当中要得到人身,得到宝贵的人身是很难得的。佛陀是赞叹人身,虽然天的果报比我们来的快乐,但是人的果报有三种殊胜。第一个、忆念胜。天不能忆持佛法,他听到佛法就忘掉,他没有记忆力。人的果报体,他内心的世界,他能够把佛法的道理记起来。苦谛,他能够记下来。空性、无常,他能够把这个真理记在心中,忆念殊胜。第二个勇猛殊胜。诸天的环境太过安乐,他道心精进的力量提不起来,虽然他也知道修行的重要,但是安乐的境界,使令他提不起用功的力量。我们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苦的感觉,或者是生病,或者是有什么障碍、挫折,能够启发我们精进的心,启发我们一种要出离三界,寻求圣道的心。就是勇猛、精进、殊胜。第三个出家梵行胜。菩萨戒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受,一只蚂蚁、一条狗都能够受菩萨戒,只要有佛性都能够受戒,不过你要懂法师语。但是出家只有人能够出家,六道当中只有人能够出家,只有人能够出家修习梵行,修行戒定慧。所以说人身有三种殊胜,第一个忆念殊胜。
第二个勇猛殊胜。第三个出家梵行殊胜。但是得到人身的因缘不多的,「得人身如爪中土,失人身如大地土。」得到人身以后,你又要遇到佛法的住世也不容易,要有佛陀的出世说法。佛灭度以后,有祖师的弘传,有祖师的翻译,才能够流传到三千年以后的现在。所以说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我们今天得到人生,又遇到佛法的住世,
假设我们今生空过了以后,以后就不知道要到那一生,那一劫才能够解脱。思惟暇满难得的意思是说,我们前面思惟生死的过患,知道轮回当中有三恶道的果报存在,使令我们惊怖。思惟死殁无常,知道现世的安乐都是暂时的,都是没有必要去追求的。但是有些人也想,我知道三恶道是苦,我也知道人世间的安乐是无常的,我也知道三界迟早要出去的,但是不急啊!为什么今生一定要出去,我来生再出去也可以,或者再再来生再出去。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呀,我们相信佛法的人,一定相信有来生,还有无量无量的生命等着我们。这当中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今生就出去…
《佛法修学概要 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