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智慧当中我们告诉我们自己,回归到我们的本性,我们的生命是本来清净的,本来没有感受、本来没有想象、本来没有希望。这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先把生命归零,然后再重新出发,否则我们不能够抗拒过去的欲望的干扰。
第二个,假观。假观就是我们这次上课的重点。首先,我们在修假观第一个产生对名号的信仰、产生信心。念佛人你的整个成就、你的过程完全靠佛号的带动。所以我们对佛号要建立非常密切的关系,要把它当本命元辰,通身靠倒。你要不断思惟名号的功德,这个我们上一堂课讲得很清楚,它能够给我们现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它可以给我们来生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对名号的皈依——这个是第一个假观。第二个就是净土宗的重点——对净土的依正庄严要产生一种坚定的愿力。净土宗的愿力很难生起,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去过净土,我们人生没有这样经历过。诶,释迦牟尼佛,你带我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看一看,我再决定要不要去。不可能嘛!你要去了,那你就可以自在了。所以难就难在它完全是靠想象,就是如理作意。我必须很清楚地告诉大家一个思想——我们不可能往生到一个,或者说,我们不可能投胎到一个你完全陌生的地方。很多人念佛念了很久,你问他说净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他讲不出来。这个是一个非常不吉祥的事情,因为你不能产生一种功德的想象,你不可能产生强大的意乐,你就不能抗拒对三界的贪爱,因为我们本身对三界就有贪爱。如果你对净土的功德还是如此地陌生,那你几乎是往生没有希望。因为我们对一个陌生的东西不可能产生强烈的愿力,不可能!所以产生一种正见、胜解是很重要。我们讲过了,净土在十万亿佛土外,我们不可能经历过,所以我们必须靠圣言量的学习、佛陀的开示,从这个地方慢慢慢慢告诉我们自己净土法门是什么相貌,让我们产生功德的联想、功德的想象,从功德的想象当中建立对净土的愿力。因为你只有念佛,没有愿力,你的佛号是人天福报。所以我们前面建立了对名号的信心以后,接下来是整个净土宗的主轴思想——建立对净土的愿力:我一定要往生。“我一定要往生”,它的关键在哪里呢?你对净土的功德要很清楚地了解,很清楚地了解。
好,这以下我们开始根据佛陀的经典把净土的功德这堂课跟大家做一个介绍。乙二、观净土殊胜以启愿力。来带动我们往生的愿力。
首先我们看第一段。我们有八段,首先我们看第一段,丙一、远离恶道。就是在四十八愿里面的第二个愿——不共恶道愿。大家请合掌,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这个愿它是说,阿弥陀佛在成佛以后,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国中的天跟人——极乐世界是没有六道的,它只有两道,要么是天道、要么是人道——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跟天,他一旦寿终之后,在他的未来生命当中,假设他又到了三恶道,到地狱饿鬼畜生的话呢,那么佛陀不取正觉。净土的殊胜也就是说,当你往生到净土,你只要去过一次净土,在你未来的生命当中、在你成佛之道当中,你永远不可能到三恶道去了。所以从净土回入娑婆的众生,他的生命只有两种选择,第一个他做人,第二个他做天,不可能到三恶道去。
三恶道的过失对我们修行人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想只要是有志于菩萨道的,不管你是净土门、不管你是圣道门,三恶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有两个大的过失。第一个,它是极大的痛苦。在地狱里面刀山油锅的痛苦,在宗大师的开示当中说,地狱的痛苦就好像人间的一个人,你用三百只刀矛同时砍杀他的身体,三百只刀矛,这样子用三百只刀矛砍他的身体,还不及地狱的痛苦千万分之一。所以它是一个很痛苦很痛苦的过失,极度的痛苦。第二个,它会造成善根的陨殁,这个是很严重的。我们娑婆世界也会有些痛苦,但是我们娑婆世界的痛苦往往会启发我们的惭愧心、启发我们出离脱离的道心,所以娑婆世界的苦其实是有正面的力量。所以佛陀第一个讲苦谛,主要是劝勉我们产生出离。所以,人间的苦是有正面的道心的启发,但是三恶道的苦却不是这样。你在刀山油锅痛苦的时候,你的善根慢慢地消失、慢慢地消失,慢慢地陨灭掉。也就是说,即便我们有两个人或者三个人同时受菩萨戒,如果有一个人不小心堕落到三恶道去,他再出来的时候,他过去所发的菩提心、他所听闻佛法的善根,面目全非,受到很大遮障。所以经典上说,从三恶道出来的人,身心暗钝,特别地愚痴。要经过长时间地慢慢、慢慢地把这个暗钝相化掉,才能重启他的善根。所以你一旦到了三恶道去,你就跟你同发菩提心的同梯的人落后一大节。所以这个是八难之一,八难当中以三恶道为最严重,因为它的障道力量最强,它比六根不具足的、盲聋喑哑的、眼睛看不到的、耳朵听不到的人,善根的伤害更为严重。
我想我们现在可能很多人对我们过去生的三恶道都没有印象。在印光大师说,末法时代我们是很容易堕三恶道的,他说“易堕难出,出已还堕”。就是说我们娑婆世界因为到了末法时代,第一个烦恼粗重,因为我执、我见很重,遇到环境刺激的时候就产生烦恼的活动,就造业。所以说,当我们凡夫修行的时候,尤其在末法时代的时候,我们到了极乐世界的净土去,我们即便过去还有三恶道的罪业,但是它已经不能得果报了,这是弥陀本愿的摄受,第一条——远离恶道。所以在《阿弥陀经》当中说,“极乐国土,无有众苦,但有诸乐”。其实“无有众苦”在经典的解释、在古德的解释当中,它主要是远离恶道的痛苦,因为这种痛苦是有过失的痛苦。
我们看第二个,丙二、国土庄严。前面是约着离苦,这以下是约着, 得乐,依报的国土的庄严。这个出自第二十七愿,一切严净愿。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就是在我成佛以后的国土是什么样呢?国中天人,这个地方讲到正报的身心;一切万物,这讲依报的国土。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是怎么回事呢——严净光丽,形色特殊。“严”是一个总说,无量无边的庄严。庄严当中开出三个条目。第一个是“净”,清净而不杂染。第二个是“光”,光明而没有黑暗。极乐世界是没有晚上的,因为它每一个宝物都是放光。第三个是华丽,美丽而不丑陋。而且它的形状、颜色特别地殊特,殊胜奇特,为世间所无。它是整个造型精纯微妙,不但不能用口业来描述,乃至不能用心思来加以测量,是不思议境。其中众生,这个地方也包括了在极乐世界这种三乘的圣贤,这些三乘的圣贤即便得到了菩萨的天眼通,在极乐世界受用这个果报的时候,他用心思去明了分别极乐世界的国土,或者用口业来称述它的名称、数目都是不可得。我们到极乐世界,我们没办法去评论那个世界的好坏,因为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功德境界。不可思议当中,其实在蕅益大师的《弥陀要接》他把极乐世界的国土庄严,比方说国土庄严包括宝树楼阁——住处庄严,还有我们的身处的——池水庄严,七宝池、八功德水的庄严,乃至于种种的大地的庄严。极乐世界的庄严,蕅益大师把它分两种,第一个是殊胜,第二个是微妙。殊胜就是说极乐的国土,它每一个释放出来的五尘,我们接触以后会产生安乐,比方说光明相、香气、音乐,我们在接触的时候产生安乐;第二个,极乐世界的国土会产生一种解脱的力量——闻是音者,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国土庄严代表什么意思呢?代表了极乐的国土它不是一个业力所成就的国土。这个地方我们在研究净土一定要清楚。很多人他不了解净土。他说,极乐世界黄金铺地,住的房子都是七宝所成,那我们到那个地方就是贪图享受。这个思想是错误的。极乐世界的庄严,即便它是七宝所成,关键在哪里呢?它是弥陀的法身变现出来的七宝,它不是我们凡夫以一种有所得的有漏心去造善业而产生业感的七宝。我们有漏的业力造成的七宝,我们接触的时候会产生贪爱的心。但是佛菩萨的那种功德力所变现出来的那种法界,那是会产生我们念佛、念佛、念僧之心。这个叫做定自在所生色,就是佛菩萨的三昧力所变现出来的一种色法,不是业果色,叫定果色。比方说佛在世的时候,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大富长者叫做瞿沙长者,瞿是瞿昙的瞿,沙是恒河沙的沙。这个长者虽然福报很大,但是他有两个过失:第一个,他高慢心很重,看不起贫穷人,第二个,他贪图享受。虽然他有善根,但是他一看到很多的精舍都是很朴素、很破旧,所以他刚开始对佛法不能生起恭敬的心,反而他看到外道婆罗门的宫殿装点得非常庄严华丽,反而启发他的欢喜,所以他信奉了外道。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有一次在神通道力的时候,有一次他观察到这个瞿沙长者即将因为他的邪知邪见、毁谤三宝的口业要堕落到三恶道,命即将终了。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就等待机会,刚好瞿沙长者要去办事,他刚好要经过祇桓精舍。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他就以神通力把祇桓精舍变成一种宫殿楼阁,非常庄严,而且在祇桓精舍的旁边又放上很多宝铃,放出美妙的音乐,中间坐着佛陀,旁边又变现出很多很多的天女拿着扇子在扇风。瞿沙长者经过的时候,他一看,哎呀,这么美丽的宫殿是从什么地方来呢?他从来没有看过,起欢喜心。他就到里面去,看到中间佛陀光明巍巍,旁边很多人在侍奉他。他就向佛陀礼拜,礼拜的时候他就向佛陀说,伟大的圣人,你如此地光明,我感到非常欢喜,你可不可以在明天来到我家来应供?他就起欢喜心、恭敬心。这个时候,佛…
《净心与净土(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