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宗修学法要(净界法师)▪P3

  ..续本文上一页么多的结果呢?

  因为他的内心不一样,心念的邪正不一样。

  所以我们讲「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我们刚开始学佛的时候,我们很在乎所修的「法」。你修什么法门,什么是妙法?什么是最殊胜的法?会注意外面的法。但是你读了,《法华经》你会觉得,外面的法,是个工具。那「一念心」是最重要的。你那个心,是法的根本。

  心为业主

  心为法主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修行第一件事情︰先端正其心。你要把你的心弄端正。你要有正确的愿望。要不然你就跟这个小沙弥一样,变成龙王。你看,他还造了杀业,把这个老龙王杀死了。而且龙宫里面的龙王,虽然有广大的福报,但是它也有一些罪报。你看它鳞片里面,经常会有虫去咬它。它经常会有大鹏金翅鸟,那个翅膀一振动,就把这个水拨开来。会把这个龙王吃掉,它还是有恐惧的。所以说,他这个小沙弥,在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没有端正他的心念。结果佛法对他,变成伤害。我们讲,甘露变成毒药。本来佛法是解脱的,结果修到最后,变成一个龙王,还造了杀罪。这个不是佛法错误,是他修行那「一念心」错误。

  所以心灵的力量是很大的。第一个,它变现了你的果报。第二个,它又开始造业。它利用这个果报又去造业。心是造业的根本,那么我们内心,是怎么造业

  的呢?让我们看看第三段。

  说︰为什么这个小沙弥,他就会造出这么大的一个业出来呢!

  「事出必有因」

  我们的第六意识在任何的行为,造业的时候。它是经过唯识学五个阶段。第一个「触」,第六意识,它必须有一些外境的刺激。要有外境的接触,这个「触」就是接触。那么接触以后,它会产生一个「作意」。这个作意,就是警觉的意思。

  他就开始产生,诶!突然间开始专注了。本来它这个第六意识是很散漫的。我们一个人的第六意识,不可能保持警觉状态,不太可能。不可能,有人经常保持作意的,这样很累的。但是他有特殊的境刺激以后,他开始警觉了,振作精神。那么警觉以后,产生感「受」。他会先去感受。这是一种快乐的感受,或者痛苦的感受。会有接触的感受。然后下一个最重要的,产生很多的「想」法。这个想法,就是构成我们善恶心念的根本。因为这个想法,有正确的想法跟错误的想法。你看我们今天,一再在三界里面流转,次数太多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三界产生错误的想法。我们一再…认为,三界的五欲是美妙快乐的,所以我们会一再一再地,去在这个地方造业。我们一个人,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找到,你很难去改变自己。就说他会造业,问题不是在他的身体跟他的嘴巴,而是他的思想有问题,他那个「想」有问题。所以这个到时候,我们会讲到,你要端正你的想法。最后「思」,这个「思」就是一种意志力。你开始,要去实践的意志力。你要把你的想法变成行动,这叫「思」。

  那么到了「思」的下面,就是一种「欲」望。你开始要有这样的希望。有希望以后,就会带动你的行为。所以在我们心念的构成当中,我们生命当中,最大的潜能是什么?诸位知道吗?就是你的想象力。我们生命当中,能够产生很大的改变的,就是你的想象力。看你怎么「想」,你的生命就怎么变化。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榴槤。榴槤跟你的关系,会怎么样?你怎么知道,你跟榴槤的关系呢?你想到榴槤,你会产生怎么样的想象。你跟它,触、作意、受、想、思。

  你想到榴槤的时候,你想︰哦!这个榴槤不错,味道很甜美。我保证,你会对它产生一种想要得到的欲望。你未来生命当中,乃至于你的来生,会经常跟它接触,会相互作用。

  如果你今天想到榴槤。你说︰唉!这个榴槤味道太臭。你产生这样的想象,你跟榴槤的因缘,就断掉了。你不可能再碰到它。即使在你的面前,你也当面错过。好!我现在再问一个问题。你想到出家的时候,你想到什么?

  如果你想到出家,你说︰喔!出家是很寂寞、孤单耶!

  我看你今生,不可能出家。你来生,也不可能出家。

  其实我们从你的内心世界,就可以探讨你的未来。你就不用神通。如果你今天,对出家产生美好的想象。诶!出家不错哦!很清净哦!

  清净、安乐,即使你今生不可能出家。你来生,就非常有希望出家。因为你生命的灵动,往那个地方走了!你对它产生美好的想象。所以诸位要知道,你不要忽略你对事情的想象。因为你整个生命的推动,说︰他为什么会造这个业,你为什么会造这个业,因为你们对这件事情,有不同的想象。我们一个人当中 最大的潜力,就是你的想象力。这个叫作「思想」其实从唯识学来说,应该是「想思」。先有「想」才有「思」,但是我们习惯讲思想。

  你看我们中国文化,最有代表的两个。一个是儒家思想,一个老庄思想。这两个就是代表我们民族性的一个…。你看美国人,他造业是这个方向造业。我们中国人造业是这样的方向。为什么呢

   因为思想型态不同。

  我们讲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根本思想,就是︰

  克己复礼

  安守本份

  孔子认为说︰人生出来是不平等。他同意,人不可能平等。每一个人,他有他的业力。有些人做这个工作,有些人在那个工作。

  那么重要怎么样呢?从儒家的思想认为︰

  你第一个,你要找到你的定位。人,你一定要找到你的定位。你到底在这个生

  命当中,你扮演什么角色。然后你把那个角色扮演好。

  「克己复礼 安守本份」

  你看那个子路。子路,他本来是在山中一个野人。虽然很有正义感,但他毕竟是一个野人。

  子路遇到孔夫子以后,他问孔夫子说︰你在干什么?

  他说︰我是教导大家,要遵守礼节。

  子路说︰这个礼节没有用,我们心地善良就好了。

  南山有竹 弗揉自直

  斩而射之 通于犀革

  又何学为乎?

  ----子路---

  说︰这个南山有一种竹子。它那竹子很长,又细又长、很直。你把它斩断以后直接射。就能够把这个皮革射进去,又不要修饰的。孔夫子说︰没有错,这个竹子很直,但是如果你,

  括而羽之

  镞而砥砺之

  其入不益深乎?

  如果你把这个竹子,前面削尖一点,后面再加上羽毛,那你不是射得更深入吗?

  就是说你心地善良,如果你再加上遵守礼节,那不是更好吗

  

  子路说︰诶!有道理!他就开始作孔夫子的弟子,后来就跟孔夫子学礼。

  你看子路,这么一个放荡不拘的野人。结果被孔夫子,这样思想改造到什么情况呢!

  我举一个例子,诸位就知道。子路,后来为某一个士大夫,作他的家臣。有一次他的主子遇到危险,他出面来救他的主子。他身为家臣,挺身相救。被三个武士围杀,那个时候子路,已经将近六十岁了。五十几岁了,结果被那三个武士杀死在地上。子路临死之前,讲出一句非常令人感动的话。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他说一个君子,在死亡的时候,我的帽子,不能戴歪哦!

  所以他临死之前,把掉在地上的帽子捡起来。然后端正其帽,安然而逝。

  子路,刚开始的生命体是一个…,也根本是没什么章法,做什么事没什么章法。

  但是接受孔子的思想陶冶以后,他变成一个,君子死冠不免。连死之前,在这么散乱的过程当中,还可以把帽子戴起来。我们要临终有这样的正念,那就是往生了。

  这个当然就是说,儒家思想它是教导一个人「遵守本份」。但是你看老庄思想完全不同。老庄的思想,是崇尚自然之道。它认为说,天道是不可以违背的,什么遵守礼节,那都是多余的。

  它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行的道理,是自然的。春夏秋冬,有它一定的规则。不会因为你是一个尧,是一个圣君。圣明的君主,哦!这个天道就存在。也不会因为,你是个纣、桀,天道就消失掉了。天道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应该顺从自然,无为而治。老庄思想最有代表是庄子。你看庄子,有一天他在湖中钓鱼。这个楚国的国君,要请他去作宰相。派了两个士大夫,去请他。那两个人说︰老人家慈悲,我们国君要请你去作宰相。

  庄子说︰你们楚国,听说在神庙里面,供奉一个神龟。这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多年,你们楚君,还很宝贝。拿一个很漂亮的绸子,把它盖起来,每天跟它上香。

  庄子说︰依你们两个看,身为一个乌龟。是夹着尾巴在泥巴里面,活着打滚好呢?还是死掉以后,被你们供奉在神庙好。

  那当然是活着,在泥巴打滚好。

  庄子说︰我就是那一只准备夹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的那个人。

  所以老庄的思想,跟孔夫子的思想是完全相反的。他认为说,人的价值来自于生命的本身。而生命的最大价值,就是自由自在的活着,不受约束。所以这个思考模式,就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因为在中国的思考当中,我们一般的构成,怎么样呢?

  「得道」你要是有这样的,一个顺境的时候。根据「孔孟之道」有所作为,齐家、治国 、平天下。一个人失意的时候,就根据老庄的思想,无为而治、安享晚年。

  所以讲「得道」。邦有道,能够兼善天下。邦无道,独善其身。世间上,有人作这个网路调查,这个所谓的民调。中国人,自杀率是最低最低的。你看美国人,

  很多中国,就是华人,移居到美国的这些所谓的。他的民族性,是接受中华文化的。到美国去,他不会自杀。西方的文化,他们是有所作为。但是它怎么样呢?西方的文化,在顺境的时候,还好用。但是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没办法。

  他们只能够说,上帝的安排。他们没有,「退一步 海阔天空」的思考。他们没有。

  你看庄子的文化,它是退步的。他说一个人,你说我没有用,也无所谓。你看「用」 有什么用。他说︰你看那个树。有用的树,又直又漂亮的时候,都被砍掉的。留下都是什么…

《净土宗修学法要(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