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灯光,我们打开其中一个灯光,不表示其他的灯光就不存在,它随时有可能会显现,只要这个因缘具足了,这个灯光就会出现。所以说,虽然我们现在所受用的因缘是人的五蕴;但是从本体上来观察,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性」是「实无外故」,是周遍法界,所以「十万亿土」是存在我们心中的。
明事事无碍
又深信─ │
│
┌现前一念心中┐ │
┌西方依正主伴皆吾┤ ├─┤
│ └所现影───┘ │
这个观念跟前面一样,极乐世界是我们心中所现影像。
│全事即理,全妄即真, │
├ ───────┤
┤全修即性,全他即自 ├是名信理
│ │
│ 我心遍故,佛心亦遍, │
│┌ ──┐ │
││一切眾生心性亦遍。 │ │
││ ├─┘
└┤ ┌一室┐光光互遍,重重 │
└譬如┤ ├ ┘
└千灯┘交攝,不相妨礙。
「全事即理」,极乐世界这种功德事相,不离开我一念心,这个「理」者,一心也。「全妄即真」,虽然这个极乐世界的功德相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种「妄」相不离开真实,所有的「修」德不离开「性」德。「全他即自」,这个「全他即自」就是关键了。这里的「他」指的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极乐世界的功德──极乐世界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个「自」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所具足,说:极乐世界的功德是我内心本来具足,它本来就存在我内心当中,「全他即自」。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这个观念我们怎么去理解呢?「全他即自」,蕅益大师讲出一个譬喻,说:「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怎么会存在我的心中呢?这个道理怎么说呢?因为我的「心」是「遍满」,「佛」的「心」也「遍满」,那遍满跟遍满之间,当然是互相含摄。讲一个「譬」说:一个房间里面有很多「灯」光,当然佛陀的灯光特别的广大光明,我们凡夫的灯光(这个人的果报)比较小,虽然有这个因缘果报的差别,但是不能否定「光光互遍,重重交摄」。我们不能否定──我们的灯光也到佛的灯光去,佛的灯光也到我们的灯光来,这是「不相妨碍」的。净土宗第十二祖截流(彻悟)大师说:「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的众生。」说我这个凡夫啊,业障深重,有很多很多的业障,长久在三界里面流转;但是,我可也是存在弥陀心中,所以弥陀加持我是可能的。「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剎之外,是我心内之佛。」阿弥陀佛虽万德庄严,在十万亿土外,但他可也存在我心中,所以我要忆念他,弥陀也马上知道。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应道交。」从体性来观察是不二的,所以感应道交。极乐世界的存在性,从事相上我们可以理解,在十万亿土外;在理性上,它存在我们心中。这个存在我们的心中,破除我们对距离的一种罣碍。有些人说:我们应该要往生到弥勒净土去。为什么呢?因为弥勒净土在三界比较近;这个极乐世界不得了,在十万亿佛土外,一个阿罗汉的神通只能够到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国土,这十万亿佛土连阿罗汉都不能去,我们怎么能够去呢?那么遥远!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在加护病房那么无助,哪有人那么大的心力,能够超越十万亿佛土到极乐世界去呢?你不如就近到弥勒净土去。他提出这样的看法。这个看法是错误的,不合乎缘起,是心外求法。因为十万亿土它不就是存在我们的心中吗?这个距离绝对不是障碍,障碍的是我们心中的疑根。我们心中怀疑自己不能去,那正是障碍的所在。所以我们在发愿的时候:「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一剎那中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你看屈伸臂顷!可见这个距离不是障碍,关键是你是不是能够感应道交。所以说,当我们知道极乐世界存在我们心中的时候,这个能够破除我们对距离的障碍。我们感觉到:极乐世界跟我们不是那么的遥远,它存在我们的心中,是我内心本具,是我念念念佛的时候,念念的显现。这时候我们修行,不会老是攀缘这个十万亿土外的极乐世界,我们心能够不向外求,回光反照我们这一念本具的心性:我这一念明了的心性,本来具足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假藉念佛的因缘,念念的开显。所以这个「信理」也是很重要的,极乐世界存在我们心中。这个佛法不共外道的地方也就在这个地方。
过去有一个很有名的一个政治人物,他研究基督教、也研究佛法。他说:上帝存在我们心中(哈──)。这句话有佛法的意思,但是基督教徒发表了很多很多的文章,反对这句话。因为在基督教里面的这个上帝,是一个常一主宰、一个有独立体性的,一个有明了性的上帝。他怎么存在我们心中呢?基督教不同意这种思考。只有佛法说:佛陀存在我们心中,这是合理的。因为佛陀有法身,佛有三身,从应化身跟报身来说,我们同意阿弥陀佛是应化身跟报身,这种有相的境界是存在极乐世界外;但是「阿弥陀佛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我们也相信极乐世界的法身,他入我们的心中。所以我们忆念弥陀的时候,念念感应道交,因为弥陀的法身他存在我们的心中,我心遍故,佛陀的心也遍,所以说能够「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这个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存在,有事相的信心跟理性的信心,有这二点。
再看因跟果这一对。因跟果这一对就是他的「德」,前面是约「实」,那这里是约极乐世界的一个功德──因地的功德跟果地的功德,它功德性的好乐,先看「因」:
信因
┌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
信因者,深信┤ ├是名信因
└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
极乐世界的一个因地,我们去庄严极乐国土,不是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靠信、愿、持名,靠这个名号。所以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散乱称名」,我们平常念阿弥陀佛也打妄想,打妄想也念阿弥陀佛,夹杂着「散乱」;但是这个功德也不可思议,念念之间「犹为成佛」的「种子」,何「况」我们临命终时那一念专注的「一心不乱」,「安得不」跟弥陀感应道交,而得「生净土」呢?「是名信因」。这个「信因」就是对名号功德的一个信心归依。我们讲名以召德,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功德,它把这个功德摄持在这个名号。所以我们这一念心跟名号一接触的时候,我们内心当中也能够出现这样的功德,名以召德。
我过去读佛学院的时,我们的教务主任上慧下天老和尚,他讲一个他实际遇到的一个念佛感应故事,他实际见闻觉知的。老人家出家以前,在高雄一个陆军官校,跟一个军官、一个参谋的军官。他办公室里面,有另外一个军官,突然间好几天没有来上班,听说是生病了。有一天他得空,下班后就去医院看这个军官。这一看不得了,这个人整个消瘦下去,印堂发黑、脸色苍白,这个死相现前。问:你怎么回事呢?医生说我肝硬化,严重的肝硬化。看他讲话的时候发抖。问: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呢?他说:我看我这个情况很不好,晚上睡不着觉。问:这怎么回事呢?说:晚上一睡觉的时候,就有二个鬼(冤亲债主)找上门,他压我的身体,压得我晚上都不能睡觉,整个人的精神体力越来越衰退。这个军官知道老和尚是修学佛法的,问:这佛法有没有什么法门能够帮助我?老和尚说:有是有啊,告诉你恐怕你不信啊。他说:你随便告诉我一个法门,我一定要好好的奉持。老和尚说:好,你念南无阿弥陀佛。他这个人就相信了,相信以后,慧老师就回去了。经过一段时间再去看他,唉呀!不得了,整个人的气色就不同。说:你最近的感觉怎么样呢?他说:你告诉我念南无阿弥陀佛,那天晚上那二个冤亲债主又来找我,那个时候我念阿弥陀佛。他说他念一句佛号就放出一道光明,那二个鬼神看到光明就慢慢躲慢慢躲,最后躲到门外去。他念一累的时候,他停下来,这佛号一停下来,那二个鬼又跑进来(呵──)。这个时候他可不敢停,他整个晚上就一直念佛,念阿弥陀佛。从那以后,他晚上就不断念佛。诶!慢慢慢慢,这个鬼就不来了。冤亲债主不来障碍以后,这整个身心就跟药物相应了。我们有鬼神障碍的时候,你吃药,你的色身跟药物就不相应,有障碍。那慢慢慢慢这个药物的调整,内心也能睡觉,内心安宁,哦!病自然好转,后来果然出院。
所以我们一般说念阿弥陀佛是临终的往生,其实平常它也能够消业障。所以《楞严经》上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说我们不断的「忆佛、念佛」,我们这一念烦恼的心不断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当然我们见佛不一定说一定是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各式各样因缘,有光明、莲华,总之我们就能够跟阿弥陀佛相应。举一个例子,「如染香人,身上有香气」,说我们身上没有香,但是我们经常跟香接触,诶,我们身上也有香。说我是业障凡夫,但是我这一念烦恼的心经常跟万德洪名这个佛号接触,阿弥陀佛这个功德,就能把我们心中的罪障给消灭掉。所以这叫「信因」,就是我们所归依的佛号,它是总持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个在因地上我们要相信的。再看「信果」:
信果
┌─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
│ │
信果者,深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 ├───┘
└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
──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前面的「因」是信、愿、持名,这个「果」是往生净土,这个果就是净土,净土是果。「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净土当然有很多很多的诸上善人,有等觉菩萨、有各式各样的圣人、也有凡夫,各人的功德不同,但是他们的因地一定是从临终的时候念佛三昧得生,一心不乱的念…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