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燈光,我們打開其中一個燈光,不表示其他的燈光就不存在,它隨時有可能會顯現,只要這個因緣具足了,這個燈光就會出現。所以說,雖然我們現在所受用的因緣是人的五蘊;但是從本體上來觀察,我們「現前」這「一念心性」是「實無外故」,是周遍法界,所以「十萬億土」是存在我們心中的。
明事事無礙
又深信─ │
│
┌現前一念心中┐ │
┌西方依正主伴皆吾┤ ├─┤
│ └所現影───┘ │
這個觀念跟前面一樣,極樂世界是我們心中所現影像。
│全事即理,全妄即真, │
├ ───────┤
┤全修即性,全他即自 ├是名信理
│ │
│ 我心遍故,佛心亦遍, │
│┌ ──┐ │
││一切眾生心性亦遍。 │ │
││ ├─┘
└┤ ┌一室┐光光互遍,重重 │
└譬如┤ ├ ┘
└千燈┘交攝,不相妨礙。
「全事即理」,極樂世界這種功德事相,不離開我一念心,這個「理」者,一心也。「全妄即真」,雖然這個極樂世界的功德相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種「妄」相不離開真實,所有的「修」德不離開「性」德。「全他即自」,這個「全他即自」就是關鍵了。這裏的「他」指的是阿彌陀佛所成就的極樂世界的功德──極樂世界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功德。這個「自」就是我們內心當中所具足,說:極樂世界的功德是我內心本來具足,它本來就存在我內心當中,「全他即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這個觀念我們怎麼去理解呢?「全他即自」,蕅益大師講出一個譬喻,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衆生心性亦遍。」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怎麼會存在我的心中呢?這個道理怎麼說呢?因爲我的「心」是「遍滿」,「佛」的「心」也「遍滿」,那遍滿跟遍滿之間,當然是互相含攝。講一個「譬」說:一個房間裏面有很多「燈」光,當然佛陀的燈光特別的廣大光明,我們凡夫的燈光(這個人的果報)比較小,雖然有這個因緣果報的差別,但是不能否定「光光互遍,重重交攝」。我們不能否定──我們的燈光也到佛的燈光去,佛的燈光也到我們的燈光來,這是「不相妨礙」的。淨土宗第十二祖截流(徹悟)大師說:「我雖障深業重,久居苦域,是彌陀心內的衆生。」說我這個凡夫啊,業障深重,有很多很多的業障,長久在叁界裏面流轉;但是,我可也是存在彌陀心中,所以彌陀加持我是可能的。「彌陀雖萬德莊嚴,遠在十萬億剎之外,是我心內之佛。」阿彌陀佛雖萬德莊嚴,在十萬億土外,但他可也存在我心中,所以我要憶念他,彌陀也馬上知道。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應道交。」從體性來觀察是不二的,所以感應道交。極樂世界的存在性,從事相上我們可以理解,在十萬億土外;在理性上,它存在我們心中。這個存在我們的心中,破除我們對距離的一種罣礙。有些人說:我們應該要往生到彌勒淨土去。爲什麼呢?因爲彌勒淨土在叁界比較近;這個極樂世界不得了,在十萬億佛土外,一個阿羅漢的神通只能夠到一個叁千大千世界的國土,這十萬億佛土連阿羅漢都不能去,我們怎麼能夠去呢?那麼遙遠!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在加護病房那麼無助,哪有人那麼大的心力,能夠超越十萬億佛土到極樂世界去呢?你不如就近到彌勒淨土去。他提出這樣的看法。這個看法是錯誤的,不合乎緣起,是心外求法。因爲十萬億土它不就是存在我們的心中嗎?這個距離絕對不是障礙,障礙的是我們心中的疑根。我們心中懷疑自己不能去,那正是障礙的所在。所以我們在發願的時候:「願我臨終無障礙,阿彌陀佛遠相迎,觀音甘露灑吾頭,勢至金臺安我足,一剎那中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你看屈伸臂頃!可見這個距離不是障礙,關鍵是你是不是能夠感應道交。所以說,當我們知道極樂世界存在我們心中的時候,這個能夠破除我們對距離的障礙。我們感覺到:極樂世界跟我們不是那麼的遙遠,它存在我們的心中,是我內心本具,是我念念念佛的時候,念念的顯現。這時候我們修行,不會老是攀緣這個十萬億土外的極樂世界,我們心能夠不向外求,回光反照我們這一念本具的心性:我這一念明了的心性,本來具足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假藉念佛的因緣,念念的開顯。所以這個「信理」也是很重要的,極樂世界存在我們心中。這個佛法不共外道的地方也就在這個地方。
過去有一個很有名的一個政治人物,他研究基督教、也研究佛法。他說:上帝存在我們心中(哈──)。這句話有佛法的意思,但是基督教徒發表了很多很多的文章,反對這句話。因爲在基督教裏面的這個上帝,是一個常一主宰、一個有獨立體性的,一個有明了性的上帝。他怎麼存在我們心中呢?基督教不同意這種思考。只有佛法說:佛陀存在我們心中,這是合理的。因爲佛陀有法身,佛有叁身,從應化身跟報身來說,我們同意阿彌陀佛是應化身跟報身,這種有相的境界是存在極樂世界外;但是「阿彌陀佛是法界身,入一切衆生心想中」,我們也相信極樂世界的法身,他入我們的心中。所以我們憶念彌陀的時候,念念感應道交,因爲彌陀的法身他存在我們的心中,我心遍故,佛陀的心也遍,所以說能夠「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這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存在,有事相的信心跟理性的信心,有這二點。
再看因跟果這一對。因跟果這一對就是他的「德」,前面是約「實」,那這裏是約極樂世界的一個功德──因地的功德跟果地的功德,它功德性的好樂,先看「因」:
信因
┌散亂稱名,猶爲成佛種子─┐
信因者,深信┤ ├是名信因
└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
極樂世界的一個因地,我們去莊嚴極樂國土,不是靠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是靠信、願、持名,靠這個名號。所以我們應該相信,我們「散亂稱名」,我們平常念阿彌陀佛也打妄想,打妄想也念阿彌陀佛,夾雜著「散亂」;但是這個功德也不可思議,念念之間「猶爲成佛」的「種子」,何「況」我們臨命終時那一念專注的「一心不亂」,「安得不」跟彌陀感應道交,而得「生淨土」呢?「是名信因」。這個「信因」就是對名號功德的一個信心歸依。我們講名以召德,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功德,它把這個功德攝持在這個名號。所以我們這一念心跟名號一接觸的時候,我們內心當中也能夠出現這樣的功德,名以召德。
我過去讀佛學院的時,我們的教務主任上慧下天老和尚,他講一個他實際遇到的一個念佛感應故事,他實際見聞覺知的。老人家出家以前,在高雄一個陸軍官校,跟一個軍官、一個參謀的軍官。他辦公室裏面,有另外一個軍官,突然間好幾天沒有來上班,聽說是生病了。有一天他得空,下班後就去醫院看這個軍官。這一看不得了,這個人整個消瘦下去,印堂發黑、臉色蒼白,這個死相現前。問:你怎麼回事呢?醫生說我肝硬化,嚴重的肝硬化。看他講話的時候發抖。問:你現在感覺怎麼樣呢?他說:我看我這個情況很不好,晚上睡不著覺。問:這怎麼回事呢?說:晚上一睡覺的時候,就有二個鬼(冤親債主)找上門,他壓我的身體,壓得我晚上都不能睡覺,整個人的精神體力越來越衰退。這個軍官知道老和尚是修學佛法的,問:這佛法有沒有什麼法門能夠幫助我?老和尚說:有是有啊,告訴你恐怕你不信啊。他說:你隨便告訴我一個法門,我一定要好好的奉持。老和尚說:好,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他這個人就相信了,相信以後,慧老師就回去了。經過一段時間再去看他,唉呀!不得了,整個人的氣色就不同。說:你最近的感覺怎麼樣呢?他說:你告訴我念南無阿彌陀佛,那天晚上那二個冤親債主又來找我,那個時候我念阿彌陀佛。他說他念一句佛號就放出一道光明,那二個鬼神看到光明就慢慢躲慢慢躲,最後躲到門外去。他念一累的時候,他停下來,這佛號一停下來,那二個鬼又跑進來(呵──)。這個時候他可不敢停,他整個晚上就一直念佛,念阿彌陀佛。從那以後,他晚上就不斷念佛。诶!慢慢慢慢,這個鬼就不來了。冤親債主不來障礙以後,這整個身心就跟藥物相應了。我們有鬼神障礙的時候,你吃藥,你的色身跟藥物就不相應,有障礙。那慢慢慢慢這個藥物的調整,內心也能睡覺,內心安甯,哦!病自然好轉,後來果然出院。
所以我們一般說念阿彌陀佛是臨終的往生,其實平常它也能夠消業障。所以《楞嚴經》上說:「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說我們不斷的「憶佛、念佛」,我們這一念煩惱的心不斷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當然我們見佛不一定說一定是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各式各樣因緣,有光明、蓮華,總之我們就能夠跟阿彌陀佛相應。舉一個例子,「如染香人,身上有香氣」,說我們身上沒有香,但是我們經常跟香接觸,诶,我們身上也有香。說我是業障凡夫,但是我這一念煩惱的心經常跟萬德洪名這個佛號接觸,阿彌陀佛這個功德,就能把我們心中的罪障給消滅掉。所以這叫「信因」,就是我們所歸依的佛號,它是總持阿彌陀佛的功德,這個在因地上我們要相信的。再看「信果」:
信果
┌─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叁昧得生┐
│ │
信果者,深信┤┌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 ├───┘
└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
──決無虛棄,是名信果。
前面的「因」是信、願、持名,這個「果」是往生淨土,這個果就是淨土,淨土是果。「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叁昧得生。」淨土當然有很多很多的諸上善人,有等覺菩薩、有各式各樣的聖人、也有凡夫,各人的功德不同,但是他們的因地一定是從臨終的時候念佛叁昧得生,一心不亂的念…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