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界法师)▪P50

  ..续本文上一页化城,就是在这沙漠当中,这个鬼神变化出一个城,好象在这当中有一个安乐处,但事实上它是变化的一个虚妄境界。这个「阳焰」也是一样,这沙漠当中的水气,所变现了一个水分,但事实上它是阳光的折射,这是一个虚妄的境界。这是一个魔境,不真实的境界。「非权现曲示」,不是佛陀的施设方便。这个是「权」,虽然它真实,佛陀说出了人天的果报、说了二乘的果报,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在成佛之道的宝所当中,佛陀施设了一些休息站,虽然是真实,但事实上它不圆满,这个叫「权」。「非缘影虚妄」,「缘影虚妄」就是:有时候我们在打坐的时候,在寂静的心当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心中的境界;但是你出定以后,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这是「缘影虚妄」,这个叫做「邪」,破这个「邪」。「非保真偏但」,破这个「小」,破小乘的偏真涅槃。这个是破除四种的疑惑,它是魔、是邪、是权、是小呢?这句话,我们在把观念再解释一下。「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句话我们听到以后,能够破恶,破除我们心中的四种疑惑,他不是邪、魔、权、小的一种情形。

  唯识学讲到我们这个受用,我们这一念心跟境界接触有受用。这个受用境界,有二种差别:第一个是它存在、不存在的问题,第二个它现前、不现前。比如说,它存在,但是它不现前。比如说大地里面有黄金,这个大地里面的的确确有黄金;但是它对我们来说不现前,因为我们的六根没有办法去接触;但是不现前是一回事,它存在。我们暂时不能受用;但是我们把它挖出来,经过造作以后,我们将来能够真实受用,因为它毕竟是存在的,它是存在,但是不现前。第二种情况,它现前,但不存在。比如说我们打坐的时候,有时候在这个寂静的定中,会出现很多的境界;但是我们在定当中,我们这一念心真实跟这个境界接触了,我们也在受用这个境界,这个境界使令我们快乐、使令我们痛苦、使令我们很多很多的感受,我们真实在受用这个境界;但是这个境界,禅定出来了以后,觅之了不可得,这是一种暂时的受用。就是说,这个东西它现前,但是它不存在。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极乐世界对我们来说虽然不现前,因为十万亿佛土,对我们来说实在太遥远了;但是这个地方强调:它的的确确是存在的,它不是「干城阳焰、缘影虚妄」,这个地方的确是存在的。虽然它不现前;但是它毕竟是存在的。

  这当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因为这句话是佛说出来的。有一个阿罗汉在打坐当中,他出现了很多境界,出来了以后告诉我们:你可以到哪一个地方去,它能够究竟安乐。我们不一定敢相信。因为阿罗汉的那一念心,对这个缘起法,有所不知、有所不见。谁知道他的境界,对他来说是现前,是存在不存在?没有人知道。但今天讲「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我们能够相信佛陀所说的话,是真实语者,就能够破除我们对于极乐世界的存在性,这种魔、邪、权、小的这样的一种疑惑,有破恶这种功德。

  「圆彰性具,令深证故。」前面的欢喜、生善、破恶,是一种事相,对极乐国土、对阿弥陀佛的名号的一种欣求,一种专一的信心,破除疑惑的信心。这个地方呢,在甚深义当中,佛陀也含藏一层意思说:这个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是我们这一念心所具足的,存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只要好好的信愿持名,就能够念念的感应道交。好,这「圆彰性具,令深证故。」蕅益大师以四悉檀的因缘,来解释这个「有」,这存在。说:虽然对我们来说不现前,但是这二个依正二报是存在的,佛陀讲这句话,有四悉檀的一种功德。好,我们先讲到这里,休息一下。

  第十八卷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五页:

  释现在说法

  ┌依┐  

  今现在说法者,简上┤ ├二有,非─

  └正┘  

  ┌过去已灭┐  ┌亲觐听法┐

  ┤  ├正应发愿往生┤  ├也。

  └未来未成┘  └速成正觉┘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是讲一个观念说:佛陀在「别序」当中,讲「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讲到这个地方,已经把依正二报的名称讲出来了,已经可以说为后面的「正宗分」讲到净土的因果,已经可以说描出了大纲。为什么要加一个「今现在说法」呢?讲「今现在说法」是一个什么意思呢?蕅益大师说:这个地方有一层深意,我们看蕅祖的解释。「今现在说法者,简上依正二有,非过去已灭,未来未成。」极乐世界这个是出自于佛陀的金口所说,只要你是一个佛弟子,对佛陀有信心的弟子,佛陀说「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那当然知道这二个世界是存在的。但是我们进一步肯定一下:佛陀你说存在,这个存在的一个时空,本来就是有时间相。这空间相的存在,有时间相,你说存在,是存在于过去?还是存在于现在呢?还是存在于未来呢?所以这句话还要讲清楚。佛陀说「今现在说法」,就破除我们对这个存在性的一种「过去已灭」、或者「未来未成」。这个极乐世界是一个过去已经消失的,佛陀是讲过去的事情,那我们就空欢喜一场了。佛陀说未来即将有一个极乐世界将要存在,那我们也只好慢慢期待了。佛陀讲「今现在说法」这个「今」字,就简别它不是「过去已灭、未来未成」。这个时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正应发愿往生,亲觐听法,速成正觉也。」

  这意思就是说,我们凡夫的心情,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懈怠。说我们今天知道出离三界有办法了,这个办法当然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把烦恼断,就是我在这一念散散乱乱、苦苦恼恼的心中,只要我栽培的信、愿、持名三种资粮,跟弥陀感应道交到极乐世界去,永远的解脱生死,永远的安乐。但是我们想:不急嘛,我们在娑婆世界多打滚一会儿也是好,过过瘾也好。(哈──)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警告我们,这意思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的因缘,你一点差错,这个因缘就消失了。因为极乐世界是一个因缘所生法,佛陀说出它一个时间、空间,表示它不是恒常住、不变异的一种理性,它是一个因缘所生的事相,能够受用的事相。既然是一个能受用的事相,它是有时间相、空间相,有流动相的。换句话说,总一天阿弥陀佛要入灭的。我们今天稍微一差错,在娑婆世界一打滚,万一到三恶道去。等到三恶道出来以后,得到人身以后,这个极乐世界的因缘消失了,佛陀灭度了,那你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另外一个法藏比丘再发愿,再创造一个这么好的他力门果地教的国土,那就只好慢慢等了,那可遇不可求了。所以龙树菩萨说:「若失好时,则不可救。」就是说我们的成佛因缘当中,你一定要把握你现在能够抓到的因缘,因为这因缘所生法,你一过去就「觅之了不可得」;你抓到了就出去了,就解脱生死,就成就佛道了。你这个因缘所生法一差错,那就谁也不敢讲了。是不是以后还有因缘出现,这因缘所生法是变化无常、生灭变异、虚伪无主,谁也不能作主的。所以这个地方,破除我们懈怠的一种心情。就是说你现在得到了人身,知道这个法门,你应该把握这个机会。

  过去有一个老和尚他讲一个譬喻,我觉得这个譬喻不错。他说:极乐世界的因缘跟我们人的关系,就像有一个人,他陷在一个悬崖峭壁里面的山洞,他往上看是一个虚空,往下看是一个断崖,他根本没有办法出去,就在山洞里面。无量劫的因缘,刚好有一个绳索,从对面的树这样飘过来。这个绳索过来的时候,你如果在那一剎那因缘当中,这个绳索跟山洞一接触的因缘,你不用手去抓它,这个绳索过去了,就没有再第二条绳索了,你就慢慢在山洞里面待着了。这意思就是说:当我们今天得到人身,遇到阿弥陀佛的住世,遇到这个国土的住世,应该怎么办呢?「正应发愿往生,亲觐听法,速成正觉也。」所以蕅益大师把佛陀的这个深意讲出来,佛陀为什么要强调「今现在说法」,就表示说:一方面破除我们对过去、未来的疑惑,一方面就是提醒我们要把握机会,因为他是「今现在说法」,一个存在的事实,一个值得我们把握的机会,是有这一层意思。好,看最后一段:

  结出序义

  佛陀讲这个「序」的意「义」,蕅益大师有三段:

  

  ┌「二有」「现在」─劝「信」序也──┐

  │    │

  ┌复次┼「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

  │  │    │ │

  │  └「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 │

  这个地方是把净土的因地标出来,这段经文:「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当中已经隐隐约约的把修行净土的因地法门讲出来。怎么说呢?「二有、现在,劝信序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个是让我们有信心,原来这个极乐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它不是一种缘影虚妄的天方夜谭,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境界。「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这个世界是一个极乐安养的世界,使令我们能够生起一种往生的愿望。第三「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是如此的广大,这个广大的所缘境,我们怎么下手呢?跟弥陀感应道交呢?有一个办法,你忆念他的名号,这最简单、最稳当。这当中就说出它的一个行门,「持名妙行」;「有佛号阿弥陀」,就标出我们忆念的对象。就是我们没办法忆念广大的依正二报。怎么办呢?你但是忆念弥陀的名号,信、愿、持名,这是往生净土的因地。再看它果地的功德:

  │     │

  │  ┌阿弥───序佛┐  │

  │  │  │  │

  ┼复次┼说法───序法┼─────────┤

  │  │  │  │

  │  └现在海会─序僧┘  │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