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应该每一个人都一样啊。还是不一样!因为你感应的力量不一样,他所感应的是一,但是你能感应的心有所差别,所以造成了差异。
那到这个地方我们是讲到,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起信,先建立你对你未来生命归依境的一个真实信心。这个信心我们作一个说明,当你在规划一个你未来生命愿景的时候,你设定一个修行目标的时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建立真实信心。你相信你这个归依境是真实存在的,这很重要。很多人说,极乐世界是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而已,佛陀讲这个是表法的,你心中迷惑了,你就在娑婆世界;你觉悟,当下就是极乐世界,没有其它的极乐世界可言了。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合乎经义的。诸位,我们再读读看前面的,我们再把前面回顾一下,你看第七面,佛陀讲经之前,这个发起序: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这个地方把这个极乐世界的存在,讲得再明白不过了。我看了很多的大乘经典,佛陀对于因缘事相的描述,很少像这段经文这么样地说清楚、讲明白,他把距离讲出来,方向讲出来,从是西方,方向讲出来;十万亿佛土,连距离都讲出来;有世界,这个有就是存在,存在一个世界叫极乐;而且也存在一个佛,而这个佛是今现在说法,还表明这个境。很少有一件事情要佛陀老人家这么讲清楚的。佛陀有时候讲话是点到为止的,但是你读这段经文就知道,这段是把极乐世界的存在讲得一点都没有模糊空间,完全没有模糊空间。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所以你要相信,这是一个存在于现在的一个果报,你相信它存在。
第二个,更重要,你相信你可以成就。你相信可以成就很重要,你规划的愿景你不相信你可以成就,那就完了。这个我们怎么相信呢?那当然说相信也不能凭意气用事啊,本经当中讲到三力,心力,法力,佛力。这个地方我们要说明一下,这个观念很重要,这个理论上是三力,但实际操作不是三力。佛力是存在法界的,这个我们不用想,你不用去准备,因为这个东西已经是现成的东西了,你真正念佛的时候是两种力量,你在念佛的时候,第一个你能念的心不可思议,第二个你所念的法不可思议,靠这个。诸位你知道你建立信心,是建立在心力还是建立在法力,你知道吗?你刚开始的时候是建立法力。阿弥陀佛,诶,我建立这个归依境,我怎么能够去呢?因为你有佛号,所以你能够去。因为有这句无量光、无量寿,所以你可以去。刚开始先偏重法力。其实在建立信心的时候,建立对名号的信心是必要条件。就是说,你这个归依境,又在十万亿佛土外,又这么庄严,你为什么能够去呀?因为我心中有这个佛号,我凭我这句佛号就可以去,就凭这句就够了,无量光,无量寿就够了。所以你在念佛的时候,偏重法力。你对名号的信心是必要条件,必要条件!那么这个心力呢,可有可无。你如果有般若的智慧观照,我这一念心跟佛是平等不二的,建立一个我能念的心其实也不可思议,也不错。但是如果你对你的心没有信心,我这个人是妄想,业障深重,也可以去。所以,你建立对佛号的信心是最重要的;那么你能够对你自己的心有信心,那更好,有加分的作用。但是你如果对你自己的明了的心没有信心,也无所谓。我是业障深重,没关系,我通身靠倒可以吧?所以我们在建立信心的时候,诸位要知道净土法门偏重他力的,它是偏重他力的,这是事实,跟禅宗不一样。你可以对你自己没有信心,是不是?但是你不能对佛号没有信心!你对佛号没有信心就完了。你对你自己没有信心,我是业障深重,我哪去得了呢?没关系,你还是照去,那你如果说对佛号有信心、对自己又有信心,那最好,千年的冰山雪莲最好,禅净双修嘛。所以说这个地方大家要知道,这个信心的建立,最重要是建立对名号功德的信心。所以我这个归依境怎么去呢?我就凭我这句佛号,临终十念,必生!法力不可思议就够了。
所以这个地方的信心,就是你心中规划一个归依境以后,你相信你可以去。在大乘经典上说,信心就象一个人的双手一样。领到一个宝物,你没有双手,你怎么取宝?你没有信心啊,那么你到这个宝物当中,你是空手而回。这个地方展览很多的珍宝,你进去看一看,东看看、西看看,你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带走。你看很多人念佛,他临终的时候没有往生,他心中也有一个归依境,但是他为什么跟这个归依境没有产生一个灵动的感应呢?因为他不相信这个佛号可以救拔他。这个佛号是无量光、无量寿,但是你要启动它的力量,你必须有双手,你才可以把那个门打开来。所以每一句佛号在不同的心中产生的加持力是不同,因为你的信心有强弱的不同。所以当你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你相信这个佛号一定可以带你到净土去,你要相信这件事情,不能有任何的怀疑。而这样的一个心理建设必须在你临终之前,就做好这样一个坚定的心理准备。
那么这个就是我们建立归依境以后,第一个你要准备的资粮力,你对佛号建立真实的信心,你相信它可以把你带到你心中所归依的净土的功德。这个是我们这段经文介绍这么多的一个大意,建立真实信心。
看第二段,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那么我建立了信心,接下来做什么事呢?要发愿。你要发愿你一定要去,发愿。那么怎么发愿呢?我们看经文的说明,你就知道怎么发愿了。这地方有两段,第一段是揭示无上因缘,从一种清净的因缘当中来启发我们的愿力,第二个特劝净土殊胜,从净土的殊胜来启发愿力。这两个,只要其中有一个能够说服你去就够了。这两段经文。我们先看第一段经文,揭示无上因缘: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
那么,这个地方佛陀要我们发愿,你一定要去啊!这个地方提出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它是一个无上因缘。这个无上因缘我们分两段,第一段讲到新生的不退众,刚刚往生的新生。说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是什么相貌呢?皆是阿鞞跋致,这个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的意思。我们的生命是变化的,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停止的,你昨天跟今天一定不一样,你今天跟明天也一定不一样。有为法是流动的。那么你不是退步,当然意思就是,这个不退转的意思,就是你是进步的,因为你不可能停留原点嘛!那么这个地方的经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个皆是,没有一个例外的。这个地方包括了五逆十恶带业往生的众生,都是阿鞞跋致。这第一个,叫新生的不退众。第二个,所谓的补处位高众。那么你在极乐世界待一段时间,又是什么相貌呢?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前面讲到是刚往生的众生,你就能够成就不退转;那么你在极乐世界待久了,受用那个果报了以后,你就能够成就一生补处的菩萨,而这个菩萨是很多的,不可以用我们一般的算数能够了解的,如果你一定要表达的话呢,勉强可以用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来说明。
那么关于这个不退转,到底是一个什么相貌,我们看《补充讲表第十》。当我们今天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设立一个归依境以后,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去。那么第二个呢,你要发愿你一定要去。那么是什么因缘能够让我们去呢?主要就是不退转。因为这个娑婆世界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退转。那么我们把这个退转作一个说明,看澫祖的第一段开示:
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
那么阿鞞跋致是印度话,翻成中文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不退转的功德。那么不退转由浅入深有三种的差别,第一个是一个圣位的不退。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修行当中成就了初果,在整个成佛之道,初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因为他正式流入圣人的我空的法性之流,他永远不再堕入凡夫的烦恼地。一个证得初果的人,他有个特点,他有一种道共戒,我们叫作律仪戒。我们一般持戒是靠愿力,我有愿望,我要增上,所以我不能够去犯戒;初果的圣人,他不需要靠愿望,他就打妄想都能够持戒。在律上说,一个初果的圣人他没有到净土去,他也没有成就阿罗汉,他还有生死。他的来生假设因为业力的牵引,他投生到一个杀羊的家庭,他的父亲是杀羊的,他的祖父也杀羊,所以他只好是要听从父亲的指示。他长大以后,父亲说,这只羊你把它杀了,把刀子拿给他,他很自然地就不杀羊。他这个时候还没有遇到佛法,还没有触动善根,他对这个恶法很自然地防非止恶。你问他为什么,他说不出来,但是他就是不做,甚至于你把他杀死他都不会杀羊,因为他的戒体有一个道,有它的无漏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他有五分法身的加持。所以初果圣人只要听到佛法,他马上善根就发得很快,他即使没有遇到佛法,他也不会造罪,因为他的生命是往前的,他不会往后。所以这个地方,如果你选择圣道门的时候,第一个阶位初果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断见惑。
第二个行不退,这个更困难了。这个行就是菩萨的妙行,不再退转,恒度生,不堕二乘地。前面只是约着断恶,你不会生起恶法,…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讲记(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