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講記(淨界法師)▪P23

  ..續本文上一頁應該每一個人都一樣啊。還是不一樣!因爲你感應的力量不一樣,他所感應的是一,但是你能感應的心有所差別,所以造成了差異。

  那到這個地方我們是講到,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起信,先建立你對你未來生命歸依境的一個真實信心。這個信心我們作一個說明,當你在規劃一個你未來生命願景的時候,你設定一個修行目標的時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建立真實信心。你相信你這個歸依境是真實存在的,這很重要。很多人說,極樂世界是存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而已,佛陀講這個是表法的,你心中迷惑了,你就在娑婆世界;你覺悟,當下就是極樂世界,沒有其它的極樂世界可言了。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合乎經義的。諸位,我們再讀讀看前面的,我們再把前面回顧一下,你看第七面,佛陀講經之前,這個發起序: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這個地方把這個極樂世界的存在,講得再明白不過了。我看了很多的大乘經典,佛陀對于因緣事相的描述,很少像這段經文這麼樣地說清楚、講明白,他把距離講出來,方向講出來,從是西方,方向講出來;十萬億佛土,連距離都講出來;有世界,這個就是存在,存在一個世界叫極樂;而且也存在一個,而這個佛是今現在說法,還表明這個境。很少有一件事情要佛陀老人家這麼講清楚的。佛陀有時候講話是點到爲止的,但是你讀這段經文就知道,這段是把極樂世界的存在講得一點都沒有模糊空間,完全沒有模糊空間。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所以你要相信,這是一個存在于現在的一個果報,你相信它存在。

  第二個,更重要,你相信你可以成就。你相信可以成就很重要,你規劃的願景你不相信你可以成就,那就完了。這個我們怎麼相信呢?那當然說相信也不能憑意氣用事啊,本經當中講到叁力,心力,法力,佛力。這個地方我們要說明一下,這個觀念很重要,這個理論上是叁力,但實際操作不是叁力。佛力是存在法界的,這個我們不用想,你不用去准備,因爲這個東西已經是現成的東西了,你真正念佛的時候是兩種力量,你在念佛的時候,第一個你能念的心不可思議,第二個你所念的法不可思議,靠這個。諸位你知道你建立信心,是建立在心力還是建立在法力,你知道嗎?你剛開始的時候是建立法力。阿彌陀佛,诶,我建立這個歸依境,我怎麼能夠去呢?因爲你有佛號,所以你能夠去。因爲有這句無量光、無量壽,所以你可以去。剛開始先偏重法力。其實在建立信心的時候,建立對名號的信心是必要條件。就是說,你這個歸依境,又在十萬億佛土外,又這麼莊嚴,你爲什麼能夠去呀?因爲我心中有這個佛號,我憑我這句佛號就可以去,就憑這句就夠了,無量光,無量壽就夠了。所以你在念佛的時候,偏重法力。你對名號的信心是必要條件,必要條件!那麼這個心力呢,可有可無。你如果有般若的智慧觀照,我這一念心跟佛是平等不二的,建立一個我能念的心其實也不可思議,也不錯。但是如果你對你的心沒有信心,我這個人是妄想,業障深重,也可以去。所以,你建立對佛號的信心是最重要的;那麼你能夠對你自己的心有信心,那更好,有加分的作用。但是你如果對你自己的明了的心沒有信心,也無所謂。我是業障深重,沒關系,我通身靠倒可以吧?所以我們在建立信心的時候,諸位要知道淨土法門偏重他力的,它是偏重他力的,這是事實,跟禅宗不一樣。你可以對你自己沒有信心,是不是?但是你不能對佛號沒有信心!你對佛號沒有信心就完了。你對你自己沒有信心,我是業障深重,我哪去得了呢?沒關系,你還是照去,那你如果說對佛號有信心、對自己又有信心,那最好,千年的冰山雪蓮最好,禅淨雙修嘛。所以說這個地方大家要知道,這個信心的建立,最重要是建立對名號功德的信心。所以我這個歸依境怎麼去呢?我就憑我這句佛號,臨終十念,必生!法力不可思議就夠了。

  所以這個地方的信心,就是你心中規劃一個歸依境以後,你相信你可以去。在大乘經典上說,信心就象一個人的雙手一樣。領到一個寶物,你沒有雙手,你怎麼取寶?你沒有信心啊,那麼你到這個寶物當中,你是空手而回。這個地方展覽很多的珍寶,你進去看一看,東看看、西看看,你出來的時候什麼都沒帶走。你看很多人念佛,他臨終的時候沒有往生,他心中也有一個歸依境,但是他爲什麼跟這個歸依境沒有産生一個靈動的感應呢?因爲他不相信這個佛號可以救拔他。這個佛號是無量光、無量壽,但是你要啓動它的力量,你必須有雙手,你才可以把那個門打開來。所以每一句佛號在不同的心中産生的加持力是不同,因爲你的信心有強弱的不同。所以當你的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你相信這個佛號一定可以帶你到淨土去,你要相信這件事情,不能有任何的懷疑。而這樣的一個心理建設必須在你臨終之前,就做好這樣一個堅定的心理准備。

  那麼這個就是我們建立歸依境以後,第一個你要准備的資糧力,你對佛號建立真實的信心,你相信它可以把你帶到你心中所歸依的淨土的功德。這個是我們這段經文介紹這麼多的一個大意,建立真實信心。

  看第二段,乙二,特勸衆生應求往生以發願。那麼我建立了信心,接下來做什麼事呢?要發願。你要發願你一定要去,發願。那麼怎麼發願呢?我們看經文的說明,你就知道怎麼發願了。這地方有兩段,第段是揭示無上因緣,從一種清淨的因緣當中來啓發我們的願力,第特勸淨土殊勝,從淨土的殊勝來啓發願力。這兩個,只要其中有一個能夠說服你去就夠了。這兩段經文。我們先看第一段經文,揭示無上因緣: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祗說。

  那麼,這個地方佛陀要我們發願,你一定要去啊!這個地方提出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就是它是一個無上因緣。這個無上因緣我們分兩段,第一段講到新生的不退衆,剛剛往生的新生。說舍利弗,極樂國土衆生生者,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衆生是什麼相貌呢?皆是阿鞞跋致,這個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的意思。我們的生命是變化的,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停止的,你昨天跟今天一定不一樣,你今天跟明天也一定不一樣。有爲法是流動的。那麼你不是退步,當然意思就是,這個不退轉的意思,就是你是進步的,因爲你不可能停留原點嘛!那麼這個地方的經文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個皆是,沒有一個例外的。這個地方包括了五逆十惡帶業往生的衆生,都是阿鞞跋致。這第一個,叫新生的不退衆。第二個,所謂的補處位高衆。那麼你在極樂世界待一段時間,又是什麼相貌呢?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前面講到是剛往生的衆生,你就能夠成就不退轉;那麼你在極樂世界待久了,受用那個果報了以後,你就能夠成就一生補處的菩薩,而這個菩薩是很多的,不可以用我們一般的算數能夠了解的,如果你一定要表達的話呢,勉強可以用無量無邊阿僧祗劫來說明。

  那麼關于這個不退轉,到底是一個什麼相貌,我們看《補充講表第十》。當我們今天對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設立一個歸依境以後,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去。那麼第二個呢,你要發願你一定要去。那麼是什麼因緣能夠讓我們去呢?主要就是不退轉。因爲這個娑婆世界的一個最大困難就是退轉。那麼我們把這個退轉作一個說明,看澫祖的第一段開示:

  阿鞞跋致,此雲不退: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墮二乘地;叁、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

  那麼阿鞞跋致是印度話,翻成中文簡單地說就是一種不退轉的功德。那麼不退轉由淺入深有叁種的差別,第一個是一個聖位的不退。也就是說當我們在修行當中成就了初果,在整個成佛之道,初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爲他正式流入聖人的我空的法性之流,他永遠不再墮入凡夫的煩惱地。一個證得初果的人,他有個特點,他有一種道共戒,我們叫作律儀戒。我們一般持戒是靠願力,我有願望,我要增上,所以我不能夠去犯戒;初果的聖人,他不需要靠願望,他就打妄想都能夠持戒。在律上說,一個初果的聖人他沒有到淨土去,他也沒有成就阿羅漢,他還有生死。他的來生假設因爲業力的牽引,他投生到一個殺羊的家庭,他的父親是殺羊的,他的祖父也殺羊,所以他只好是要聽從父親的指示。他長大以後,父親說,這只羊你把它殺了,把刀子拿給他,他很自然地就不殺羊。他這個時候還沒有遇到佛法,還沒有觸動善根,他對這個惡法很自然地防非止惡。你問他爲什麼,他說不出來,但是他就是不做,甚至于你把他殺死他都不會殺羊,因爲他的戒體有一個道,有它的無漏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他有五分法身的加持。所以初果聖人只要聽到佛法,他馬上善根就發得很快,他即使沒有遇到佛法,他也不會造罪,因爲他的生命是往前的,他不會往後。所以這個地方,如果你選擇聖道門的時候,第一個階位初果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斷見惑。

  第二個行不退,這個更困難了。這個行就是菩薩的妙行,不再退轉,恒度生,不墮二乘地。前面只是約著斷惡,你不會生起惡法,…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