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候,你绝对不能睡着,你临终的时候,这个人已经昏迷状态,就完了,就完了,因为你不能随念的。所以一个修净土的人,他的特点,临终一定头脑要很清楚,心里要很清楚。所以临终的时候不能够打吗啡、打昏睡剂,都不可以的。临终的时候你的心只要一睡着,那你的生命只有一种情况,随业力来引导你,不可能感应道交了。净土宗是随念往生,当业力还没有现前之前,你心中要有一个正念力,就是对阿弥陀佛的信愿持名,那个念力要出现。而这个念力是怎么来的呢?是你平常栽培的。
我们前面讲到念佛有两种功德,第一,你要先成就一心,再成就不乱。我们的心本来是很多妄想,那你在妄想当中建立佛号,刚开始的时候,诸位要知道,你刚开始在念佛的时候,不要在烦恼当中念佛,很多人平常不念佛,遇到烦恼再念佛,那根本不可能。你刚开始建立佛号是怎么建立的,诸位知道吗?你到一个没有吵闹的地方,把冷气打开来,身体健康,心情非常愉快,没有人刺激你,这个时候心平气和,这个是念佛的时候。先把这个佛号的军队建立起来,建立一心,然后再把这个一心的力量,慢慢慢慢加强以后,历缘对境的时候,才用这个佛号来调伏烦恼。有些人念佛不静中修,就历缘对境,这个花那么脆弱,你就拿到台风上去考验了,一下这个花就打倒了,你永远不是妄想的对手。你是一定要找一个没有敌人的地方,去把军队训练好了,单兵操练好了,再跟敌人作战。你怎么一个农夫找过来,就跟敌人作战呢?那不是无谓的牺牲吗?所以念佛人一定刚开始要有定课的,你一定是在心平气和的时候,静中修,把这个佛号在心中慢慢慢慢地建立,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建立一个力量,一心的力量,等到烦恼来的时候再慢慢地对治它,这个就是说静中跟动中都很重要。
好我们看甲二的举颂劝修。这以下我们举出两个偈颂,第一个是有关信愿,就是一种观照,我们修净土的人,应该怎么样来正确地观察生命。第二个是讲持名。先看信愿,我们看偈颂: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我们修净土的人应该怎么样来正确地看待人生才是比较完整?我们习惯性看人生,佛法是把它分成三段,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样才正确,你完全看现在是不对的。那么怎么看待过去呢?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我们过去,委,这个委就是丢弃,我们因为死亡丢弃很多尸体,这个尸体就像须弥山。我们因为生死别离所流的泪啊,像四大海这么多。换句话说,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们已经经历了无量的生命,而每一个生命都带来很多的老病死的折磨。换句话说,我们, 过去因为每一次生命的一种错误的引导而付出了痛苦的代价。这个是回顾过去已经受了很多冤枉的痛苦,当然过去是不能改变的,只有未来可以改变,但是过去可以给我们得到一个警惕。
我们看看现在,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这句话很重要,特别是福报越大的人这句话越重要。你要修无常观,你无量过去,你过去很辛苦,点点滴滴啊,做义工,做慈善事业,这些善业今生都表现出来了。但是我必须提醒大家,这个相貌只是你今生才出现,来生不一定会出现。那只是昙花一现,你不要当真啊!所以你怎么观察呢?你观察它是生灭变化的,这个是你不能控制的,你根本抓不到的,所以说你对眼前的这个安乐的果报,你千万不要起颠倒,那只是一个做一场美梦,如此而已,对现在的观察是无常。
好,那么对未来怎么观察呢,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假设我不了脱生死,我过去有两种选择,第一个,做人天,如果善业起现行,你到人天;假设是恶业起现行,到三恶道,总是不能够离开三界的轮回。这个生死是没有一个了头的。所以你看看过去,就像我们一个人到大海的正中央,往过去是一望无际,往未来望,可怕,这个大海还是一望无际。你不解决没有人可以帮你解决的。所以这个怎么办呢?当我们从现在跳脱出来,看到现在未来,我们开始下定决心,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你一定要告诉你自己一个观念,今生是最有可能成就的,你今生放弃了,你以后的机会更糟糕。所以讲今生得到人身,又遇到净土法门传承的住世,又没有太大的灾难,刀兵劫,没有发生战争,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整个因缘成熟,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把握机会。你现在还有选择的权力,等到你投胎以后你就没有选择的权利了,你这个权利就丧失掉了。
我们看下一个偈颂:
一句弥陀法中王,无边妙义广含藏。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
当我们发愿要求生净土,应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我们完成这个愿望呢?就是佛号!这个佛号从跟弥陀感应道交的角度,它是最殊胜的,因为它直接地契入弥陀的本愿的功德。所以说它是具足无量光、无量寿,无量的含义,只要临终的时候你能够达成十念的正念,就往生成就佛道。事实上不要把世间的富贵、眷属看得太重要,这都是暂时的因缘。从这个偈颂,我们意思就是说,我们面对生死的问题,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选择面对,第二个选择逃避。我感觉很多人对生死问题是逃避的,反正一天过一天,我今生先修一点善业,先把来生安顿好再说,来生以后干什么先不管。诸位要知道,从这个减劫的实际情况来看,你越晚处理生死的问题,你越难处理,越难处理。你来生会比今生困难,再来生又比来生更困难。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告诉我们,要作个警惕,你今生真地要做出正确的决择。
这个经文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阿弥陀佛!我们回答几个问题。
师父您好,念南无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有什么不同?
这两句话从功德来说是完全一样的。南无是归依,它的本质还是阿弥陀佛。但是我的建议是这样,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我建议你先念六字的,初学者。因为这个南无有归依的时候,会加强你的专注。所以我们一般进入佛堂的时候,你看我们刚开始拜佛的时候是念六字,那慢慢慢慢心静的时候转四字。所以一般来说,刚开始的时候先念六字的,那么念到心比较静才转四字的。但是有一个地方要注意,临终的时候,只念四字。因为临终的人心力已经很薄弱了,你念六字他负担太大,所以临终助念只能够四字。但平常用功的时候先六字再四字,是有不同的。
临终十念该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佛才会来接引,否则是菩萨来接引?
佛来接引,菩萨来接引,不是念几字,那是看你的资粮力。不过,我们讲十念,有一个是平时的十念,就是宋朝尊式大师的晨朝十念,那个晨朝十念是念六字的,你早上是念十口气的,他念六字,但临终的时候十念是四字的,临终是四字的。
前几天,您提到说愿力强可以盖过业力,那这业力在往生净土后是消除呢?还是还要受报?
这业力,我们讲果报有两种,一个是总报,一个是别报。我们不要说往生,这忏悔道理也是一样。你说你造了一个罪业,你造了杀业,假设你造了杀业,你忏悔,请问你的业有消吗?我们这样子讲,你造了杀业,你杀了一个畜牲,杀一条狗,你造了一个杀业,你有两种果报,诸位你知道吗?第一个,总报,三途果报;第二个,你跟他有别报,他看到你会很生气,以后看到你会很生气。那么,你忏悔是忏什么呢?忏除总报,别报不能忏除的。你看佛陀的时候,都还有一些婆罗门要害他,这是别报,因为别报不是你单方面可以处理的,你跟他的互动。所以你往生净土也是这个道理,你往生净土以后,你所有三恶道的果报全部消失了,但是你来到人世间的时候别报是在的。当然你是法身菩萨,所以你那个无住的力量很强,受报跟没有受报是一样的。所以,往生净土是消除了总报,消除了总报。
回向可否回向十法界一切众生,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可以的,可以的。我想回向文很多了,你看莲池大师的发愿文,还有这个发愿文。但是我告诉大家,你往生净土的人,你回向,两个原则:第一个,往向回向,第二个,回来。你不管用哪一个文发愿,或者你自己编一个发愿文都可以,但是你的内容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愿生西方净土中,你想要去;第二个,你还要再回来,如果你忽略了回来这个回向,你以后一定会后悔的,你到净土你一定会后悔,因为你只有上求,没有下化。所以一般的回向,真正你看所有的回向文,刚开始去的时候成就无生法忍,然后一定回来,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因为一个法身菩萨积集资粮是在众生世界,菩提属于众生,所以这个你在回向的时候,你因地的时候就不要有差错,一定要有两个方向的,往、返就对了。里面怎么写都不重要,你就是有两种意思就够了。
重复的地方我们就不回答,所以要过滤一下。
我们在浴室或厕所的时候可以念佛吗?
可以。印光大师说不要出声就好,你在不干净的地方可以,但是心中默念,干净的地方才出声。
我们都是日常持名号,我们还需要常诵《阿弥陀经》吗?
这个《阿弥陀经》是要诵的。因为你这个观照力,我刚刚讲过,佛号没有观照力,这个佛号念久了以后,你不知道这个佛号要去哪里。我们的佛号是在哪一个地方念,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内心中念。我们的内心本来就有一种力量,我们的佛号不是放在一个干净的地方,诸位知道吗?我们的心中本…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讲记(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