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候,你絕對不能睡著,你臨終的時候,這個人已經昏迷狀態,就完了,就完了,因爲你不能隨念的。所以一個修淨土的人,他的特點,臨終一定頭腦要很清楚,心裏要很清楚。所以臨終的時候不能夠打嗎啡、打昏睡劑,都不可以的。臨終的時候你的心只要一睡著,那你的生命只有一種情況,隨業力來引導你,不可能感應道交了。淨土宗是隨念往生,當業力還沒有現前之前,你心中要有一個正念力,就是對阿彌陀佛的信願持名,那個念力要出現。而這個念力是怎麼來的呢?是你平常栽培的。
我們前面講到念佛有兩種功德,第一,你要先成就一心,再成就不亂。我們的心本來是很多妄想,那你在妄想當中建立佛號,剛開始的時候,諸位要知道,你剛開始在念佛的時候,不要在煩惱當中念佛,很多人平常不念佛,遇到煩惱再念佛,那根本不可能。你剛開始建立佛號是怎麼建立的,諸位知道嗎?你到一個沒有吵鬧的地方,把冷氣打開來,身體健康,心情非常愉快,沒有人刺激你,這個時候心平氣和,這個是念佛的時候。先把這個佛號的軍隊建立起來,建立一心,然後再把這個一心的力量,慢慢慢慢加強以後,曆緣對境的時候,才用這個佛號來調伏煩惱。有些人念佛不靜中修,就曆緣對境,這個花那麼脆弱,你就拿到臺風上去考驗了,一下這個花就打倒了,你永遠不是妄想的對手。你是一定要找一個沒有敵人的地方,去把軍隊訓練好了,單兵操練好了,再跟敵人作戰。你怎麼一個農夫找過來,就跟敵人作戰呢?那不是無謂的犧牲嗎?所以念佛人一定剛開始要有定課的,你一定是在心平氣和的時候,靜中修,把這個佛號在心中慢慢慢慢地建立,不能念要他念,不能專要他專,建立一個力量,一心的力量,等到煩惱來的時候再慢慢地對治它,這個就是說靜中跟動中都很重要。
好我們看甲二的舉頌勸修。這以下我們舉出兩個偈頌,第一個是有關信願,就是一種觀照,我們修淨土的人,應該怎麼樣來正確地觀察生命。第二個是講持名。先看信願,我們看偈頌: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成男作女經千遍,戴角披毛曆萬端。不向此身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我們修淨土的人應該怎麼樣來正確地看待人生才是比較完整?我們習慣性看人生,佛法是把它分成叁段,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樣才正確,你完全看現在是不對的。那麼怎麼看待過去呢?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我們過去,委,這個委就是丟棄,我們因爲死亡丟棄很多屍體,這個屍體就像須彌山。我們因爲生死別離所流的淚啊,像四大海這麼多。換句話說,我們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們已經經曆了無量的生命,而每一個生命都帶來很多的老病死的折磨。換句話說,我們, 過去因爲每一次生命的一種錯誤的引導而付出了痛苦的代價。這個是回顧過去已經受了很多冤枉的痛苦,當然過去是不能改變的,只有未來可以改變,但是過去可以給我們得到一個警惕。
我們看看現在,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這句話很重要,特別是福報越大的人這句話越重要。你要修無常觀,你無量過去,你過去很辛苦,點點滴滴啊,做義工,做慈善事業,這些善業今生都表現出來了。但是我必須提醒大家,這個相貌只是你今生才出現,來生不一定會出現。那只是昙花一現,你不要當真啊!所以你怎麼觀察呢?你觀察它是生滅變化的,這個是你不能控製的,你根本抓不到的,所以說你對眼前的這個安樂的果報,你千萬不要起顛倒,那只是一個做一場美夢,如此而已,對現在的觀察是無常。
好,那麼對未來怎麼觀察呢,成男作女經千遍,戴角披毛曆萬端。假設我不了脫生死,我過去有兩種選擇,第一個,做人天,如果善業起現行,你到人天;假設是惡業起現行,到叁惡道,總是不能夠離開叁界的輪回。這個生死是沒有一個了頭的。所以你看看過去,就像我們一個人到大海的正中央,往過去是一望無際,往未來望,可怕,這個大海還是一望無際。你不解決沒有人可以幫你解決的。所以這個怎麼辦呢?當我們從現在跳脫出來,看到現在未來,我們開始下定決心,不向此身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你一定要告訴你自己一個觀念,今生是最有可能成就的,你今生放棄了,你以後的機會更糟糕。所以講今生得到人身,又遇到淨土法門傳承的住世,又沒有太大的災難,刀兵劫,沒有發生戰爭,這個時候可以說是整個因緣成熟,所以我們應該在這個時候把握機會。你現在還有選擇的權力,等到你投胎以後你就沒有選擇的權利了,你這個權利就喪失掉了。
我們看下一個偈頌:
一句彌陀法中王,無邊妙義廣含藏。十念往生成正覺,不在世間論短長。
當我們發願要求生淨土,應該怎麼辦呢?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我們完成這個願望呢?就是佛號!這個佛號從跟彌陀感應道交的角度,它是最殊勝的,因爲它直接地契入彌陀的本願的功德。所以說它是具足無量光、無量壽,無量的含義,只要臨終的時候你能夠達成十念的正念,就往生成就佛道。事實上不要把世間的富貴、眷屬看得太重要,這都是暫時的因緣。從這個偈頌,我們意思就是說,我們面對生死的問題,你有兩個選擇,第一個你選擇面對,第二個選擇逃避。我感覺很多人對生死問題是逃避的,反正一天過一天,我今生先修一點善業,先把來生安頓好再說,來生以後幹什麼先不管。諸位要知道,從這個減劫的實際情況來看,你越晚處理生死的問題,你越難處理,越難處理。你來生會比今生困難,再來生又比來生更困難。所以這個地方就是告訴我們,要作個警惕,你今生真地要做出正確的決擇。
這個經文我們就講到這個地方。阿彌陀佛!我們回答幾個問題。
師父您好,念南無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有什麼不同?
這兩句話從功德來說是完全一樣的。南無是歸依,它的本質還是阿彌陀佛。但是我的建議是這樣,如果你是一個初學者,我建議你先念六字的,初學者。因爲這個南無有歸依的時候,會加強你的專注。所以我們一般進入佛堂的時候,你看我們剛開始拜佛的時候是念六字,那慢慢慢慢心靜的時候轉四字。所以一般來說,剛開始的時候先念六字的,那麼念到心比較靜才轉四字的。但是有一個地方要注意,臨終的時候,只念四字。因爲臨終的人心力已經很薄弱了,你念六字他負擔太大,所以臨終助念只能夠四字。但平常用功的時候先六字再四字,是有不同的。
臨終十念該念南無阿彌陀佛還是阿彌陀佛,佛才會來接引,否則是菩薩來接引?
佛來接引,菩薩來接引,不是念幾字,那是看你的資糧力。不過,我們講十念,有一個是平時的十念,就是宋朝尊式大師的晨朝十念,那個晨朝十念是念六字的,你早上是念十口氣的,他念六字,但臨終的時候十念是四字的,臨終是四字的。
前幾天,您提到說願力強可以蓋過業力,那這業力在往生淨土後是消除呢?還是還要受報?
這業力,我們講果報有兩種,一個是總報,一個是別報。我們不要說往生,這忏悔道理也是一樣。你說你造了一個罪業,你造了殺業,假設你造了殺業,你忏悔,請問你的業有消嗎?我們這樣子講,你造了殺業,你殺了一個畜牲,殺一條狗,你造了一個殺業,你有兩種果報,諸位你知道嗎?第一個,總報,叁途果報;第二個,你跟他有別報,他看到你會很生氣,以後看到你會很生氣。那麼,你忏悔是忏什麼呢?忏除總報,別報不能忏除的。你看佛陀的時候,都還有一些婆羅門要害他,這是別報,因爲別報不是你單方面可以處理的,你跟他的互動。所以你往生淨土也是這個道理,你往生淨土以後,你所有叁惡道的果報全部消失了,但是你來到人世間的時候別報是在的。當然你是法身菩薩,所以你那個無住的力量很強,受報跟沒有受報是一樣的。所以,往生淨土是消除了總報,消除了總報。
回向可否回向十法界一切衆生,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可以的,可以的。我想回向文很多了,你看蓮池大師的發願文,還有這個發願文。但是我告訴大家,你往生淨土的人,你回向,兩個原則:第一個,往向回向,第二個,回來。你不管用哪一個文發願,或者你自己編一個發願文都可以,但是你的內容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願生西方淨土中,你想要去;第二個,你還要再回來,如果你忽略了回來這個回向,你以後一定會後悔的,你到淨土你一定會後悔,因爲你只有上求,沒有下化。所以一般的回向,真正你看所有的回向文,剛開始去的時候成就無生法忍,然後一定回來,廣度衆生滿菩提願。因爲一個法身菩薩積集資糧是在衆生世界,菩提屬于衆生,所以這個你在回向的時候,你因地的時候就不要有差錯,一定要有兩個方向的,往、返就對了。裏面怎麼寫都不重要,你就是有兩種意思就夠了。
重複的地方我們就不回答,所以要過濾一下。
我們在浴室或廁所的時候可以念佛嗎?
可以。印光大師說不要出聲就好,你在不幹淨的地方可以,但是心中默念,幹淨的地方才出聲。
我們都是日常持名號,我們還需要常誦《阿彌陀經》嗎?
這個《阿彌陀經》是要誦的。因爲你這個觀照力,我剛剛講過,佛號沒有觀照力,這個佛號念久了以後,你不知道這個佛號要去哪裏。我們的佛號是在哪一個地方念,你知道嗎?在我們的內心中念。我們的內心本來就有一種力量,我們的佛號不是放在一個幹淨的地方,諸位知道嗎?我們的心中本…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