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讲记(净界法师)▪P17

  ..续本文上一页他们作伴;第二个是回入娑婆度有情。这个就是我们说的「除其本愿,修短自在」,二个都很好。

  好,我们回答几个问题。

  问:极乐世界的寿命无量直至成佛,请示法师这样的思想对不对?

  答:我们不能在极乐世界成佛,因为那个世界不是你创造的,你可借用那个地方来修学,但是你不可以在那边成佛,一个世界不准许有二个佛。这个是弥陀本愿创造的世界,你等于是借他的光明来修学,借假修真;如果说你到极乐世界成佛,那这个思想是完全错误的,你不可以成佛。你要成佛,你要到娑婆世界,然后发愿,发了愿以后,到众生的世界积功累德,去满你的愿,愿成就了,那个国土就「啪」出现了,然后别人再来依靠你。你不能够说别人创造那个地方,你去成佛,不可能,成佛都是开山祖师(众笑),这个道场必须是你自己盖的,否则你没有办法成佛的。

  问:到极乐世界皆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种好?

  答:是的,这个前面我们讲过,你或者是一部分、或者全部。

  问:在极乐世界有天人之分吗?

  答:有的。不过极乐世界的天人,我们在娑婆世界的六道轮回是竖的,所以他彼此不能见闻,我们跟畜生道可以见闻;极乐世界的四土是横具的。他的天人,什么叫做天人?就是这些凡圣同居土,上面还有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这三土的众生可以互相的接触、可以互相见闻,你可以看到天上的人、天上的人也可以看得到你在干什么,你可以看到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他也可以看到你,他可以互相往来的。你看《阿弥陀经》说:你可以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蕅益大师说:什么叫做诸上善人?就是那些法身菩萨。所以极乐世界的人民是互相见闻、互相在一起的。

  我在想一个问题,极乐世界啊,我在做《四十八愿》我在想:阿弥陀佛的想法,他是从真善美出发的,真善美。我们娑婆世界美好的东西往往都是不善良的,都是跟邪恶划等号的。你看最美好的是什么?钻石,钻石的成就过程是充满着血腥跟暴力。美国有一个作者说:我们受用的钻石,你看做很多很多的装饰品,这些美好的钻石有三分之一来自非洲,而得到这个钻石都是经过杀戮,只要一个乡村如果发现有钻石,这个乡村的人大概全部要被杀掉,一个都不能够留下来,所以他的作品名字叫做《滴血钻石》,钻石是滴血。然后它成就以后,我们看到钻石,又产生很多贪欲的烦恼。所以我们娑婆世界美好的五尘,都是跟邪恶有关。你看我们修行为什么要都摄六根?就是你不能被五尘所转。所以在娑婆世界,美好都是不善良,善良也就不美好。极乐世界是怎么样?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安排,先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然后你在美好的世界当中产生善良的心,产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从美中培养你的善心,然后从善心当中悟入我空、法空的真理,再入真,所以极乐世界的国土是美、善、真。你要掌握这三个角度,你大概对极乐世界国土的纲要抓到了:第一个、它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你产生欣求;第二个、它从美好当中引发你的善念,菩提心、六波罗蜜的善念;第三个、然后从善念当中再悟入我空、法空的真理,再入真实。我们常说一句话「借假修真」,这句话刚好运用到极乐世界,先假借这个美好的东西,我们看到美好的东西我们会喜欢,你喜欢上它的时候,它就有办法引导你生起善念,最后从有相的善念入无相的空性。诶,这个思考不错,诸位以后成就国土,可以参考这个方式,由美入善、由善入真。

  好,我们这一堂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诸位如果有空的话,可以把「核心五愿」背一背,因为它等于是整个极乐世界净土因果的纲要,前面五个愿,讲到极乐世界的果报功德、因地的修学,然后再把后面的这些愿,依报庄严、正报庄严,几个重要的把它背起来,然后在心中不断的想。你每想一次,它就跟你产生一次的感应,说实在极乐世界忆佛念佛,净土法门你要多想,它跟你的缘才深,娑婆世界的事情你要少想。

  好,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第七卷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三页「丁十五、那罗延身愿」。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印光大师说是「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我们不管是今生的离苦得乐、或者是来生的功德庄严,主要还是仰仗佛力的加被所成就的,这样的一种特色,当然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就有所不同。我们一般的圣道门在修学的过程当中,主要是仰仗你内在心灵的力量,来断惑证真;净土宗的修学,在整个修学的过程当中,是要让你的心力跟佛力产生交互的作用,我们叫做「感应道交」,所以感应道交是整个净土宗的修学宗旨,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学的目标,你必须要用尽一切的方法,让你心灵的力量跟佛陀的力量感应道交,这个是净土宗的最高目标。那怎么样达到感应道交的目标呢?它的一个根本的宗旨是什么?在这样一个修学的传承当中,最早提出感应道交修学方法的,就是印度的祖师天亲菩萨,天亲菩萨在《往生论》当中提出了「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认为我们凡夫要跟佛陀感应道交,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修一心归命。那怎么修一心归命呢?天亲菩萨提出了五个法门,包括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作愿观察回向,就是身口意的相应,这样子能够把你的心,慢慢慢慢跟佛陀的心,二个就心心相印感应道交了,所以最早提出净土宗修学宗旨的是天亲菩萨「一心归命」的思想。这种思想传到中国以后,善导大师把它发挥出来,善导大师根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善导大师说:其实第十八愿是整个修学净土宗的主要宗旨,所以叫做愿王。十八愿当中的根本思想就只有八个字,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他认为这八个字是整个净土宗当中修学的成败关键。净土宗它不怕你烦恼重、它也不怕你业障重,但是你要感应道交必需要具足这八个字,「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那这八个字怎么解释呢?太抽象了。所以善导大师说「这八个字其实就是顺从本愿的意思」,这句话就把整个净土宗的中心思想挑出来。就是说你一个念佛的人,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是最恰当的呢?就是你这一念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你不能够有任何的妄想,你不要说「我这个人业障深重、我是福报不够」,这样子就叫做抗拒本愿。你内心当中念佛的时候,只有一种想法,顺从本愿的想法,这个就是后来蕅益大师延伸出来所谓的「真实信心」。其实我们看名相一再改变,或者到最后印光大师叫「老实念佛」,其实都是这个道理。老实念佛也好、真实信心也好、顺从本愿也好、一心归命也好,就是弥陀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地方的问题点就是你对净土宗要产生一种强烈不共的信心,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很深厚的疑惑烦恼,所以我们必须要透过教理的学习,来拔除你内心的疑根,你疑根未拔,你很难顺从本愿的。比如说你念这一句佛号,让你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我看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必须透过教理的学习,成就大乘的正见,从对四十八愿的学习当中,慢慢慢慢的拔除你内心的疑根,未来我们念佛的时候就能够「顺从本愿、一心归命」,就这个道理。

   丁十五、那罗延身愿(二十六)

  经文

  我们先看经文,大家请合掌: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消释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这个愿跟前面的寿命无量愿是有关系的。这个愿因为我们讲到正报,正报当中第一个谈到他寿命的长短,现在进一步谈到在这么长的寿命当中,他的整个身体状态是怎么回事,前面是讲他的结果,这个地方讲到他生命的过程,我们加以消释。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国中」的「菩萨」,他所得到的色身这样的一个果报体呢,假设「不」能成就「金刚那罗延身」,我就「不」成佛。这个「金刚」是一个天上金刚力士的名称,他的名称叫金刚力士,是诸天的护法神;「那罗延」是比喻金刚的色身是非常的坚固,「那罗延」翻成中文叫坚固,是比喻他的色身,说这个人一出生的时候,身体非常的强壮坚固,不衰不坏,没有衰老,而且没有病痛的破坏,所以叫做「那罗延」。

  一般来说,我们在整个圣道门当中,要以精进力的缘故而得坚固身。说这个人他的身体,你看他的样子六十几岁还很年轻。为什么他的色身这么坚固呢?就这个人的心特别的精进,他随时把心力提起来、随时让自己保持全力以赴的最佳状态,这种人他不容易衰老,因为他精进。以慈心不杀的缘故而得无病痛,诶,为什么他都没有什么病痛呢?因为他过去生没有杀害众生,他走路的时候很小心,他对每一个众生都释放他的慈悲心。你看阿难尊者他活到一百二十岁,阿难尊者一生当中做佛陀的侍者,他从来没有生过病;薄拘罗尊者活到一百六十岁,也没有生过病。佛弟子当中有二个阿罗汉从来没有生过病,一个阿难尊者、一个薄拘罗尊者。你看舍利弗他是阿罗汉,他有一次病到最后连站都站不起来,佛陀说法的时候,弟子用担架把他抬到法堂去听法,所以这阿罗汉的果报体也各式各样。

  在极乐世界的人民当中,阿弥陀佛所提供你的果报体,不但是寿命的长,而且他的身体,你在这一期无量无边阿僧祇的寿命当中:第一个、你没有衰老的现象出现,你永远保持年轻的相貌、永远保持一个美好的体力;第二个、你一生当中没有病痛,这个非常重要。《华严经》说:我们菩萨不怕老、也不怕死,但是很怕病痛。因为你一生病以后,你整个气血筋脉都不通,就障碍你去修学圣道。我看蕅益大师一生的传记当中,蕅祖一生当中真的是为病痛所苦,你看他的…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讲记(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