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讲记(净界法师)▪P27

  ..续本文上一页的自在,他的入住出还不得自在,叫柔顺忍。第三个是无生法忍,「于一切法不起不作诸业行」,这个无生法忍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他对于无生法忍能够无功用行,任运的现前,不管是在动中、不管是在静中,所谓的「不动道场,身遍十方;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所以这个八地菩萨的无生法忍是任运现前的。这个地方就是说,你一个加行位的菩萨,能够不断的以弥陀的功德当本尊,在弥陀本愿的加持之下,很快的成就音响忍、柔顺忍、乃至无生法忍,而且在这三种智慧的加持之下,他的菩提心也不容易退转。为什么?得到弥陀的护念。这个对我们菩萨道的确有很大的加持力。

   丁十一、闻名得忍愿(三十四)

  经文

  看经文: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消释

   十方无量不可  无生

   ┌  ┐  ┌  ┐

  设我│思议诸佛世界│闻我 不得│法忍│

   ┤  ├  ─  ┤  ├者─不取正觉

  得佛└众生之类──┘名字 菩萨│诸深│

   └  ┘

   总持

  好,我们加以解释。当「我」成「佛」以后,「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的「众生之类」,这个就不一定是指加行位的菩萨,这个是一般的菩萨。「闻我名字」,他在我名号功德的加持之下,能够成就二种殊胜的功德:他能够很快的在未来的生命当中成就「无生法忍」,他能够成就一种甚深广大的智慧,这个「无生法忍」特别指的是一种法空智。初地菩萨虽然能够成就我空,但是他法上不得自在,简单的讲他有生灭的对立,他认为有存在跟不存在的对立、垢净的对立、增减的对立;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是八地的菩萨。一个八地的菩萨,他的法空智特别现前,他对于这种对立的思考完全抹平,他没有所谓的动态,比如说,诶,你在拜佛、你在静坐、你在扫地(呵呵),古人说啊「工作就是修行」,其实这句话是八地以上的菩萨(呵──)。我们现在,就像忏公师父说:工作就是工作,修行就是修行。但是无生法忍的菩萨他不是,动静一如。第二个「诸深总持」,他不但能够很快的成就智慧,他的功德能够成就「总持」不失,他在弥陀的加持之下不容易失掉,这个就是名号的加持。那这个地方就是把前面的功德作一个总结。

  我们的修行有二种的力量可以让我们进步:第一个是内因力,就是你内在的善根,戒定慧,你的心力;第二个是外缘力,就是三宝的加持力,佛陀的加持、法力的熏习、僧团的摄受,三宝的加持力。这当中,外缘力对一个资粮位的菩萨又特别重要,资粮位的菩萨,因为我们的心深受外境的影响,所以外境对我们的加持力很重要。举一个例子,蕅益大师说:在宁国的一个地方当时有一个老人家,他从二十岁开始做慈善事业,修福五十年。干什么?他来生想要做一个出家人。只要哪一个地方要修桥、要铺路、要做什么慈善事业,他要有钱就出钱、没钱就出力做义工,修了五十年。死掉以后,到阎罗王那个地方。阎罗王说:你不错啊,修福报修了五十年,你想做什么?老人家说:我什么都不想做,我只想来生做一个出家人。这个阎罗王非常惊讶,他说:你修了五十年就想做出家人啊?不可能,你顶多做一个千户长(千户长就是管一千个家庭)。后来这个老人家说:没有办法做出家人,那我做烧火僧可以吧,我整天为出家众做最卑贱工作的烧火僧。阎罗王说:烧火僧你也没有资格,五十年不够资格。后来他很坚持一定要做出家人,阎罗王就给他一个机会:这样子好了,我再给你几年寿命,你再回去修福看看好了。就把他放回来。所以蕅益大师讲:宁国有一老者,修福五十年,作一烧火僧而不可得。但是呢,白鸽听经,转身成戒环禅师。说有一只白鸽,有一个老法师讲经,牠就停在门外听了几分钟,听完以后飞走了。死掉以后变成一个出家众,还不是普通的出家众,是戒环禅师。这三宝的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今天要想尽任何的办法跟三宝结缘,非常重要。很多人说:我拿钱去布施慈善机构跟供养三宝有没有一样?不一样,完全不一样,结的缘不同嘛,一个是积集善业、一个是跟三宝结缘,跟三宝结缘,你未来就有得度的力量,差就差在这个地方。当然你说福报都一样,但是在福报当中又多一个三宝的加持力,而在《阿弥陀经》上说要跟三宝结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忆念弥陀的圣号,忆念诸佛的圣号,最简单。所以这个地方讲,我们经常能够修本尊相应,我们这个菩萨在生命当中能够很快的成就无生法忍,而且能够成就不退转。为什么?因为本尊的护念。

   丁十二、欲生果遂愿(二十)

  经文

  看经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消释

   ┌系念我国┐

  设我 十方 闻我│  │欲生┌不果遂者

   ─  ─  ┼植众德本┼  ┤

  得佛 众生 名号│  │我国└不取正觉

   └至心回向┘

  好,我们加以解释。在「我」成「佛」以后,「十方」的「众生」,他能够「闻我」的「名号」,以我的功德当本尊:一方面能够「系念我国」,忆念净土的功德;而且「植众德本」,兼修戒定慧;最后「至心回向」,把功德加以回向。这个地方没有讲到发愿,它是讲「回向」。这个「回向」的结果是「欲生我国」,假设「不」满愿的话,「不取正觉」。

  这个愿,我们把前面的十八、十九加以比较一下,我们看第九页。十八、十九是在第九页当中,被善导大师列入核心五愿。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它的重点在于「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它的特点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说这个人对于弥陀的功德有强烈的归依心,一心归命、顺从本愿,这种人是下根人。下根人他也没有发菩提心、他也没有修诸功德,但是他对弥陀本尊的信心非常的坚定,善导大师说这个愿的重点在「至心信乐」这四个字,它的成败在这四个字。那这个第十九愿,它是「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命终的时候弥陀现前,这个是上根人,因为他「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而且他产生一种往生的愿望,这个是上根人。我们再看第二十愿,十八愿是下根人、十九愿是上根人,二十愿是摄受中根人,他本身没有像十八愿的人信心那么强,他也没有像第十九愿的菩提心那么的坚固、还修诸功德,但是他多少能够忆念弥陀的功德、还能够修习戒定慧、多少洁身自爱、最后还功德回向,这个是摄受中根人。所以这十八、十九、二十刚好是这样的分配。好,最后我们看:

  甲三、结示劝修二

  乙一、总结法要

  我们四十八愿介绍以后,我们以二段的内涵来作一个总结:首先把观念作一个总结,第二个再把修行作一个总结。先从观念上的沟通,我们先看「总结法要」,请合掌:

  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这一段是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当中,对修学弥陀本尊相应的一个非常重要观念的疏通,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

   ┌生┐

   ┌以┤ ├平等

   总 当┌光┐名 皆本众│ └佛┘

  ┌ ─ ┤ ├ ─  ┤

  │标 知└寿┘号 生建立│能令 ┌光明┐┌同佛┐

  │   └  ┤  ├┤  ├也

  │   持名者└寿命┘└无异┘

  「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我们大家都知道依止本尊的功德,从净土法门当中,它的名号是最重要的,持名。说我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么「谁代表阿弥陀佛?你的所观境是什么?」当然弥陀的身相也可以,但是名号最简单,因为你眼睛闭起来也可以持念,所以善导大师以后,都是以名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声音就是你的本尊,它总持弥陀的功德。那这个声音代表什么意思呢?当你把「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声音创造出来以后,它产生二大的加持力,一个是无量光、一个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蕅益大师说「就表示空间无障碍的意思」,无量「寿」是指时间无障碍。那这种时空无障碍是约什么安立呢?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安「立」的,这个地方要注意,「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安立的,也就是说它对众生会有加持力。如果这个名号是高高在上,是佛陀自己受用的,那就没有用了。这个「名号」的无量「光」无量「寿」是给众生来受用的,是约着「众生」安「立」的。那约着众生来安立是什么意思呢?有二段话:第一个、从体性上来说,因为「生佛平等」,说阿弥陀佛的功德我怎么能够受用呢?因为我们这个明了的心,把它回归到原点的时候,是清净本然的,你的本来面目是清净本然的,你现在打妄想的心是后来才有的。阿弥陀佛万德庄严的心你把它归零的时候,它也是清净本然,因为我们的清净本然跟佛陀的清净本然是一如无二如,所以你能够进入弥陀的功德。为什么?因为你的心跟他的心体性是不二,因为这个道理,这个约体性来说。第二个、约作用上来说,只要你能够忆念他、礼拜他、观想他,你就能够产生这个「光明寿」量的加持。达赖喇嘛说:所有的本尊相应法,你以文殊菩萨为本尊也好、以观世音菩萨也好,你要相信一个问题,你要相信你跟本尊的心是同体的,你要是不相信,你就很难修,所以这个「生佛平等」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总标。也就是说无量「光」无量「寿」是约着利益「众生」而安「立」这个「名号」的。

  │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讲记(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