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净界法师)▪P12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这个地方呢,就是说啊,你没有平常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这是藕益大师说的。没有平常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所以我平常的时候,心中的爱取烦恼都不对治,很强大,我希望我临终的时候正念分明。诸位想想看,这样子讲是不是有点不切实际呢?念佛法门虽然不断烦恼,但是这个人的烦恼一定是很淡泊,他的心是调得很淡泊。当然淡泊就是有方法调整。这个地方呢,就是说明,假设我们今天在平常不修观,你心中的颠倒在临终的时候会现前,然后就把佛号给消灭掉了。

  

那么应该怎么观呢?我们看第十四面。那么第十四面,这个观察有两个内涵。这个净土的观是偏重在有相的观。那么有相观,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对娑婆世界的观察,第二个是对极乐世界的观察。也就是说,我们身为一个凡夫,我们来生有两个选择。因为我们不可能到涅槃去,所以我们今生积集的布施、持戒、忍辱的善业,到底我们这个善业要把它投资到哪里去?要把它回向到哪里去呢?我们有两个选择。那么我们在选择之前,应该观察观察,这两个有什么差别?

  

第一个,我们可以把我们今生所积集的善业,那么把它回向到娑婆世界,做一个大国王,或者大富长者。但是娑婆世界的果报有三种障碍,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不管你福报多大:第一个,烦恼障。也就是说我们在三界得一个安乐的果报,你做一个国王,你内心能够受用五欲的快乐,但是这个快乐出现的时候,内心有烦恼的活动,就是贪嗔痴的烦恼活动。而烦恼是扰动相,所以障碍你的安乐。所有的安乐一定要跟寂静相应。所以,假设我们今天愿意把这个善业,把它回向到娑婆世界的果报体,那么这样子的安乐就有烦恼的干扰。第二个,有业障。那么我们不完全只是造了善业,也造了罪业啊。所以我们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我们的一个人事的障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是你有一些业力,罪业,使令你不得自在。第三个,报障。就是不管你福报多大,你的身体会出现老、出现病、出现死亡的障碍。这个老、病、死出现的时候,也障碍你快乐的生活。所以娑婆世界应该说是恶梦者也,是添梦者也,它是苦多乐少的,而且它会增长我们的颠倒。

  

那么反过来呢,那么说是娑婆世界这个地方不是皈依处,那么我们应该把我们念佛、持戒、修福的善业到哪里去呢?好,我们看看极乐世界是怎么回事。那么假设我们今天把生命的规划、来生把它规划到净土去,那么我们的净土的果报体有三种功德:第一、法身德法身德就是针对这个报障,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没有老病死的问题。在极乐世界,你在一期的生命当中不会老,你出生的时候是如此的庄严健康,以后永远是这样,不会有衰老、丑陋的情况;第二个,不会生病;第三个,不会死亡。第二、般若德。那么在极乐世界的果报体的内心当中没有烦恼的干扰,他永远保持寂静。不管你去受用多么快乐的感受,你永远不会生起贪嗔痴的烦恼,内心有寂静,般若德。第三,解脱德。那么在极乐世界没有这种恶业的系缚,你能够自在。所以极乐世界是好梦者也醒梦者也!这就是我们经常要给自己一个心理建设,就是我们认为三界果报是一个美妙的果报,这是错误的,因为娑婆世界的果报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极乐世界的果报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所以在《瑜伽师地论》上说啊,我们今天的生命的快乐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五欲乐,第二个是圣道乐。就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善业转换成五欲的快乐。就是你怎么去转换。你愿意去追求五欲乐,那你的善业就转成五欲乐,各式各样的眷属,各式各样的财富。但是这个五欲的快乐,有烦恼障、业障、报障。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善业转成圣道乐,那么这个圣道的快乐是没有障碍。

  

这个《维摩诘经》啊,它里面讲一个事情,说是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叫持世比丘。这比丘他住茅棚啊,持戒清净,修习止观,修四念处的止观。那么这个时候,这个魔王波旬就想要去干扰这个比丘。因为魔王的心情不希望大家成就圣道,希望大家都在三界流转。魔王当然他不可能现出魔王的相,他现出释提桓因,就是帝释天的相貌。他带了八万个天女唱歌跳舞、敲敲打打就到了这个持世比丘的茅棚去。魔王就现出帝释天的身相,向这个比丘顶礼说:善哉!比丘,你修行圣道,我这个八万个天女都全部供养你。比丘说:这个不符合佛陀的戒律,我不能接受。那这个帝释天说:没关系,这是我虔诚供养你的。坚持要供养,这个比丘就是不接受。那么,这个在推让当中,维摩诘居士就来了。维摩诘居士是一个大威德的境界,魔王有神通,他是天人,他的心也会去用神通去观察维摩诘居士,一看,这个人不好惹。他想要离开,但是不能离开,维摩诘居士就说:说你这个帝释啊,你要把天女供养这个比丘,这个强他所难。我是个在家居士,你送给我好了。但是魔王不肯啊,但是他又知道他自己神通道力不是维摩诘居士的对手,他就赶快要离开,可是不能离开。虚空就说话:说这个波旬啊,你话出口了,现在只有把八万个天女供养维摩诘居士,你才能离开。魔王就心不甘、情不愿就把八万个天女送给维摩诘居士,就回到天宫去了。那么维摩诘居士,大威德的居士,就带了八万个天女浩浩荡荡,回到他那大户长者的家宅去。

  

到家宅以后他就问这个天女,你们在天宫都干什么事情?她说:长者啊!你不知道啊,我们天宫啊果报体不用工作,也不会生病。不像人世间啊,福报再大,你总会生病,总要工作,耗损你很多快乐的时间。我们天上的人不生病,不老不病,也不用工作,衣食自然。所以我们整天就是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吃东西,享受快乐。那么维摩诘居士就说啊,你们错了,颠倒了。这种快乐因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非是安乐住。维摩诘居士就开显这个五欲快乐的过失。这个快乐,第一个,你会生起烦恼,第二个,你容易创造罪业,第三个,有老病死的干扰。这个快乐有什么好处呢?那么这个天女说:我们习惯这种安乐啊!那你要我们放弃快乐,那你总得告诉我们另外一个方法嘛。哦,我放弃这个快乐,那么另外还有其它的快乐可以让我受用吗?那么维摩诘居士说:有圣道法乐让你们受用就告诉她们,发菩提心!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心中有法喜的快乐。布施是快乐,持戒是快乐,忍辱、精进、禅定,六波罗蜜,都能够使令我们内心产生乐受,而这个乐受是没有过失的。那么这个天女也是有善根,这八万个天女就尝试着慢慢地放弃五欲的快乐,开始去遵循长者的开示。喔!她觉得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产生了乐受,而这个乐受是没有过失的。这个时候,天女就慢慢慢慢习惯了这种大圣法乐了,圣道乐。

  

那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魔王又来光顾这个维摩诘居士。说居士啊, 我听说菩萨要广修布施的,你身为一个菩萨,你应该把八万个天女再布施给我才对啊。哈!维摩诘居士就说:可以啊,就再送还给你好了。送还给他的时候啊,这八万天女要回到天宫之前,跟长者告假,就说:长者啊,我们现在很困扰,怎么回事呢?我们现在已经习惯这个圣道的快乐,对那种比较低俗的五欲快乐不生好乐,那我们再回到天宫怎么办呢?维摩诘居士说:你要修无尽灯法门,譬如一灯燃百千灯。你心中回到天宫去,不管外在环境怎么样,你还是修你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六波罗蜜的法门,然后你把这个法门辗转地去教导其她的宫女,让她们也能够觉悟。这是无尽灯法门。

  

这个地方就是说,身为一个有情,我们希望快乐,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问题是,我们在选择快乐之前,你要先想一想,先想一想。第一个,你选择五欲的快乐,这五欲的快乐呢,在经典上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它是一个甜美的食物,但是不幸,这个甜美的食物里头有毒药,你刚开始吃的时候很甜美,但是你同时也把毒药吃进去了。就是当我们在受用五欲的快乐的时候,我们也在累积我们的烦恼罪业,也在为以后的三恶道果报已经种下一个因种,你要为这个快乐付出惨痛的代价。那么假设我们今天选择是圣道的快乐,就没有这个过失了。这个快乐在受用的时候,不会产生烦恼跟罪业的毒药。所以我们平常啊,你要经常地去观察观察,娑婆世界的果报体跟极乐世界的差别,然后从内心当中的深处,真实地发出一个愿力,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好,我们再往下看,那么再看戊二的别相观。前面是一个对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的一种笼总的观察,那么这以下就别相的观察。

  

那么我们对娑婆世界的贪爱,有两种贪爱:第一个是对今生的贪爱,第二个是对来生的贪爱。那么当然对今生会贪爱的人,多数来说善业强,有些人他过去生有布施、持戒的善业,所以他今生啊种种都是顺境,身体也健康,人也长得庄严,他又得到他美好的眷属,又有广大的财富。这个这个就麻烦,就是他很难从这个…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