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烦恼。那么就是我们过去有一些有漏的业力,可能是善业、也可能是罪业,总之你一定有三界的业力,这个是招感三界生死的亲因缘。但是你有业力还不能得果报,就是临命终的时候,你要对三界产生爱取的烦恼,去滋润这个业力,这个业力才能得果报。就好像说,你光是有苹果的种子啊,你还得去浇水,这个种子才能够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在三界里面的生生世世的流转,有两个因缘:第一个,业力的因缘,第二个,我们内心的爱取烦恼。那么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啊,我们重点不在消业力,因为业力是无量劫来所熏习而成的,根本不可能消除。不要说我们,其实阿罗汉,阿罗汉为什么入涅槃呢?你说他阿罗汉他最快是四生成就涅槃,他流转了无量劫来,他的业力怎么四生就消除了呢?唯识学说不是这个意思,其实我们修行不是消业障,你这个业障你一辈子都不可能消完,重点在对治烦恼。所以阿罗汉他内心当中已经不受一切法,所以虽然他的心中还有很多的生死业力,但是他临终的时候入无生的境界,所以那个业力没有滋润,不能得果报,没有招感果报的力量。
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重点,就是说,带业往生,没有错。我们今天在三界所累积的业力,不可能在短时间的今生消掉,不可能!不可能业尽晴空。重点是你要改变你的心态,你要把对三界的爱取转成对净土的爱取。就是这个地方,标出了我们一个心态转变的关键。
所以说呢:爱乃生死根株,自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就像是这个飞蛾扑火。你看这个蛾,它看到火就贪爱这个火,它也不知道这个火会把它身体烧掉,这个叫颠倒。它以为火是一个安乐的处所,是一个归依的处所。当它扑过去的时候,火把它给烧死。那么,今天这个果报从佛法的分析有两个因素:第一个,这个飞蛾有这种被烧死的业,但是只有这个业,不能得果报;第二个,它心中生颠倒,它对火生爱取。那么业力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重点是你的心态可以透过你的观察、思惟而加以修正。所以这个地方呢,就是说啊,我们在修习净土,你一定要知道,我们在三界流转,我们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你不把问题找出来,你怎么解决问题呢?这个问题永远是在的。就是我们对三界的果报有一种深重的、爱取的烦恼,就是我们自己愿意流转,这是一个问题。那么这个地方,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在哪里以后,后面就有办法对治了。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所以念佛你一定要能够调伏,就算不断的话,至少要能够调伏这个爱取的烦恼。
那么什么样的爱取烦恼呢?看第二段。就是我们身为一个在家居士啊,日用现前啊,眼睛看到的儿女子孙,哎呀这些美好的眷属,这个我看我的儿子、看我的孙子,越看越可爱;那么家缘财产,有些人福报大,善业强,过去广结善缘,他做事业因缘很好,各式各样的家财,各式各样的朋友。那么这些呢,都很容易让我们生起对这个儿女子孙、家缘财产的爱取。所以这样子讲,这些都是一种生死缚具,增长生死业力的一个因缘。站在往生净土的角度,福报越大,哈哈,你就是生死业力越大。我们一般人说,哎呀,你这个福报大,值得羡慕啊。其实你福报大,你要花比别人更多的力量跳出来,哈哈,真的是这样!这个净土宗的修行,贫穷人占便宜,真的是占便宜啊,因为他没有东西让他挂碍啊,他跳出来的力量、他稍微用一点力就可以跳出来。所以福报就代表一种业力,代表忙碌、很多的挂碍,心有千千结,弟子心不安。有时候福报到最后,他不是说自己要受用,你身为一个leader(领袖)他有时候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一种业力,你放不下。所以福报大的人你要有心理准备,你要花比别人更大的力量,当然你就是要有智慧。
那么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心中的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下,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这个是个问题。那么我们有些人念佛的时候他从来不观察生命的真相的,他是一路念佛。反正今天忙碌了一天,洗个澡,到佛堂拜拜佛、念念佛,功课做完了再出去,继续忙他的事情。看到子孙,他还是贪爱;看到事业,还是贪爱;贪完了以后到佛堂继续念佛。那么这样子在他的心中呢有两种力量出现:第一个,佛号的力量出现;但是他对三界爱取的力量也出现。他心中有两个力量,这两个力量呢,互不干扰。哈哈,你不干扰我,我不干扰你,各走各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平常都没有试图对这个心中的爱取加以对治,反正互不侵犯。那么随着他的生命的增长,他所造作的业力,一方面对三界的爱取,一方面对佛号的皈依。好,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我们往下看:
那么,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这声佛,果能敌得这爱吗?果能断得这爱吗?若断不得这爱,毕竟如何了得生死?内心当中有佛号的力量,但是也有三界爱取的力量。过去在上海,有一个林居士,这是我听我一个佛学院老法师讲的。这个在座年纪大的可能也都听过这个公案,这是一个实际的公案。这上海林居士,当时他在上海是很有名的一个做生意的富商,做生意很成功的一个生意人。那么他相信了净土以后,就把这个家产放给子孙去做,那么他自己也就把自己的家产一部分买了一栋大楼,叫作颐园,颐合园的颐,颐园,就提供给大家念佛。他自己每天晚上也到那个地方念佛,跟大家念佛共修。那么这个林居士,他是娶了两个太太,那么他对这个第二个小太太有一个很深厚的感情。那么人之常情嘛,人总是感情的动物,相处久了都有感情。那么有一天这个林居士就生病了,病得很重,就面临死亡。因为他广结善缘,大家就把他这个临命终的身体从医院送回到念佛堂,大家就是这些佛友啊、莲友啊都为他助念。所以这个林居士平常也看得出来,真的是下过功夫的,这个佛号在心中是有一点力量的。他平常修行不是只是打妄想,他是有用过工夫的。那么有用功的人就不同啦,他有这个善根,有这个种子,别人帮他助念的时候,他心中的善根就跑出来。他心中的念佛声音就跟大众的念佛声音就打成一片,面貌就慢慢现出红润安详,就是这个佛号的功德有进去了,这个是好现象。后来念得正好的时候,糟糕了,他的小太太来了。小太太也没有学佛,一来的时候哭啊,哎呀!你要离开我,那我怎么办啊?那么我们说过一个人,他有善根,他可是有感情啊,不幸的是,感情是熟境界。那么这个时候呢,她一哭的时候,触动他内心深处有一部分的这个所谓的情执的种子就表现出来,当然佛号就消失掉了。那么这个时候,他的脸色就从红润安详转成发黑啊,就死掉了,就断气了。断气经过几天以后,他儿子做一个梦,说是他父亲给他托个梦,说我现在往生在香港,变成一只小狗,这个狗全身是白的,头上有个黑点。他这个人有修行,还是有点灵感,他还知道做狗的时候,还有办法托一点消息给他的儿子。那么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就寻着这个住址,就去把这个狗找回来,后来放到这个道场去放生。这个诸位,可能有些人都听过这个公案。这是事实啊!
那么我们今天当然,以古人为鉴,古人的成败就是我们一个借鉴。我们总有一天也会到达死亡。也就是说,我们绝对不能忽略了烦恼的势力。就是你平常都不对治它,临终的时候就有问题了。就是说,这个房间里面有垃圾,你不扫它,这个垃圾是在的。我们要知道啊,因缘所生法,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此无故彼无。就是说,你把它这个功能创造出来了,我们生生世世跟很多喜欢的人在一起,然后培养感情,那么内心当中增长了爱取烦恼。你把它栽培出来了,你不把它消灭掉,它永远是在的。佛法不讲自然外道,没有说自然会消失掉,没有这回事情。所以当我们念佛的时候,不去修止观,特别是不修观来对治这个爱取烦恼,到临命终的时候,你就会有两个功能出现:一个佛号的功能,一个爱取的烦恼。
那么结果呢,我们再往下看。看第十三面。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疏,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那么不幸的是,我们心中的爱取烦恼,是多生多劫的熏习而栽培而成的,所以它是一个强大的势力。那么念佛呢,是今生才发心啊,而且你也不可能整天在念佛,顶多是拨一点时间念佛。所以佛号对我们来说是生疏的,不但生疏,而且又不切实,念佛的时候还夹带妄想。那么你在贪爱这个眷属的时候,是专心的贪爱。所以,因此不得力了。这两个力量不同,一个势力强,一个势力弱。所以我们这个心中的功能是强者先牵,哪一个功能强,它就先跑出来。所以啊,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毕竟主张不得。你平常就是迷惑颠倒,而我们奢望临终的时候正念分明,这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憨山大师讲,劝我们念佛人:第一要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时也!…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