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煩惱。那麼就是我們過去有一些有漏的業力,可能是善業、也可能是罪業,總之你一定有叁界的業力,這個是招感叁界生死的親因緣。但是你有業力還不能得果報,就是臨命終的時候,你要對叁界産生愛取的煩惱,去滋潤這個業力,這個業力才能得果報。就好像說,你光是有蘋果的種子啊,你還得去澆水,這個種子才能夠開花結果。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在叁界裏面的生生世世的流轉,有兩個因緣:第一個,業力的因緣,第二個,我們內心的愛取煩惱。那麼站在淨土宗的角度啊,我們重點不在消業力,因爲業力是無量劫來所熏習而成的,根本不可能消除。不要說我們,其實阿羅漢,阿羅漢爲什麼入涅槃呢?你說他阿羅漢他最快是四生成就涅槃,他流轉了無量劫來,他的業力怎麼四生就消除了呢?唯識學說不是這個意思,其實我們修行不是消業障,你這個業障你一輩子都不可能消完,重點在對治煩惱。所以阿羅漢他內心當中已經不受一切法,所以雖然他的心中還有很多的生死業力,但是他臨終的時候入無生的境界,所以那個業力沒有滋潤,不能得果報,沒有招感果報的力量。
那麼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的重點,就是說,帶業往生,沒有錯。我們今天在叁界所累積的業力,不可能在短時間的今生消掉,不可能!不可能業盡晴空。重點是你要改變你的心態,你要把對叁界的愛取轉成對淨土的愛取。就是這個地方,標出了我們一個心態轉變的關鍵。
所以說呢:愛乃生死根株,自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愛欲流轉。就像是這個飛蛾撲火。你看這個蛾,它看到火就貪愛這個火,它也不知道這個火會把它身體燒掉,這個叫顛倒。它以爲火是一個安樂的處所,是一個歸依的處所。當它撲過去的時候,火把它給燒死。那麼,今天這個果報從佛法的分析有兩個因素:第一個,這個飛蛾有這種被燒死的業,但是只有這個業,不能得果報;第二個,它心中生顛倒,它對火生愛取。那麼業力不是短時間能夠改變的,重點是你的心態可以透過你的觀察、思惟而加以修正。所以這個地方呢,就是說啊,我們在修習淨土,你一定要知道,我們在叁界流轉,我們問題到底出在哪裏?你不把問題找出來,你怎麼解決問題呢?這個問題永遠是在的。就是我們對叁界的果報有一種深重的、愛取的煩惱,就是我們自己願意流轉,這是一個問題。那麼這個地方,我們知道這個問題在哪裏以後,後面就有辦法對治了。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所以念佛你一定要能夠調伏,就算不斷的話,至少要能夠調伏這個愛取的煩惱。
那麼什麼樣的愛取煩惱呢?看第二段。就是我們身爲一個在家居士啊,日用現前啊,眼睛看到的兒女子孫,哎呀這些美好的眷屬,這個我看我的兒子、看我的孫子,越看越可愛;那麼家緣財産,有些人福報大,善業強,過去廣結善緣,他做事業因緣很好,各式各樣的家財,各式各樣的朋友。那麼這些呢,都很容易讓我們生起對這個兒女子孫、家緣財産的愛取。所以這樣子講,這些都是一種生死縛具,增長生死業力的一個因緣。站在往生淨土的角度,福報越大,哈哈,你就是生死業力越大。我們一般人說,哎呀,你這個福報大,值得羨慕啊。其實你福報大,你要花比別人更多的力量跳出來,哈哈,真的是這樣!這個淨土宗的修行,貧窮人占便宜,真的是占便宜啊,因爲他沒有東西讓他挂礙啊,他跳出來的力量、他稍微用一點力就可以跳出來。所以福報就代表一種業力,代表忙碌、很多的挂礙,心有千千結,弟子心不安。有時候福報到最後,他不是說自己要受用,你身爲一個leader(領袖)他有時候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就是一種業力,你放不下。所以福報大的人你要有心理准備,你要花比別人更大的力量,當然你就是要有智慧。
那麼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心中的心中愛根未曾一念放得下,如此佛只聽念,愛只聽長。這個是個問題。那麼我們有些人念佛的時候他從來不觀察生命的真相的,他是一路念佛。反正今天忙碌了一天,洗個澡,到佛堂拜拜佛、念念佛,功課做完了再出去,繼續忙他的事情。看到子孫,他還是貪愛;看到事業,還是貪愛;貪完了以後到佛堂繼續念佛。那麼這樣子在他的心中呢有兩種力量出現:第一個,佛號的力量出現;但是他對叁界愛取的力量也出現。他心中有兩個力量,這兩個力量呢,互不幹擾。哈哈,你不幹擾我,我不幹擾你,各走各的。那麼,也就是說,我們平常都沒有試圖對這個心中的愛取加以對治,反正互不侵犯。那麼隨著他的生命的增長,他所造作的業力,一方面對叁界的愛取,一方面對佛號的皈依。好,這個地方就有問題了,我們往下看:
那麼,且如兒女之情現前時,回光看這聲佛,果能敵得這愛嗎?果能斷得這愛嗎?若斷不得這愛,畢竟如何了得生死?內心當中有佛號的力量,但是也有叁界愛取的力量。過去在上海,有一個林居士,這是我聽我一個佛學院老法師講的。這個在座年紀大的可能也都聽過這個公案,這是一個實際的公案。這上海林居士,當時他在上海是很有名的一個做生意的富商,做生意很成功的一個生意人。那麼他相信了淨土以後,就把這個家産放給子孫去做,那麼他自己也就把自己的家産一部分買了一棟大樓,叫作頤園,頤合園的頤,頤園,就提供給大家念佛。他自己每天晚上也到那個地方念佛,跟大家念佛共修。那麼這個林居士,他是娶了兩個太太,那麼他對這個第二個小太太有一個很深厚的感情。那麼人之常情嘛,人總是感情的動物,相處久了都有感情。那麼有一天這個林居士就生病了,病得很重,就面臨死亡。因爲他廣結善緣,大家就把他這個臨命終的身體從醫院送回到念佛堂,大家就是這些佛友啊、蓮友啊都爲他助念。所以這個林居士平常也看得出來,真的是下過功夫的,這個佛號在心中是有一點力量的。他平常修行不是只是打妄想,他是有用過工夫的。那麼有用功的人就不同啦,他有這個善根,有這個種子,別人幫他助念的時候,他心中的善根就跑出來。他心中的念佛聲音就跟大衆的念佛聲音就打成一片,面貌就慢慢現出紅潤安詳,就是這個佛號的功德有進去了,這個是好現象。後來念得正好的時候,糟糕了,他的小太太來了。小太太也沒有學佛,一來的時候哭啊,哎呀!你要離開我,那我怎麼辦啊?那麼我們說過一個人,他有善根,他可是有感情啊,不幸的是,感情是熟境界。那麼這個時候呢,她一哭的時候,觸動他內心深處有一部分的這個所謂的情執的種子就表現出來,當然佛號就消失掉了。那麼這個時候,他的臉色就從紅潤安詳轉成發黑啊,就死掉了,就斷氣了。斷氣經過幾天以後,他兒子做一個夢,說是他父親給他托個夢,說我現在往生在香港,變成一只小狗,這個狗全身是白的,頭上有個黑點。他這個人有修行,還是有點靈感,他還知道做狗的時候,還有辦法托一點消息給他的兒子。那麼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就尋著這個住址,就去把這個狗找回來,後來放到這個道場去放生。這個諸位,可能有些人都聽過這個公案。這是事實啊!
那麼我們今天當然,以古人爲鑒,古人的成敗就是我們一個借鑒。我們總有一天也會到達死亡。也就是說,我們絕對不能忽略了煩惱的勢力。就是你平常都不對治它,臨終的時候就有問題了。就是說,這個房間裏面有垃圾,你不掃它,這個垃圾是在的。我們要知道啊,因緣所生法,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此無故彼無。就是說,你把它這個功能創造出來了,我們生生世世跟很多喜歡的人在一起,然後培養感情,那麼內心當中增長了愛取煩惱。你把它栽培出來了,你不把它消滅掉,它永遠是在的。佛法不講自然外道,沒有說自然會消失掉,沒有這回事情。所以當我們念佛的時候,不去修止觀,特別是不修觀來對治這個愛取煩惱,到臨命終的時候,你就會有兩個功能出現:一個佛號的功能,一個愛取的煩惱。
那麼結果呢,我們再往下看。看第十叁面。以愛緣多生習熟,念佛才發心甚生疏,又不切實,因此不得力。那麼不幸的是,我們心中的愛取煩惱,是多生多劫的熏習而栽培而成的,所以它是一個強大的勢力。那麼念佛呢,是今生才發心啊,而且你也不可能整天在念佛,頂多是撥一點時間念佛。所以佛號對我們來說是生疏的,不但生疏,而且又不切實,念佛的時候還夾帶妄想。那麼你在貪愛這個眷屬的時候,是專心的貪愛。所以,因此不得力了。這兩個力量不同,一個勢力強,一個勢力弱。所以我們這個心中的功能是強者先牽,哪一個功能強,它就先跑出來。所以啊,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前,畢竟主張不得。你平常就是迷惑顛倒,而我們奢望臨終的時候正念分明,這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憨山大師講,勸我們念佛人:第一要爲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時也!…
《念佛止觀修學法要(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