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闻法仪轨▪P2

  ..续本文上一页,当体即空。

  第二个「亦名为假名」,那么当我们入了空以后,我们干什么呢?开始第二步,从空出假。大乘佛法是不能忽略了因缘的假相,因为他的假相有它的作用,比如说吃饭;饭是一个「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但是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这个饭对我们色身的确有滋养的效果。所以大乘佛法也知道说,每一个因缘法当中,你只要善加利用,我们都可以积功累德。所以龙树菩萨说「亦名为假名」。所以菩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你不要忽略了因缘所产生的这种差别的作用。那么「亦名中道义」当你把真空跟因缘法加以平衡的时候,这个就是中道思想。所以我们整个修学,不管是从假入空,或者从空出假,都是由「听闻」的引导而来的。佛法的修学,没有人说你一出家,两个眼睛一闭,你就知道怎么修行,没有这件事情。佛教是有传承的,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蕅益大师说,我们每一个人种树的目的,都是要得到水果。他说:“外道种树是有花无果。”花是表示因地。你看外道的苦行,什么花样都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方式都有,但是最后一个结果都没有,没有什么功德。无益的苦行。小乘佛法呢?是一花一果。小乘佛法对因缘法,对波罗蜜没有兴趣;但是他专门修习无常、无我的智慧;成就偏空的涅盤。所以一个花结一个果。大乘佛法是多花多果。因地广修万行,在果地上成就万德庄严。而这样的一个关键点,都必须要「听闻」来作引导的。所有的修学都是从「听闻」来产生一个正确的修学。我们整个身、口、意的修学啊,是由「听闻」而产生随转而产生修心要。最后才成就解脱生死城。一个一贯的作业方式。我们看第三段:《瑜珈师地论》云:须以五想听闻正法。一、珍宝想。二、眼目想。三、光明想。四、大胜利想。、无罪想。我们今天 在听佛法之前,应该怎样去思维这个佛法,对我们的一个产生的作用呢?第一个,你要把佛法当珍宝的一种感觉。就像一个贫穷人去追求珍宝。一、珍宝想:谓佛出世极罕难遇,其法亦然;由稀贵故,作珍宝想。那么这个珍宝是世间很少有的;世间上很多石头,很多沙;但是珍宝很少。此意曰:佛法必须有佛陀的出世才能够产生的,而佛陀要出世这是很难遭遇的,你看我们今天释迦牟尼佛的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到了末法一万年,一万二千年以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就完全消失掉了。人类就进入了一个黑暗时代。要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才出世。在这一段出世的众生啊,完全搞不清楚东西南北。所以说呢,佛陀的出世,教法的生起,都是很稀有难得的,我们讲实在话,我们今天能够遇到佛法的住世,虽然说是末法时代,但是还是有法,还是有文字的佛法,这个机会是很稀有难得的。二、眼目想:时时增长俱生慧故,作眼目想,我们应该把佛法当作我们身体里面的眼睛,我们一天当中,用的最多的是眼睛。有时,手、脚未动,但眼睛一定是动的。眼睛之意,就是「时时增长俱生慧故」。我们听闻佛法的道理也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去增长我们内心的善根。此处之「时时」是一个重点。一个佛弟子要有一个基本观念,你听闻佛法,你绝对不要怕重复。你听过了,你再听一遍。我们要思维一个道理,我们内心当中,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一个烦恼。有些人贪烦恼重,有些人嗔心重,有些人情执重。这个烦恼的背后是有一个错误的想法,慢慢慢慢累积而成的。

  烦恼是由错误的思想而产生的。而我们内心当中面对这种错误的思想,颠倒的思想,我们过去生中,不断的重复,所以这个烦恼才会那么重。我们面对烦恼之时,我们一再地纵容它,但是,我们面对正法的时候,我们却不愿意重复,这个力量就薄弱了。所以,佛法与我们看报纸是不一样的,诶,看过就好,没有这样的事情。佛法是要一次次的听闻,就像你印刷一样,每一次的听闻当中,都增长一次的观照的智能;每一次的听闻,善根都会慢慢的增长。「时时增长俱生慧故」。三、光明想: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见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故,作光明想。我们不但有眼睛,还必须有光明,才能够见到。「如所有性」——诸法的空性、诸法的总相。「尽所有性」是讲到诸法的别相;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四、大胜利想:于究竟时,能兴涅盤菩提果故。作大胜利想。那么佛法跟世间法最大的差别:古人云:“一入耳根,永为道种。”我们听了很多佛法,其实很多的道理,我们今生不一定用得到;真正今生站在求生净土的角度来说,我们听闻佛法的部分,可能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左右而已。很多东西今生都用不到,但是我们还是要听闻;因为…为了你以后的菩提涅盤作一个布局。。因为你还有来生。佛法听进去以后,什么叫做金刚种子,就是它永远都不会消失掉。即使你以后到三恶道去,都不会消失掉。而这样的一种大乘善根呢,跟着你的生命不断运转,它就会慢慢地带着你跟三宝结缘。继续地听闻佛法,慢慢慢慢地趋向于菩提涅般的果报;它对我们的生命有一个引导的作用。你看有善根的人跟没有善根的人差很多;有善根的人他一时做错了事情,诶,他就会遇到一个好的善知识来开导他,就会有好的环境使令他改变。那么你今天跟三宝没有结缘,没有善根呢?当你产生过失之时,你就一直下去了。你听闻佛法,对着未来来说,你终究会跟菩提涅盤的果报相应的,因为它可以做你非常好的引导。五、无罪想:现在亦能得彼二之因,止观乐故。作无罪想。前面的大胜利想是约着我们来生的利益。无罪想即是:我们今天内心当中顺着这个法义去思维,我们心中很多很多的挂碍,心有千千结.我们思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其实这世间上的成败,都是缘生缘灭的,都没有真实体性的.如此内心当中就会产生一个寂静的安乐。就能够把这一念心,从心有千千结的角度跳脱出来,而产生一种开阔的安乐。此在今生的,若作以上五种想,我们就会成就菩提涅盤。成就身安道隆的这样一个殊胜的功德。那么产生一个殊胜的理解。

  好!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来加以说明。在《贤愚经》当中讲到佛在世之时,有一个大富长者,叫须达长者,此长者在佛陀教法的修学中,证得了初果。所以他有四不坏信。对于佛、法、僧、戒产生坚定的信心。那么他就发愿要无条件地尽形寿来供养僧团。所以他今天来到僧团就白告大众师说:“我对于僧团,但有所求,必能如愿。”此时,比丘听了以后,很多比丘,有的需要一个杯子,就到长者家乞求一个杯子;有的需要一件衣服,就要一件衣服。那么乞求的方式是怎样的呢?大富长者,门庭广大,长者家门进去以后,有一棵大树,这大树上面有二只鹦鹉,二只鹦鹉非常聪明,善解人意;看到这个穿黄色袈裟的比丘来,就很高兴地说:“比丘来了,比丘来了。”就飞到后院去通知长者,那么长者就很欢喜地出来迎接比丘,供养比丘所需物品。这二只鹦鹉就经常扮演一个通风报信的角色。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就跟阿难尊者说,你今天到这个长者家去托钵,顺便为这二个鹦鹉说法;如是如是的交代阿难尊者,那么阿难尊者就秉承着佛陀的慈命来到了这个长者的家里面,走进大门以后,二只鹦鹉又高兴地飞起来说:“比丘来了,比丘来了。”又要去通报了;这时,阿难尊者说:“诶,你先下来,先下来,我有话跟你说。”那么就跟这二个鹦鹉说这个「苦集灭道」的道理。他说你应该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那么这个鹦鹉听到了苦、集、灭、道的道理以后,就非常地欢喜。就从地上飞到了树上,那么也是念着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就这样子,又从树上飞到地上,辗转七次,然后再飞到后院去报告那个长者;长者出来就满阿难尊者的愿,就供养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就回去了,到了晚上的时候,有一只狐狸就跑到树上,把二只鹦鹉给吃掉了。吃掉以后,当然比丘就觉得很伤心。比丘就问佛陀说,这二只鹦鹉死掉以后,往生到哪里去了?佛陀说,这二只鹦鹉因为听闻佛法产生欢喜的关系,已往生到四天王天去了;四天王天死了以后,又到夜摩天去了;夜摩天死了到兜率天;辗转到了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死了以后再回到四天王天。如是地在六欲天辗转七次;七次以后,死掉以后来到人世间做一个人,享受一生的安乐以后,到晚年感到苦、空、无常,去修行,在今生当中证得辟支佛果。那我们讲诸法因缘生,这个鹦鹉它经过辗转的天上,为什么会证得辟支佛果呢?因为他过去生听闻了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道理。所以我们内心当中,你所听闻的佛法没有一句是白费的。不可能你说诶,这句话我暂时用不到;你以后会用得到的,总有一天你用得到,只要这一句是佛法的道理进入到你的心中。第一个,它永远不会消失掉。第二个,它绝对不会白白地让你听闻的。总有一天会产生效果。那么这个我们叫做「乘」——大乘、小乘;因为它有这种到彼岸的效果。我们可以把听闻佛法做一个总结:

  第一个:你所听闻到的佛法,你今生用得到,会让你今生分别善恶法,会让你今生修学的时候,产生种种断恶修善的感觉——现世的利益。

  第二个:特别是在大乘佛法,比如说我们马上讲的《楞严经》中很多中道的思想: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即空、即假、即中的中道思想。其实我们在操作上,今生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必须把这种大乘的圆满的善根种子先种进去。

  对于来生的利益,它会引导你趋向大般涅盤。那种趋向的力量,你也要把它准备好;你必须为来生做好准备。你到来生准备就来不及了;跟菩提涅盤的大果相应。听闻佛法对你今生与来生都有很大的效果。而这样的一个佛法,是在无量劫当中,我们是很难听闻的;是非常稀有难得的;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这是我们在听法之…

《闻法仪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