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都是错误的思想。痛苦是因自己内心的颠倒而起,唯有透过戒定慧的修学,消灭自心的颠倒,如此痛苦的因地消灭,痛苦的果报也随之消除,「既从心起,还从心灭。」有禅定的人,他可以运用禅定力把一个人的罪业力量暂时压下来,使善业生起现行,所以「加持」会有点效果,可以稍微调整善、恶业起现行的时间表,但这还是自己的因缘,所以「加持」基本上是增上缘。
乙三、断疑流通
这段是佛陀断除众生心中的疑惑,疑惑是怎样产生的呢?在理论上说,大众对宇宙人生流转、还灭的真理是深信不疑,但于实际的修证上,大众会有一些疑惑,这疑惑主要有二:
(一)个人修证:自己在修证四圣谛时的疑惑。
(二)对他弘传:这是利他弘传上的疑惑。
佛陀临灭度时,弟子们不论在自利或利他上,对实际事修上的疑惑,佛陀必须加以断除。
○ 断疑流通分三 丙一、显示余疑;丙二、为断彼彼疑 ;丙三、重说有为无常相劝修
丙一、显示余疑
前面的证决流通,大众对真理深信不疑,弟子们都知道痛苦跟快乐是有一定的因缘。但在实际操作上,不论在自利或利他上,大众还是有一些障碍;在自利上有二个障碍,首先是所作未办者。
于此众中,所作未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
消文 第一个疑惑是所作未办者,这是初果、二果、三果的有学位圣人,这些圣人在对治烦恼罪业上,已经成办了一部分,但尚未完全成办,这时他们见到佛陀灭度,内心有深重悲伤的感觉;若表现感到悲伤,表示内心尚有余惑。这是说,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遇到佛陀灭度,他们心中想着:我修学四圣谛是佛陀的引导,在我的修学之路,佛陀陪着我从凡夫修到初果、二果、三果,但我现在还未所作皆办,以前若有问题,我就请问佛陀;我应该怎么修,也是佛陀开导我,但现在佛陀即将离我而去,若想在修行上增上成就阿罗汉果,则已没有进步的因缘,所以这时感到悲伤失望,这是所作未办者的疑惑。这是说,我走了一半的路,但引导我的导师入灭了,那该怎么办呢?
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皆得度;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
消文 这段是内、外凡的疑惑。这些外凡或内凡的修学者,在佛陀临灭度时,他们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若是善根深厚的修学者,能亲自听闻佛陀宣说四圣谛,以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威德力摄受,很多人都能见道。经典上的确有众多的记载,许多人听闻佛陀宣讲四圣谛,当下或一天乃至七天,成就见道位,这犹如在黑暗中走路的众生,见到如电光般的佛陀法要,由这光明法要的引导,见到我空真理,成就见道位。这凡夫的疑惑是说,自己见到很多学长,他们都是听闻佛陀讲四圣谛,证初果而成就见道位,现在佛陀灭度,自己得度的因缘也就消失,「入道无由」,佛陀入灭后,自己就不可能成就初果了。这是内、外凡的疑惑,以上二种属于个人修证上的疑惑,以下一段是利他的疑惑。
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
消文 这是所作皆办的阿罗汉,具有三明、六通、八解脱,内心光明的智慧现前,观察四圣谛了了分明。他见到佛陀的灭度,他心中想着:唉啊!众生实在福报不够,佛陀灭度后,四圣谛就没有人来弘传,佛陀怎么这么快就灭度呢?佛陀若住世多一些时日,就能开演四圣谛,佛陀灭度后,四圣谛的法要从此隐没无人弘传。这是对佛法相续的疑惑。以上是「显示余疑」,显示三种人的疑惑,包括所作未办者、凡夫、所作已办者的疑惑。
丙二、为断彼彼疑
佛陀知道众生在实际修证上的疑惑,以下一一加以驳斥。
阿耨楼驮,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
消文 阿耨楼驮尊者虽说:「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大众在理论上虽深信四圣谛,但在实际修证上却有障碍,这时佛陀就必须有所说明,以破除弟子们在自利利他因缘上的疑惑。以下共有三段,以对治前面三种众生的疑惑。第一段是对治有学位所作未办者的疑惑。
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
消文 佛陀召告已入圣位而所作未办的弟子们,佛说:「你们对我的即将离开不要怀有悲恼,因为即使我住世一劫,但不论是住世一劫或一百岁,终有一天我还是会入灭,所谓只有相会而没有分离,这是不合乎生命的规则,要紧的是,我所开演的四圣谛法门,你们依之而修行,即是「自利利他,法皆具足。」如果不依之而行,即使我整天陪伴在你们身边,如是久住一劫,你们也得不到利益。」这是说,佛陀引导弟子们成就初果、二果、三果,即使佛陀已离开,只要依照法门修学,仍可依止法门而增上,不必佛陀在身旁;如果不修学,即使佛陀在身旁也得不到利益。
释义《阿含经》中有人问舍利弗尊者,过去在凡夫位时,尊者如何修学佛法?尊者答:「我观察四圣谛法门。」又问:「证初果后,又如何修?」尊者答:「我也观察四圣谛法门。」证二果、三果、四果后,尊者也都是观察四圣谛法门。佛法就像电钻,墙壁虽有深浅之别,但能鑚墙壁的还是电钻。这是譬喻说,不论是凡夫或圣人,佛法的法要都一样,在凡夫时修「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成就初果时,还是修这个法门,只是愈深观,对法义的了解更深入,所证的真理更深广,所断的烦恼更彻底,如此而已。也就是说,断惑证真是个人的问题,这跟佛陀是否在身旁没有关系。佛陀这样的开示,给有学位的修学者很大的鼓励。也就是说,佛陀引导弟子们走到这条修行道路,后面的道路弟子们要继续走下去,不用疑惑,因为「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能继续修行佛陀所宣说的法要,就能成就阿罗汉。以上是对治所作未办者的疑惑,下一段是对治凡夫的疑惑。
应可度者,或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已作得度因缘。
消文 佛陀一生中,对于善业成熟而应得度者,佛陀皆已度化;即使没有度化者,佛陀对他们也作了得度因缘。有如医生虽离开病人,但已留下治病的药方,若有病时能服用这药方,就会有治病的效果。所以佛陀虽已灭度,但佛陀所宣说的真理,假借语言文字的记载,透过历代祖师的弘传,也可流传后世。后世弟子们依此法义修学,亦能离苦得乐,这跟佛陀是否住世无关。「其未度者,皆已作得度因缘。」所以弟子们的得度,不一定要遇到佛陀,依止法即可得度。这段是破除凡夫的疑惑,以下是对治阿罗汉的疑惑。
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消文 阿罗汉是所作已办,他对自己完全没有疑惑,但有些阿罗汉有悲心,他心里想:「佛陀若灭度,四圣谛的真理谁来弘传呢?」佛陀说:「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弘传四圣谛的真理不一定要靠佛陀,靠代代僧宝弟子们的弘传,把佛法语言文字的法义流传后世,这即是佛陀的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释义 佛法的真理有二种:
(一)离言真如:离言真如是离开语言文字,圣人内心所觉悟的真理,这是不能与他人分享的,如初果有初果所证的真理,二果有二果所证的真理,三果、四果也都有他们所证的真理,圣人对这光明的真理,所证不同,有些圣者所证的真理比较光明,有些所证比较模糊。总之,离言真如是唯证方知。
(二)依言真如:这是假借语言文字所表显的真如,如《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陀为诠释生命无常无我的真理,把真理化成这四句偈,说明人生就像做梦,当梦醒后回顾过去生命的成败得失,以前认为重要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觅之了不可得。这真理是假借文字来诠显,即使是个凡夫,若能如实的宣说这文字真理,他人亦能如实的听闻、思惟,则也能成就圣道,这样的法义不必等待佛陀住世宣说,只要弟子们能「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佛遗教经讲记 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