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雨清凉第002期▪P3

  ..续本文上一页这样的菩提心是容易退转的,因为你是从因缘上发菩提心。

  • 你看我们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其实这个愿是摄受一些还没有上路的菩萨,从外在的因缘来说,众生要度、烦恼要断、佛道要成。
  • 一个真正上路的菩萨,他是发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他完全是观照现前一念心性。这个时候,菩萨从修习因缘观的菩萨,而提升到修真如观的菩萨,那就不同了,你不容易退转了。当你从众生无边誓愿度而转成自性众生誓愿度,你的生命就开始产生变化了,你的无上菩提,外面的风吹雨打,不容易干扰你。
  • 你说没有我,那谁去断恶、修善、度众生呢?这个地方是说:你应该依止一念的心识去断恶、修善、度众生,依止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生灭的,但是你后后比前前超胜。
  • 菩萨的个体生命不依止自我,是依止菩提心,依止愿力。就是说,你的生命之所以存在,它唯一的价值就是你心中的愿望,就是菩提愿望。这个菩提心是你整个生命的价值、整个生命的主导者。
  • 我们以前都是以自私的心情来主导自己的生命,保护自我、爱着自我,然后跟人家对立,然后就起烦恼造业,这种个体生命是不对的。你应该从今以后观想:你的个体生命就是一个菩提心,一个剎那剎那生灭的菩提心,以你的愿望,来当作你整个生命的核心价值,这样子把这个自我意识慢慢地远离掉。
  •   

      精进:逆境最怕你下定决心

      

    • 一切法的逆境,最怕你下定决心,当你下定决心,这个时候生命的环境就有改变。
    • 当我们在精进的时候,你要相信一件事情:事在人为。虽然我们因为过去的罪业,会现出很多如梦、如幻的烦恼障、业障、报障;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这些障碍最怕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坚持。
    • 有时候我自己在拟定一个目标的时候、我在修加行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诸位可能也会有这种感觉,你精疲力尽的时候,其实在障碍你的烦恼,它也精疲力尽。你说:诶,烦恼在障碍我,其实对方也精疲力尽。这个时候谁能够战胜对方呢?就是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 其实我们在过去的修行当中,很多都是差一点点就成功,结果你放弃了。所以这个地方佛陀告诉我们:无怯弱精进、无退转精进、无喜足精进,你相信事在人为,你只要努力,所有的功德都可以成就,这个地方是一个很重要的心态。
    • 身为一个菩萨,只要你的生命还在、你的明了性还在,你就不应该放弃努力,因为你的心有无量的潜能、无量的功德,等待你去开发,我们不应该有这种挫折的念头。
    • 忍辱是对于已经成就的功德的一个保护。精进是针对于你还没有成就的功德应该怎么去追求。

      

      空正见是保护菩提心的

      

    • 大乘的波罗蜜多,它根本的功德相,就是菩提心跟空正见。
    • 我们看世间人,有些真的是福报很大,你看他受用的资具特别的尊贵,但是他没有时间修学佛法,他为他的福报所障碍,产生放逸。有些人你看他福报也很大,但是他不把福报当一回事,他能够把这个福报当作如梦如幻,他继续修习他的戒定慧,继续往佛道前进,他不会被这个路旁的小花障碍住。为什么呢?因为他有目标,他有菩提心跟空正见,他有这种大乘的善根。
    • 每一个人充其量是在保护自己,如此而已。如果你是他,你也是这样子。所以菩萨在知道这个相貌的时候,他一定要跟人事接触,因为他要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一定要接触人群。如果菩萨连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妄想心中,这样的一个基本概念都没有,那这个菩萨肯定是伤痕累累。
    • 空正见是保护菩提心的,这句话你要知道。你有菩提心,你没有空正见,你那个菩提心不会持久。
    • 你的福报,如果背后没有菩提心跟空正见,这个福报对你不是好事情。诸位要知道,所有的地狱果报,都是福报大的人创造出来的。所以印光大师说:你没有菩提心跟空正见,福报愈大,你这个生死业力愈大,你造罪愈大。
    • 当你有福报,你背后有菩提心跟空正见的时候,那就不同了,那这个福报是一种资粮,你前进到无上菩提的一种动力。
    • 一个菩萨能够长时间的度化众生,他的心一定要安住在无所得的平等心。一个人感情太重,他度化众生好坏的心太强烈,他一定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注意。
    • 我们经常看到经典上,赞叹菩萨没有休息,其实他不是勉强,是任运的,因为他内心平等,所以他就能够不断地做下去。

      

      你希望创造来生一个什么样的生命?

      

    • 我们讲循业发现,这个道理你要永远相信。就是说外境是你内心的业力变现出来的,你有这个心,就会有这个果报。
    • 同样是水,饿鬼道如果不改变他的心念,他看到的水就是火。重点不是你把这个火拿掉,重点是你心念的改变。所以说唯识无义,其实整个生命是因为你动念头才有的。
    • 我自己的修行经验,我感觉:当我们平常生活当中,如果你觉得这段时间人事的障碍很多,你这个时候不要去改变别人,你去修忏,你修顶多三七二十一天、再多三个月,就会有改变。
    • 《了凡四训》说: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他跟你讲几句话,他就知道你以后是怎么样。为什么呢?你嘴巴的话,是你内心安立的。你为什么会讲这个话?因为你有这种心情。你有这样的心情、有这样的心念,就看出你这个人的格局是怎么样。
    • 你不用去算命,从你讲话的口气,就知道你以后是什么样的命运──相由心生。
    • 当然我们不能够说不动念头,重点是你要往哪个方向去动念头?你希望创造来生一个什么样的生命?你就尽量往那个方向动念头,那个果报就会出现。那你经常往不好的方向去动念头,那以后的果报肯定你不会满意。
    • 一切法的相貌,是我们的心念所创造的,它本身是没有真实相,所以修无分别智是合乎道理的。

      

      菩萨成就功德之前,先产生内心的观照。

      

    • 你看菩萨修善、成就功德之前,先产生内心的观照。你自己要有反省的力量,否则你这个菩萨道资粮力一修下去,谁也不能改变你,这个地方错就一直错下去。所以你看菩萨修六度之前,先成就观照力,然后再产生行动力。就是你有这个观照,你在行动的时候,你随时可以微调一下。
    • 菩萨修学的重点,要成就三种的功德力:第一个是誓愿力,第二个是观照力,第三个是行动力。
    • 在我们生命当中,就着能够产生重大的转变──转凡成圣的这个角度来说,那个就是观照力。也就是说一个菩萨的功德,还不在于他有多大的福报,而是在于他内心当中,对生命是不是有正确而不颠倒的观照。
    • 我们刚开始是观照我们的报障,从这样的观照,对痛苦的感受,就会产生纾解的作用。但是这样的观照是下等的观照,因为它不能产生反省。
    • 我们进一步观照:痛苦的果报为什么会出现呢?因为我们内心有种种的罪业。我们从痛苦的感受当中再继续地观进去,观察它的因缘,观察这个痛苦的深处有很多的罪业在那个地方累积,我们生起惭愧心,开始忏除罪障,断恶修善。一方面忏除过去的罪业,一方面从今开始避免造作罪业。这样的观照就更深刻了,从痛苦的感受,再观到内心的业力,来消灭我们的业障。
    • 我们从这个业障再观进去:什么是业力的本来面目?我们再观进去──原来业力的深处,有很多很多的烦恼累积在那里,就是有烦恼的滋润,才有业障的现前。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到:所有痛苦的根源,就是内心的自我意识。我们因为有自我意识,才会摄持很多的烦恼、很多的罪业、很多的痛苦,所谓无明而缘行,乃至生老病死。
    • 菩萨最深的观照,就是观察这一念心当中的自我意识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它的本来面目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这个时候,我们因为我空、法空的智慧,就把心中的自我意识慢慢慢慢地消灭掉了。大地的菩萨之所以称为地,他就是观照真如理地,他能够从报障、业障、烦恼障当中,观察整个生命的根源──一个自我意识的存在,然后把它消灭掉。所以烦恼灭则业灭,业灭则报灭,整个生命就产生一种还灭门。
    • 所以大乘佛法的观照,刚开始你一定要知道:你的所观境是现前一念心性,整个障碍是从内心显现出来的,不管是烦恼障、业障、报障,都是一念心显现,我们就着它的浅深,开展出报障、业障、烦恼障,是这个道理。
    • 一个有观照力的人,起码今生不会有重大的过错,会有过错,但不会有重大的过错。一个人今生会产生重大的罪业,一定是没有修观照力。因为这个罪业不可能马上产生,所有重大的罪业都是点点滴滴的,今天做一点,没事;明天再做一点,也没事;愈做愈大胆,然后罪业愈造愈大、愈造愈大。
    • 为什么他这个罪业在生命当中能够连续那么久呢?我相信一定很多人点过他,但是有什么用!他自己不观照,谁点你也没有用。所以说,你内心当中有真实在观照,我们不敢说你没有过错,但是你起码不会有重大的过错,因为你有小过错就可以调整过来。
    • 那菩萨的六度跟其它乘的六度,有什么差别呢?第一个,菩萨的六度有增上的功德:菩萨在修习六波罗蜜的时候,你每一次的持戒,你每一次的布施,你的菩提心会不断地辗转增上,而趋向无上菩提,这一点是其它乘所没有的;第二个,菩萨的六度有解脱的功德,它能够让你在烦恼障、所知障当中得到解脱。因为菩萨修习六度的时候,他有一种甚深的观照。
    • 你在佛…

      《法雨清凉第002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法雨清凉第003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