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此已将“丙二、特劝净土殊胜”一科讲完,也就是将正宗分第二大科“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讲完了。下面接讲“乙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
乙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分二
丙一、正示无上因果 丙二、重劝
正宗分第三大科是“正示行者持名号以立行”。“行者”就是修行人,你发了愿就要修行,不修行所发的愿是空愿。应如何修呢?执持名号以立行,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净土法门修行的行门。
乙三、再分两科,丙一、正示无上因果,由前面揭示的无上因缘,而发愿念佛求生极乐是为无上之因。依此无上之因,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证得一心不乱,往生极乐国土,是为无上之果。丙二、重劝。先讲第一小科。
丙一、正示无上因果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修行要有多善根、多福德,少了就生不了西方。多善根就是因,多福德就是缘。古人对于“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你只要念阿弥陀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另一种解释,多善根就是多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多福德就是多修六度万行。我们现在不采取第一种的解释,而采取第二种的解释。
不采取第一种的解释,是因为我们是末法时代的众生,善根越来越浅薄,业障越来越深重。若以为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多善根多福德,假藉这种解释,反而懈怠放逸,一点好事也不做,也就是不肯去修六度万行,结果善根也没有增加,福德也没有成就,只是打自己的闲岔罢了!又因为不合时代的要求,现时代的人只注意现实,他们对于佛教徒,尤其僧众的要求,须要多做福利事业。我们若是专门念佛,不做慈善,他们批评“出家人对于社会,毫无利益”!过去所遭遇的争夺庙产,毁寺逐僧的灾难,都是由这种恶批评引起的。
我们采取第二种的说法,多善根就是要多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多福德就是要修六度万行,多去度众生。行六度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亦就是多福德。多念佛是多善根的因,多度众生是多福德之缘。善根多了,福德多了,因缘殊胜,就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因此,多善根、多福德就是生到极乐世界的无上之因。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曰、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善男子、善女人,就是闻说净土法门,发了信心,发了大愿,求生西方的这些有善根的男子及有善根的女人,就称为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就是听说了阿弥陀佛,便要执持名号,发心修行。若不修行,闻了等于没闻。“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念佛念了一天乃至七天,得到一心不乱,决定往生西方。阿弥陀经的经文很短,鸠摩罗什法师翻译,很多地方都简略掉,像下面经文的十方佛,就只说六方佛,而这“若一日至若七日”此段经文不省略,一直说到若七日,这里有很重要的意义。蕅益大师把念佛的众生,分为上中下三根。上根的众生,若一日就得到一心不乱。下根的众生,若七日才得到一心不乱。从若二日到若六日中间的这五天,都属于中根的众生。总而言之,是以达到一心不乱为目的。有的人若一日就得到一心不乱。有的需要念两天,就是若二日。有的需要念三天,就是若三日。有的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才得到一心不乱。这是因众生的根机不同,所以日期时间也不一定。这个“若”字没有省略掉,一直说得很清楚,而重要性就在此。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的“执持”是个方法,应当如何执持呢?有“事持”和“理持”。先讲“事持”,事就是事相,虽对“即心即佛”的道理不明白,但在事相上他是相信,而且发了愿的,这叫“事持”。亦是相信有个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里有个阿弥陀佛,但还未了达“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他相信不疑,决定发愿往生西方。一心念佛,“如子忆母,无时暂忘”,像儿子忆念母亲的那样念,没有一刻时间暂时忘记的。这个母亲就等于阿弥陀佛,母亲是没有一刻不念儿子的,现在儿子也是如此,无时暂忘母亲,二人相忆,二忆念深,这样才能以得到一心不乱,决定可以往生西方,如是名为“事持”。
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这道理比较高深。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并非在我心外,而是心内本具有的。什么是我心本具的呢?凡夫的心,具有十个法界,就是四圣六凡。四圣即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十法界全在我们的心内,是我们的心地本具有的。“具”就是具有的意思,以“佛法界”来讲,十方三世佛都在我心里,那么阿弥陀佛也是在我心里,这叫“是我心具”。“是我心造”者,即是西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都是由我心造出来的。华严经上有讲“十方三世佛,一切唯心造”。我们的心怎么会造一切诸佛呢?上面讲到我们的心具十法界,当你一念上品十恶之心现前,这就造了地狱法界,一定堕地狱的。若是你动了善心,造上品十善,将来就生天堂。这地狱天堂从何而来的呢?都是心造的,有所谓“心造天堂,心造地狱”之说。同样的,你念佛就造个佛出来,这叫“心造如来”。即“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初念的时候,凡夫的善恶还不能完全控制,一时念善,一时念恶。只要你念佛继续念下去,念得这心纯粹只有佛,成了念佛的心,再不会念凡夫了,那是已得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而且决定能往生西方的,这就是“理持”。
“理持不废事持”,虽然明白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但往往有些研究大乘学理的人,懂得了一点大乘的道理后,却没有起行,就是他不念佛了,结果还是个凡夫。所以一定要“即以自心所具所造之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就是你明白了阿弥陀佛是我心所具有,是我心所造出来的;你就要将这本心所具所造的万德洪名,也即是阿弥陀佛的洪名,作为我们系心之境。要知道我们凡夫的心是妄念不停的,若要使心不打妄想,应以阿弥陀佛的洪名作为我们系心之境,一心执持不使暂忘,这就是理持不废事持,念到一心不乱,决定往生西方。
以上是执持名号下手的一个方法,事持或理持的目的是为达到一心不乱。这又分事一心、理一心两种不同,什么是“事一心”呢?“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是事一心”。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呢?念佛就为断除烦恼,乃至念到断除三界以内的见思二惑烦恼,这是“事一心”。那什么是“理一心”呢?“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是理一心”。犹如大势至菩萨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念到理一心不乱,见到本性佛而开悟了,这还有什么生死可了,涅槃可证呢?我们学佛法,一时学空门,一时学有门,要了解真空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空,明白了这点就不会被空有二边所乱,如是名为“理一心”。了解了理一心的道理,还是要从事相念佛下手修行,按事相上来持,就是信心要坚固,愿力要恳切的来执持名号。“执持”照字面上来解释;“执”就是信心不摇,“持”就是忆念不忘。从坚固执持来下手念佛,一定能念出功夫来,也一定能断除烦恼。我们的根本烦恼就是贪、嗔、痴。天天都在打贪嗔痴的妄想。现在我们不念贪嗔痴,只念阿弥陀佛,这样以净念来代替妄念。念到一心不乱,就能降伏妄想,进而再断除烦恼了。
再看经文,“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不是一个佛弟子死了,就能称为“往生西方”了,他究竟能否往生呢?须要有个证据,“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他,还有“诸圣众”,指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都会现在其前。以上的瑞相,或是他本人见到,或是助念的人同时见到,这就证明他决定生西方了。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来接引他的时候,若他只有一个念佛的心,没有起颠倒心,这叫“心不颠倒”。假如临命终时,有念到世俗之事;一下想念儿女,一下想念夫妇,却不想阿弥陀佛,心已颠倒了,怎么能生到西方去呢?所以要只有一个念佛的心,西方三圣及诸大菩萨都会来接引你,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正宗分第三大科“乙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分两科,“丙一、正示无上因果”,这是劝行的文,可说是阿弥陀经的经心,也可以说是阿弥陀经的经眼。“丙一、正示无上因果”一科讲演已竟,下面接讲“丙二、重劝”。
丙二、重劝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叫一声当机者“舍利弗”,也就是在叫我们注意。“我见是利”。“我”是释迦世尊的自称,说他亲眼看见这种利益,即念七天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无始劫以来的生死,念七天佛号就可以了脱,真是太大的利益,这都是佛亲见的。“故说此言”,所以才说前面正示无上因果这段经文。“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我们相信了佛所说的话,亦就是听到前面佛说的阿弥陀经,就应当恳切的发愿,求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讲到这里将“乙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一大科讲完,也就是将正宗分三大科全部讲完。今天就讲到这里,话说多了打闲岔,大众好好念佛吧!
第六天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昨天虽将正宗分讲完,但还有很多疑问,需要解释,以…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