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P18

  ..续本文上一页一定的。“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可是你的观想要一步一步的观,要照十六观经,名为正观;若观想中,忽然发生特别境界,与十六观经不合的,就把它舍掉,因为那是邪观。

  丙七、华座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

  十六妙观中,从一至六观,是观依报;从第七观至十三观,这七个观,是观正报。此第七观是观正报的第一个观,观的是莲华座,莲华座是依报,为什么把它分到正报里面来?因为这个莲华座,不是一般世间法的依报,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通于圣凡,通于圣就是佛菩萨,通于凡就是带业往生的凡夫,此莲华座是佛的最亲近之依报,属于佛独有的,不与凡夫相共,所以判为正报。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以下将开示观想正报之法,佛故再度告诉阿难及韦提希夫人:你们要谛听谛听!详详细细的听!实实在在的听!听了之后,还要善思善念。佛此语虽是对当机者说,以现在来讲,就是告诉诸位听众,你要留心听到,听了还要善思善念。“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众生就是苦恼境界,韦提希亲身领略到这种苦恼,所以求佛给她说个除苦恼法,佛对韦提希夫人讲,亦就是为大众讲,为未来众生讲除苦恼之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此话是告诉阿难尊者,同时亦对韦提希夫人,怎么知道呢?他用“汝等”两字,要他们听了去为大众讲。此大众包括当时的大众,因为阿难尊者,回到耆阇崛山去讲,亦包括未来的一切众生。我们听经,听到哪里,学到哪里,你们诸位听懂之后,就得去讲给大家听听。

  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

  “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释尊宣说此语之时,阿弥陀佛现了相,住立在空中,两边还有“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我们现在或塑或画的西方三圣立像,就是以这个经文作根据,可是那个时候的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站立在空中的相,“光明炽盛,不可具见。”阿难尊者是个小乘,韦提希夫人虽发大心,仍是凡夫,以故他们的眼睛还不能完全看得清楚,因为光明太大之故也。“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阎浮檀金译华语为最胜金,百千种的阎浮檀金,和弥陀佛身的金色,还比不来,因为佛身的金色太好了。我们每天做晚课时,唱赞佛偈云:“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就是由这个地方来的。“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时就是当西方三圣住立空中现相之时,韦提希夫人看见了无量寿佛,当然亦看见了两位菩萨,当时就接足作礼。古时印度最恭敬的礼拜,就是接足礼。什么叫接足礼?人体最尊最贵的莫过于头顶,而最卑最下的莫过于两足,以最尊最贵的头顶,来接拜佛的两足,这就叫接足礼。释迦佛应身住世时,我们可以行接足礼,今阿弥陀佛示现空中,怎么行接足礼呢?就是作观想,拜下去的时候,将两手反过来,观想接到佛的双足,亦名接足礼。所以我们现在拜佛像的时候,把两手反过来,就是这个道理。“白佛言:世尊!”这时韦提希夫人,礼过无量寿佛之后,仰白释迦牟尼佛,说道:“世尊!”称释迦佛一声。“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我现在因佛力的加被,得见到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二菩萨,可是“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呢?韦提希发了菩提心,发了菩提心的人,观念不一样,他得了利益,就想到众生,尤其是想到未来世的众生。他想到未来世的众生,去佛遥远,没有佛力加被,有什么方法能见到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我们听经,要听到哪里,就学到哪里,学大乘佛法,以发菩提心为本,菩提心是个什么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只要发了心,就可做得到。菩萨发了菩提心,得到了好处,就念到众生,有如母亲念儿女之心一样,母亲对儿女的慈悲,是无间断的,只要得到点好吃的东西,就想到她的儿女,得到什么利益,亦会想到她的儿女,你把那个母亲慈爱儿女的心,扩大起来,就叫菩提心了。可是母亲爱儿女的心,只叫慈心,不能叫菩提心,因为她只慈爱自己的儿女,不能慈爱别人的儿女,所以他是个凡夫,不是菩萨;菩萨看到一切众生,有如自己的独生子般慈悲爱护,没有分别,这叫菩萨发心,亦叫菩提心。

  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

  这段经文,是佛答覆韦提希夫人的问题,未来众生怎样能见到西方三圣?欲想见到西方三圣,必须作观想,修观想亦不容易便能观成,博地凡夫,欲观佛像,须先观莲华座,莲华座观成功,再观佛像和菩萨像。“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彼佛即是阿弥陀佛,你若是想观想彼阿弥陀佛,当起观想之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前面令先观想依报,今则于前面观想成功的七宝地上,观想有个莲华座,此莲华座,就是佛的座位。“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此叶字当作花瓣的瓣字解,不是荷叶之叶。一一叶上,作百宝色,就是每一片一片莲华瓣上,作百宝之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是脉络,此谓莲华瓣上,有八万四千条脉络,图案美观,有如天宫之图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莲华瓣的脉络上有八万四千光明,要把他一个一个的观想,观想得很清爽,了了分明,皆令得见。那么这莲华叶有多大呢?“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那个莲华大得很,华叶小的就有二百五十由旬,大的更大了。“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一个小的莲华叶,就纵广二百五十由旬,那么一座莲华有多少叶呢?有八万四千个莲华瓣。平常我们简单说千叶莲华,实际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在那每一个莲华叶上,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庄严。“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就是这百亿摩尼珠,每一颗一颗珠,都放千种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那个光明,像一个宝盖,都是七宝合成的。“遍覆地上”,就是那个莲华座的宝珠之光明像个宝盖样,罩着地上。“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释迦毗楞伽宝,中国话译为能胜宝,谓此宝最尊最贵,能胜一切宝。台是莲华当中的莲蓬,因为佛要坐到上面,成了个座位,故名莲华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此莲华当中的莲华台,有种种庄严,有八万四千金刚甄叔迦宝。甄叔迦宝,此地叫赤色宝;梵摩尼珠,梵是清净,此为白色如意珠;妙真珠网,以为校饰,就是这个莲华台,有八万四千赤色宝,和白色的如意宝珠,还有妙真珠制成的网,以为庄严。“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这个莲华台的上面,自然而有四根柱子,这四个柱子叫幢,就是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有那么高,那么大。“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夜摩天此译善时,以彼天光明无昼夜之别,故曰善时,是欲界第三层天。这个善时天的特别庄严,就是宝幔庄严。阿弥陀佛的莲华台上,有四根宝幢,宝幢上挂的宝幔,就像夜摩天的宝幔那么样。“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这是指宝幔上的庄严。“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每一个宝珠都放光,放出八万四千之多。“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异者不同也,虽然都是金色,但金光的颜色各各不同,有八万四千种。“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这宝幔上的宝珠,放出来的金色光,遍满极乐世界妙宝国土,处处变化,各作奇异之相。有些什么样的奇异之相呢?“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华云。”这些光明,或者变个金刚台出来,有的变成个真珠网,或者变作种种的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变这么多的庄严具干什么呢?是利益极乐世界的众生的。极乐世界带业往生的凡夫,因为本是凡夫,各有所好,你喜欢看金刚台的,他就变个金刚台;你喜欢看杂华云的,他就变化杂华云;随意变现,就是随西方极乐世界众生之意而变现。变现作甚?变现是施作佛事,令你发道心的。“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这叫做莲华座的观想,顺着前面的次第,这是第七个观想。

  佛告阿难:如此妙华,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作此想时,不得杂观,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

  佛把第七观,说了观想方法之后,再告诉当机者:哪里来的这么庄严的莲华座?“如此妙华,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它是本着法藏比丘的愿力所成就的。法藏比丘是谁?是阿弥陀佛因位作比丘时之德号,阿弥陀佛是果位的佛号。他最初亦是个凡夫,他在世自在王佛座下出家,号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发了四十八个大愿;依着这四十八个大愿,经无…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