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六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16
请掀开经 本第二十五面,请看经 文:
经 【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这四句经 文是说明十二位菩萨,这十二位都是等觉菩萨。『与诸眷属』就是指十万菩萨,这十二菩萨是十万菩萨众里面的上首。『皆入三昧』,三昧就是前面所讲的神通大光明藏,《楞严经 》里面称之为首楞严大定,净土宗所讲的理一心不乱。从这段经 文我们可以明了,圆觉会上这些诸菩萨与《华严经 》境界完全相同,就是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前面讲的十万菩萨都是法身大士,换句话说,都是证得理一心不乱的人,从这里也能看出圆觉法会的殊胜。「皆入」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佛力加被」,我们要晓得,佛力加持,佛力是平等的,平等加持。在平等加持上,能加持的没有问题,被加持的人得要有相当程度,程度要是不到,虽然加持,好像不发生作用。譬如佛的神力,他加持这些诸大菩萨摩诃萨也加持六道众生,佛绝对不会有偏心,对於这些菩萨特别照顾他,没有这个道理,那不是佛。为什么我们似乎得不到佛力加持?这点我们要明白,是自己有烦恼业障,障碍了佛力加持,不是佛不加持我们,是我们自己障碍了自己,这是真实的状况。到什么时候,我们自己才能觉察得到佛的力量加持在我们身上,智慧、三昧、福德无有一法不加持?那要到自己这个心清净了。由此可知,清净心能接受佛力的加持,清净心与佛心是相同的。第二个意思「智同於师故」,这个智慧是根本智,根本智从哪里来的?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所以你心清净,根本智就现前,智慧同佛才能得到佛力加持。『同住如来平等法会』,平等就是一真法界,就是不二法门,注子里说「身心寂灭,平等一相」,到这个地方是把六种成就说完。下面一段是本经 的发起序。
我们在通序里面,就是证信序里面,见到这个法会真是无比的殊胜庄严。上一次也曾经 跟诸位提到过,古德常常告诉我们,研究经 教不在乎多,多了没有用,一定要精、要深,这才有用。正所谓「一经 通则一切经 通」,一经 通,你们想想,比起我们一切经 教都把它搞通,到底是搞一样容易,还是把整个《大藏经 》搞通容易?就跟你们在学校念书一样,我所有的科系都把它念完容易,还是单单念一个科系容易?这是一样的道理。由此可知,不但在行门上讲要一门深入,解门里面也重视一门深入。
像宗密大师他一生专攻《圆觉经 》,在中国可以说他是《圆觉经 》的祖师,一直到今天讲《圆觉经 》的人,都没有办法脱离他的注疏。我们读的注解本子,圆瑛法师近代的人,你把圆瑛法师这个注解跟宗密大师的《圆觉经 疏钞》,你拿来对对看,几乎百分之八十都是宗密大师注疏里的意思,没办法超越。圆瑛老法师的《楞严经 讲义》现在流通全世界,你把交光大师《楞严正脉》打开来一看,百分之七十全是交光大师《正脉》里面的,不容易!古人证入的界线想超越他好难好难。
过去我在台中,李老师很感叹的说,圆瑛法师何等人物,没有办法超越交光大师画的圆圈圈,超不过。他的《圆觉经 》没有办法超越《圆觉经 大疏》,所以古来的这些祖师大德在一部经 里头专攻。平素讲演那真是自在,有些人一生就专讲这部经 ,他专攻一部他就专讲一部。有些人是随说,这个随说不一定是把这个经 从头到尾讲完,随便在里面抽一段来讲,太自在了,也容易契机。譬如人家请你,「法师我请你讲一次开示」,你是学《圆觉经 》的,你看看众生的程度,他们的需要,在《圆觉经 》里面随便选个一、二段来讲,不一定要讲全经 ,这样听的人非常受用,很能够得利益。你说一定要讲一部经 ,不见得听众能够得受用。譬如一部经 讲完了,他在这里面得的受用不多,得个几句,其余的那个时间也等於说是空过,得不到受用空过了,不如那些在经 文里面挑选几句来讲来得有受用。
我们现在在忠孝西路讲《华严》,就是采取随说的办法,随便在里面挑选,也没有先后次第,喜欢跳到哪里我们就讲哪一段经 文,总是针对著我们目前烦恼习气来说,来选择经 文对治我们眼前的烦恼习气,这是我们最得受用的。换句话说,其余的那些部分,我们眼前用不著的,我们都把它略过,这个也是一种方法,这也是无量功德。绝对不要有个概念,「这个经 从头到尾讲圆满这个功德才无量,如果没有讲完那我就没有功德」。你们想想,你要是起这个心动这个念,你不就著了四相吗?《金刚经 》上著相,著相是凡夫。佛在经 文里一再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才真正无量功德,应无所住就是一切都不执著。
说法利生是应病与药,众生害的什么病,我就给他什么药,那个药一吃他病就好了。不必说这个众生有病,我把药统统都拿出来,拿出来这个众生如果他要是有智慧晓得我害什么病,选几服来吃,吃得好。如果他自己不懂得,胡乱一选,还把他吃死了,那不是冤枉!你把全部经 搬出来讲,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人害了病,把药店所有的药统统买来送给他,那就坏了,有许许多多他用不上,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意思。
这些话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 》里都曾经 提到过,最近有几位同修发心印《金刚经 讲义》,我们最近也在做《金刚经 》的录影带,二十四个带子将来我们办讲座很有用处,前面详细,后面虽然是说得简单一点,但是有江味农的注解做参考足够了。
发起序里面,这段在本经 来说,大的问题就在这段经 文里面提出来,我们要注意看。请看经 文:
经 【於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这段是礼节,《圆觉经 》文殊菩萨这一章,就是第一章,实在是发起全经 的大意,换句话说,整个《圆觉经 》的中心问题就在这一章。在这里面,他提了三个大问题:
讲义【初问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次请菩萨,发清净心,远离诸病;后及末世,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可见得这三个问题,对一个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经 【大悲世尊。】
这是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赞叹,『大悲』就是大慈大悲,这一句是称赞如来,前面那一段是礼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有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按照这个顺序决定不乱。
经 【愿为此会。】
『愿』是祈求。『此会』是讲当会,圆觉法会。
经 【诸来法众。】
『诸』是众多,『来』是来到此地,『法众』就是求法的这些大众们。
经 【说於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
这就是他提出第一个问题。『如来』就是成佛的果地,是究竟的佛果。这个意思就是说,过去已经 证得究竟果位的这些人,像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样,你们本起清净因地法行是什么?「本」是根本,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学大乘菩萨的人,最初根本是依据什么样的理论方法来修行,他就成佛。这个问题问得很重要,如果我们得到这样的理论方法来修,我们岂不是很快就成佛了吗?所以学佛一定要以佛为学习的模范,我们才能成得了佛。拿菩萨来做模范,我们学来学去学得最好也不过是菩萨而已。你要是拿一个人来做模范,我学得再好也不过跟他一样,这是一定的道理。至於诸佛如来,是佛佛道同,我们就学一尊佛。释迦牟尼佛很谦虚,不叫人「你们都学我」。实际上他可以这样说的,但是我们一般凡夫的概念,如果释迦牟尼佛说「你们都学我」,我们一般人讲你叫我们学你,不准我们学别人,你还不是自私自利,你还不是有分别心?佛教给我们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所以佛本身就示现这个样子给我们看,他教给我们学阿弥陀佛,不叫我们学他。我们学阿弥陀佛就是学他,刚才讲了,佛佛道同,无二无别。没有自私的!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特别注意到。所以一个好的老师决定不会称赞他自己。你们诸位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看到的,哪一个菩萨与善知识不是自己非常谦虚推崇别人?
这样一个好的善知识,怎样叫大家来跟他学?旁边的人就有责任,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那些诸佛有责任。所以世尊他的弟子当中,无论是常随弟子或者是在家弟子,许许多多都是古佛大菩萨再来的,这些人负责什么?推崇。「释迦牟尼佛智慧第一,你们要好好的跟他学」,别人推崇。佛不能自己在外头宣扬,「我就是第一,你们都跟我学」,没有这个道理,这个话说不出口的。古来祖师大德,你要去问他,他都说:我不行。你问他:有修有证吗?他说「我没有证果,我也没有学问,我样样都不如人」,他谦虚,他说的这个话不是没有道理,真有道理。你不要以为他样样不如人,那是他客气话,假的,客气是客气,也是事实。你仔细想想,祖师位上要是比起那些证果的诸大菩萨,那他是不如人,比起十方诸佛是不如人,比起凡夫,有些凡夫有很多技能,他没有学过,他也没有。哪一个人都有他的特长,每一个人也有他的缺点,就长处来说我们不如人,就缺点来说我们自己缺点太多,所以有什么值得骄傲?总得要谦虚。
所以学佛,我们要有一个模样,依照这个模样来修学,古德常讲「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学佛里面最上的是佛,经 典里面最上的是一乘了义的经 论,我们可以取这个。大家晓得,《华严》是一乘了义大经 ,《法华》也是,《圆觉》也是,《楞严》也是,都是一乘了义的大经 。般若经 里头《金刚经 》也是,像这样的大经 我们行吗?不行,你看晒蜡烛的法师,他念《法华经 》他就行。他的方法你们要记住,连经 带注解统统念背过。古人所谓「铁杵磨成针」,只要功夫深,你有毅力、决心、耐心,假以时日哪有…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