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超越六道轮回。
「妄想」是分别心,『能变境界』。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从心想生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真正能体会得。佛教导的理论方法,自然就能相信,不会怀疑。因为「从心想生」;想佛,就变成佛,就是佛法界,所以佛教我们念佛。念佛就是转变观念。现前的念头是念贪瞋痴,是念自私自利,将来的果报是地狱、饿鬼、畜生,苦不堪言!如果能将现前念头转一转,我们念佛,将来就作佛;念菩萨,就作菩萨。念什么,就变什么境界。连作梦都如是,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若情执很深,晚上会作梦,梦境现前,证明佛讲得没错。我们每天晚上作梦都梦不到佛,原因是佛的念头太淡薄,印象不够深刻。晚上作梦都梦见妖魔鬼怪,这说明妖魔鬼怪的观念太深刻。因为耳目所见闻的,电视、报纸、杂志,全是妖魔鬼怪,所以晚上作梦就乱七八糟。我们能将佛所讲的道理,在生活中体验、证实,然后才知道佛讲的道理方法正确。只要我们一心专念,决定能变境界。
『情执我见,实为爱根』,这一句话要牢牢的记住,因为佛在经上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娑婆就是六道轮回。爱不重不入轮回,入轮回是情爱很重的,不是好事,一定要觉悟!『爱根不除,心何由净』。贪、瞋、痴、慢,都是从情爱生的。这个根若不拔掉,则心不能清净。心不清净就不能生净土。我们为什么念佛?即是修清净心。《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经题上标示修行的总纲领「清净平等觉」。我们的功夫就在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靠清净心。清净心
就变现清净佛土。如果心不清净,口里念阿弥陀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心里还有贪瞋痴慢、利害得失、是非人我,古人讲得很好,「喊破喉咙也枉然」,一点也不错。我们念佛就是要恢复清净心。用佛这一念,将我们九法界的念头,都转变成佛的念头,这才是念佛人。
5、般若是自性本具正智─无上正等正觉─照见事实真相,此即佛之知见。
『般若是自性本具正智』,「般若」是佛法的精髓。我们不能将它看得太深、太玄,好象高不可攀。它是我们的自性。「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心本性本来具足的。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无上正等正觉』。梵文称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我们真心本性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学佛,首先要知道这个事实。我们学佛,不为别的,只是恢复自己本性而已。
『照见事实真相,此即佛之知见』。《法华经》说「入佛知见」,就是此义。唯有自性真智现前,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了,这是「照见」。可见它不是分别见,不是妄想见,是照见。像镜子照物一样,清清楚楚,无有分别执着。
6、老实念佛,则能一心不乱。若不断世间一切染缘,攀缘不息,何能老实。
老实可贵,但不容易!由此可知,我们无量劫来,虽然多劫长时供佛修行,可惜从来没有老实过,所以落到今天这个样子。果真老实,早就成就,早就出三界了。没出三界,就是不老实。为什么不老实?攀缘,就是常常讲的,放不下!这样也贪,那样也爱,这就坏了。又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地的金银财宝不肯放下,那怎么行!所以才搞到这个地步。所以,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没有别的,就是老实。老实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因为身心世界都是因缘所生,不是真的,经云「当体即空」。所以,佛教我们放下,是正确的,是真实智慧。不
肯放下,还有贪恋就是情执,就是迷惑。
本经的宗旨是帮助我们「看破、放下」,这是般若的总纲领。
◎经题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七字是本经的别题。末后的「经」字是通题。『经题』七字,可分为三段。
1、金刚:物名,金中之精,最坚最利。能坏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坏。又金刚宝光明能照数十里。喻般若正智,能破烦恼重障;彻见一切凡情妄相,照破无明。
「金刚」是第一段,是比喻。『金刚』是『物名,金中之精』。即是金中的精华,金中最精之物。「最坚、最利,能坏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坏金刚」。先说明这个物质的名字是「金刚」,因为在一切物质里,它最坚固、最锋利,一切物不能破坏它,而它能破坏一切物,比其他五金都坚固。经中又说『金刚宝光明能照数十里』。这种希有之宝物,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因为众生福薄,许多的宝藏,我们都见不到了。一切众生福报大时,许多的珍宝自然出现。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随着正报的大小。福报大的,七宝自然现前;没有福报,七宝就隐没了。这都是心转境界,证明佛在经上所讲的原理是真实的。因此,世尊用金刚比喻,『般若正智,能破烦恼重障』,是取它坚利、锋利能破烦恼的意思。『彻见一切凡情妄相』,这是比喻它的光明能『照破无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见到了。金刚的特性:坚固、锋利、光明。以这三个特性比喻般若。
2、般若:是梵语,义为自性本具之正智,所谓佛之知见。就理体曰觉性。又名实相般若。就作用曰正智,即观照般若。
『般若』,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智慧。我们不将它翻译成智慧,
仍用『般若』梵音,这在从前翻译体例里称为「尊重不翻」。对这个名词尊重,所以用音译,再加以解释。
『义为自性本具之正智,所谓佛之知见』。佛与大菩萨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因果,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了,这种能力就称为「般若正智」。『就理体曰觉性』,般若之体就是觉性。觉性就是真如本性。本性、本能就有觉的意思。自觉觉他,觉性圆满。
『又名实相般若』,「实」是真实,决定不是虚妄的。意思就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而「般若」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这种能力是真实的,一切现象是虚妄的。这都是讲它的本体,理体。
『就作用曰正智』,有体就有用,净宗法门的体是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正智」,就是「照见」。我们现在的心不清净,是被污染了。佛常说,「五浊恶世」,从事上讲,是指我们生活环境;从理上讲,就是指我们的心。「浊」是污染。五种严重的污染,所以心起作用,就是起贪、瞋、痴这些恶念。因为有恶念,才有错误的行为,才有苦报。用现代话讲,即是恶性循环,轮回不息的缘因。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正智照见。宇宙人生的真相,看得清楚明白,即『观照般若』。所以,观照般若是实相般若的起用。
体用一如,觉照一体,故皆名般若。
『体』与『用』是一不是二。清净心是体,清净心起作用,是照见,所以体与用是一。学般若、学大乘,要从此处体会。
佛为一切众生,开示大乘,使令悟入者,名文字般若。
众生迷,自己心性里虽然本来具足,本有,但是不知道。一切众生的真心都清净,不清净的是妄心。我们都有一个真心,但是真心迷了,虽有,不知道。它依然在起作用。佛告诉我们,我们眼见外面的色相,耳听音声,第一念就是真心。为什么第一念是真心?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见得明白清楚,没有执着,没有分别,这是真心。可是第二念就迷了,分别这是花、这是红的、这是黄的、这很美,我
很爱它,这就迷了,堕落在妄想分别里。诸佛菩萨有本事保持第一念,不堕入二念,他们用真心。我们第一念是真心,二念、三念就迷惑,变成妄心。妄心作主,真心不管事,不起作用,这是凡夫。所以,能永恒保持第一念就是佛、大菩萨、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佛将事实真相、道理为我们说清楚,后人将佛的话记录下来,成为经典。佛当年说法,是般若,是言说。现在记录下来成文字,就是『文字般若』。文字是帮助我们开悟的,帮助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虽然说三种般若,其实是一而三,三而一。
3、梵语波罗密:义为彼岸到。所谓离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达涅槃彼岸。波罗密又有到家、究竟、圆满诸多义。
『梵语波罗密:义为彼岸到』,这是印度梵文的文法,与中文文法恰恰相反。中国人讲「到彼岸」,他说「彼岸到」。依原文的义译,就是到彼岸的意思。
『所谓离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达涅槃彼岸』,这就是「到彼岸」的意思。「涅槃」是梵语,义为不生不灭,也就是一般宗教讲的永生。以后再没有生死,称作涅槃彼岸。「涅槃」也译成「圆寂」。圆是圆满,寂是寂灭。灭的是念头。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妄念,妄念是生灭法,前念才灭,后念又生。有生灭,就有生死,就有轮回。涅槃的意思是永灭生灭的妄想,心真正达到清净,一念不生。不生当然就不灭,这是真心完全现前。妄心没有了,生死轮回的现象就没有,所以称为了生死出轮回。佛将这个道理为我们说出来,只要你心里没有生灭的念头,就没有轮回,就没有生死。轮回、生死都没有了,你还会老、病?当然没有,生、老、病、死都没有了,这些完全是事实。
『波罗密又有到家、究竟、圆满诸多义』,梵文「波罗密」的含义很多,有「到家」的意思。功夫做到圆满,我们称为「到家了」。印度人称之为「波罗密」。波罗密就是到家了。作画功夫,达到最好境界,就是作画到家了。炒菜功夫好,色香味具足,也称波罗密,凡是功夫
到家,究竟圆满,即称为波罗密。
4、梵语涅槃:义为不生不灭,所谓本自不生,今亦不灭。又翻圆寂。
这是解释「达涅槃之彼岸」。『涅槃』有不生不灭的意思。『不生不灭』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是见不生不灭之理体。所以,千万不要误认为「涅槃」就是死,果如此又何必修行,岂人人最后皆入般涅槃。「涅槃」是真正证得不生不灭,证得清净心现前,就是证得涅槃。所以,涅槃与死…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