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二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24
请掀开经本,第二卷,第四十六面,倒数第七行,从第六节看起:
【佛所说法,本来皆不可取,皆不可说。故取法说法,取非法说非法,皆非也。明得此真实义,便为实信。】
我们昨天讲到这个地方。必须要补充一句的,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实信,这一条是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也是说明了,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的事实真相,我们明白、了解,这才算是实信。这一条实在说相当不容易,它的水准相当之高。一般人只知道世尊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是大家很容易理解的。什么叫「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就很难懂了。这一段的意思,我们知道世尊说法「无说而说,说而无说」,因此法与非法都不可取、都不可执著。但是佛所说的一切法,对我们来讲,有大用处、有大利益,可是这个利益如果有丝毫执著,那就变质了,这是佛法之难处。佛法自始至终,破执著而已,诸位一定要记住这句话。执著有,错误;执著空,就是执著没有,也错了。有、没有都不可以执著,那个才叫对了,那个是知见,叫佛知佛见。这底下说:
【一念相应得无量福】
一念与什么相应?在此地讲,就是与法跟非法,不取法相,也不取非法相,与这个相应,此地是指这个,那你得的福就无量无边了。为什么?一切诸佛如来,他们在生活上、在事业上、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就是这么做的,这个做法与自性相应,性德无量无边,无有穷尽,因此得福就无量,道理是在这个地方。
【以一念相应是净念相继之根也】
净念相继不一定是指净土宗念佛。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他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的方法。我们看到这四个字,不能执著这一定是念佛法门的,这是净土宗的,你要是这个执著就错了。其实净念相继这一句,通所有的大小乘佛法,无论是哪一宗,无论修哪一个法门,如果不能净念相继就不能成就,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这一句是通达一切法。
【佛虽成佛,终不自以为有少法可得。】
佛成佛了,佛证得什么?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话不假。佛有没有自己以为我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这个念头。如果佛有这个念头,哪个证得的?我证得的,我相有了,有我相,与我对面的就有人相,就有众生相,就有寿者相,四相具足,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说有法可得,是我们凡夫看到的,而佛呢?佛心清净,确确实实没动一个念头,说我有什么法可得。换句话说,佛是从来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虽然做了,虽然证得了,心里还若无其事,这是他高明之处,心里面丝毫的分别执著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到底下一大段,要详细说明这个道理。
【无少法可得者,不自以为成佛也。故曰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於所得之法不执著,於所证的地位也不执著。证的地位,我们说他成佛了,佛在十法界,至高无上,他没有觉得他至高,他没有觉得他无上,没觉得。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我们要学习的。我们得一点点就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很高,甚至於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值得骄傲;值得骄傲,你想想看这个话是什么味道?他值得骄傲。佛证了无上正等正觉,他没有觉得有什么好骄傲的,没觉得。佛成了佛,也没有觉得值得骄傲的,没有!所以佛能够与九法界众生打成一片,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
【彻始彻终,一以贯之曰,无住而已矣。】
在这一大段里面,第一大段,我们所看到的,这一段就是「的示无住以生信」,这里面一句话可以把整个意思都包括了,就是「无住」,无住就是不执著。佛就是教给我们不执著,执著就错了。
【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如是如是。】
因果是世出世间的定律,善因决定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作佛、作菩萨之因,就是无住。能够空有两边不住,就能成菩萨、成佛,这是从因到果。成了佛、成了菩萨之后,还是两边不住,果彻因源。从这个地方,我们又明白一桩事情,那就是佛法当中所说,佛法是不二法。诸位从这里能看到,因果是一,不是二。因里头有果,果里头有因,因果是一法,不是二法。把因果看作二法,你就看错了,所以佛法是不二法。这就是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这八个字说明因果是一法。第一大段「生信」,我们就报告到此地。
再看底下第二大段。第二大段科题:「推阐无住以开解」,推是推广,阐是说明。我们把这个展开来详细的说明,帮助大家开悟。信是真正相信,以此为实,以这个为实在,真正相信,信了以后要理解。由此可知,佛法里面讲的信,跟其他宗教讲的信不一样。一般宗教叫你决定相信神,不明白的也不能问,神说的那还有什么话说?佛法不一样,佛法可以打破沙锅问到底,佛不会怪你,佛法是准许你问的,一定要叫你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全都搞明白了,那才行,有丝毫的疑惑就变成你修证上的障碍,所以解太重要了。我们要清楚,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要是在信解行证这四个字里面,这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是在哪一个字?全都在解,这才知道解的重要。信了以后,要了解、要明白,所以佛教的信不是迷信。我们佛法讲正信,什么叫正信?道理明白了,真相明白了;可见得这个信是有条件的,不是没有条件的,你讲得很有道理,确实是事实真相,我相信得过,这是有条件的。正信还不是真信,想想有道理,但是这个道理,你证得了,我没有证得。事实真相,你受用到了,我还没有受用到。必须自己亲自证得那个时候、亲自得受用那个时候,那个信才叫做真的相信。可见得佛法讲信,分很多等级。前面一大科讲实信,实信的标准是要依教奉行。这一段唯恐你还不能真正发心去做,这才不厌其烦,再加详细说明。目的希望你真的相信,真的能去照做。经文一开端,世尊举小乘人,小乘四果,来做一个样子,做一个例子。我们看经文:
经【须菩提,於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这个意思是说明,叫著须菩提问他,你的意思如何?你以为如何?须陀洹会不会有这么一个念头,「我得须陀洹果,我证须陀洹果了」,他会不会有这个念头?你们大家如果不看这个经文的话,你们想想有没有?如果你证得须陀洹果,「我证得须陀洹果了!」我们在很多地方,在外国、在台湾我也听到,没人这个说法,都说须陀洹果太低了,有很多人说,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他已经成佛了,佛再来的,这只能够骗骗无知的人。假如《金刚经》你要是念熟了,他就骗不了你,他说他是菩萨再来,他著了菩萨相;他说什么佛再来,他著了佛相,著了相就是凡夫。佛菩萨怎么会著相?不但佛菩萨不著相,连小乘初果须陀洹都不著相。我们看尊者的答覆:
经【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陀洹是梵语,要是把它的意思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入流的意思。入什么流?入圣人一流,他不是凡夫,他已经入圣者之流,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证得须陀洹果,就是圣人,就不是凡夫。我们看底下这个注解:
【初果】
须陀洹是初果,小乘初果。
【断尽三界八十八使】
使是烦恼,烦恼的代名词。古时候讲使,就是衙门里面当差的,像现代的刑警队,刑警队跟在你后面,绝对不是好事,你一定犯法,他要来抓你的。这八十八个烦恼,天天跟著你,你就不自在了,你就不得不搞生死轮回,原因在此地,这是烦恼。我们通常把烦恼分为两类,一个是见解上的错误,一个是思想上的错误。这是属於见惑,见解上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总共有八十八种,所以称为八十八使,初果断尽了。八十八种要是把它归纳,归纳为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一切众生都把这个身当作我,这是错误的见解,这个见解叫身见。从这里我们就了解,初果之人,绝对不会把这个身当作我;如果你还把这个身当作我,保证你没有证到初果。如果你证到初果,你不会再把这个身当作我,你要自己想一想,我有没有证果,不就知道了。还把这个身当作我的话,没证果。第二个是「边见」,所谓边见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相对,相对就是两边。譬如经文前面所讲的,空有是相对;邪正是相对,真假是相对。而我们确实是生活在相对的世间,爱因斯坦讲的《相对论》,那个相对在我们佛法讲边见。这是错误的见解。
第三种叫「戒取见」,第四种叫「见取见」,这两种合起来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就是非常固执他的看法,这个我们叫做成见很深,这个也是很严重的烦恼。为什么分成两个?一个是因,一个是果。因上的成见,我们就叫它做戒取见。持戒是修行之因,所以说是因地上的。佛在经上举比喻说,这是世尊当年在世,印度那个时候的确是宗教之国,佛教以外,经典上记载,印度宗教可以算是有名的,信徒都相当多的,有九十六种,九十六种外道,那是宗教。其中有些宗教持牛戒,持牛戒是什么?学牛,牛吃草,他也就吃草,牛给人家耕田,他也帮人家去耕田,为什么他要学牛?这些人都是有修行的人,都修定,确实有定功,他在定中看到牛死了以后生天,人死了以后堕三恶道。他一想的时候,牛能够生天,这很值得他去羡慕、去效法;他也想生天,於是他就学牛。你要告诉他,牛不是这样生天的,他不相信,他在定中亲眼看到的。所以这个成见就很深,这一类的就叫做戒取见,他是错误的。实际上牛能够生天,是它前世善根成熟,不是这一生的;这一生当中,作牛可以说受果报而不造业,牛的性情很温顺,又吃草,它也不是吃肉的,替人耕田服劳役,它是在消业障,没有造业。能生天是前世的善因,前世必定修十善业道,这一生它的寿命…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