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四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乐世界依正庄严,依就是此地讲的六尘,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物质环境;正报是教我们观想阿弥陀佛,观想观音、势至,这是观正报。你有观,这个观就是前面讲的正念,净土宗你这样的观想,心里面常常念著,这是正念,这个不住空。因为念念都念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娑婆世界就忘掉了,不再念了,这常讲我们这个地方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这叫脱离五浊之六尘,我们这个世间是五浊恶世,现在我们的环境浊恶到了极处。今天联合早报有一段报导,这个报导我们看了,真的是寒毛直竖,说明地球这个环境严重的污染,举出十大条。科学家说明,地球上每天有一百多种东西,这个生物绝迹了,在地球上消失了。每天都有一百多种,这还得了?在地球上绝迹了。为什么会断绝?生态环境破坏了,没有法子生存。将来我们人、人口,会不会在这世界上灭绝?实在讲很有可能,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在喊环保。谁肯认真去做?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死活。工业的污染,他赚他的钱,钱是赚了,要从佛法因果上来说,他造的罪业就很重,什么罪业?破坏地球的生态均衡,让整个地球上的生物都不能得到正常的生活,你说你这个罪重不重?我没害人,我也没杀人,可是你叫人家生活上,有形无形统统受到伤害。谁肯停止?没有人肯停止!所以这个问题没有法子制止,再不断的发展下去,我过去看到杂志报导的,科学家提出警告,地球上环保要是不能改善,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人类生存,意思就是说人类也跟其他动物一样,要从地球上绝迹了。五十年不长,我们在座同修,很多你们都见得到的,五十年我见不到了,你们还见得到,这个真的叫要命的问题,没法子解决,共业所感。

  佛经上的警惕「如救头燃」,从前我们念这句话是比喻,现在是真的,现在不是比喻,真的是如救头燃。怎么个救法?除了念佛求生净土,没有第二条路好走。诸位想想看,你有什么本事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没法子!所以,许许多多大乘佛法很令人羡慕,我们很想学习,时间来不及了,不是不想学,没时间!科学家这个警告,五十年他有根据的,他不是随便说的,我们的光阴只有五十年,哪有时间再去修这些大经大论?老实念佛一门深入,那这段时间是足够用了,求生净土足够用了。念佛、读诵净土三经,就是使众生心转向佛境之六尘,这就是一个大的转移。我们现在讲移民,我们向西方极乐世界移民,净宗学会就是西方世界驻在这里的大使馆,帮助你们办移民手续的。「即脱离五浊之六尘,二边不著之下手方法,即在此。」这是净宗古大德常讲胜妙方便,最殊胜、最巧妙的方便法。

  【江味农居士极赞净土,见地精确,令人起敬。语在《讲义》卷二,九十三页第二行。】

  《讲义》分量很大,供给专门研究的同修们用的。所以《讲义》我们印的分量不多,这次讲《金刚经》,《讲义》只印三千本,送到此地来的,送了一千本这边来。经本我们印了一万本,诸位如果想参考,可以看《讲义》的原文,你就知道江居士虽然一生功力都用在《金刚经》上,他对於净土法门深信不疑,一生的功夫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桩事情可以说是当然的现象,为什么?净宗法门它的当机,实在是上智与下愚最容易成就。江居士四十年在般若 上用功夫,的确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因为他有智慧,所以才看出净土宗的殊胜,没有高度的智慧见不到。文殊菩萨智慧第一,在华严会上,文殊菩萨选择什么法门?选择念佛求生净土,高度的智慧,选择这个法门。所以他赞叹净宗,我们看到是一点都不感到奇怪,是很正常的现象。

  经【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底下是须菩提的答覆。

  经【不也,世尊。】

  这是两番的问答,佛问,须菩提答,须菩提两个答覆都是:不也,世尊。

  【不也,含有唯唯否否之意,不完全作否定解。】

  这个意思很深,因为前面说,菩萨不住相布施,那个福德不可思量。世尊在此地举一个比喻,用虚空做比喻,这里说的是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虚空就是平常讲的尽虚空遍法界,就这个意思,用虚空法界来做比喻。恰不恰当?非常恰当,为什么?因为他不住,那个心量没有界限。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量没有界限,没有界限它的范围就是虚空法界;一有分别,一有执著,那就有限,那个圈子就很小。所以这个比喻非用虚空不可,唯有虚空法界才能够相比。佛问:虚空可不可以思量,能不能想像?不也。这个「不也」,不是说不能,不是说不可思量,不是这个意思,它不是一个肯定的答覆词,它的意思就是,不能这样说法,不可以这样说法,含有这个意思在。不是肯定也没有否定,不能这个说法。

  【佛说经,随举一法,皆赅十方(赅是包含)。盖佛法皆从无量无边性海中流出,故重重无尽。】

  这就是为什么不能用虚空比,道理在此地,虚空的确是大,尽虚空遍法界的确是大,但是还不能比,因为真性比虚空还要大。佛在《楞严经》上有一个比喻,佛把真如本性比作虚空,把我们现前这个太虚空、十方虚空,比作一片云彩。诸位想想看,云彩大还是虚空大?十方虚空在我们真如本性里面,就像一片云彩在太空当中一样。所以虚空也不是真的,它也是缘生之法,也是当体即空。禅家有所谓粉碎虚空,这个口气好大,是不是真的?真的,一点也不假。永嘉禅师就讲过:「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世界就没有了。由此可知,粉碎虚空是地上菩萨的境界,不是普通人的境界。

  【十方非定法,可知一切法均是假名,无有定法可得,所以不可住。】

  道理就在此地。佛所说的一切法,这个道理在《金刚经》后面讲到,佛所说的法不能执著,我们可以用它来帮助我们,决定不能执著它。正是所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也要把它放下,也不能够放在心里,何况一些不是佛所说的法,怎么可以执著?佛所说的法也都是假名,没有定法可得,无有法可得,所以不可住。譬如佛说的菩提,佛说的涅槃,佛说的佛果,都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不但如来果地上没有执著,后面举的例子好,初果证得须陀洹了,他有没有执著证得须陀洹?没有!如果有,他就没有证得,他还著相。佛举出这个例子,从小乘开始一直到如来地,没有一个是有执著的。未证法身以前,分别是有,执著没有,证得法身之后,虽有分别,非常的微薄。

  我们晓得这个事实,自己才晓得应该如何用功,什么叫真正的功夫,要搞清楚。真正功夫绝对不是我一天念佛两万声、三万声,不是这个。你看《坛经》里面讲法达禅师念《法华经》三千遍,他自己认为他念《法华经》三千遍,别人比不上!见到六祖,给六祖顶礼的时候,头没有著地,六祖看到了,就问他:「你礼拜的时候,头没有著地,你一定有感到骄傲之处。」我们现在讲感觉到骄傲,法达就是他感觉得他有骄傲的地方。六祖就问他: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念《法华经》三千遍。那不是功夫!三千遍念下去,一窍也不通。什么是真正功夫?真正功夫是离开分别执著,心清净了,这是真正功夫。这就说明法达三千遍的《法华经》,他有执著、他有分别,虽然经念得很熟,经义不通,但是不能说他没有好处,因为他有这个基础,六祖给他一喝斥一指点,他就觉悟了,他就明了、就通达。诸位想想,没有这三千部的定力,三千部要有耐心,没有耐心念不完,那个就是修定,没有智慧;有这个基础,一点,智慧开了。

  所以我们要晓得什么叫功夫,真正的功夫,《金刚经》很高明,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不要分别、不要执著。一切事要认真、要好好的去做,尽心尽力把它做得很圆满,心里面若无其事,没有分别执著,这叫做功夫,两边不著。念佛也不例外,如果你有定课,我早晨早课定了哪些课程,晚课定了哪些课程,要认真去做,一天不能缺。除定课之外,散课,散课或者是诵经或者是念佛,有时间就做,没有时间就放下,不要紧,散课。也就是说,当我们有工作的时候,我们就把读经、念佛放下,好好去做事,事情做完了,佛号又提起来了,这就叫不间断,与不间断那个意思相应。所以不间断不是叫你在事上一天到晚都不间断,那你就不能办事了。我们在工作当中,许多工作是需要思考的,需要思考,思考当中不能夹杂著佛号,不能夹杂著佛经,不可以的,只有把佛号放下,这是正确的。功夫要纯要熟,你就会得受用。

  【一切法皆是同体,在性体上原是一个。若领会得,方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句话,大乘经论里面说得很多很多,一般同修也都能记得,也都能说得出,但是它真正的意思很深很广。心是本体、是能变;佛与众生是现象、是所变,能变是一个,所变的纵然再多,都是从一个能变里面生出来的,所以它同体,同一个心。这个地方讲的众生,意思很广,不能搞错了。众生是九法界的众生,是这个意思,佛是圆满觉悟的人,九法界众生都是迷,没有完全觉悟,菩萨比我们是觉悟,比佛他就迷了,他就没有觉悟,九法界都叫众生。此地讲的众生,除佛之外统统包括在其中,不但九法界有情包括在其中,无情的众生也包括在其中。无情就是我们讲的依报的环境,九界有情众生他的生活环境,佛法里面叫无情,我们现在的名词叫植物、矿物,这是无情的;动物是有情的,我们现在这样的分法。这些都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全是从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所以同体。这就说明了,十法界依正庄严同一个本体,所以这三样没有差别,一而三、三而一。

  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用黄金作体,我们用同样一个黄金造十法界,我们把它造一个佛像,造一个菩萨像,造一个罗汉像,乃至於做一个小狗、小猫,做个…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