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理跟事是小者,这是小的理跟事,它能够双融,他的心定了。理事之大者,诸佛如来所证的,宇宙人生的真相,那是理事之大者,理事之究竟者。这个要是清楚明白了,就入大定;那就不是小定,入的是大定。定的等级很多很多,佛法分世间禅定,就有四禅八定,四禅八定还是大分,细分那就太繁了。
【对境随缘】
这是讲日常生活,生活要学著能够随缘而不攀缘,你的生活就自在。
【勤习勘验,历事锻心。】
底下这是讲修行真正的重要原则,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修。勤习,勤是勤劳,学习,就在生活当中去勘验自己的功夫,勘验自己的境界。验什么?验觉正净。我有没有迷惑,还有没有邪知邪见,还有没有污染?从这个地方去勘验,这叫真修行。历事炼心,不能怕事,没有事的磨炼,你的心怎么会清净!清净心,就要在事相上去炼,去锻炼;换句话说,我们讲放下,事不在现前你怎么知道放下没有?事相就在面前,看你心里面有没有执著,有没有分别,如果心里面还有分别、还有执著,没放下;心里果然离开一切分别、执著,那你是真放下了、真清净了。修行要历事炼心。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他学什么?就是这两句:「勤习勘验,历事炼心」,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就是用的这个功夫。
【动静一如,无往不是。】
这两句话,也就是说一切时、一切处,在一切物质环境、一切人事环境当中,都要把握著这个原则,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诸佛菩萨已经做一个最好的榜样给我们看,佛菩萨除非不出现在世间,出现在世间就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让我们看到他的行持,能够体会、能够觉悟,能够反省、能够改过自新,这是真正的付嘱、护念。
【道在善巧利用其环境,则无时无处不是道场。】
你发心想修道,想找一个理想的修行环境,你错了,不需要找,就在你现前生活环境当中。问题就是你有没有智慧,你会不会用你的环境。你要会用,成就了!如果环境是处在顺境当中,你应当认真去修布施,顺境修布施;如果在逆境的环境当中,好啊!成就忍辱波罗蜜,不必要换、要改。处乱世,大家都不守法,都乱来,我在这个环境里修持戒波罗蜜。大家不守法,我守法;大家不守规矩,我守规矩。你要是会利用环境,哪一个环境不是好修行的处所?如果你不会,你挑到什么处所都不能修行,都是障碍。换句话说,没有你修行的环境,人间、天上你都找不到,这是真的,你到哪里去找?如果你会了的话,哪个地方都是我修学的好环境。丝毫不要挑剔,任何环境都成就我六波罗蜜,都成就我十大愿王,就看你会不会!佛菩萨那些表演,你要从这里去看,你才会看到真正有味道。真正学到,真的开悟,真的学到了,你要从这上去看。你也就会读经了,你也会看祖师的传记、语录了,你都会看了,所谓看的时候眼睛放光,门道看出来了。
「无时无处不是道场」,这是真话。任何一个人,都是帮助我的,任何环境也都是成就我的。就跟《华严经》上讲的一样,学生修行人只有我一个,我一个以外的都是诸佛菩萨,他们一举一动所做的样子,都是给我看的,都是叫我觉悟的。表现正面的,是教我要学习他的好样子;表现是反面的,也是提醒我觉悟,让我反省,有没有他那个反面不好的样子;换句话说,正面反面都是老师,都是善知识,我统统都学到了。这样学佛哪有不成就的?这样学佛哪有不快速圆满的?世尊在这部经里面教给我们入门:
【持戒修福,是入般若 门。】
持戒就是守规矩、守法。肯守法、肯守规矩,又肯修福,这样的人,佛选定为教导的对象。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法器,他有资格接受如来的大法。那我们要认真反省反省:我们是不是一个守规矩的人,是不是一个很欢喜修福的人?如果是的,金刚般若 会上,你就是当机者。世尊这部经,正是对你说的,帮助你、成就你。如其不然,我们在此地也听到了、也明白了,今天发心也不迟,我要发心守规矩,我要发心修福,这也非常希有难得。因此,我想我们在座这么多的同修们,每一位都是世尊般若 会上选择的对象,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珍惜这一份缘分,不能让它空过。底下说:
【戒能资定】
持戒,戒能够帮助你得定。为什么?一个守规矩的人、奉公守法的人,心是安定的。所谓没做亏心事,心地非常平坦,没有做亏心事,没有做对不起人的事情,他心是容易定。人要是做亏心事,常常想利己损人,他的心不安。为什么?怕他的坏事让别人知道,要处处去提防,防不胜防,晚上作梦都做恶梦。那种人修定就困难,那个定很不容易成就。持戒,容易得定。戒能资定,资是帮助,帮助你得定。
【定能发慧】
定的作用就是智慧。
【须知慧无戒定,乃狂慧,非正慧。】
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辨别清楚,如果没有戒定,不肯守法,不能循规蹈矩,心不清净,这个人忽然有了智慧,这个事情确实有,不是没有,有了智慧,这个慧叫狂慧,不是真慧,佛法里面讲的世智辩聪,属於这一类的。这一类还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楞严经》上所讲的魔附在身上,那个智慧能力不是自己的,是魔附在身上。《楞严经》上说五十种阴魔,他有特殊的能力,我们今天讲神通,他有神通。诸位要知道,真正的神通是从定中发的。假如他没有戒定,忽然有了神通,那个神通决定不是他自己的,《楞严经》上说,是魔附在他身上,哪一天魔走了,他那个能力就完全没有了。这是世尊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是自己发的神通,一定是有戒、有定。我们自己的修行功夫不够,程度不够,处现前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在佛经上讲的,浊恶到了极处,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多很多,几乎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地区我们都能够遇到,都能够见到,奇怪的想法、奇怪的看法、奇怪的做法。而且这些奇奇怪怪还很能吸引人,相信的人很多,於是造成一股风潮,他们这个势力很大,信徒很多,财力很丰富。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心,仔细观察他是不是从戒定里面得这些特殊的能力。如果没有戒定的基础,我们对他最好是敬而远之。自己老老实实依照佛经典上的教训来修学,这样才不至於走错路。真智慧跟狂慧,要有能力辨别。
【学人能向衣食起居尘劳边锻炼,便是降伏妄心最好方法。】
只要谈到修行,无论你是学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佛法里常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再多,目标的确只有一个,就是降伏妄心;妄心就是念头,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生灭的念头;无非是为降伏妄心而已,这一点我们要认真的把它记住。我们修,修什么?降伏妄心而已。你把这点搞清楚,你修行的功夫不能说不得力,你真正抓到了要害。否则的话,无论怎么用功,妄心照起、烦恼照起,这就是功夫不得力,那怎么会有成就?要降伏妄念,妄念说实在话离不开贪瞋痴慢,如果贪瞋痴慢没有了,妄念自然就没有了。袁了凡先生,对於因果的道理搞清楚了,他贪瞋痴慢就没有了,心就定了,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所以我们修行最好的方法,在生活当中学,学什么?学知足,知足就常乐。这里头讲的,「尘劳边锻炼」,炼什么?炼知足,知足就不求,妄想就少,杂念就少,心就渐渐会定下来。衣食住行,在现代人的生活,我只要达到一个普通的水平就够,不再争取。我们的心才清净,才有充分的时间去学道,读经、研究经典、念佛、用功、为人解说,我们才有时间干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是真事情,这是真正的好事情,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事情再好了。实在讲,也是本经所谓的第一希有。为什么不去干这个事情?为什么把一生大好的光阴,消磨在毫无意义的妄想杂念当中?那个实在讲太可惜了。衣食住行当中锻炼,锻炼是样样知足,没有一样不知足,样样随缘,你就样样都自在。这是降伏妄心最好的方法。
【须是对境随缘】
这一句很重要,一切随缘,一切都不攀缘。
【不迷,不烦。】
不迷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世间苦恼,世间太苦了,人不能作,你要叫我来生再到人间来,我听了害怕。怕什么?你看那个小朋友天天背的书包,功课那么重,我一想这个太苦了,我一看到小朋友上学念书,看那个样子,我就不敢来了。书念好了,踏进社会,社会是战场,每一个行业好辛苦,仔细观察一下,不可以再来。不再来怎么办?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就是不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烦,烦恼从哪儿来?你自己找来的,你自己不找烦恼,烦恼不会找你的。所有的烦恼,都是你自己找来的。怎么找来的?总不外乎贪瞋痴。里面有贪瞋痴,外面有诱惑,那你烦恼就起来了。你里头没有贪瞋痴,知足了,心定了,外面种种诱惑你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不受它的骗,不为它所转,烦恼就没有了。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谁来陪伴我们?《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西方三圣天天陪伴我。你看这多自在,这哪有烦恼!
【应事有条不紊即持戒】
事情来了,我们应付事情有条理、有头绪,一点都不乱。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我们有分寸,这就是持戒。
【清净自在即定慧。故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
这是《金刚经》后半部所说的。哪一法不是佛法?明白了、不迷了,不邪、不染了,没有烦恼了,一切法皆是佛法。
【离相发心,降伏之道,尽在其中。】
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那就好修行了。就在生活当中,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对人、对事、对物,每天所干的是菩萨行;你觉悟了,是菩萨行,就是六度万行。你要是不会,不会就造业。不会,从早到晚是造业,造的是善业、恶业,善业感三善道,恶业感三恶道,干的是这个。一觉悟、一明白了,把那个造业一转变,变成菩萨道。就在念头上一转,转凡成圣,转六道成四圣法界,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成涅槃。就在这个一…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