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分。一个人能够守规矩、守本分,喜欢吃苦,这个人就有成就的本钱,有这一生修行成功的资格。不肯吃苦,不肯守法,你修得再好,说老实话,决定出不了轮回。
从前出家人、修道人没有财产,住的道场十方常住,不是个人私有的,真的是贫僧;现在出家人不一样,现在是富僧。从前出家人修行都能了生死、出三界;现在出家人,佛门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现在出家人将来到哪里去往生?到地狱,你说多可怕!所以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心。现在出家人怎么说是富僧?供养多。从前出家人没人供养,一般信徒供养是供养常住,而不供养个人。个人纵然得到供养,都交给常住,所以没有私财,没有积蓄。现在出家人都有私财,都有积蓄,还有不少比在家人富有多了,这个我们要晓得。贪图这些,这个东西增长贪心,不是好事情。财富增长贪心,没有的时候,没有贪心,心还在道,老实念佛想往生。钱多了,多了还想多,贪心愈来愈重,这放不下。现在出家人,不接受人供养也不如法。怎么办?这里接受来,那个地方就布施,辗转出去,这就没事了。不可以积蓄,积蓄要知道,果报在三恶道。人生光阴很短很短,实实在在讲这不值得,要是堕落在三恶道,那个时间可长,亏就吃大了。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觉心,要记住佛的教训:
【不取於相,如如不动。】
在家修行成就,说老实话还是这两句话。在家人富有的很多,你如果看看居士传,《大藏经》里居士传,在家修行成就的,不少是大富长者,自己的生活还是很简单、很朴素。他有福报,他有财富,他那个财富布施给大众,让社会大众共享,他不自己享,他让大家共享。那个福报是愈来愈大,福报愈大,社会大众享他的福的人愈多,他跟大众广结法缘,这叫真正有智慧。古今中外这些例子,我们看到很多很多,所以佛这两句话不仅是出家人要遵守,在家人要成就还是这个原则。换句话说,没有两套标准,标准只有一套,没有两套,这是讲你要想真的了生死、出三界,一定要遵守。
【无以名之,强名曰生。】
生实相,也没有办法,说不出,没法子说,不得已给它起个名字:生实相。
【文字诠此实相】
文字跟言语都是工具,是世尊教化众生的工具。
【观照,观此实相。】
言语、文字全是说明而已,用言语、用文字把事实真相说明。你要得受用,你要得好处,要用观照、观察。照是用智慧观察,不是用情识。你用智慧,你仔细去观察,你逐渐逐渐才了解事实真相。
【实相般若 ,则圆满显现,到彼岸矣。】
这个观察,我们刚才讲,要用智慧,不能用情识。情识跟智慧从哪里分别?有分别、有念头的就是情识;没有分别、不动念的就是智慧,诸位去体会这个意思。观照要用什么?要用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心观察一切法就是观照。如果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那就不是观照,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决定不能了解佛的真实义。纵然你会说,说得天花乱坠;你会写,你的著作等身,全是凡夫知见,全是轮回心。用轮回心、用凡夫知见来解释佛法,佛法也变成世间法,就不是佛法,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佛法要行不在说。如果心地真的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了,真的做到清净、平等,给诸位说,一切世间法都是佛法,哪一法不是佛法?都是!心不清净,《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诸位细细去体会这个意思,你才不至於学错了佛,学佛学一辈子,原来学的全是世间法。由此我们也能体会到,金刚般若 的重要性。金刚般若 在今天,对我们真的是当头一棒,把我们打醒,不可以再错用了功,那就叫真可惜!可惜我们的光阴,可惜我们的精力。
【本经之文字般若 、观照般若 喻如金刚者。】
这是把金刚坚、利、明,比喻本经的文字、本经教人观照的方法。
【以其能离一切诸相】
这是《金刚经》修行重要的原则。离一切相,离就是不取、不执著,不但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佛法也不执著。
【除我见,断烦恼,生实相。】
我们的实相般若 不能现前,实相般若 是我们每一个人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外面来的。为什么本来具足的实相般若 ,现在没有了呢?就是因为你有我见、你有烦恼。实相般若 像太阳一样,我见、烦恼像云彩,下雨天云彩把太阳遮住,不能现前,金刚般若 能把乌云化解,使太阳光明又出现,这是生实相。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确确实实能够除我见、能断烦恼。烦恼习气重的人,对这个经典所说的理论与方法,应当特别留意。佛是依这个事实为我们说这部经,我们了解佛说经的根据,我们可以信得过,道理、方法、境界,我们都可以不怀疑了。
显体的目的,无非是建立我们坚定的信心。信为入道之门,我们对它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了。世出世间求学、修道成功与否,关键在老师。你要找到一个好的老师来教导你,这个老师不但是有修有证,他自己要真修,他才有体会;而且要跟自己有缘。没有缘,再好的老师,对你也起不了作用。什么缘?你对他很尊敬,这是最重要的缘。因为你尊敬他,他讲的话你就听,你就照做。如果对这个老师没有恭敬心,老师教导,耳边风,听不进去,也不照做,那就一点用处都没有。跟老师的缘在此地,就是你心目当中最仰慕的、最尊敬的,你跟这个人学决定有成就。这都是讲信心重要,「信为道元功德母」,这是《华严经》上所说的。
下面这一段讲「明宗」,宗是宗旨,是修行的纲领。我们对於经典的理论、出处明白了,我们信心有了,有了信心之后,他为什么不讲「解」?信解行证,他为什么不讲解,就讲行?这说明「行」重要。佛法自始至终著重在行,你要真去干;纵然不解,你肯行,你能成功。解得再透彻,你不肯干,还是等於零,还是不能成功。在前面总纲领里面,他不讲解,他讲行,道理在此地。而在事实上,我们也能够观察到,自古至今有很多没有听过经的,没有读过经的,完全不解,老师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他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真的他证得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往生的时候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他也不生病,很多很多!证明行比解重要。
解是为什么人说?为信心不坚固的人说的,半信半疑,这给你详细讲解,建立信心;真的完全相信,懂不懂不要紧,念到心清净自然就懂,自然就开悟,何必要费那么多口舌?由此可知,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为哪些人?就是为那些信心不坚固的,慈悲到了极处!上智之人,特别聪明智慧的,佛一说他就懂,不要讲废话,他就明了,就开悟,这种人好度。第二个是下愚,他不需要懂,讲那么多我不懂,我不要听,我老实念就好,他也成功。这两种人好度,最难度的是当中半吊子,说上不上,说下不下,所以佛为这些人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我们就是当中这一截,不是最上也不是最下。最上最下都不来听经,他们功夫正得力,他们不来,凡是来听经都是当中这一截人,最难度的。这就说明他为什么不用解,他用明宗,讲修行。
【宗者修也】
修是修正、是修理。诸位要明了这个字的意思;换句话说,我们有了错误,才要修正,才要修理。什么地方错误?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错了、想法错了、说法错了、做法错了,惹出许许多多的麻烦。这个麻烦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从错误当中产生的假相,都不是真实的。相虽然是假的,我们受苦可不假,就好像晚上睡觉作梦,我们知道作梦是假的,但是你在梦里面受苦受乐,那个不假。你作恶,做个恶梦吓得一身冷汗,那个不假;梦是假的,吓得一身冷汗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在六道里头受苦是真的,因此修正就有必要。修行,行是行为。行为包括刚才所说的,见解、思想是心理的行为,我们讲意业,心理的行为;口是言语,身是造作,身口意三业的行为错误了,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由此可知,修行在哪里修?要在起心动念的时候。一个念头起了,马上就要省察,我这个念头是是、是非、是善、是恶?你要能很清楚。是恶的、不善的,马上就息掉。所以从起心动念处,修正自己的行为,这叫修行。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修行一定要剃头发,一定要吃长斋,一定每天敲木鱼念经,那才叫修行。那是修行的样子,表演给人看的,真正修行在起心动念之处。
【经义之主体虽显】
前面一段显体。
【非修莫证】
前面讲的实相般若 ,你要不是真修,事实真相你还是见不到。你今天读经、听讲,听说有这么回事情,自己没见到,那个不管用;听说不管用,一定要自己亲自证得,你才能得受用。
【读经闻法,必以如说修行为主。】
经要读得熟,为什么要熟读?世尊在经典讲这些道理、方法,我们要牢牢记住,时时刻刻不忘记,这是我们修行的标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想跟佛在经上讲的相应不相应?跟佛讲的一样,我们很欢喜,我们的知见、解行正确。如果我们的想法、看法跟佛经上讲的不一样,你要记住,我们错了,佛没错。佛教给我们要生清净心,要生平等心,要生慈悲心,有人说「不行,这什么事都不能办了」,到底是你错,还是佛错?什么事都不能办,那不是佛错了?说实在话,佛没错,你错了。你今天认为办事情要狠心、要辣手,你的事情才能办成功,殊不知佛办事情比你高明多了,你今天办事办成功了,你的属下对你,害怕你,心里并不服;佛菩萨办事叫人心服口服,甘心情愿替他做,岂不比你高明多了,你哪里比得上佛!本经须菩提尊者说过,「深解义趣」,你对於佛的经典,解得浅不行,要深解。深解之后你才晓得如何运用在生活上,如何用在你的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那才是高明,高人一等。一定要深解义趣,如教修行。所以,佛法是以修行为主。
【修学唯以自悟心性为主】
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修行以什么为主?以明心见性为主,这个非常重要。但是你要明心见性,你一定要修清净心。禅家…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