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呢,非常诚心诚意,也很安心,欢喜,因为他目的是来学法的,他知道当一个学生是应该要听话的,应该要从头学起的,还有一类呢?虽然也有这样的发心,但他以为发心就可以了,所以说起话来:“我是发心的”,或者说:“我本来是发心的”,或者干脆说:“我来的时候是发心的。”那么现在呢?“现在退心了。”你这个发心这么轻飘飘,小风吹来摇几摇,大风吹来连根拔,你应该说“惭愧惭愧”才对,还叫得个响呢!发心发到这个样子,脾气这么坏!发心的人能不改脾气吗?难道是发心来吵架?真是笑话。所有的笑话都来自佛弟子的愚蠢,偏偏愚蠢的人自得其乐,自从有人提倡愚以后,佛门里闹了多少笑话。
第一种人呢,开头难免得有点不习惯,尤其咱们这儿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纪律很严,规章制度很细,管得很紧,光纠察就有好几个。我一动脑筋就是一个方案,又是分管总管,又是纠察,总纠察,又是检查工作,又是治安组,今年冬天嘛搞一个临时性的冬训,为什么这么搞啊?就是为了调伏身口意,虽然花样多,管得紧,习惯了就好了。
还有一种人呢?本来他耐心一点,慢慢就可以习惯了,可他没有耐心,傲慢火暴,非但不想习惯,还硬碰硬。谁也不会肯定他脾气发得好,吵架吵得好,只会肯定我们佛学苑管得好。
对你们老同学来说,一切规章制度你们都习惯了,习惯了怎么还会犯呢?如果你犯了,首先犯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你思想有毛病了,你思想没有毛病,习惯的东西你还会犯吗?肯定思想又在打别的主意,飘到世俗的习惯上去了。
世俗上的人,咱们说说启发的话,有句话:一夜夫妻百夜恩。如果你今天修行了,乃至剃头出家了,你这句话还放不掉,出家十年还在想自己过去的老婆,那就糟了。同样的道理,思想有毛病的人就是他过去的生活习惯、习气,以及种种的世俗感情又翻起来了,世俗的东西翻起来,他还管你什么制度了。这种都是不正常的情况。
正常的情况应该是新同学有点不习惯,样样要注意,老同学已经习惯了,不注意也照样不犯,好比走路走熟了,闭着眼睛也会走的。习惯就是从不习惯中养成的,不习惯慢慢就会习惯,所以我们遵守规章制度,要有耐心。
成熟以后“自然安住戒中,不作意持戒自然不犯戒”,“不作意持戒”,你在持戒可没有一颗持戒的心,虽然你没有持戒的心可你仍然在持戒,你也从不犯戒,这就是从前有句话:进入了自由王国。
打个比方,我现在的说话是训练出来的,那可不是训练一两年,训练时真苦啊,天天朗读,最最开始时是整天朗读,一清早我拿了一本这么厚的书,到上海人民公园,草地上铺块布坐下朗读。常有人来看我,我从小害羞,有人来看我,我就不敢了,后来想通了,我唸的是儿童心理学,你们来听听也好,你们都不会养孩子了,(众笑)不会养孩子还要生孩子,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观念转变了,我也不害怕了,反而唸得更响。一直唸到中午,至少有四个小时,有时候不回家吃饭,只买两个罗宋面包,又叫黑面包,价格最便宜,营养却很丰富,唸到晚上字看不清了,书一合回家,天天这样。
训练好了这几个讲话的原则,平时一不注意就要忘记,如果不掌握这几个技巧,我发音就很困难,这个过程真苦啊。后来成熟了,习惯了,脑子里没有去想这五个原则,心不作意,一开口这五个原则全在里边,比如我讲话头一个字都没有很重的重音,两字从不紧连,而且是一种波浪型的节奏,即使我讲了两个小时,从头听到底,我的说话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所以成熟了以后,你即使不作意,照样习惯成自然,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
再举个例子,一本《文殊广法》等到背熟了,你们修完定,就可以默诵文殊法,心轮一转动,“南无归依……”,它会一直转下去,从头转到最后,“愿昼吉祥夜吉祥……”,转完为止,完全自动化,这全靠成熟。持戒成熟也是如此,等到你成熟了就能够做到“不作意持戒,自然不犯戒”,所以称之为无持无犯。
“初学不犯戒,出于勉强”,怎么叫勉强?因为你时时刻刻要警惕,时时刻刻要注意,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我别犯戒了”。“成就者方能出于自然”,就是刚才讲的习惯成自然。“学久成习惯”,学习久了就成习惯了,那么成了习惯了呢?“始名安住调伏”,这才叫安住于戒中,即安住在身口意调伏的状态中。
能海上师说:“所瓦德”,意即作白启,祈祷之意。
“所瓦德”就是作白启,“白启”就是启白,“祈祷之意”,这是求上师三宝给我们加被。
这一次从能海上师圣诞这一天开始,我们讲了师的持戒、多闻、解空功德,也就是《供养观行法》里赞叹师的功德的第一个颂子,讲到今天讲完了。
我跟大家提起过,能海上师生日那一天,早晨我做了一个梦,有三个境界。有的同学就问我,这个梦里到底是怎么样?梦中第一个境界,有很多人,好像就在我家里,准备要上车出门,忽然呢,有人说今天走不了了,因为本来他们要走了,所以家里面就把东西都收起来了,连床铺也收起来了。现在又不走了,要明天才走,可是竟然没有人给他铺床,所以他们就坐着等天亮,我就看不过去,说“没人铺床,我给你们铺床。”我把床都铺好,让他们舒舒服服的睡到天亮。
梦里第二个境界,我看到有个人交给小孩一样东西,叫他送到某个地方去,还跟小孩说:“如果人家问了,你就说这是仿造的,不是真的。”这个小孩天真啦,一出门就哇哇叫,“这个是仿造的,不是真的。”被一个大人叫过去问,“到底是仿造的还是真的?”小孩说“我出来的时候就叫我说是仿造的”,那个人打开来一看,连忙跪下,可能里边是一个皇上的金印,随便你是什么高官,见了都要跪下。因为这个人识宝,所以能够辨别得出来。
第三个梦中的境界:我坐在一个地方,来了几个人,其中两个人,一个人对我说,“那位是季先生”,他又跟季先生说:“那个是傅老师,他修禅定很有经验,你有问题可以请教请教他。”我说:“你有啥问题啊?”他说:“我打坐的时候根据穴位走,怎么走到半路里通不上去了?” 我说:“如果你是正确的,我跟你学;如果我是正确的,你跟我学。”我跟他说话,他却没耐心听,起来走了。我想你既然请教我,我还没有帮助你呢,他走到那边,我就站起来,也到他面前,朝他说话:“你别执着你的穴位!”这么一说就醒过来了。
这三个梦很有启发。你们听了有什么启发没有?其实这三个梦全是修行的梦,而且是修行的要点。你们去想想呢,如果你们要听我对这三个梦的看法,今天时间已经超过了,那么明天说吧。(众笑)(回向)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5.2.11
(农历十二月二十二能海上师诞辰纪念日起讲)
昨天提到,我在能海上师生日的那一天凌晨做了一个梦,醒来后,记下了梦境中的法义要点,你们要我讲解一下,我就给大家作些分析。
梦①为因缘不足之迟行众生发菩提心,令其在长夜中得安乐,成就其日后之远行,并应呵责不顾众生困苦而退菩提心者。(为与众生安乐)
梦中第一个境界:有一些人在我家里,本来准备当天就要上路,后来发现车票没有买到,要等到明天才能走,可是床铺都收拾掉了,没有人给他们铺床,我就给他们把床铺好,使他们能够安安稳稳过一个晚上。所以这个梦境的法义就是要我们,“为因缘不足之迟行众生发菩提心”,我们应该要为一切因法缘不足,而在修行上迟行的末法众生发菩提心,让他们在黑暗愚痴的苦难中得到安乐。
我们这些众生也是迟行,像是在赶末班车,我们以往虽跟佛有缘,但是在修行上慢步拖拉,因为我们的思想,注意力,给世俗上种种的境拖过去了。尤其是在世俗里的年代久了,你就会样样都放不下,会感觉到这些放不下的事情就是现实,其实哪里是现实?人活在世间上还不是做梦一样?做梦的时候人总是把梦认为是现实,梦醒了才知道是一场梦,可是当时当境,当身临其境的时候,你的想法就两样,觉得自己在人世间必须要过生活,要过生活就得这样过生活,就是那种想法。
是不是真的要那样生活?也不见得,你们都知道前两个月有个小孩,父亲亲自送过来,这小孩不大想念学校里的书,但是他特别喜欢听佛经,凡是家里有法师讲经的磁带、VCD,他就喜欢听,可见这个孩子有善根。他来的时候,父亲也说他是来长住的,他住了几天非常欢喜,而且听经记笔记很认真。咱们好不容易才动员他回去,这小孩还不愿意走。为什么我们劝他回去?因为他才十二岁,不能正式来佛学苑学习,他父亲陪他来小住一段时间是可以的。这是现实吧?
还有一种现实呢?孩子将来还要念大学,还要工作,还要成家,这种想法也是现实。乃至于有的想:修行要等到退休以后修。这也是现实。所以,不是光你想的这一种现实,现实有各种各样。你什么都放不下,“儿子还没有媳妇,女儿还没有女婿,家里什么事情都要我掌握,我怎么放得下?”这也是现实。你想学法修行,将来自己成就,而且广度众生,为佛教事业做大贡献,也是现实,咱们以往还不是如此:“年轻时应该学佛,修行,广度众生。”可是照样放不下,放不下什么?工作、成家、生了孩子要负责,你当然要全力以赴。就是这样的现实成了主导,学佛法成了副业,人们总重视正业,而副业是随随便便的,你死后怎么样呢?肯定仍然流转生死,因为了生死成了副业,所以咱们这些人,以往的人生的时间很多都是浪费的。
我到现在一直在后悔,我年轻时做了半辈子好事,做好事是不错啊,可是哪还有时间忙讲法修行上的事?我在社会上即使做了点好事,帮助很多人摆脱痛苦,我也获得一些精神上的快乐,但是至少时间全过去了。我年纪这么大了,讲法讲到现在有好多法都还没有讲,如果讲得简单一点,讲得快一点,我也会讲,差不多讲法的人都…
《观师持戒、多闻、解空功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