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很可怕,别出事啊。”我去一看,本来磕大头要两只手先下去,他不是,整个人“啪”倒下去(众笑)。我不知道他是否在练武功,等他起来后,我问他:“你这种磕法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啊?”他说:“不是,是我师父教的。”我不说话,就走开了。居士说:“老师,你怎么不说,这样磕法不行啊。”我说:“他有师父,我怎么好说话?他有他师父负责。”如果你们这么搞,我要说话了。不能乱搞!有的大学生考试,整个晚上不睡觉,还吃药。脑子变得迟钝了,问他原因说:“我吃药吃坏的。”(众笑)
禅定呢?禅定中首先要教你空观,否则的话,一执着就出偏差。般若呢?空到了极点,才开般若智慧。
“菩提涅槃,即般若”
小乘涅槃得无学位
涅槃,就是彼岸。彼岸就了脱生死。小乘涅槃,以无学位,证阿罗汉果,成功了,你不需要再学。假如有位同学说:“我昨天晚上已证阿罗汉果。”那要确实不打妄语,(众笑)我马上会说:“你用不着再学了。”第二句:“请你上台,我做学生。”(众笑)不要小看阿罗汉,阿罗汉修行成就的水平是七地菩萨的水平,就是心太小,法可没有小。
大乘涅槃是圆满菩提
修菩萨法成菩提也要靠般若智慧。你修得起来就是般若。修菩萨法是一方面缘起种种的有,一方面要在有中观性空。《金刚经》说得最好,实无众生可度,不是叫你不度众生,而是叫你辛辛苦苦发心去度。最后又告诉你实无众生可度,不懂佛法的人听得莫名其妙,一会这么说,一会又那么说。打一个比方,世间无常,一切性空。多年前苏州有个人炒股票赚了两万元,我问他,他说:“是啊,我是赚过两万,现在又赔了两万。”(众笑)那这就是空。所以“有是假有,空是真空。”即使你现在还是有,到头来仍然是空。为什么。释迦佛说的:“一切有相皆虚妄。”因为是无常,所以你要度众生成佛,要圆满菩提,你还要观缘起的种种缘生法,种种心,种种功德,性空不执,你才能成佛,这就是深般若的智慧。所以说菩提涅槃就是般若。今天下课。
(2001.3.16第二讲完)
律海十门 (4)~(5)
傅味琴
心理障碍从自我中心开始
能海上师说:
“戒是般若的事相,是般若的方便
定是般若的资粮
菩提涅槃即般若”
般若汉译智慧,含义深广
能海上师在讲律海十门前的开示中说“菩提涅槃即是般若”。菩提也从般若中产生,涅槃也从般若中产生。没有般若就没有成就。般若翻译成智慧,六度中第六度,也称智慧度。但有的法师仍然照原话音译,比如般若波罗密,这不是汉语,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智慧”还不能够表达般若所有的含义,般若是佛门专有的一种智慧。般若中有广般若,虽然广般若是运用世俗的语言文字,是世俗谛,但目的是阐明深般若。 深般若也就是胜义谛,很深,很彻底、究竟,是真谛。
通过广般若,成就深般若
有人喜欢学高,谈高,结果出了弊端,看不起文字般若。能海上师当年说过:“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你不通过闻思修,你懂什么呀?讲经说法,全是文字般若,你自己头脑里的思考、思维活动,也是文字般若。所以不通过广般若,你怎么去证深般若呢?真正成就是深般若,广般若只能使你在理论上成就,要亲证,才算真正成就。
成佛的因就是众生
菩提就是成佛的意思。要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叫无上正等正觉,必须很长时期,广度众生,累积大乘功德。不度众生的人没有菩提成就的果。所以成佛的因,就是众生,成佛的父母,也是众生。众生就是成佛的一个基础。修菩萨法怎么修?在众生里修,面对众生修,这一点,你们都懂了吧。象根师你听得懂吗?我对你充满希望,因为你灵活度比较高。
先记住名词,听多了就会懂
假如佛学的专门名词实在听不懂不要急,你就先把这个名词旁边放一放,慢慢听多了,就会懂了。我54年上五台山清凉桥,能海上师看见我们这么年轻,初进佛门,他就安慰我们,那个时候五台山没有电灯。他指灯笼打比喻:“你不懂灯笼什么做的,没关系,你只要记住,这是“灯笼”就可以了,慢慢你自会懂的。”
学佛法,先难后易
今天没有时间详细给你们讲什么叫成佛,什么叫菩提,什么叫涅槃,你就先记住这几个名词,你听多了就懂了,所以要有耐心。科学上的学问越学到后来越难,佛学的学问越学到后来越简单。科学是先容易后难,佛学是先难后容易。我这两句话也算是安慰你鼓励你,我从前还不是学出来的。
菩提心功德能去掉我执
在度众生的过程中,非但能增长你菩提心功德,也是培福,更是对你烦恼是一个磨练。只有在度众生的磨练中,懂得佛法,路子不错,你会磨练掉一切执着。如果你心里有牵挂,我执去不掉,不可能成佛的,也不可能证阿罗汉果的。阿罗汉断尽烦恼,仅仅是保留了习气,可没有一个我。不去掉我,你怎么会干净呢?
心理障碍从自我中心开始
以我为中心,这是最坏的事情。当年政治学习,有这么一句话,“资产阶级以我为核心”,我要赚钱,以“我”为核心。佛教讲一切烦恼从我开始,执着于一个我,就会起烦恼,从心理学上来讲,一切病态心理,心理障碍从自我中心开始。所以这个“我”字是最坏最坏的东西。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懂得这个“我”是不好的。
没有烦恼就到彼岸
有我必有我所,更难放下
有我必有我所。有了我所必然会放不下,放不下就是愚夫。什么都放不下的人,说明他执着心重。讲到这儿,你们可以想通了。连我都要放下,我所还有什么可放不下的呢?
成就是在泥浆里滚出来的
修菩萨法的人,就是在众生的泥坑里滚。从前老修行说过:“没有一个舒舒服服成就的,成就的人都是搞得焦头烂额,从泥浆里滚出来的。”尤其是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你一发菩提心,种种的麻烦,种种的磨难马上来了,搞得你焦头烂额,看你退心不退心。
修菩萨法要“自苦他安乐”
修菩萨法的人,在众生里会经常遭受到摩擦。那么修菩萨行的原则是什么?要记住五个字:“自苦他安乐”。宁愿自己苦,以求众生的安乐。你要达到宁愿自己苦不要众生苦,让众生安乐,那当然你什么都愿意让步,什么都愿意放下,样样都愿意作贡献。这样日子一长,慢慢,就把你的执着心磨光了。
在磨练中可别瘦下去
要把我执磨光可也不容易啊。《金刚经》说,释迦牟尼佛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世做忍辱仙人时,四肢割掉,他都不动瞋恨心,是这样磨练出来的。胡樱,对不对啊?我看你啊,如果你磨练当中,人瘦下去了,你肯定在起烦恼,否则你怎么会瘦啊?来了以后,哭过没有?(胡樱点点头)哭过了,好,有希望。因为她一根肚肠通到底,老老实实心不谄曲。这没有什么,我从前培养的学生,有的哭得比她厉害,但千万不要瘦下去,在我身边的学生,即使哭,也会胖的。
慧眼从哪里来
修空修得不彻底,非但成不了佛,彼岸都到不了。阿罗汉称慧眼。很多年前,我出一个问题,孙行者的慧眼是怎么来的?有人回答说:“是太上老君用火炼出来的。”我说“我培养你这个学生糟糕了,以后你叫大家回家开了煤气灶烧眼睛了,要烧出慧眼来。”整个《西游记》都是比喻,但是意义好得很。你们有的在别的佛学院学了几年了,慧眼从哪里出来?
鼓内空,才出鼓声
我再问你们,“呼呼呼”,这个声音从哪里出来?“空”(下答),从空出来。你敲一声磬子,它“当……”,播得很远。这个声音哪里来?你们只知道敲磬敲鼓,却不知道声音从哪里来。好比只知道罗汉,不知道阿罗汉。“ 罗汉在哪里?”“在罗汉堂啊。”进佛门还在佛门外十万八千里。你敲鼓的时候,声音“嘭嘭”,很洪亮。鼓里边有东西吗?空的,所以这种声音是空中成就的。你敲桌子呢?(师击桌三下),声音两样的,是实心,它是空心。那么敲磬呢?“当……”,你听,播得很远,也是空中成就,因为磬子里也是空的啦,还有一个尾声。这是声波啊,你去敲一下大秤的秤砣,实心的,它“嘚”一下就没了。
悟空才能出慧眼
孙悟空慧眼从哪里来?说太上老君炼丹的火烧出来的,也不错,那是一个比喻。真正讲到法义,这是什么火?智慧的火。慧眼哪里来?(有人答:也是从空里来)对了,从它的名字里来。它的名字叫悟空,孙就是猴子,悟空是佛教里的法义。你只有悟空了,才能够出慧眼。
没有烦恼就到彼岸
不悟空,你是肉眼,最多天眼。天眼是神通,神通了不脱生死。现在人啊,对神通稀奇。只要谁说几句骗人的话,还有一帮子人帮他宣传,一下子吸引了好多人,现在都有这样的风气。好比前两年出了一个叫追星族,一个明星到了,十辆卡车上的人全来看明星了。
断尽烦恼才能真正了脱生死。“悟空”,他悟到烦恼性空所以对烦恼不执着,能放下。没有烦恼就到彼岸,没有烦恼就断尽一切苦。一切生死流转,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的过程中的苦,死了以后的苦,全是烦恼关系。
悟空的境界在深般若里
悟空的境界,属于深般若的境界,所以悟空的道理全在深般若里。广般若是利用语言文字,以世人所熟悉的例子打比方,讲道理来说明深般若的境界。因为深般若是讲不出来的。
莫做“轻毛菩萨”
要在自利的基础上利他
你们说,成佛的境界跟阿罗汉的境界,或者说成佛的圆满跟阿罗汉的圆满,区别在哪里?(答:一个为自己,一个为别人)哪有可以不为自己的?饿了三天,没吃准要饿死。佛教是主张自利利他,自利在前面,利他在后面,要在自利基础上,然后才有能力去利他。自利就是了脱生死,利他就是广修菩…
《《律海十门》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