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然没有骂人,可是在刺人,也是坏事;他只知道杀人是坏事,不知道杀鸡也是坏事。烦恼有粗烦恼、细烦恼,还有更细的烦恼,你不讲他能懂吗?
讲法现在要广泛地讲,你不广说,他不能广泛地了解,再者,跟他说了他没做到,那你还得跟他讲啊!又没做到怎么办?只能耐心地再跟他讲!又出现两个问题,还得再跟他讲!有的人讲一次就懂了,有的人讲三次还没明白,那你还得讲啊!经书里有句话:“愚者说更殷”,对于愚的人你要跟他讲得更殷切,讲得多讲得广才能解决问题啊,哪可以不广泛地说的?
什么都没弄明白,种种弊端就会发生了
摆个现实生活里的例子,经常有这种事,我已经通知某人告诉你们,你们怎么还没做呢?了解下来,我说了五句话,他自作聪明把五句话缩成两句,不是我的原话,变成他的话了。连五句话都懒得说清楚,只图自己简单方便,人家即使把你这两句弄懂了,也是你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呀。
所以我在了解情况时常说:“我不要听你的意思,我要听他本人的原话。”为什么不把原话告诉我呢?一定要弄得人家听不懂。“我想他说的话就是这个意思。”真叫自说自话了,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你们高等文化的大学生身上。还有一种情况他自己是当事人,可是当他把那时的情况说出来时,就听不懂了。譬如共有三个人,他也不说清楚某某人,全是“他,他,他”,究竟这三个“他”是指哪一个?谁听得懂啊?由此来看,究竟是说得详细一点好呢,还是简单一点好啦?要你简单是指你讲话别罗嗦了,你问题都没弄清楚、没讲清楚,这种简单有什么好处啦?只会发生种种的弊端。所以不把问题弄清楚,不广大地学,不广大地懂,是不会有好处的。
佛示灭后,如果没有经律的摄持,
就会令正法速灭
“彼二佛示灭,种种姓出家,时久生疲厌,无经律摄持,令正法速灭。”这就说明简单的后果不好啊!即使当时的人根机很利,证果很快,可是后世的人根机就差了。根机差要学很多的法才能有效果,可是那两尊佛出世的时候,没有广大地说法,因为当时不需要。譬如你们三皈依已经懂了,我还要再跟你们讲三皈依,还会有人听吗?他烦恼已经断尽了,你再跟他说种种断烦恼的方法,就没必要了,讲了也是多余的。
可是等到两尊佛灭度以后,后世的众生根机渐渐差了,烦恼越来越重,由于这两尊佛没有广大的讲法,没有把法留存下来,所以令正法速灭。
中国僧人都姓释,仍有难舍世俗心
“彼二佛示灭,种种姓出家”,种种姓,现在叫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人。佛在世的时候只有一种姓出家,后来变成种种姓出家,出家的心跟当初佛在世时不一样了,比如现在出家同学把世俗的名都丢掉不用了,只有一种姓,叫“释某某”,你也姓释,他也姓释,出家人都姓释,这就是一种姓。当然仅是名字上加一个释,表面看起来一种姓,还要往里看。释迦佛在世的时候,当时出家的人,心都是很清净的,都是想跟佛学法,修行证道,为了了脱生死到彼岸,证阿罗汉果,没有其他的心。释迦佛涅槃以后呢?两样了。拿中国的情况来看,从前朝代,你给他指出错误,他就会舍弃,现在的人肯抛弃吗?历史上有位法师,出家的时候,带了三辆大车去出家,一辆是他的老婆,一辆是酒肉,一辆是财宝,结果到了寺院里,师父说“你要出家,这些都不能要。”他就不要了,后来成了法师,人家就称他“三车法师。”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63)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出家求武功,出家为学医,好比穿了俗衣当方丈
提要:
·出家求武功,出家为学医,好比穿了俗衣当方丈
·唸经为挣钱,心不净,行也不正
·没钱娶妻当和尚,再找女友祝晚安
·有人在家地位高,出家了仍像个大人物
·出家学时髦称庄严,难怪男女同行亦时髦
出家求武功,出家为学医,
好比穿了俗衣当方丈 现在的人两样了,有人出家了还在想世俗,好比吐出来的东西,他还会拿过来再吃进去。出家前不一定穿西装,出家后反而脱了袈裟穿西装,心能清净吗?有人在社会上搞得焦头烂额,再到佛门里来争名争利!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很多啦。我当初办佛学院的时候,就看到来的学僧有带气功书的,有带中医书的,还有的人带了音乐磁带,有一个说:“你给我介绍一个武功好的师父吧?”原来他出家想学武功。还有一个说:“你给我介绍一个医术高明的和尚吧。”原来他是来学医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学武功为了什么呢?学了武功谁敢管他,纠察也不敢说话,怕他一拳打过来得养伤三个月。
学医干什么呢?可以挂牌行医啊!成都就有这么一个和尚,开始在寺院里给人家打打金针,修行就没时间了。有一天他高高兴兴地拿了一张卫生局批准他行医的执照给大家看,从此找他看病的人更多了。过两年我再去时,他搬出到寺院门外,租了一个大房子,里面全躺着病人,他忙着给他们扎针。这种以出家人身份去行医挣钱,戒律上是不许可的。
唸经为挣钱,心不净,行也不正
现在更加普遍的是学唱念,有人就是为了学唱念、做佛事而出家,出家了整天敲敲打打。有的居士来做佛事还有要求:“要唱得响,越响越有效果。”为了讨有钱人的欢心就大声唱。海外三力法师写了一本《修行法则》说:“谁的喉咙最响,谁就是大和尚。”也不管人家睡得着睡不着。不修慈悲,也不求智慧,整天修钞票,不要说你出家的心不清净,你的行为就不清净。释迦佛有没有对弟子说过:“舍利弗,你出家以后,天天给死人唸经。”你给死人唸经,即使死人能听到,他也听不懂。而且你有什么道行能度他?你度得了吗?
没钱娶妻当和尚,再找女友祝晚安
还有的人,农村娶不到老婆,只要出家三年,还俗就能娶老婆。出家后还没有还俗,女朋友已经四五个了。有一次我在一个寺院,有个赶经忏的小和尚在我门口打手机,我睡着了都被他吵醒。讲不完地讲,全讲本地话,我也听不懂,最后说了一句流行话我听懂了,“祝你晚安,bye-bye。”(众笑)一听就明白跟谁打电话。做佛事时拜佛,做完佛事“bye-bye”,也不知道究竟在拜谁?这种人出家怎么谈得上修行呢?
有人在家地位高,出家了仍像个大人物
还有人出家时候挺好,可是以后变掉了,放不下在家的地位。他在家时有名望、有地位,出家以后也是与众不同,大人物的气势犹存,再加上丛林里也知道这个人在社会上地位高,出家以后对他特别恭敬,特别照顾,结果养成他一副高傲的样子。
还有人出了家,连在家时的享受和生活用品也不肯放下。
出家学时髦称庄严,难怪男女同行亦时髦
在成都时我碰到一个女居士,跟一个男青年同进同出,相当亲密,即使都是居士,在寺院里,这样也不太好看,又不是游客。这个男青年戴了副眼镜,眼镜上拖了根链条,当时是最时髦的打扮。有一天她到我这儿,我问:“他是谁啊?”“老师,他是个和尚。”啊?一点出家相也没有!我说“出家人怎么可以穿在家人衣服呢?”“人不好貎相啊,也许他是菩萨化身呢。”我说“他是近视眼还是老花眼?”“不是不是。”“那为什么戴眼镜?”“好看呀,庄严呀。”一个出家人怎么可以跟女居士两个人进进出出呢?这种情况现在很多啊。今天佛教的衰落,将来佛法的消灭,就是这样衰落,这样消灭的。
五欲八风吹进佛门,
僧团就涣散了
提要:
· 要鼓励,要批评,免得时久生疲厌
·无法亦无戒,成了一盘散沙
·五欲八风吹进佛门,僧团就涣散了
要鼓励,要批评,免得时久生疲厌
“时久生疲厌”,时候久了,就疲沓了。昨天我讲完课到你们女众班去,批评了你们。别认为女众班现在挺好的,想过太平日子。历代王朝夺了天下,天下太平就放松了,结果就被打垮了。我就知道你们的弦线放松了,没有刺激性了。刺激有多种,一种刺激是鼓励,受了鼓励,大家信心十足,有奔头,像这样修下去肯定能成就;还有种刺激,一看不行,还得我来批评,这也是刺激。发现不行肯动脑筋,决定要搞好它,也产生力量。如今你们是东西两线无战事,可以搓麻将了。你们可不能丢失了断烦恼证果到彼岸的素质。修行哪可以停止的,千万不能时久生疲厌。
无法亦无戒,成了一盘散沙
修行人如果不讲修行,不讲经说法,不学戒,不整顿道风,将会变成一盘散沙,慢慢都没劲了。修行人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时候一久,疲厌了。人还比不上炮仗,炮仗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都是响的。有些讲法的人,开头精神十足,到后来,也许时间长了,声音就小下去了。有人说我刚刚相反,越讲越有精神,实在说,当我提到目前佛门歪风邪气时,我越讲越生气。不过这样也好,不会讲到后来生疲厌。我到今天对于说法没有疲厌过,四十多年如一日。如果修行人无经律摄持,时久生疲厌,戒律也涣散,这样肯定令正法速灭。
五欲八风吹进佛门,僧团就涣散了
“若众花散置,无线贯穿故,被风则涣散。”好比很多的花瓣散在桌子上,没有线把它串起来,被风一吹就散了。如果用线串起来,每一片花瓣都吹不散。花表比丘,线表示戒律,所以出家人,包括在家居士,要对戒特别重视,没有戒就像一片没有线串起的花瓣。风表五欲之风,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还有世间上的八风,吹进佛门,僧团就团结不起来,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动作,所以一定要用根线把它串起来,这就是组织。戒律就是组织僧团的一个方法,组织没有了,就变成一盘散沙,这都是佛讲的话。
“尊者跪合掌”,舍利弗为什么要跪下合掌呢?就是有所请求啊,今天咱们就讲到这儿。(第十六讲完 2002.6.6)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64)
───────────…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60~6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