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没有戒律,僧团一盘散沙,也就安定不起来
提要:
·没有戒律,僧团一盘散沙,也就安定不起来
·佛门抗不住五欲之风,发展佛教事业也成了抓钞票
·弘法办学是为了正法久住,不是为了钓钱
·出家要坚持修行,不可稍有艰苦就要跑
·佛弟子素质变坏,佛教就变了颜色
·出家应著坏色衣,不戴金银首饰,宝石念珠不能用
没有戒律,僧团一盘散沙,也就安定不起来
我们继续讲《制戒缘起品》。“若众花散置,无线贯穿故,被风则涣散”。要使种种的花不被风吹散,必须要用线把它们串起来。线就是表示戒,没有戒律,僧团一盘散沙,也安定不起来,也团结不起来。尤其是在末法时期,戒特别重要,因为末法时期五欲的风很厉害,由于科学的发达,物质享受在不断发展,可是人的精神生活没有提高,反而在后退。
佛门抗不住五欲之风,
发展佛教事业也成了抓钞票
佛教认为:贪瞋痴的发展就是人精神素质的倒退。世间上人也反对贪瞋痴。在人的精神素质还没有完全建立在道德修养基础上的时候,人凭着贪欲去发展生活上的享受,反过来又助长了内心的贪瞋痴,形成了恶性循环,并成为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很多年前已经吹进了佛门,佛门里边的人越来越抵抗不住,也随着世间上的人去搞财色名食睡。名义上挺好听,所谓弘法、度众生、发展佛教事业,实际上是为了抓钞票。如果抓不到钞票,他就不愿意干了。
弘法办学是为了正法久住,不是为了钓钱
有一年一个佛学院请我给学生结个法缘。我讲了几堂课,当家就不让我走了,一定要请我做教务长,盛情难却,我说:“我两面跑吧。”后来大和尚找我谈:“老师,你两面跑也太辛苦了,那就只好算了。”偶然听到他们在开会,“傅老师留不住要走,没有好的老师讲课,学生留不住,这个佛学院到底办不办呢?办嘛,发展不起来,不办嘛,海外没钱来。”我们弘法办学可不是为了钓钱,是为了法,为了正法久住呀。
出家要坚持修行,不可稍有艰苦就要跑
很多修行人,生活稍微艰苦一点就要跑了,他要跑到生活条件好的地方去贪享受,结果佛门种种搞钞票的花样全出来了。我是年轻时进的佛门,四十年了,佛门变得很快,从前出家修行、弘法或者办学,不管有钱没钱,全是艰苦奋斗。
我22岁在佛教青年会听经,讲经完了,老居士拿着话筒,说“现在天台山的僧众缺乏道粮,每天只吃一顿粥,希望居士们能够供养道粮。”这样的苦,当时出家人还坚持修行。
佛弟子素质变坏,佛教就变了颜色
如今呢?想退学的全有理由,有嫌生活条件苦,衣单费太少;有嫌学习太紧张,这么早就起来;有嫌管得严,不能上街,不能吃零食;还有一道围墙,还有大铁门,什么事情都要来管我。个别人可能过去吃荤吃惯了,嘴上不说,肚子里也在嘀咕。原来这些人修行是为了享受,为了自由散漫!而且提出退学的人全说佛学苑闲话。佛弟子素质变坏了,佛门也变了颜色。你身在佛门,吃的是三宝的饭,一不对你就会背因果的。
出家应著坏色衣,不戴金银首饰,
宝石念珠不能用
如今五欲之风也吹进了佛门,前几天我看到有位法师讲经里提到,现在的袈裟搞得这么漂亮,红颜色的,还镶金边,比释迦佛当年披的袈裟还高级吧?出家修行人应著坏色衣,这个颜色,好像衣服已经穿得要坏了的颜色。有人手臂一举,一道金光,细细一看,手臂上一只金表。从前我到四川去拜见一位法师,有个挂单的和尚在做晚课,他晚课做得挺好,我就起了恭敬心,出去看看,看到他指头上一只金戒指,出家人能够戴金银首饰吗?昨天有人送给我一串玛瑙念珠,能用吗?修行人要抛弃一切金银财宝、翡翠玛瑙。都是不懂佛法,不讲修行的人把佛门搞成这个样子。这是色。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65)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佛门不重视戒,
五欲之风就把僧团吹散了
提要:
·受了八戒,一切香味都不能用,肯扫厕所就不怕臭味
·诵经不能用歌调求好听,不可利用五欲来修行
·贪味才会有素食的鸡和鱼
·修行人不贪衣着美好,袈裟用粗布做,就不必用搭钩了
·佛门不重视戒律,五欲之风就把僧团吹散了
受了八戒,一切香味都不能用,
肯扫厕所就不怕臭味
香呢?我年轻时听法师讲,从前出家人最抢着干的工作,一种是厨房里烧火挑水,一种是厕所里出粪,都是苦事情。现在知识分子出家了,谁肯去扫厕所?因为太臭了。再发展下去,脸上要涂油了,也有理由啊,这是防裂油。但是闻闻也是有香气的。我们居士受八戒那一天,一切香味都不能用,肥皂不能用香肥皂。我从前受八戒的时候,牙膏都不敢用,因为有股芬芳的香气,我就拿点盐刷牙的,因为怕犯戒。佛在世时,出家人刷牙用的是杨柳枝。
诵经不能用歌调求好听,不可利用五欲来修行
声,追求好听,喜欢听美妙的声音,这也是五欲之一。唸起佛来如同唱歌,大悲咒用唱的方式唸。海外来的磁带,放出来的《心经》也是唱的,而且配的佛教音乐也西洋化了,是弹钢琴,也不知道释迦佛当年有没有钢琴。也有理由,这样好听啊。求好听,就掉在五欲里了,你喜欢好听,就是贪心,这个欲就把你勾去了。我经常给你们指出来,唸经不能唸得好听,不能像唱歌那样,我也常给你们改正。能海上师唸经非常平和,从不用歌调唸。可以利用佛教的文化、音乐、美术来弘扬佛法,种种的庄严使众生看了欢喜,那是摄受众生进佛门啊,可不能利用这些东西来修行!
贪味才会有素食的鸡和鱼
味,这里煮菜放味精我看全国第一。可能原来没有这么多,贪吃鲜啊,那么多放一点,慢慢习惯了,再多放一点。有的地方虽在吃素,做的东西就像真的鱼、肉,尝味道的时候,还说“这个味道真像鱼,真像鸡腿、排骨。”念念不忘鱼、鸡、排骨,你的贪心怎么消除得了?
修行人不贪衣着美好,
袈裟用粗布做,就不必用搭钩了
触,不怕你们笑话,五四年我第一次上五台山,也是发心出家的,出家的僧衣,居士们都给我做好了,完全是粗布做的,一点不细滑,一搭就搭上去了。汉地出家人的袈裟都有搭钩勾起来,可能是由于用料细滑,不用搭钩容易滑下来。其实你用粗一点的布搭上去怎么会滑下来呢?用搭钩的袈裟看起来总有点不庄严,大雄宝殿释迦佛的袈裟是没有搭钩的。而现在有的大雄宝殿里,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的袈裟也改成有搭钩的,也不知道是谁改变的。
佛门不重视戒律,五欲之风就把僧团吹散了
色声香味触,五欲之风吹进了佛门。更糟糕的是,佛门里不重视戒律。风这么大,花瓣又没有线穿,不吹散才怪呢!有人出家三年还俗了,有的出家三个月就还俗,没有戒,还不是自由散漫,一盘散沙!我到过一个寺院,客堂里挂的书法,“以戒为师”,看样子这个寺院很重视戒律。里边的小和尚却跟我说:“傅老师,要不是你在这儿讲法,我们都想走啊。这里说是以戒为师,实际上哪有戒?”年轻的小和尚都看不惯。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66)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不信因果的人只听钱的话,
不信因果,戒就不起作用了
提要:
·佛门吹起贪享受的风、厌苦的风,把求法的人都吹走了
·师父管得严,心里怄气,起了烦恼就想跑,又给风吹动了
·受赞叹心欢喜,不可因高兴而傲慢,受到批评就怄气,易失去丈夫身
·不信因果的人只听钱的话,戒就不起作用了
·对善恶的看法,佛弟子应以戒为标准
·有戒才有组织力量,有线才能贯穿一切
佛门吹起贪享受的风、厌苦的风,把求法的人都吹走了
还有八风,如果没有戒律,八风一吹,就把你吹垮了,别人告诉你,“咱们到别的佛学院去,那边名气大,条件好,这儿太苦了。”又吹乐的风,又吹苦的风,有的人就被吹走了。
说这儿苦,是不是苦得像印度外道那么样,没有床就躺在木柴上,吃狗吃的东西?苦行外道咱们是反对的,可我们现在的苦远远比以前的年代轻得多了。有些老修行,已经八、九十岁了,你去问问他们,他们年轻时的生活比现在好还是苦啊?咱们这儿能叫苦吗?在五欲上讲享受能修行吗?你们四点钟上殿,有的地方六点钟上殿,这两个小时白白的损失了,你吃亏了。因为我连续几个晚上没睡好,前天换了一种药,以前我睡下去,大概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就会醒来。可是吃了这个药,睡得很好,等到一醒来,两点三刻,赶快进禅堂去带修禅定。本来我每天晚上12点就起来编稿件,足足多睡了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跟谁要回来?有人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照样也不生病。
师父管得严,
心里怄气,起了烦恼就想跑,又给风吹动了
有的师父整天地对你没好脸,一句都没说你好,你一不对他就要管;有的师父总是笑嘻嘻,你有什么要求,有求必应,而且经常在人面前说你好话:“我这个徒弟很有善根啊,他平时在我身边聪明的很呢。”听到表扬、好话,轻飘飘;看见师父管得这么严,心里怄气,起烦恼想跑,又给风吹动了。
受赞叹心欢喜,不可因高兴而傲慢,
受到批评就怄气,易失去丈夫身
我是主张大家要高兴,可是你别听到一句好话就傲慢,轻浮起来,眼睛升到额头上去了;听到一句批评的话,马上受不了。应该听到好话高兴,听到批评话也高兴,听到好话要谦虚,听到批评的话要感谢人家,不被八风所动嘛。你们男众如果气量小,听了两三句话就怄气,说句笑话,小心下一世做女人。你们女众听到几句批评的话,一点不生气,下一世…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60~6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