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盂兰盆经》里就有一句“或在山间禅定”。什么人最庄严?修定的人最庄严,修定的人出生相好,修定的人能发光,修定的人出智慧,所以菩萨相好光明以自严,是以定力自己庄严自己,相好必须要有定力来转,智慧必须要有定力来开。
归依礼敬文殊菩萨,目的是回如来的家
“众等至心归命礼”,一切佛菩萨都是我们应该归依的,要尽形寿皈依。礼就是顶礼,归就是回家。有人以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回家,那是方便,你还没有到家呢,好比你半路走不动了,只好到五星级宾馆去休息几天,五星级宾馆是你家吗?西方极乐世界莲花不是一个终点啊,我们的家在哪里?如果家在莲花里,为什么莲花要开,你要出来呢?一个修行人不懂佛法,观念错误,将来很难到目的地。那么究竟归到哪里?归到如来的家。我们是从老家出来的流浪汉,现在要回家,结束流浪生死的过程,所以成佛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叫你回到如来的家,意思就是叫你自己成佛。皈依就是这个意思。
修行要依靠法,没有法就没有路,走错了路更危险
依就是依靠,依靠法回老家。老家不好回,路上障碍多,土匪强盗多,只有一个方法,要打,从前有支歌叫《打回老家去》。坐在沙发上想回家,哪有这么容易?跟烦恼打仗要拼的,你拼得过烦恼就是胜利,你打不胜它,仍然不得解脱。你要到彼岸也是依靠法走过去,你要成佛也是从法这条路走过去。没有法就没有路,一切都空想。走错了路更糟糕,尤其是人生之路,独来独往,就等于一个人在深山里走路,没有人给你指路,你能走得到吗?走错路,野兽多得很,不把你吃掉才怪。
佛弟子不接受法,自搞一套等于不修行
现在的修行人,你别看他们自得其乐,自以为是,因为他们现在还活着。活着的人不修行,他也有他的一套,运动员有运动员的一套,打牌的人也有自己的一套,他们个个自在得很,心安理得,以为做人就是要这么享受。所以你进佛门不懂佛法,也有你的一套,有什么稀奇?七搞八搞,跟社会上人没多大区别。
光有名号没有法,等于想去大城市没有地图
你想回家,你法都没有,你依靠什么呀?比如你光知道美国的名号,没有地图,你怎么去啊?一个名号只是告诉你有这个地方。你发愿去,可你总得要有个地图才不会走错路,你总得找个交通工具才能去啊。这些就是法。佛从来没有说过只要念一句名号,不要法,就行得通。那是人说的。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4)
───────────────────────────
傅味琴 讲于1998.10.28
出离烦恼是修行成就的根子,
文殊菩萨的般若智慧断烦恼最快
提要:
■ 南无就是皈依,金刚上师要有金刚智
■ 金刚就是成佛,金刚智慧最锋利,能断一切烦恼
■ 断烦恼的出离法是修行成就的根子,文殊菩萨的般若智慧断烦恼最快
■ “文殊师利菩萨”翻译成汉文是妙吉祥菩萨
■ 四皈依以师为首,因为师能代表三宝
南无就是皈依,金刚上师要有金刚智
“南无皈依”,南无就是皈依,用两个名称重复一下,表示慎重。
“金刚上师”,上师是“无上大宝师”的简称,最高最殊胜,具有金刚智慧。没有金刚智慧,你的智慧就还没有到最高峰。哪怕你把佛法学得精通,那只是文字般若。金刚智要能悟到般若真谛,要一个法能通无量法,好比一个武艺高超的人,虽然手里只有一把剑,可是他的剑术变化无穷,各路都通,那样这把剑才发挥得出威力。
金刚就是成佛,金刚智慧最锋利,能断一切烦恼
金刚就是成佛,佛称金刚,所以佛乘就是金刚乘。佛的智慧最锋利最坚固。文殊菩萨称金刚上师,因为文殊菩萨是诸佛之师,文殊智慧就是金刚智慧,你得到文殊智慧,就能成佛。智慧好比一把宝剑,文殊智慧这把宝剑削铁如泥,削竹子、木头,更不在话下了。一把刀全靠钢口坚固锋利,同样是一把刀,刀锋上没有钢口,这把刀没用的。一个修行人,要看他断烦恼的本事,看他断烦恼的手段,断烦恼的善巧方便和力量,才能判断得出他是什么智慧。
出离烦恼是修行成就的根子,
文殊菩萨的般若智慧断烦恼最快
众生愚痴,释迦佛不得不以众生喜欢的口味来度众生,这是不得已的。如果众生以佛的智慧来修行,那不知道要快多少倍。这么好的路为什么走不通啊?不是走不通,是众生想不通,没有办法只好这样。成佛并不难,是度众生难,可是必须要度众生才能成佛——这是指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你想不度众生就成佛,你成就法身,这倒不难,修禅定就能成就法身。你要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须度众生。度众生其实也不难,难在你度众生时对众生不要发脾气,这最难。有我执法执,度众生就难,没有我执法执,度众生就容易,说到底还是出离道最难。这样子一层一层跟你们分析,你们就明白了根子还是在了脱生死的出离法上,离开了出离法,什么都是空想。出离法归根结底是断烦恼。众生成佛难道这么难啊,因为有烦恼拖后腿所以麻烦,离开断烦恼想成就,你骗谁呀?你修什么行啊?那么烦恼这么厉害,用哪种方便最容易断?金刚智。文殊菩萨的般若智慧无所不断,你断不了的烦恼,用文殊菩萨智慧去断,就准能断掉,像这样的智慧再也没有更高的,因为圆满了。
“文殊师利菩萨”翻译成汉文是妙吉祥菩萨
“文殊师利”,《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上译成“曼殊室师”,只是音有点不同。翻译成汉文为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连起来就是“菩萨大”,这是印度的文法,用中国的文法称就是大菩萨。
四皈依以师为首,因为师能代表三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三皈依,连“皈依金刚上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是四皈依,四皈依简单地讲就是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四皈依中,为什么把皈依师放在第一位。因为师代表三宝,不仅是个代表,师本身就是三宝。师是三宝,对此很多人都想不通,其实一想就通。你到寺院里不是见佛像就礼拜吗?泥塑木雕从来不讲一句法,也不说一句话,今天什么样子,明天仍然那个样子。不学法整天朝泥塑木雕拜,这叫修行?拜泥菩萨,不是真的叫你拜泥塑木雕,是教你修恭敬心呀。看见众生一点不恭敬,你恭敬心修在哪里?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5)
───────────────────────────
傅味琴 讲于1998.10.28
文殊法破一切相,
有相就有障碍,有相就不得自在
提要:
■ 着相的人容易颠倒,认为不会讲法的菩萨比讲法的菩萨更殊胜
■ 有法才有佛,有法才有师,师有觉、有法、有戒,所以师即是佛,即是三宝
■ 不著相的人,能以善巧方便获得殊胜利益
■ 文殊法破一切相,有相就有障碍,有相就不得自在
■ 皈依佛竟,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学外道就破皈依戒
■ 皈依法竟,永不皈依外道典籍。书印错了罪过很大
■ 未往生说往生,往生说未往生,都是妄语,应说真实语,知言知,不知言不知
着相的人容易颠倒,
认为不会讲法的菩萨比讲法的菩萨更殊胜
可是人们头脑里的菩萨,就是这样的,也不吃饭,也不说话,一动不动。真的碰到一个菩萨会吃饭会走路会动,反说他不是菩萨,这叫观念错误。着相着得厉害,人就要颠倒。所以第一步要有,第二步就要空。第一步哪怕泥塑木雕不会动也是好,第二步如果这位菩萨能说几句法,岂不更好?
有法才有佛,有法才有师,师有觉、有法、有戒,
所以师即是佛,即是三宝
有法才有佛,有法才有师,没有法不过是一个偶像。因为师有觉悟,而且他的觉悟比你大,觉就是佛宝;师有法,就是法宝,师清净,慈悲清净就是僧宝。为什么你能把泥塑木雕看成佛,而不能把师看成佛?说师总是师,佛总是佛呀。那么你也应该说木头总是木头,佛总是佛。这你怎么不执着呢?
不著相的人,能以善巧方便获得殊胜利益
尤其是修金刚智的人,没有极大的恭敬心,没有极大的福报,是修不成的。如果你把师看成三宝,恭敬心也有了,福报也有了。你心里想向师顶礼,你得到的是向师顶礼的福报,你心想是向佛顶礼,你得到的是礼佛的福报,一切唯心造嘛。愚蠢的人着相,有智慧的人就不执相,他运用心理上的善巧方便去获得更殊胜的利益。这就是四皈依的道理。
文殊法破一切相,有相就有障碍,有相就不得自在
现在释迦佛涅槃了,你哪儿去皈依佛啊?你把师看成佛不就是皈依佛了吗?而且你不要怀疑,要真的去做。你不肯这样做你就得不到利益。舞台上要你叫他爸爸,而且要把他当作真爸爸,你不肯叫他爸爸,爸爸说“儿啊儿啊”,这个儿子不吭声,观众要退票。所以要成就,就得修文殊法,文殊法是破一切相的法。有相就有障碍,无相就无障碍,有相不自在,无相大自在。
皈依佛竟,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学外道就破皈依戒
“皈依佛竟,永不皈依天魔外道”,除了佛法以外,全是外道。儒教不是佛教,道教也是外道。严格地说医卜星相全是外道,但是现在这里的外道是指修行上的区别。数理化作为我们居士谋生的手段,还是可以的,但是在修行上你不能学外道。佛教所以衰落得很快,混乱得很快,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佛教道教儒教本是一家”,佛教混乱不纯粹,根子就在这里,所以我最反对在佛门里讲《了凡四训》。我们居士都有个姓有个名,出家了没有姓只有名,有的出家人也加了一个姓,释迦佛的释,叫释某某,你既然这么崇拜袁了凡,你就应该叫袁某某。
皈依法竟,永不皈依外道典籍。书印错了罪过很大
“皈依法竟,永不皈依外道典籍”。外道的书一律都不准看,尤其是气功、老子《道德经》以及其他教的经典。现在佛门里的人写的书,错误很多。书印错要背罪过的,混乱了…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