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出来,随风飘扬,结果起了反作用,传到哪里,哪里的众生就受害。末法时期的今天,这种现象极为普遍。
贪图名利的人,会变成弘扬正法的阻力
有这样一句话:“正法弘扬不出去,邪法走千里。”邪师邪说的话传播起来非常快,真正善知识讲的正法要想传播开去,阻力很大。即使当年支持正法的人,过了没多久,也变成在弘扬正法上的一个阻力。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如果一个佛弟子不断烦恼,抱着私心杂念,就会在弘扬正法上出现摇摆,弘扬正法对他有利,他就弘扬正法,弘扬正法影响了他的名和利,他就阻碍弘扬正法。
有做好事成名,有走邪道得势
社会上也有这种情况。社会上的名,从好的方面来说,你思想好,品德好,做了很多好事,老师培养了很多学生,医生治好了很多病人,你也成了名教授,成了名医。从不好的方面来说,社会上有许多有名气的人,他的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而取得的,很多是花钱买来的。所以人家说有财就有势,钱能使鬼推磨,人家拿了他的钱就捧他的场,把他吹嘘一下,这个人就出名了,那个名可不是修菩萨道的人,菩萨由于慈悲心度众生而名闻十方。菩萨走的是正道,而他走的是邪道。
出钱扬名,就不清净
举例子说,在五十年代初期,我写了一篇儿童心理的文章去投稿,出乎意料之外,《妇婴卫生》杂志的主编特地刊登在头一篇,要不了几天,就给我邮来25元稿费,我挺高兴的。现在你写篇文章,希望杂志给你登出来,听说你得捐给杂志社钱,你出钱他给你扬名。时代变了,变成出钱扬名,只要你给钱,要个名很容易的,是有人会给你吹捧。那种名就不清净,那种名不是我们应该要的。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3)
傅老师讲于2004年5月30日清凉山佛学苑
佛门是作贡献的地方,不是要钱的地方
提要:
■ 佛弟子不走歪路,名要清净
■ 隐藏功德与赞叹功德并不矛盾
■ 搞腐败的人,已经不懂得佛门最反对虚伪谄曲
■ 供养要自己发心,不要去勉强别人
■ 佛门是作贡献的地方,不是要钱的地方
■ 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不要贪求供养
■ 贪财骗钱会造成恶劣后果
■ 出家人不能接受不清净的供养
佛弟子不走歪路,名要清净
咱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名也好,利也好,全要清净。修行就是修一个清净,讲法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听法的人心清净。在名上,我们不能走歪道。
隐藏功德与赞叹功德并不矛盾
佛教修行讲隐藏功德,自己修行的功德要隐藏,不要宣扬。而如今佛门里的人,即使没有什么功德,或有一点小功德,也极力夸大宣扬。一种自说功德,一种让别人说他的功德。这种不隐藏功德跟赞叹别人功德是两码事,赞叹别人的功德,应该是实在的功德,清清净净,他也没有希望你赞叹的贪心,你也不是通过赞叹去拍他马屁,这样赞叹别人功德跟隐藏功德就没有矛盾。
搞腐败的人,已经不懂得佛门最反对虚伪谄曲
双方互相吹捧就不太好了,你捧捧我,我为了报答你,也吹吹你。从前我们编的杂志,读者经常赞叹,说我们的特点就是没有虚伪,没有吹捧,能够体现真实的面貌,又说现在的佛教刊物,只有赞叹的文章,没有批评的文章,掩盖了很多佛门里的歪风邪气,使人非常失望。样子挺好,但真的走进佛门,却见不到佛教的真实面貌。那些在佛门里搞腐败的人,已经不懂得佛教最反对虚伪,最反对谄曲,最反对名利。
供养要自己发心,不要去勉强别人
无论办什么事情,哪怕是一件好事,你办的时候既不能图名,也不能图利。从利上来说,希求供养、捐款赞助,这种话不能多说,供养全要本人发心,他愿意自己会发心的,何用我们多说呢?如果你通过多说,而使人家勉强拿出钱来了,这钱也不太清净,供养不能带有一点勉强。
佛门是作贡献的地方,不是要钱的地方
当年,在五台山清凉桥能海上师的吉祥律寺,不放功德箱,功德箱的本身就是叫功德箱讲话:“你丢点钱。”虽然在功德箱里丢钱是自愿的,但佛门不是要钱的地方,佛门是作贡献的地方,把一切都贡献给众生。至于施主愿意培福,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懂了佛法就明白,供养三宝培福,自己会增长福气。
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不要贪求供养
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情,贪求供养,往往会使人的供养心越来越小,大心就发不出来了。我是有亲身体会的,往年我每次出门去听经都是有计划的,除去来回旅费,供养的伙食费,有的寺院还要住宿费,算好了,还留下多少,就一次性供养完了。后来不行了,住在寮房里,一会儿来个居士,手拿缘簿说:“培福好机会,寺院要修墙,来来来,大家发心。”说是自己发心的,缘簿传到你的手里,你也不好意思不写。两三天一过,又来一个报告:“韦驮菩萨要装金,大家发心。”这样一来我心想:不能全部供养,要保留一点,否则后面又来了,我供养不出来不好看啊,就把我供养心越缩越小了。
贪财骗钱会造成恶劣后果
听说现在海外已经不大愿意对我们国内佛教作什么贡献了,因为我们国内有些寺院一看见海外的人,都拖着他要钱,后来海外人发现这些钱很多是被骗了,所以他们现在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前,不敢随便拿出钱来,这就是到处问人家要钱的恶劣的后果。
出家人不能接受不清净的供养
名,有清净的名,不清净的名,利有清净的利,不清净的利。58年的时候,我还很年轻,因为能海上师在北京开会,我从上海到北京广济寺去看他,供养了一个红包,那个时候没有红包包,就是把钱用红纸包起来。能海上师开始没怎么注意,就叫侍者师收下来,第二天我再去见上师的时候,能海上师一向对居士很慈悲,这一天的脸色很严肃地问我:“你昨天供养我的钱哪里来的?”还要查问我的钱哪里来的,我说:“是我劳动来的。”上师说:“劳动来的可以。”不清净的钱他还不要呢。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4)
傅老师讲于2004年5月30日清凉山佛学苑
贤者说法,即得聪明大智,是为第五福德
提要:
■ 供养要靠本人发心,不要用话去勾钱
■ 心要用在修行上,嘴要用在说法上
■ 给儿子分家产,自找麻烦
■ 要做到佛的要求,才能保证成就
■ 贤者说法,即得聪明大智,是为五福德
■ 智慧来自思维
供养要靠本人发心,不要用话去勾钱
佛门对不清净的钱一律不要,免得受污染。在讲法时应赞叹修福修慧,让听经的人都能够懂得供养三宝培植自己福气。但真正发心,还要他本人自己发心。
我从前在一个佛学院讲课的时候,看到一个学生画了一张图,他画了一只功德箱,把功德箱丢钱的口画成一张嘴巴,上面写了字:“喂,丢点钱,丢点钱”,(众笑)小和尚都有这样的觉悟。我说这个话,不是反对别人放功德箱,至少不要说什么勾钱的话:“丢点钱,菩萨保佑你。”难道菩萨是贪钱的吗?如果你有勾钱的心,你这个修行人心就不清净了。既然出家了,就应该没有世俗观念。
心要用在修行上,嘴要用在说法上
前两天来了个居士,据说她是个老板,向我提了个问题,说公司里信佛的人,不大跟公司配合,问我怎么办?我说:“他应该为你公司着想,如果是跟他信仰有抵触,你也应该要尊重他的信仰。”她说:“那赚不到钱怎么办?”“那你就开个赔本公司。”“赔光了咋办?”“赔光了就来到这儿修行。”
我如果是个生意人,我能把对方说得口服心服,签起合同来就容易。但是我这个嘴巴不用在赚钱上,我这个嘴巴用在讲法上。佛教是佛弟子的佛教,每个佛弟子都是主人,哪有为自己考虑得那么多!
给儿子分家产,自找麻烦
人到老年,最苦恼的是自己的钱用到哪里去。有的老板想分给儿子,结果他有两个老婆,两个老婆都有儿子,为了财产分配闹得不得了,全是自找麻烦。
要做到佛的要求,才能保证成就
一个佛弟子,心不清净仍然下三恶道。心清净就能往上升,法布施就是布施一颗清净心。佛从不给人打包票,因为法无定法。在《阿含经》里佛有打包票,这要做到佛的要求,佛才会给你打包票的。
贤者说法,即得聪明大智,是为五福德
“其人所生即聪明大智,是为五福德。”由于前世行法布施,经常讲经说法,今世你就能得到聪明智慧。这个因果是因为你在讲经说法的时候,本身已具足智慧,又通过讲经说法,你自己的智慧也会不断增上。因为外部语言首先要通过心里的思维,有这么想才会这么说,你在不断思维就能出智慧,一再一再去思维,思维到想通了,能悟了,这就叫修。
智慧来自思维
哪有佛弟子不动脑筋的?你们跟在我身边的学生有的已经几年了,为什么使我失望?你们不动脑筋啊,不动脑筋哪来智慧?智慧要通过思维的。
你们过去讲的课,听学生反映,连举的例子都是我举过的例子,你不会举另外的例子?这就看出来,都不想动脑筋。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5)
傅老师讲于2004年5月30日清凉山佛学苑
佛弟子要得到佛法上的聪明智慧
提要:
■ 不动脑筋,我执重,单凭热情欠妥当
■ 讲经说法靠思维,一股作气靠经验累积
■ 熟能生巧,巧就是智慧
■ 皈依是叫你学习,要有一颗学法的心
■ 佛弟子要得到佛法上的聪明智慧
不动脑筋,我执重,单凭热情欠妥当
非但不动脑筋,我执还很重。动脑筋的人就会冷静,就会思考;不动脑筋的人凭自己的情绪猛冲,热情一高涨,非要照自己的办,别人也怕麻烦,“我就照你的做”。举个例子,有一张我用的写字桌,运过来后发现桌上的玻璃没有了,说:“当初考虑容易敲碎,所以拿掉了。”我说:“你把玻璃铺在桌面上,玻璃上压棉花胎,会敲碎吗?”
讲经说法靠思维,一股作气靠经验累积
讲经说法要动脑筋,别看我讲起来好像一点不费力,一股作气地讲下去,那是…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0~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