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40~49)▪P3

  ..续本文上一页散,凡是懒散的人全是昏昏沉沉的,他不大想动的,沙发上一坐,“我累了——”懒惰的人容易昏沉,昏沉的人容易懒惰。

  白天昏沉来了咋办?佛还有办法,叫你经行。我们这个山顶上有一大片空地,我每次就在上面边念佛,边经行。假如你经行也会昏沉,那你这个昏沉实在太厉害了,你就自己想办法吧:冷水洗洗脸,叫别人拍拍背,把你昏沉打打掉,这也是方法。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45)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 2006.4.14

  

  离开缺点大于优点的人、喜做好事而知见

  邪的人,破坏正法的人,不离开

  你也会成为魔道里的人

  提要:

  ■ 修行内容要复杂些,诵经要多几本,容易去掉昏沉妄想

  ■ 见人要修精神振作,态度热情,同学间要修恭敬心

  ■ 发心培福,精神不要涣散,慢吞吞会把自己培养成木瓜

  ■ 疑者悟得慢,因为他疑佛疑法疑僧,疑自己修行不能成就

  ■ 聪明人也容易起疑,因为我执重,有傲慢心,对善知识的话有时也会听

  不进去

  ■ 头脑不冷静,没有恭敬心,修什么都不起作用,这种习气也可能是前世等流

  下来的

  ■ 不要因少许缺点就把人否定了,要从多种功德去看善知识

  ■ 要离开缺点大于优点的人、喜做好事而知见邪的人,破坏正法的人,不离开

  你也会成为魔道里的人

  ■ 修好十善,远离恶法,这是能使你很快得到离生喜乐定的路子

  修行内容要复杂些,

  诵经要多几本,容易去掉昏沉妄想

  还有你们要多诵经,诵经是最好的办法,既能够去掉妄念,又能克服昏沉。尤其是唸还没有唸熟的经,更容易止住妄念。因为不熟,你必须一个字一个字看着唸。等到唸熟了,能从头背到底,而且还有本事,能一路背一路打妄想,经念完妄想打完,经还没背错,可是你打妄想就不起作用了。

  唸经不容许你昏沉,唸经昏沉了,经就唸不下去了。所以克服打妄想、昏沉的办法就是修行的内容要复杂一点。越简单,越容易打妄想,越容易昏沉。

  见人要修精神振作,

  态度热情,同学间要修恭敬心

  如果讲得再细一点,你们看见同学或者看见来了什么人,你马上就可以修,修什么?精神面貌好一点。冷冷淡淡,爱理不理的,容易培养你的昏沉;精神振作,态度热情,就不容易昏沉了。所以同学跟同学之间多修修恭敬,别太随便了,修行要修得细,进步才快。

  发心培福,精神不要涣散,

  慢吞吞会把自己培养成木瓜

  有人发心做事,可是他勉强得很,“好吧好吧。”没有欢喜心,所以干起事情来就慢。你没有欢喜心,做事情慢吞吞慢吞吞,就会培养成一个木瓜,木瓜就是钝根,而且也是在培养你的昏沉。干事情要有欢喜心,欢喜心不等于叫你紧张、着急,而是叫你不要涣散,不要低沉,这是讲掉举、昏沉。

  疑者悟得慢,因为他疑佛疑法疑僧,

  疑自己修行不能成就

  还有一个是疑,笨头笨脑的人容易起怀疑,因为他灵敏度不高,不能够触类旁通,也不能够很好的从思惟中得到觉悟,他脑子转得慢,有时候还理解不到,因为不理解就容易起怀疑。怀疑什么?怀疑佛、怀疑法、怀疑清净的僧,还怀疑自己:我到底有希望吗?我到底能修得好吗?

  聪明人也容易起疑,因为我执重,

  有傲慢心,对善知识的话有时也会听不进去

  其实聪明人也容易怀疑,现在怀疑多的人差不多都很聪明,因为他聪明过度了呀。因为聪明,难免我执重,难免有傲慢心,他认为自己的想法肯定不错的,所以他不大会听别人的话,连善知识的话有时候他也听不进去。他认为你这种做法你这样修行,也不见得好,他有他的一套,他有他的观点,他总以为他所有的想法做法都是好,除非他自己对某一个人特别有缘,特别相信他,那也只信他一个人、其他善知识的话即使没错,他也听不进去,他会想:“你这样对吗?我看是不见得对。”这就是怀疑。这种人如果出家了,可能更麻烦,因为身份不同了,“我是出家人,你是居士,居士就是小众。”那就傲慢了。

  头脑不冷静,没有恭敬心,修什么都不起

  作用,这种习气也可能是前世等流下来的

  这种由于聪明过度、执着,而产生的傲慢,对善知识的话不能冷静的考虑,全面的接受,也包括在疑里面。这种人很可惜,蛮好一块材料,有时候连善知识对他也没有办法,因为他没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什么都不起作用,这种习气也可能是前世等流下来的习气。

  不要因少许缺点就把人否定了,

  要从多种功德去看善知识

  看人要全面的、整体的来看,不能凭片面的一个点去肯定某一个人,或者去否定某一个人。现在是末法时期,要找十全十美的善知识是找不到了。善知识自己还没有修好,总有这样那样的一点毛病,你看到了、听到了,就把这个善知识否定掉,你很吃亏啊。就算他有一个缺点,也许他有九十九个优点呢,你把他否定掉了,恭敬心也没了,你在他那里就得不到好处了,吃亏的还是你。

  今天你要找个烦恼断尽的善知识,即使有,你也不认得,烦恼断尽就是阿罗汉了。拿我这个老师来说,你们需要学法,我可以把法教给你们,我不过完成这么一个任务,报报师恩罢了。其实我本人还在学习的路上,只能够说跟你们共同学习。你们假如看我一个优点也没有,那你怎么跟我学了八年?不是很奇怪吗?

  要离开缺点大于优点的人、喜做好事而知见邪

  的人、破坏正法的人,不离开你也会成为魔道里人

  哪一种人我们是要绝对地离开?他身上没有优点可学,或者他缺点大于优点,你跟他接触会受他影响。标准是什么?不管这个人会不会讲经,不管他名气多高,归依的人多少,如果这个人是邪的,他即使肯做好事,你靠拢他,也会受他邪的影响。什么叫邪?佛讲的话叫正法,如果跟佛讲的话不一样,那不叫正法,就是邪法。如果跟佛讲的话有抵触,佛叫你这么做,他叫你不要这么做,要照他的方法做,这是破坏你成就。从前魔王波旬发过愿,如来涅槃以后他要化现比丘相,把你引上一条相反的路。这种人即使身上有优点,比如说,他也有慈悲心,他也喜欢做好事,或者他在某一点上做得挺好,都不能学,赶快要远离。这是非常严格的,你跟这种魔道的人靠拢,你肯定会受影响,也变了魔子魔孙。

  修好十善,远离恶法,

  这是能使你很快得到离生喜乐定的路子

  今天就给你们讲的是初禅,叫离生喜乐定。如果你们想快快得到离生喜乐定,就要离开五欲、五盖、还有不善法。不善法就是身三口四意三,这十种恶业昨天跟你们提过了。一个修禅定的人,千万不能造恶业,要修好十善、离开十恶法,这就是能够使你很快得到离生喜乐定的路子。今天就到此。(掌声)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46)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 2006.4.15

  

  禅乐胜于天乐,

  不修行人却把干扰作为享受

  提要:

  ■ 禅乐胜于天乐,不修行人却把干扰作为享受

  ■ 阿罗汉对人间的苦恼实在不适应,在苦恼地方度众生,凭的是菩提心

  ■ “三界如火宅”,住在狭小的楼房里,又怎能成就法身遍虚空

  ■ 习惯于生死流转,对修行也会感到不适应

  ■ 世俗的追求实是修行人的干扰

  ■ 不打破世俗观念、世俗习气,是不可能成就的

  禅乐胜于天乐,不修行人却把干扰作为享受

  今天我们讲禅乐,禅定的快乐远远胜过天乐,因为禅乐中没有烦恼,如果起了烦恼,禅乐就消失了。一有烦恼干扰,什么事情都干不好,没有烦恼干扰,就能很快明心见性。众生就因为佛性上蒙上了灰尘,而使自己不舒畅,别人也不舒畅。就好比我们现在在山林里住惯了,一回到城市心里就很不舒畅,因为城市里的生活干扰太多。不修行的人却把这种干扰作为一种享受,一种快乐,所以他始终只是一个凡夫众生。

  阿罗汉对人间的苦恼实在不适应,

  在苦恼地方度众生,凭的是菩提心

  举个例子,空气里污染太多,蔚蓝色天空都变成灰溜溜的,修行人看不到蔚蓝色天空,心情就很不舒畅,身体也不舒服。这一次到南京看病,再到苏州、上海,实在是苦恼,一点不适应。由此可以想象:阿罗汉成就了彼岸的快乐和清净,再让他到人间,他实在是苦恼啊,因为不适应。除非是大阿罗汉,凭着菩提心来到人间,这是到苦恼的地方去度苦恼的众生。

  “三界如火宅”,住在狭小的楼房里,

  又怎能成就法身遍虚空

  说实话,一回到城市真想马上离开,这种苦难以形容。我们修禅定的,天天修无边无际的空,将来要成就法身遍虚空。而城市里,眼睛看出去,全是一幢幢楼房,空间太小,觉得非常闷气。一走进房子更糟糕,这么小的一间一间,再摆上家俱,想要散步都没办法。我真奇怪,他们怎么生活的?佛经里讲,“三界如火宅”,这话一点不错,真像是在火烧的房子里,出来就痛快了。

  习惯于生死流转,对修行也会感到不适应

  奇怪的是我们在山林里住惯了,回到城市里叫苦连天,城市里的人到咱们这儿来也觉得苦。你跟他说,“我们文殊院空气非常好,空间广阔。”他头一天感觉蛮好,第二天感觉空气好、空间大跟我有啥关系,第三天呆不住了,要想走了,所以众生难度啊!三恶道众生更难度。你跟他讲修行,要他跳出生死流转,他说这跟我有啥关系?变掉了,变成对修行不适应,这么一变,就习惯于生死流转。这就是对于种种的干扰慢慢适应,养成习惯了。习惯了就不想离开了,如果你要他离开,要他换一个环境去适应,他就感觉到苦恼,由此可见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世俗的追求实是修行人的干扰

  三界之内,无非是干扰,仅仅是众生把这种干扰看成快乐去贪求。包括六道里的天道,在修行人看来也是干扰。说句笑话,假如一个修行人在天上真的修得起来的话,王母娘娘请他去吃蟠桃,他也会觉得是种干扰。天上尚…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40~4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