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看,太子降生时整个娑婆世界都变了样,出现了种种瑞相,何况释迦太子成佛呢?难道这个世界不变啊?
五台山七宝所成由于众生的业障,
我们只是在乱石中翻越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确实变成了琉璃世界,咱们怎么看起来跟原来一样?我年轻时,在五台山能海上师那里学法。有一天来了中国科学院的一位教授,看见我这么年轻,就送给我一首诗,我也写一首白话诗送给他,只记得其中的两句:“五台山遍地黄金,我只在乱石里翻越。”佛菩萨看起来整个五台山都是七宝所成,我是个凡夫,境界就两样了,总是在石头里翻越。这是众生自己的烦恼业障。因为娑婆世界众生有烦恼业障,所以在凡夫眼里,这个娑婆世界就是不清净,很苦。
环境好坏与福报有关,修行人没福报,黄金也会变泥土
这跟福报也有关系。福报好的人,环境就会变好,福报差的人环境就要变坏。从前我听到一个故事,一个修行人没人供养,生活很困难,可是他天天修行,法力无边。他有点想不通,就把毗沙门天王抓来,丢在一只大锅里煮,说“我天天修你的法,人不供养我,你天也不供养我?”毗沙门天王说,“你冤枉我呀,我天天在供养你。”“你天天供养我,我会没饭吃?”“你放我出来,我指给你看。”“放你出来,你不要跑掉?”说“你有本事把我抓来,即使我跑掉,你还是可以把我抓来。”他想想这话倒也不错,就把他放出来。毗沙门天王就指给他看,“你山门口本来是平地吧?现在怎么有个土堆堆了?我天天在你门口丢一块金子,谁知道丢在你这儿就变成泥土了。这是你没有福报,黄金都变泥土了。”这个修行人听了很难受,只怪自己过去世没有培福。毗沙门天王就安慰他,“我给你指条路,你往这儿一直走,前面有一个村庄,那边会有人供养你的。”看他有点不相信,毗沙门天王就讲“你过去世吃饭的时候,布施给地上的蚂蚁几粒米饭,这些蚂蚁现在都变人了,就住在那个村里,你去好了,这是有因果的。”他一去,村庄里的人就把他当大法师那样恭敬供养。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23)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 2006.4.8
不生不灭的境界,
是佛教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理想
提要:
■ 心净则土净,心不净土也不净
■ 衣食丰足、安心修行,这就是人间的极乐
■ 灭除了世间生灭相,这种不生不灭的境界,是佛教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理想
■ 生命的条件改变了,生灭的连续性也改变了,人就会死亡
■ 修出一个不以皮肉为体的身体,人就可以不死,这在佛法上就叫法身
心净则土净,心不净土也不净
娑婆世界本来就是黄金铺地,本来就是净土,本来就是琉璃世界啊,都是被我们自己的烦恼污染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心不清净,土也不清净,心清净,土也清净。说句笑话,你说,“我们天天修行,这两天在路边种树,挖出来的怎么都是泥土?”这是因为我们有烦恼业障啊。
衣食丰足、安心修行,这就是人间的极乐
昨天我在平地上修禅定,我走下来时问过你们,“怎么买了这么多新的漂亮的裙子啊?是不是演出用的呀?”说“是的,因为到街上看见便宜就多买了一点。”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么多衣服都是土地里长出来的?没有土地长出来的棉花怎么做衣服啊?那不是土变的吗?从前在福鼎的时候,遍地都是青菜和萝卜,厨房里的米都堆起来了,那不是环境都变了吗?让我们这样衣食丰足,安心修行,这就是人间的极乐世界啊?其实这些福报都是我们修来的。所以要确信心净则土净,断尽了烦恼,你站的地方就是彼岸就是净土。
灭除了世间生灭相,这种不生不灭的境界,
是佛教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理想
灭尽了烦恼,度脱了生死到了彼岸,这就叫灭度,“是不生不灭的意思,是灭除世间生灭相而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这种不生不灭的境界,“为佛教全部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理想”,所以涅槃又是不生不灭的意思。涅槃跟人间的死不同,跟人间的生也不同。我们从母胎生下来一直生存在人世间,有这个生就必有死我们这一辈子过的生活全是生灭的过程,世间上一切相都是生灭相。出家同学十天要剃一次头,如果不剃头呢?人老了,头发也要掉光,我的头发就是掉光的。有生必有灭,这就是真理。什么长生不老,长生不死那都是哄人的话,只有佛才讲出了真实语。
生命的条件改变了,
生灭的连续性也改变了,人就会死亡
假如修行人断尽烦恼了,那跟没有断尽烦恼前完全是两种性质。就说一个简单而明显的区别吧,凡夫的身体是四大所成,骨头是地大,血液是水大,呼吸是风大,体温是火大,最后都要分散,所以人会死亡。分散了就是灭了,这是因缘所生法,由缘而起,缘散而灭。而且生灭不是等你完全断气时才发生,我们随时随刻都在生灭。今天我们还有口气,人们称为活着,其实我们过去的细胞早就死掉了。今天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生灭的连续性快。如果生命的条件改变了,生灭的连续性也就改变了。比如咱们最容易感受到的生灭就是呼吸,呼出去就要吸进来,如果你呼出去了,吸不进来了呢?这个人就不动了,大家就说他死了。不要说吸不进来,你吸气稍微慢一点也危险啊。条件一改变事物就要改变。
修出一个不以皮肉为体的身体,
人就可以不死,这在佛法上就叫法身
如果一个人烦恼断尽了,别人看他还是有这么一个身体,还是活着,可他不依靠这个身体,即使这个身体分散了,他也并没有死亡,他另外还有一个身体。我们修行就是修另外一个身体,修行就是为了永远不死,这个方法只有释迦佛那里有。要使皮肉的身体永远不死,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物质所成。凡是物质全要变化,全有成住坏空,全要灭掉的,这就是真理。只有另外修成一个身体,而且这个身体必须不以皮肉为体才能不死。其实这个身体也是假名,别以为这个身体外面是皮,里面是骨头。这个身体是遍虚空的,可又什么也没有,你抓也抓不着,在佛法里就叫法身。因为是遍虚空的,所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我们成就的法身,这是永恒的,既不会生也不会死,因为每个众生佛性具足,本来就有。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24)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 2006.4.8
希望大家相互少计较一点,少分别一点,
由此转变我们的凡夫心态
提要:
■ 众生都有佛性,佛性可不像众生身体那么小
■ 众生佛性与如来无二无别,同样遍满虚空,因为众生执着于小,就很难
放大了
■ 执着于一个我,别人就有意见,容易闹矛盾
■ 我们总是执着自己的身体,所以心量下大
■ 法身无相,无相就无碍所以十方如来只有一个共同法身
■ 有生有灭是世间,出世间是没有生也没有死
■ 希望大家相互少计较一点,少分别一点,由此转变自己的凡夫心态
众生都有佛性,佛性可不像众生身体那么小
我们由于烦恼的关系,形成了生死流转,这一生从母胎里生下来,成为一个人,我们总把这个躯壳,包括我们的心理活动,认为这就是我。既然每个众生都有佛性,很容易理解成:我的佛性就在我这个躯壳里。好像佛性也是这么小,最多充满身体似的。还有的更笑话的,邪教*轮以为*轮在肚子里,所以开了肚子找*轮,结果没找到。他们不知道在佛教里*轮是个比喻,讲经说法叫转*轮。如果不讲法,佛弟子不学法,将来会有很多佛弟子邪掉,可能有一天,有人也会剖开胸膛找佛性。
众生佛性与如来无二无别,同样遍满虚空,
因为众生执着于小,就很难放大了
既然众生的佛性跟如来无二无别,同样的圆满,如来的佛性充满虚空,我们的佛性也应该是充满虚空。可是你有执着呀,你所执着的都是小,一执着,你就很难放大了。你执着于小,心量不大,想的范围不广,所以常会闹矛盾。你们干工作的,执着于你自己这个部门,很容易跟人家闹矛盾,因为你没有替别的部门考虑。你想自己样样称心如意,别人遇到麻烦,你也自顾自,可是人家说:我这个麻烦就是从你那儿引起来的呀。那不是起矛盾了吗?
执着于一个我,别人就有意见,容易闹矛盾
再缩小范围,你只看到鼻子底下自己在干工作,肯定会跟旁边人闹矛盾,因为每个工作都是相互联系的,你下一道的工作就是他的工作,你拖拉完成得慢,他就有意见了。我们执着于一个“我”,就会样样以我为中心。所谓“我”,还不就是这么一个身体,加上这么一个心。
我们总是执着自己的身体,所以心量下大
我们总是执着自己的身体,所以心量不大。修行就要破掉对身体的执着心。我们都是未来佛,将来我们成佛了,我们身体还是这么小吗?说释迦佛身体还不是那么小?那不是佛的身体,那是太子的身体呀。如果你们将来证到阿罗汉果了,你不要以为凭这个皮肉身体我就是阿罗汉,你这个身体只是父母所生的众生的身体。它是有相的,男有男相,女有女相,老有老相,少有少相,还有长相短相,有的脸白有的脸黑,一会变青脸,一会变红脸,全是相。你将来成就的是一个没有烦恼的彼岸,跟你现在有烦恼的此岸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你将来成就的阿罗汉的涅槃境界,跟你现在这个凡夫身体是不同的。
法身无相,无相就无碍,所以十方如来只有一个共同法身
法身无相,这是一个没有相的身体,所以这个身只是一个假名。法就是智慧,就是觉悟,智慧觉悟就是佛性,佛性还有相吗?因为无相,你的法身跟他的法身就可以融合得起来。无相就无碍,无相就能融合在一起,哪怕一百个人的法身也都能融合在一起。就好比一室千灯,光光相融,房间里有一千盏灯泡,可是放出来的光全都能融在一起,从来不分你和我,一分你和我就是凡夫。
讲到这里你们就懂了,我们真正的佛性跟所有佛菩萨的…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