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性是融合在一起的。因为我们执着,所以成了渺小,心量也难以扩大。佛经上说,十方如来只有一个法身,叫共同法身。你们假如成就了涅槃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你就没有生死,也没有你我的区分。
有生有灭是世间,出世间是没有生也没有死
有生有灭就是世间,出世间是出生死法。阿罗汉到底有没有呼吸?呼吸是生灭法,阿罗汉乃至于大乘菩萨,他保留了原来的身体,仍然是有呼吸,因为原来的身体要靠呼吸维持。即使他进入涅槃了,可是他还保留了凡夫身体,仍然在呼吸,这就叫有余涅槃。如果阿罗汉舍掉了这个身体,没有身体了他就没有呼吸,没有生就没有死,这个就叫无余涅槃。
希望大家相互少计较一点少分别一点,由此转变自己的凡夫心态
关于修行的方法,根据我今天讲的这些话给你们指一个重点。十方如来只有一个共同法身,所以你们以后不要再把你我分得太清楚。我们今天说是在修行,仍是你我分别计较得不得了。比如有时听到“我的烦恼全是你引起来的”,或者认为“你占了便宜,不是我吃亏了吗?”有这些想法,你是修不好的,这样你会永远停留在凡夫的境界里。所以你们要朝这个方向去修,你我少计较一点,少分别一点,只要把事情弄清楚,事情做好了就可以了。先来转变我们的观念,然后再转变我们的心态。整个佛教修行就是一个转,你不肯转,是不可能成佛的。今天讲到这儿。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25)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 2006.4.9
涅槃是灭除世间生灭相
而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
提要:
■ 涅槃是灭除世间生灭相,而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
■ 为名利忙了一辈子,就没有一颗出世间的心
■ 出家人忙与了生死无关的事,连清福都享不了
■ 托钵回去,非诵即禅才是佛的教导
■ 不引导众生走解脱道,度众生只是空谈哄热闹
■ 离不了无常,怎能进入常乐我净的境界
涅槃是灭除世间生灭相,而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
“涅槃又译灭度,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是灭除世间生灭相而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为佛教全部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理想。”佛教讲了生死,了脱生死的境界就是不生不灭。一个修行人,就必须要围绕着这个目的去努力,必须要走上这样一条道路,才能出离世间,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为名利忙了一辈子,就没有一颗出世间的心
忙了一辈子的人,有的为名忙,有的为利忙,全是空忙。许多人还特别喜欢空忙,因为他没有觉悟,没有一颗出世间的心,也就是说他对世俗东西有留恋。释迦佛在人间的时候,出家人哪有现在这么忙?这么忙也用不着出家修行了。今天东南亚国家的佛教,人们称为原始佛教,多多少少还保留了佛当年在人间修行生活的样子。前几年我们在福鼎,有个法师从东南亚国家来,他讲那边出家人看见我们汉地的出家人这么忙,觉得不好理解,反过来到那里去的汉僧,看到他们出家人怎么没事干?也觉得不好理解。从这一点就看出我们汉地跟原始佛教已经不一样了,我们忙他们不忙。
出家人忙与了生死无关的事,连清福都享不了
看看中国汉地的出家人够忙了,东走西走,忙出国,忙办法会,其实里边根本没有法。有许多富得不得了的地方在忙利,有的地方忙修庙,现在庙多出家人少,有的寺院很大却没几个出家人,有许多寺院出家人挤满了,他们更忙,忙做佛事赶经忏。这种风气到底是前世的业障还是咋的?怎么有福不会享,从前总说出了家是享清福,现在清福也享不了。
托钵回去,非诵即禅才是佛的教导
而东南亚的出家人,一天就出来托一次钵,看看施主给的足够吃一天了,他就不要了,就回去了,明天再来托钵。回去不是诵经就是坐禅,只干这两件事情。这才是真正的佛教,遵守佛的教导,非诵即禅,非禅即诵。除了这两件以外的忙,都是不必要的忙,都是自己找来的忙,这种忙都是空忙,你名望再高,住的寺院修得再大,这跟了生死有啥关系啊?坐飞机也不能了生死。从前佛弟子根本没有飞机坐,那些大阿罗汉要去应供,他一现神通就到了,比飞机还要快呢。
不引导众生走解脱道,度众生只是空谈哄热闹
了生死为人生第一件大事。修行人这个观念不能放掉,五十年代班禅大师初次去见毛主席,只有十四岁,后来到了雍和宫登法座讲法,第一句就是:人生第一件大事了生脱死。现在了生脱死已经没人提了。
你自己不走解脱生死的道路,你怎么去引导众生走解脱道?你自己不做榜样,所谓度众生只不过是空谈,你是在哄热闹,从这里哄到那里,那里哄到这里。这些情况都是因为修行人觉悟太低、素质太差了,不明白自己忙的东西都是虚幻不实的。
离不了无常,怎能进入常乐我净的境界
我们修行就修个空,一切有都是无常,你脱离不了无常,怎么进入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一切有都要放下,你放下有就是放下无常,没有无常你才是常。常乐我净第一个字就是“常”,你不达到“常”的境界,第二个“乐”你也起不来,因为你一切都有,当然必有生死,生死流转还有快乐吗?为什么一切有都是无常的?因为一切有都是缘生法,由缘而起,必然到最后缘散而灭,所以世间上形成的一切全是生灭法。你想在世间法上求得常,你是求不到的。
常在哪里?常在出世间,常在彼岸。无常在哪里?无常就在世间上。你不跟世间上的无常一刀两断,你能修得到常吗?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26)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 2006.4.9
世俗的一切犹如昨日死,
今日修行何必再回世俗当俘虏
提要:
■ 一切有皆无常,有生必有死,抓片面必受迷惑
■ 死后不投生,才是什么也没了,这就是常
■ 佛法无所求,世人好希望,仍然掉进爱好“生”的习气里
■ 世俗的一切犹如昨日死,今日修行何必再回世俗当俘虏
一切有皆无常,有生必有死,抓片面必受迷惑
一切有都无常,有生必有死,有高必有下,有聚必有散,世间上一切都是相对的。为什么世间上的人会受迷惑?主要是他的观点不全面,不是辩证地两面都看。只看一面就叫片面,两面都看就叫全面。佛说法都是全面的,两面都看,两面都说,所以是辩证法。世间上人只抓片面,生下来了就拼命抓一个生,一切忙碌都为了生活上要快乐、要享受、要富裕,有几个人去考虑死啊?他们认为有病可以看医生。如果都看得好,人也不会死了。医生只能看医得好的病,看不了医不好的病,只能减少一点病人的痛苦。一个人福报完了,决定要死,医生也没办法。可是没几个人去考虑死了以后怎么办呢?
死后不投生,才是什么也没了,这就是常
有人自我安慰,说死了以后什么也没了。这种人根本就是糊里糊涂的,如果稍有点头脑想一想,死了什么也没有,那不是毁灭了吗?一想到自己毁灭了,人就感觉更加恐怖。民间流传死了以后做鬼,总算还有点安慰,还可以做鬼呢。死了以后什么也没了,连鬼都做不成了。
实际上没有修行的人,死了以后仍然是无常。只有修行成就的人才能得到常,这个常就是不生不灭。我们佛教修行人能解脱生老病死,你只要达到不生,不生也就没有老,没有病,没有死了。所谓了生死,实际上只要死了以后不再投胎,下一世不生,也就没有老病死了。不再投胎,并不是说永远做鬼。其实做鬼还是要去投胎,人死了以后,一般每逢七就要去投胎。假如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这个中阴身还不去投胎,那就麻烦了,这个鬼可两样了,这个鬼就是饿鬼道。
佛法无所求,世人好希望,
仍然掉进爱好“生”的习气里
凡是六道众生都有生死,我们在修行的路上一定要记住我们的理想是达到不生不灭。平时我们“有”的观念要转变,第一步不要多产生希望,产生希望就是喜欢生,因为你去追求一个希望,总希望这个希望能够生起来,你仍然掉在爱好“生”这个习气里。
如今看人写的书很危险,现在谁都可以写书,如果这个人没水平,胡写乱写,你反而受了他错见的影响。我年轻时学佛法,一般都看佛经,有的地方我也不好理解,说“佛弟子修行不要产生希望”,人世间总认为希望是好事情,修行人却认为希望本身也是烦恼,有所盼望、有所希求、有所攀缘、有所牵挂,这些都离不开你的希望。希望得到了呢?产生执着,最好天长地久,没得到呢?就失望了,那是痛苦万分,至少有个很难通得过去的失落感,慢慢就形成了忧郁症,严重的还会上吊、跳河、自杀,这些都是跟希望分不开的。
世俗的一切犹如昨日死,
今日修行何必再回世俗当俘虏
你们希望我给你们讲讲上妙的法,修行最要紧的法,就是把脑子里对世俗的一切希望全都抛光,好比你今天已经死了,你还想什么?活着只有一件事情,了脱生死,世间上的种种都是为了把你拖住,哪怕你人没有被拖住,心被拖住,你也修不好。佛早就说过:心外求法,是名外道。还有一句话,以前的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的种种,拿我们修行人来说,就是修行,世俗的一切昨天已经死光了,修行的一切从今天开始,那样子修行就快了,而且决定有成就的希望。真正讲修行就是这么修的。我都已经死了,还会想家里有事情我总要回去吗?最低的要求,出家了就不想家。佛只开许出家人可以探望父母,因为父母恩重如山,探望父母是对父母报恩,并不是在家住几天,再过一下世俗的生活。其实你们这些学生探亲没探出好处来,个个都打了败仗,回来人就变了样,马上被世俗俘虏了。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27)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 2006.4.9
感染世俗很危险,
在世俗里麻痹更危险
提要:
■ 感染世俗很危险,在世俗里麻…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