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1~9)

  普贤行愿品(1)

  

   ──经题解释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2

  

  《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里的一品,

  偈颂是把长行里的法义归纳一下

  提要:

   ■ 《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里的一品,偈颂是把长行里的法义归纳一下

   ■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要跟佛一样

   ■ 能使佛菩萨欢喜,感应就大,好比听话的孩子常得妈照顾

   ■ 第一步要修好欢喜,佛说:“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

   ■ 要“常随佛学”,照佛的教导去做,这就是学佛

  《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里的一品,

  偈颂是把长行里的法义归纳一下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今天我们开始讲《普贤行愿品》的偈颂。在《华严经》里,这一品前面是长行,后面就是偈颂,偈颂就是把长行的法义归纳一下。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要跟佛一样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这要搞清楚。有许多人进了佛门,只知道烧香求保佑。烧香是个礼节,求佛菩萨给我们加被,使我们每个人都能避开痛苦和危险,这当然好。有句话:“一人信佛,全家得福”,这都是佛菩萨给我们的保佑。但光是来烧烧香求保佑,太可惜了。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要跟佛一样,今天我们是凡夫众生,通过学佛修行,我们将来也要成佛。

  能使佛菩萨欢喜,感应就大,

  好比听话的孩子常得妈照顾

  你假如有这样的想法,佛菩萨非常欢喜。我们能使佛菩萨欢喜,佛菩萨就格外对我们爱护,那么你家里的每个人就格外能得到平安,你有苦难的时候求佛菩萨保佑,格外容易有感应,因为佛菩萨喜欢你。

  打个比方,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很听话,妈妈就很喜欢他,另一个孩子不听话,妈妈也很慈悲他、照顾他,但是妈妈不太喜欢他。这个听话的孩子跟妈妈说话,妈妈就听得进去,向妈妈要什么,妈妈也会高高兴兴同意;那个孩子不听话,妈妈不喜欢他,他说的话妈妈听不进去,他提要求,妈妈也不喜欢,因为他老是跟妈妈想法不一样,这个孩子就很难达到自己的愿望。

  第一步要修好欢喜,

  佛说:“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

  所以我们信佛的人首先要让佛对我们欢喜,这是最重要的。有人问修行第一步怎么修?这个说起来可多了,所谓第一步,你也可以这么修,也可以那么修。今天说到欢喜,那第一步就要使佛欢喜,先把欢喜修好。

  众生有个习气,总希望别人给自己欢喜,别人不给他欢喜,他就怄气,可是很少想到自己应该给别人欢喜,这叫只进不出。菩萨就是使一切众生欢喜。佛也教导我们,非但要在佛面前修欢喜,还要在一切众生面前修欢喜,所谓“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我们能这么做,佛就欢喜了。释迦佛最欢喜的事情就是希望我们能成佛,我们今天信佛是为了将来成佛。

  要“常随佛学”,

  照佛的教导去做,这就是学佛

  可是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懂,怎么成佛啊?那就要学习。学习总要有个目标,你希望将来成佛,那就得跟佛学,佛经里有句话:“常随佛学”。佛教导我们的,我们都应该接受,照佛的教导去做,这就是学佛。

  

  普贤行愿品(2)

  

   ──经题解释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2

  

  菩萨智慧大,菩萨度众生是把佛说的法

  为我们作广大地解说

  提要:

  ■ “经”是从佛的境界中说出来的话,如果唸和听的人都不懂,佛法就灭了

  ■ 菩萨智慧大,菩萨度众生是把佛说的法为我们作广大地解说

  ■ 超度不用烧东西,以功德回向要懂经文

  ■ 求功德就不能把法宝作买卖,为人诵经定标价就没功德了

  ■ 讲经功德大于诵经,众生能来听经,佛菩萨极为欢喜

  ■ 佛法虽深,多听慢慢也会懂

  “经”是从佛的境界中说出来的话,

  如果唸和听的人都不懂,佛法就灭了

  佛讲的道理很深,有很多道理,一般凡夫众生不好理解,因为境界不同,佛的境界中说出来的话有时候我们很难懂。佛虽然讲了四十九年,可是经文很难懂啊。有人唸《金刚经》,唸的人也不懂,旁边听的人也不懂,对佛法不懂,佛法就要灭掉了。现在虽然经书还有,只能懂一点点,那就叫末法时期。

  菩萨智慧大,菩萨度众生是

  把佛说的法为我们作广大地解说

  怎么办呢?就靠菩萨喽。菩萨就是佛的儿子,称为佛子。当然我们也是佛子,因为我们是佛弟子嘛。可是跟菩萨的智慧来比,我们差得很远。众生不懂法,就要菩萨广大地解说,让他懂。

  超度不用烧东西,以功德回向要懂经文

  讲到这儿,我想劝劝大家,家里亲人死了,一般都是唸经给他超度,实际上你是以唸经的功德回向给他,使他得到利益。你一回向,他就得到利益了。现在给亡者烧东西烧得特别厉害,衣服都烧成灰了,死人怎么穿啊?所以回向不是用火来烧,而是心回向。你只要心里想:我唸佛唸经的功德回向给亡人,希望他能得利益。你想回向给谁,这个功德就会到谁身上。

  唸经有功德,因为佛经的意义极好极好,能使众生觉悟、修行,至少能够懂得应该做好事不做坏事。假如经文不懂,这层作用就没了。所以你要想回向的功德更大,你必须要懂经文,懂了经文才能起教育作用。如果你不懂去唸经,也有功德,因为你是信佛的,对佛非常恭敬,这个好心也有功德,但是这个功德有限得很。经书里到底说了什么,你就不懂,这多可惜啊。

  求功德就不能把法宝作买卖,

  为人诵经定标价就没功德了

  尤其现在佛门里请人唸经好像是做买卖,要出钱的。比如唸一遍《金刚经》要给多少钱,唸一部《药师经》又要交多少钱。你做买卖就没有功德了。我们来佛学苑当老师,都不拿工资的,那就有功德。假如请你来当老师讲佛学,给你一个月两千块钱工资,你就没功德了,因为这是买卖啊。所以与其请马路上的假和尚来唸经,还不如你自己唸,因为你是诚心诚意以唸经的功德回向亡者,你又不赚死人的钱,不存在买卖关系,至少这个功德就成立了。

  请马路和尚来唸经,他经文都搞不懂,也根本没有修行,他是为了赚钱,哪有什么功德去给亡者回向?那起什么作用呢?

  讲经功德大于诵经,

  众生能来听经,佛菩萨极为欢喜

  所以讲经的功德要比唸经的功德大,因为一讲就听懂了。你心里想:最好亡人也能够来听听,假如他来了,他听听经,他也懂了,他的心就慢慢转化了,心变好了,那就得大利益了。何况你们今天都是佛弟子,你们来听经,对你有极大好处,非但你自己能有智慧有觉悟,而且佛菩萨看见你来听经,他是极其欢喜。

  佛法虽深,多听慢慢也会懂

  《普贤行愿品》所讲的道理很深。今天这么多居士来听法,所以我先讲一点你们喜欢听的,容易听得懂的。我们办佛学苑,四众弟子不管有文化没文化都可以来听,因为“大慈大悲悯众生”嘛。有时候讲到深的地方,你们假如听不懂,不要着急,不要苦恼,听不懂你就暂时放一放,多听了慢慢也会懂的。

  

  普贤行愿品(3)

  

   ──经题解释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2

  

  每位菩萨都有他殊胜的功德,学佛先学菩萨

  提要:

  ■ 佛讲的法叫“经”,菩萨写的书叫“论”,论是解说经的

  ■ 佛菩萨数不清,礼拜是礼节,讲法更重要

  ■ 朝山不是修行,佛弟子能懂佛法,佛菩萨大为欢喜

  ■ 每位菩萨都有他殊胜的功德,学佛先学菩萨

  ■ 大殿里骑白象的就是普贤菩萨,白象是表法,菩萨能腾空飞行,并非真

   需要坐骑

  ■ 文殊菩萨骑狮子,表狮子一吼,百兽惊怖

  佛讲的法叫“经”,菩萨写的书叫“论”,

  论是解说经的

  菩萨度众生怎么个度法?释迦佛整整讲了四十九年法,众生听不懂,菩萨能懂,那就要靠菩萨了,因为菩萨水平比我们高,他会给我们这样那样解说,给我们讲清楚。菩萨还会写书,菩萨写的书叫做“论”,佛讲的法叫做“经”,论就是解说佛经里的意思,你听了菩萨的解说就比较容易明白了。

  佛菩萨数不清,礼拜是礼节,讲法更重要

  菩萨有多少?哎呀,说不清说不清,连佛有多少都说不清,更何况是菩萨。假如有人问,“到底有多少佛?”我也不知道。不过多年前我们在福鼎,听说有拜千佛忏,还有拜万佛忏呢。一万尊佛,光是唸佛的名号,我看一个上午也唸不完,所以这种问题咱们就不说了。一万尊佛的佛号一个上午也唸不完,那么佛法也讲不成了。

  朝山不是修行,佛弟子能懂佛法,

  佛菩萨大为欢喜

  大家最熟悉的菩萨是观世音菩萨,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所以称“大悲观世音菩萨”,还有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愿地藏菩萨。四大名山就是四位大菩萨的修行道场: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峨嵋山是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你们有的居士朝山朝得起劲,我年轻时听到一位居士说:“四大名山我已经朝了八次了,今年我还要朝第九次。”

  如果到了道场里只是朝菩萨烧香磕头,四位菩萨讲了什么道理却不知道,那多可惜呢?好比一个学生回家跟妈说:“妈,我每天上学,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历史老师,这些老师我都很熟,我天天朝他们鞠躬问好,我很有礼貌啊。”妈问他:“这些老师给你讲了什么课?”“不知道。”妈就不高兴了。佛菩萨最喜欢的是能懂佛法的佛弟子,所以今天你们这么多居士来听法,佛菩萨大为欢喜。

  每位菩萨都有他殊胜的功德,学佛先学菩萨

  我们过去在福鼎清净寺讲过观世音菩萨的法,在浙江开化文殊院讲过文殊菩萨的法,这一次汉川办了大般若…

《《普贤行愿品》讲记(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