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10~19)

  普贤行愿品(10)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3

  

  现在人心复杂,处处都会把你绑住,

  你要善巧方便把自己解脱出来

  提要:

  ■ 现在人心复杂,处处都会把你绑住,你要善巧方便把自己解脱出来

  ■ 鸟羡慕笼里的水和米,钻了进去出不来,所以佛说众生受苦都是冤枉的

  ■ 众生因为有感情就离不开贪瞋痴,也就离不开生死流转

  ■ 众生因为贪爱男女的欢乐才会去投胎,有生苦也就有老病死的苦

  现在人心复杂,处处都会把你绑住,

  你要善巧方便把自己解脱出来

  所以佛叫我们要自己解脱自己,你不会解脱,那么佛告诉你要怎么修,这些方法都在佛经里。佛希望我们解脱,而我们今天听法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得到解脱,不解脱你有得苦了。现在的人,心很复杂,处处都把你绑住了,你只好自己善巧方便,想办法解脱出来。你们做居士的,能来听法也算得到解脱了,可能也要你妻子或者老公的批准吧?虽然你没有犯罪,也得受家庭管制啊。假如有一次,他(她)不同意,那你只好算喽──真苦啊。

  鸟羡慕笼里的水和米,钻了进去出

  不来,所以佛说众生受苦都是冤枉的

  本来可以不苦的,佛说过,众生受苦真是冤枉了。你看一只鸟儿很自在地飞翔,忽然看见一只鸟笼,挺漂亮挺高级的,它就喜欢上了,再往里边看看,有水有小米,就钻进去了。一钻进去,鸟笼的门关上了,是你自己钻进去的呀。所以佛说众生受苦是冤枉啊,都是自作自受了。

  众生因为有感情就离不开贪瞋痴,

  也就离不开生死流转

  为什么会这样?有贪瞋痴烦恼啊,贪瞋痴烦恼为什么离不开?有感情啊!所以众生又叫有情,有情就有苦,没有一个有情不受苦。活着是这样,死了还是不得解脱,又去投生,一生下来又受第二辈子的苦。就这样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到底死亡多少次了?没办法说,所以佛说“无始以来”。

  假如你一定要他说清楚,佛只能打个比方给你听:众生在六道里轮回,别的不说,就说一个畜生道吧,我们投胎做牛、做马、做鱼、做鸟,种类已经数不清了。那么再缩小范围,缩到做狗,狗也有很多种,有黄狗黑狗白狗花狗。其他都不说,光说白狗,佛说:众生无始以来生死轮回,光做白狗,死了以后的骨头堆起来有须弥山这么高,做小狗的时候,吃母狗的奶,累积起来有大海那么多。所以我们今天做众生,真是老资格了。

  既然这么苦,为什么不肯跳出来,一定要在烦恼里转?有烦恼才有流转生死,没有烦恼,生死就解脱了,就再也不流转了,所以说受苦受难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众生因为贪爱男女的欢乐才会去投胎,

  有生苦也就有老病死的苦

  有些年轻人实在不像话,一受苦就怪妈,“就因为你把我生下来,我才这样受苦受难”,好像一切都是妈的错。应该怪你自己,谁叫你钻到妈的肚子里去的?你不去投胎,会生下来吗?怎么会钻进去的?有烦恼啊,尤其是贪爱男女的欢乐。

  男女的欢乐吸引力很强,你死了变成了中有身,一看到这一对男女恩恩爱爱,你就被它吸住了,你也想得到一点这种快乐,那么你就进去了,你一进去就进了母胎。你不贪这种快乐就不会进去,也就不会生下来,也就没有生老病死了,解脱生死就是这么解脱的。所以说众生流转生死受苦受难实在冤枉啊,都是自己搞出来的事情。

  

  

  普贤行愿品(11)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3

  

  罗汉都是在人间证果的,活着

  不修行,永远是个愚痴颠倒的众生

  提要:

  ■ 修行人能遇境不贪不瞋不痴,这种烦恼断尽的境界就是阿罗汉

  ■ 罗汉都是在人间证果的,活着不修行,永远是个愚痴颠倒的众生

  ■ 解脱是积极,逃避是消极,人天乘不究竟,仍在轮回里

  ■ 断烦恼是自利,度众生是利他,以圆满无漏的智慧,才能得彻底究竟的解脱

  ■ 佛的解脱境界不可思不可议,你亲自尝到了也就不用说了,

   因为你一切都明白了

  修行人能遇境不贪不瞋不痴,

  这种烦恼断尽的境界就是阿罗汉

  假如一个众生通过修行,烦恼断尽,对好的环境也不贪,坏的环境也不瞋,也没有痴头怪脑离不开,就没有投胎这回事,这靠什么?靠他修行的力量。不修行就做不到,因为他没有力量,打不过烦恼,只好一直做烦恼的奴隶,烦恼叫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修行的力量就能把烦恼打败,没有烦恼就没有生死了,那样的境界就是阿罗汉,简称罗汉。

  罗汉都是在人间证果的,

  活着不修行,永远是个愚痴颠倒的众生

  佛在人间度众生,佛弟子不是死了以后证阿罗汉,都是活着就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有的庙里有五百罗汉堂,何止五百呀?五千、五万都不止啊。假如我们当年也证了阿罗汉,佛涅槃到现在这两千五百多年的苦,也轮不到我们受了。可是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没有修行,因为没有去听法,不听法那怎么修?

  说“那个时候有佛出世,我怎么不去听法啊?”那个时候你忙啊,忙搓麻将,(众笑)忙学气功,忙赚钱,忙当老板。两千五百年以后,有讲经说法有很多人还是不听,还是忙搓麻将、忙做生意、忙赚钱、忙学外道、忙学气功,还忙着去听《太上感应篇》,真是愚痴颠倒!如果不改过来,永远是愚痴颠倒的众生。

  解脱是积极,逃避是消极,

  人天乘不究竟,仍在轮回里

  我们求解脱可不是逃避,解脱是积极,逃避是消极,我们佛教不是消极,是积极。其实要积极,你必须要通过消极,坏事要消极,好事要积极,坏事不干,把坏事消极掉,对好事才会积极,这就叫修行。这仅仅是修行的第一步,叫止恶修善。止恶修善修得再好,也不过做人生天,不下三恶道,这是人天乘,但你还是在生死轮回里啊。

  断烦恼是自利,度众生是利他,

  以圆满无漏的智慧,才能得彻底究竟的解脱

  所以第二步就要断烦恼,断烦恼才能解脱,才能证阿罗汉果。佛又叫我们不仅要自利,还要利他。利他首先要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要度众生,度众生就是利他,行菩萨道功德圆满就成佛。成佛是彻底解脱,一切都彻底究竟了。

  证了阿罗汉果是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可他只求自己解脱,没有发大心,结果掉在小心里,小心把他绑住了。叫他度众生,度几个还可以,再多他就怕烦,因为看见这么多众生他就不自在。远远比不上佛的自在,成佛是彻底解脱,佛度众生非常自在。那么佛彻底解脱靠的是什么?靠无漏智慧。佛的智慧是彻底的究竟的圆满的,所以才能得到彻底究竟圆满的解脱。

  佛的解脱境界不可思不可议,你亲自尝

  到了也就不用说了,因为你一切都明白了

  假如我们肯修普贤行愿,我们将来得到的境界就是不思议解脱的境界,那就是佛的圆满解脱的境界,这不是小乘,而是大乘。所以在出离心基础上要发菩提心,你自己了脱生死了,还要去教化众生,让众生一起了脱生死,到功德圆满就成佛了。

  佛的境界不可思不可议,要想体会佛的境界,只有你自己快快修成佛,成佛了,你就体会到了。比方说,你从来没有喝过茶,茶的味道,你想也想不出来,也是不可思不可议,你去问人家,茶什么味道?假如回答你:“茶就是茶的味道”,等于没说。

  佛讲法时,有许多东西也没法讲清楚,只好善巧方便说:不是这样,不是那样,不是不是……,所以叫“八不”。

  茶是什么味道?讲不出来,只好说,不是甜的,不是咸的,不是酸的,不是不是……,留下来就是茶的味道。你还是不知道,只有一个办法,你自己去喝一口,你就知道茶的味道。你尝到味道叫你说,你也说不出来。

  所以我们没有到佛的水平,对于佛的境界,我们是不可思不可议的,只有亲自尝到了才会知道,不过那时也用不着说了,因为你一切都明白了。

  

  普贤行愿品(12)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3

  

  解脱境界就是烦恼断尽的彼岸,

  佛法是船,渡你的是菩萨

  提要:

  ■ 解脱境界就是烦恼断尽的彼岸,佛法是船,渡你的是菩萨

  ■ 修行人掉在爱河里,大都是被水鬼拖下去的

  ■ “上桥为求法,过桥是彼岸,奉劝桥上人,不堕爱河中”

  ■ 娑婆世界对没有证阿罗汉果的人来说是此岸,对已证阿罗汉果的人即是彼岸

  解脱境界就是烦恼断尽的彼岸,

  佛法是船,渡你的是菩萨

  “解脱境界就是烦恼断尽、生死已了的彼岸涅槃境界”。彼岸是个比方,我们现在做众生是在此岸,我们要脱离苦,就要到彼岸去,彼岸跳不过去,也飞不过去,可是有个方便,架一座桥,或用一只船,就能过去了。是什么桥,什么船?就是佛法,听了佛法你就好比上了桥上了渡船。那要有人发心来为你造桥给你开船,这种发心的就是发菩提心,这种度众生的人就是菩萨。

  修行人掉在爱河里,大都是被水鬼拖下去的

  此岸是无穷无尽的苦,彼岸是无穷无尽的快乐,岸是比喻。没有苦了,就叫常乐我净,就叫涅槃。

  涅槃在彼岸,怎么去?你要上桥,你要上船啊。很可惜,有些人上了桥,却掉下了河,没有人推他,是他自己跳下去的。当然也有原因,说句笑话,可能河里有个落水鬼吧?

  你们去看看《聊斋》,聊斋里把人迷住的都是鬼,特别容易使人迷住的是变成小姑娘的鬼。《聊斋》我看了几个故事,吓得我不敢看了,我还记得《聊斋》里有个小翠,长得可漂亮了,其实就是坟墓里的鬼,它的房子很大,那是鬼用神通变化出来的。

  “上桥为求法,过桥是彼岸,

  奉劝桥上人,不堕爱河中”

  还有的鬼会化装得很漂亮,很可爱,要你把她接回家,你听话了,那就把鬼接到家里去啦。

  还有落水鬼…

《《普贤行愿品》讲记(10~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