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04年普贤菩萨圣诞法会开示

  普贤菩萨圣诞法会开示(1)

  福鼎佛协文教部新大楼 2004.3.11

  ◎ 傅味琴

  

  普贤十大愿是菩萨的大行

  本次提要:

  ■ 普贤十大愿是菩萨的大行

  ■ 纪念每位菩萨,主要是向菩萨学习

  ■ 我们对每位菩萨的了解要越多越好

  ■ 佛菩萨圣诞要弘法,不要流于世俗习惯

  ■ 香灰不是菩萨吃饭的米粒

  ■ 对佛教最大的危害就是不弘扬佛法

  ■ 一切供养,法供养第一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今天是普贤菩萨的生日,普贤菩萨我们比较熟悉,我们天天唸《供养观行法》就有《普贤行愿品》内容。

  普贤十大愿是菩萨的大行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这是礼敬诸佛,我们现在每天在讲《高洁大行品》,就是体现了普贤菩萨大行的精神,今天普贤菩萨圣诞,我们来讲《普贤行愿品》里所讲到的普贤十大愿。

  纪念每位菩萨,主要是向菩萨学习

  我们纪念每一位菩萨,主要的意义是向每位菩萨学习,怎么学习呢?就要讲这位菩萨的功德,这位菩萨的大愿,学习菩萨的功德大愿。所以大家在菩萨圣诞日的那天,都非常高兴,尤其是本地居士,喜欢大家聚在一起吃顿饭,表示庆祝。一般都是释迦佛圣诞,观世音菩萨圣诞,阿弥陀佛圣诞庆祝一下,其他佛菩萨就不太熟悉了,这跟佛法没有广大的弘扬有关系。

  我们对每位菩萨的了解要越多越好

  现时代信佛的人,修净土法门唸佛的居多,在唸佛法门里,其他佛菩萨也很少提,都在提西方三圣,所以对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非常熟悉,可是西方三圣里的大势至菩萨也不大提。

  我想,菩萨要提得多,我们对菩萨的了解也要越多越好,因为每一位菩萨都有他修行的成就,修行的功德,修行的经验,而这些成就、功德、经验恰恰是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学习的。

  佛菩萨圣诞要弘法,不要流于世俗习惯

  咱们在菩萨圣诞日聚一聚,吃顿饭,就好比自己的妈做生日,请大家来吃长寿面,自己孩子过生日,请大家来吃蛋糕。这样好不好?这也好,不过不懂法,不讲法,不弘法,就等于在搞世俗的风俗习惯。

  香灰不是菩萨吃饭的米粒

  听说福鼎有个风气,说菩萨圣诞日那一天到庙里去吃饭,菩萨就会保佑你,为了菩萨保佑来吃顿饭,我想这也好,心里总有菩萨,可是千万不要吃香灰。(笑声)我怎么会想起香灰来了?因为我从前听到有的老太太说:“香灰不能乱倒,因为香灰是菩萨吃饭的米粒。”意思菩萨是吃香灰的。所以不讲佛法,不听佛法,什么乱七八糟的说法全会冒出来,真是胡说八道。

  对佛教最大的危害就是不弘扬佛法

  法师不讲法,佛弟子不懂法,对佛教是最大的危害。我们既然信仰佛,信仰菩萨,我们就应该跟佛学,跟菩萨学,我们今天学佛也算一个学生,学生应该跟老师学,假如学生不跟老师学,老师也不讲课,老师忙着请学生吃饭,学生忙着请老师吃饭,这个意义就不大了。

  一切供养,法供养第一

  一切供养,法供养第一。我们每逢佛菩萨生日,买了很多的供品供养,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佛菩萨像老奶奶,苹果咬不动,说:“我心领了,心领了,这些你们都拿回去自己吃吧。”结果供品全分掉,仍然是自己吃,佛菩萨一只苹果也没吃,当然意思意思也好。但是最大的供养是法供养。能够把法供养给众生,这是最大的供养,佛弟子能够听法,也是法供养。

  普贤菩萨圣诞法会开示(2)

  福鼎佛协文教部新大楼 2004.3.11

  ◎ 傅味琴

  

  愿和行要联系在一起

  本次提要:

  ■ 愿跟行,行跟愿要联系在一起

  ■ 靠妈的孩子,妈很操心,自己也很苦恼

  ■ 不肯念书的孩子,长大后低级工作也难找

  ■ 要不流转生死,还靠自己修行

  ■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人能永葆青春吗

  ■ 年轻时不知生命短促,不修行,死后怎么办

  ■ 懂佛法才能认清方向,不会在迷雾里飘

  ■ 我们应该学普贤十大愿去修行

  愿跟行,行跟愿要联系在一起

  今天纪念普贤菩萨的圣诞,我们讲修行人应该修的十种广大行愿。愿跟行,行跟愿,要联系在一起。发了愿,没有行,就是说你心里想得好,可是没有行动,也不会产生好结果的。没有愿,光有一个行,好像没有目标,东撞西撞,东抓西抓,盲修瞎练,也没有什么结果的。现在很多进佛门的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要烧香?为什么要修行?”他只会回答一句:“求保佑。”求保佑是向菩萨要东西,那可不是修行。

  靠妈的孩子,妈很操心,自己也很苦恼

  有两种人很使人操心,一种人呢,比如我亲戚有个女儿,从小就是脑子不好,讲话也不清楚,人傻里傻气,所以她全靠母亲养大,母亲老了,这个女孩子后来多多少少也懂点事,说:“我全靠我妈啊,我妈死了我怎么办?”她也发愁了。虽然有姐姐,姐姐也不一定会像妈那样照顾她,所以妈也发愁,她本人也发愁,这是因为没办法,她从小得了病。

  不肯念书的孩子,长大后低级工作也难找

  还有一种情况,这孩子没有病,就是调皮,懒惰,不肯好好念书,整天的玩,像这样的孩子,父母也替他操心,假如这个孩子长大后,懂事了,也会很苦恼,因为他从小就虚度时光,像这样的人找工作,就是很低级的工作也难找到,因为越是没有技术的人工作越难找,这种人太多了。所以这两种人很使人操心,将来会很苦恼。

  要不流转生死,还靠自己修行

  我们进佛门老是靠佛菩萨,整天浪费时间,不肯学佛法,不肯修行,就像得脑膜炎后遗症或懒惰的人,虽然佛菩萨大慈大悲,你一直依靠佛菩萨也不解决问题啊,求佛菩萨保佑只能救苦救难,你要想不起烦恼,不造恶业,不流转生死,要你自己修行才能够办得到啊。所以这种情况非常使佛菩萨操心,同时本人有一天醒悟了,也会非常苦恼。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从前有句话说:“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年轻的时候不学,到头发白了觉得非常悲哀,老年人头发已经白了,也看习惯了,只得承认自己老了。一个年轻人刚开始发现有根白头发的时候,震动很大,他有感触啊:“哎呀,我长白头发了。”

  人能永葆青春吗

  所以年轻人都喜欢洗脸时照镜子,发现白头发非要把它拔掉不可,拔掉也没有用,它还是要长出来,人能永葆青春吗?

  年轻时不知生命短促,不修行,死后怎么办

  年轻人看见白头发有震动,有警惕,有感触,仅仅多了几分悲哀罢了,是不是有真正的觉悟来行动啊?他还是过他的日子,也不想想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短促,死后究竟怎么办?要不要修行,这些都不想,到了老年呢?老年只好认命:“哎,生老病死谁也逃不了,老嘛就老了呗。”

  懂佛法才能认清方向,不会在迷雾里飘

  到了老年想修行的人也不多,即使知道老了,赶快修行吧,真正修行的也不多。不懂佛法的人修行,我看是迷迷茫茫,好像一只船在迷雾中飘那样,虽在动,却在飘,听别人说,你应该朝这个方向,他就往这个方向去,那很危险啊,你不懂,别人也不一定说得对呀,如果别人没说对,你仍然在迷雾里,只有懂得法才能够认清方向,才能够有方向的前进,而不是在迷雾里飘来飘去。

  我们应该学普贤十大愿去修行

  今天讲普贤菩萨十大愿,一是赞叹普贤菩萨的愿力、功德,更重要的是教我们怎么样去学,怎么样去修,也就是我们修行可以照普贤菩萨十大愿修。

  普贤菩萨圣诞法会开示(3)

  福鼎佛协文教部新大楼 2004.3.11

  ◎ 傅味琴

  

  一者礼敬诸佛

  本次提要:

  ■ 一者礼敬诸佛

  ■ 不要成为只听人话不听佛话的人

  ■ 非善知识的人吸引人,往往是投你所好

  ■ 佛是我们的导师,佛弟子心要朝向释迦佛

  ■ 善知识讲法,不能跟释迦佛讲的法违背

  ■ 只礼敬,不学习,好比在搞私人关系

  一者礼敬诸佛

  第一愿“一者礼敬诸佛”,我们的身体礼敬诸佛,非但有功德,而且能够消除我们身体所造的业障。从心理上来说,我们对谁恭敬,我们心就朝着谁,我们对佛恭敬,心就朝着佛,要不然,我们这辈子心到底朝向谁呀?可能方向也乱七八糟,你喜欢什么就朝向什么,看见好吃的东西起贪心,心朝着吃的东西,看见好穿的东西起贪心,心朝着穿的东西,看见好玩的地方起贪心,心朝着玩的地方,某人使你对他产生爱好、敬仰,你心就朝着他,如果这是一个善知识,还能给你得到利益,如果他不是善知识呢?你就会受到他的危害。

  不要成为只听人话不听佛话的人

  是不是善知识,一般人是辨别不清楚的,尤其是没有好好学佛法的人,怎么能够辨别得出来,反正给我说几句好话就是善知识。你想往生极乐世界,你给我做指导,你就是善知识。那么他讲错了呢?不知不觉接受了错误的影响而致成错见、破戒、谤法,把净土当成天堂,弃舍闻法而成为一个愚痴无知的人。你得到的却是危害。如果把目标从佛那里,转移到他那里,你将来会变成一个只听人话不听佛话的人。

  非善知识的人吸引人,往往是投你所好

  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对人容易崇拜?这个道理很简单,是因为你喜欢什么,他就给你什么,让你高兴,你就会对他欢喜,听他话,对他很信仰,很恭敬,好比一个病人到医生那里去,说:“我病看了很久怎么还没有好?”医生说:“你身体太虚了,所以病好得慢,你应该多吃点营养。”病人一听到吃,就听进去了,医生叫我吃营养,全为我好啊。病人有时候也想不通:“医生,我吃了很多营养,怎么身体还这么差?”“因为你虚得太厉害了,吃这点营养不够,还要吃,吃得越多越好。”病人更听得进去,哪个人不喜欢吃啊?医生叫我吃,我还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了,为了病好,回家每天鸡呀鸭呀肉呀拼命地吃。家人稍微有…

《2004年普贤菩萨圣诞法会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